AI草莓種植大賽冠軍:讓「無人農場」從實驗室走向田間地頭

2020-12-25 證券日報

本報記者 李喬宇

在嫦娥五號登月的過程中,登月地點是由人工智慧自主決策的,AI就像一個經驗豐富的「太空人」,邊走邊找,最終找到合適的著陸地點。如今,草莓種植也引入了人工智慧技術。在雲南昆明的玻璃溫室內,AI就像一位「老師傅」,能夠精準控制水肥灌溉系統,照顧一排排的草莓苗。中國優秀的AI科學家正在將科幻小說中的「無人農場」搬到現實。

林森是國家農業智能裝備工作技術研究中心的博士生,鄭建峰是農業農村部設施農業工程重點實驗室的博士生。他們共同參與了聯合國糧農組織指導,中國農業大學和拼多多舉辦的首屆「多多農研科技大賽」。

12月16日,他們組建的CyberFarmer·HortiGraph聯隊,經過多輪激烈角逐之後,最終獲得多多農研科技大賽的AI組冠軍,成為數字農業領域的新星。

CyberFarmer·HortiGraph聯隊獲得多多農研科技大賽的冠軍,右二為林森、右三為鄭建峰。(攝影:龍遇春)

「人機共舞」的新模式

林森認為,「當前的人工智慧是以知識、算法和算力為代表的弱人工智慧,人工智慧的更高形式應該是知識、數據、算法和算力等要素構建的更強大的人工智慧。當下農業發展情況應該是人機協同作業的局面,決策系統由專家經驗與人工智慧結合,通過託管式的管控方式,最終形成『人機共舞』的新模式。」

林森和他的團隊構建了一套專家經驗與人工智慧結合的智慧決策系統。

在這套系統中,他們團隊首先將種植者經驗、環境數據和草莓圖像數據標準化,建立標準化的作物種植知識結構,構建智慧決策知識圖譜。第二步,知識圖譜的決策結果會輸出到模型系統進行溫室的控制,第三步,溫室內的傳感器會反饋環境參數和作物生長情況,這些數據會反饋回知識圖譜,知識圖譜會決定是否修正。

簡言之,就是翻譯、學習,翻譯的過程就是數據結構化的過程,先把草莓種植的所有要素「翻譯」成計算機看得懂的數據,再把過往的人工種植經驗教給AI,讓AI進行學習,最後由AI對生產進行決策。

在這個過程中,玻璃溫室裡的各項傳感器就像人工智慧的眼睛,通過它們,草莓的生長過程被完整記錄。溫度、土壤、水、養分成為了可以看得見的數據,有了數據,人工智慧就把草莓種植轉化為一場關於選擇和決策的數學遊戲。

團隊成員龍潔花說:「我們主要是採用機器視覺、知識圖譜以及模型相結合的方法構建一個標準化的草莓種植知識結構。」

團隊成員張宇介紹,決策當中數據和專家的標準化、知識化是最重要的,可解釋的知識越多,這套方法和決策越精準。「比如說阿爾法狗,這是機器和人結合的決策,我們也是一樣的道理,我們首先把種植方法標準化,在這個框架下將經驗填進來,相當於填了圖譜,填的越多越精準,這是我們總體思路。」

在草莓模型的搭建方面,鄭建峰介紹,種植戰略採用與植物對話的智能環控技術(SPA技術),以小時為單位計算參考作物的能耗,然後調整水肥灌溉量。「就好像請了一位草莓種植的老師傅」。

這一系統的缺點是,一旦傳感器出現問題,那麼人工智慧的所有幹預就會失效,甚至會出現燒苗、死苗的情況。「CyberFarmer·HortiGraph聯隊」就遇到了這個情況。

在比賽過程中,水質檢測和處理水的裝置出現偏差,導致水質的pH值出現波動,這直接導致草莓的生長不及預期。「當時我們打了一天的電話會,因為不在現場的話,是沒辦法知道哪個裝置出現問題,所以我們當時一方面聯繫溫室進行檢查,另一方面挨個調試我們的裝置。」林森說。

文朝武說:「這件事情發生後,我們會定期對傳感器進行調試檢查,同時和在昆明當地的專家加強聯繫,不再僅僅依靠AI。」

林森認為,長遠來看,未來人工智慧技術會逐漸在生產各環節替代人的工作,這需要一個過程,短時間內農業種植過程仍然需要人的大量參與,呈現人機協調作業的局面。

「無人化」溫室的未來

前端技術進步的一小步,有可能會重塑從生產到流通的全產業鏈條,從而為農產品帶來更多的附加值,為規模龐大的農業種植者們帶來更多收入。

為了實現技術商用,林森團隊正在開發託管式可視化溫室智慧管控雲服務系統,這個系統可以實現種植過程中水肥託管、環境管控託管、機器人託管、設備託管等。

在此次比賽後,他們希望建立一套可推廣、可複製的草莓自動化生產方式,進一步構建人工智慧的作物生產模式,在若干年內,「少人化」「無人化」溫室能夠逐步推廣。

在他們的構想中,「無人化」溫室並不是完全沒有人幹預,它依然依賴人工智慧和人工經驗相結合的決策。林森說:「因為人工智慧還不能解決溫室管理過程中的全部問題,將人工和人工智慧相結合以後,作用會強大很多。像阿爾法狗,它之所以能打敗人類就是棋譜和算法的結合,這裡我們每個專家的經驗就相當於一個棋譜,農業人工智慧也需要和種植專家經驗進行結合。」

在採摘和託管環節,視頻監控、採摘機器人、巡檢機器人、自動化水肥設備、智能溫室設備等等將發揮更大作用,節約大量人力。

此次比賽的成果已經在著手進行商業轉化,也吸引著更多年輕科研學者入場。

林森表示:「我們會建立一個標準草莓知識庫,將種植草莓的過程中標準化、草莓方式標準化,包括草莓因素之間關係數據標準化,我們將數據標準化成知識,讓計算機讀懂知識,這是最重要的,已經做了。」

王少磊負責本次比賽雲端管控系統的運行,王少磊說:「只需要給草莓種植戶一個接口,就可以把草莓相關種植的方法調出來,之後哪怕農戶完全不懂種植,也可以按照流程做,按照專家的經驗做,這對於普通農戶來說,會有很大幫助。」

鄭建峰說:「我們技術開發的初衷是要低成本,讓農戶容易接受,真正能夠應用到實際生產中去,讓知識不那麼豐富的農民,也能很快地使用這個技術,這是我們的最終目標。」

(編輯 上官夢露)

相關焦點

  • AI草莓種植大賽冠軍:讓「無人農場」從實驗室走向田間地頭
    如今,草莓種植也引入了人工智慧技術。在雲南昆明的玻璃溫室內,AI 就像一位「老師傅」,能夠精準控制水肥灌溉系統,照顧一排排的草莓苗。AI 種草莓背後,中國優秀的 AI 科學家正在將科幻小說中的「無人農場」搬到現實。林森是國家農業智能裝備工作技術研究中心的博士生,鄭建峰是農業農村部設施農業工程重點實驗室的博士生。
  • 首都青年學者組團參賽,角逐4個月獲首屆國內草莓AI種植大賽冠軍
    如今,草莓種植也引入了人工智慧技術。在雲南昆明的玻璃溫室內,AI就像一位「老師傅」,能夠精準控制水肥灌溉系統,照顧一排排的草莓苗。AI種草莓背後,中國優秀的AI科學家正在將科幻小說中的「無人農場」搬到現實。林森是國家農業智能裝備工作技術研究中心的博士生,鄭建峰是農業農村部設施農業工程重點實驗室的博士生。
  • 國內首屆草莓AI種植大賽結果揭曉 AI隊多項指標超越頂尖農人隊
    央廣網上海12月16日消息(記者傅聞捷 通訊員陳蕾)歷經120天的激烈競爭,首屆「多多農研科技大賽」決賽結果揭曉。12月16日,由中國農業科學院、中國農業大學、國家農業智能裝備工程研究中心和比利時根特大學的青年科學家組成的CyberFarmer·HortiGraph聯隊獲得AI組冠軍。
  • 首屆草莓AI種植大賽 數字農業初露鋒芒
    12月16日,由中國農業科學院、中國農業大學、國家農業智能裝備工程研究中心和比利時根特大學的青年科學家組成的CyberFarmer·HortiGraph聯隊在首屆「多多農研科技大賽」獲得AI組冠軍。本次大賽讓數字農業這個在國內尚處於早期階段的新興領域走進人們的視野,同時也讓AI種植背後的商機顯露出來,成為新的創業藍海。
  • 南通網格員周小哥 變身田間地頭的「多面手」
    眼下正值春耕田間管理關鍵期,「周小哥」成了田間地頭的「多面手」,不失時機幫助農民抓好春季農業生產。 「團購量大價格低,既能節省種植成本,又能減少人員聚集。」周小哥在村裡搞起了農資「團購」。   第四網格有兩位孤寡老人,「周小哥」又主動做起了農田裡的義務工。「以前也是我和村幹部幫著幹,但這是最後一次了,這片田馬上要流轉給種植大戶了。」周小哥一邊在麥田裡撒著肥料一邊說。
  • 大山裡的「硬科技」:雲南團隊獲得首屆AI草莓種植大賽亞軍
    12月16日,來自雲南的創新團隊「智多莓」獲得了首屆「多多農研大賽」AI組亞軍,為雲南捧回首個農業種植「人機大戰」獎盃。這是一場「人工智慧VS傳統農人」草莓種植競賽,由中國農業大學和拼多多聯合舉辦,聯合國糧農組織指導。通過AI和農人的切磋,探索出能切實提高生產效益的數位化草莓解決方案,並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模式。
  • AI對陣頂尖農人 誰能種出更多草莓?
    12月16日,國內首屆草莓AI種植大賽結果揭曉,AI隊多項指標超越頂尖農人隊。由中國農業科學院、中國農業大學、國家農業智能裝備工程研究中心和比利時根特大學的青年科學家組成的CyberFarmer·HortiGraph聯隊獲得AI組冠軍。以後誰來種地農村勞動力基本以60後和70後為主「AI能夠將種植專家和農民解放出來。」
  • 中國首屆草莓人工智慧種植大賽結果揭曉
    近日,歷經120天的激烈競爭,首屆「多多農研科技大賽」決賽結果揭曉。由中國農業科學院、中國農業大學、國家農業智能裝備工程研究中心和比利時根特大學的青年科學家組成的CyberFarmer·HortiGraph聯隊獲得人工智慧(AI)組冠軍。
  • 農業革命從一顆「AI草莓」開始
    國內首屆「人工智慧VS頂尖農人」的數字農業種植競賽給出了新思路。  歷經120天的激烈競爭,首屆「多多農研科技大賽」決賽結果於12月16日揭曉,由中國農業科學院、中國農業大學、國家農業智能裝備工程研究中心和比利時根特大學的青年科學家組成的CyberFarmer·HortiGraph聯隊獲得AI組冠軍。
  • 法官深入田間地頭,現場勘查化解糾紛
    法官深入田間地頭,現場勘查化解糾紛 2020-12-25 18: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田間地頭一片忙!
    圖為蔣祠社區農民正在退水田間播撒蔬菜籽。 這是今年洪水後,種植大戶李宗水緊急補種的新一茬玉米,如今已經長有20釐米高,預計10月1日能上市。 除了補種玉米外,李宗水還補種了共計10畝的黃豆、白菜等蔬菜,同時調整了之前大面積種植草莓的策略,將原先20畝草莓種植計劃減至15畝,另5畝改種早春蔬菜,李宗水說:「蔬菜提前上市能夠帶來好銷量,也能減少一些損失。」
  • 新疆伊寧市:農技人員田間地頭服務農業生產
    連日來,伊寧市積極組織農業技術專家搶抓農時,進田間、到地頭,與農民面對面交流、手把手服務,及時幫助農民做好田間管理,提高作物產量。 8月24日,伊寧市農業農村局農業技術推廣站站長祖麗皮亞·阿巴拜克力和工作人員來到達達木圖鎮達達木圖村,開展常態化農業技術服務工作。
  • 「基金經理要走向田間地頭」——訪泰暘資產總經理劉天君
    「基金經理要走向田間地頭」——訪泰■資產總經理劉天君⊙馬嘉悅 ○編輯 楊剛如果說我們信仰什麼就會收穫什麼,那麼我們關心什麼問題,或許也決定了我們的結局。在資管行業,大家普遍接受的信條是,股票價格反映未來預期的變化,需要尋找預期差。
  • 草莓火龍果楊桃木瓜番茄仔...起底南海及周邊摘果基地
    紅彤彤的草莓、火龍果、番茄仔,黃澄澄的木瓜,綠瑩瑩的水晶楊桃...七彩繽紛的果兒,正在田間地頭等待你的探訪。  這個周末,帶上孩子,去郊外享受摘果的樂趣吧!,同時開闢5畝地提供給周邊市民採摘,種植的草莓品種較多,適合想嘗試各種草莓的你。
  • 在田間地頭的民事調解庭
    法官在立案受理了解這一家人的具體情況後,及時主動到當事人家裡去組織調解,在途中的農地裡找到了當事人,於是法官就在田間地頭對此案組織雙方進行調解。最終通過法官5個多小時的釋法析理,兩位老人與兒媳、孫子達成了賠償款分配調解協議;次日清晨,法官帶著幾位當事人到壽山鎮信用社,按照調解書確定的分配數額將款劃撥給了各當事人。
  • 市集分享會 周二晚來集室聽溪青農場的草莓種植經驗
    下一周分享會活動多多,歡迎大家圍觀哦~周一 市集分享會 | 26號 來集室聽漢聲分享「大過雞年」海報書的故事周二 來聽溪青農場負責人王鑫講講近兩年種植草莓的經驗周六 還有拙樸坊的分享12月7日,市集曾來到大興溪青農場進行拜訪,拜訪過後Mika寫下了這篇拜訪記,分享會前先來了解下溪青農場的情況吧!
  • 草莓火龍果楊桃木瓜番茄仔摘到你怕!
    ,同時開闢5畝地提供給周邊市民採摘,種植的草莓品種較多,適合想嘗試各種草莓的你。田間地頭紅彤彤的一片,正等待你的採摘。生態園佔地約1000畝,綠樹成蔭,風景秀麗。還有菜花園、垂釣區、農作物體驗區等讓你一嘗郊遊的滋味!
  • AIvs農民 誰能種出更多草莓?
    「人機大戰」直到成片的草莓掛在枝頭,人工智慧組(以下稱AI)來自荷蘭的AiCU隊也從未到過雲南,從沒親眼見過自己照料的那片草莓種植基地。這場由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指導、中國農業大學和拼多多聯合舉辦「多多農研科技大賽」,吸引了全球超過17支AI隊伍參加。
  • 永寧縣望洪鎮:「微黨課」到田間地頭
    採訪中,望洪鎮北渠村村民劉中元告訴記者,平日裡村民們大都忙碌在田間地頭,這段時間在搶抓農田水利建設,開展清除雜草、修整田埂的工作,所以平日裡坐下來學習的機會相對較少。而這樣的「微宣講」利用休息時間,用農民們想聽、愛聽、聽得懂的語言,直接把習近平總書記對寧夏人民的親切關懷送進了田間地頭,也種在了群眾的心裡。
  • ...我在平壩的田間地頭留下了腳印——貴州省農科院生技所副研究員...
    【我的扶貧故事】我在平壩的田間地頭留下了腳印——貴州省農科院生技所副研究員 鄧祿軍 2020-12-09 17:4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