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高一的時候我班的班主任也是我們的數學老師,一位有朝氣的年輕人帶著一個新團隊,通過一次運動會增進了團隊建設,運動會成績進入了年級前2名,班主任兌現了自己的承諾,組織全班看電影《日出》,當時因為閱歷太淺,電影看不太明白,留下的印象只有兩點,第一點是曹禺的代表作,第二點這部電影的女主角方舒獲得了百花獎。
時間過的太快,當時的高中生已經人到中年,大概在兩年前在桃李春風群有鄰居分享了一個很多經典話劇的連結,其中就有《日出》,當時就喚起我重看85版電影《日出》,一看之下相當動容,而在上周末我又看了一遍,當時就想寫個日誌,今天終於得空。
電影是根據曹禺的話劇改編的,講述的是知識女性陳白露因為幼子離世於晨曦時分在幼子墓前與詩人丈夫分手,分手時帶著丈夫的詩作《日出》,陳白露經過自己的打拼成為天津的高級交際花,出沒於紙醉金迷的上流社會,陳的戀人張達生從農村趕到天津勸白露回頭,跟他離開那個人模狗樣的圈子去過一份安靜的生活,但是陳白露已經無法回頭。雖然陳肉體上已經沒法辦法從富裕的物質生活中抽身,但是善心未泯,勇於頂著惡勢力金八爺的壓力保護一名弱小女子「小東西」,可是終究力量單薄,小東西還是被賣到了下層妓院而上吊自盡。
陳白露的保護傘和情人銀行經理潘月亭在公債投機生意中破產,陳失去了經濟來源,陳白露面臨生死選擇,要麼委身於金八爺繼續奢侈糜爛的上流生活,要麼像小東西一樣結束自己的生命。白露吞服了大量的安眠藥,手捧《日出》離開了人世。
小東西、陳白露、張達生
對這部電影的評價其實有不同的聲音,有專家認為方舒的表演有點淺,體現不出原著的深度,但對我而言這並不重要,好的電影有幾個細節能打動觀眾或者說能激起觀眾的共鳴就夠了。我印象最深的有這幾點:
(1)小東西之死
張達生問白露,為什麼這個社會能容忍像金八這樣的惡勢力存在?白露回答,現在不是我們讓不讓金八活的問題,而是金八讓不讓我們活下去的問題。白露對小東西的死悲痛欲絕,我想不僅僅是因為對於自己沒能保護好小東西的愧疚和痛心,更重要的是從小東西身上看到了自己的未來命運。
(2)大小流氓
銀行經理潘月亭被銀行職員李石清發現了公司的「命門」,潘為了堵住李石清之口,提拔李為助理,但當潘月亭認為要挾風險解除之時,把李一腳踢開,但螳螂捕蟬黃雀在後,潘被金八算計而破產,用李石清的話說,他被潘這個流氓耍了,而潘又被更大的流氓耍了。以至於破產後發了心魔的潘,像市井無賴一樣與李石清大打出手。
(3)抗戰募捐
陳白露的在上層社圈中表演歌舞為抗戰募捐,本身這個場景就很矛盾,全國形勢危急,前方將士浴血奮戰,後方大城市上流社會依然鶯歌燕舞,捐錢者是為了博取白露的一笑而已,更有甚者,有人提出來能不能親吻白露,發展為「競價」 博一吻。募捐結束後有一個細節,白露問這次的捐款金八要抽走幾成?八成!注意八成的捐款被惡勢力掏空!
曹禺確實是大家,經典是經得住時間考驗的,時代確實不同了,進步了,但有些事換種形式還存在著。正能量與惡勢力始終在鬥爭,每天都會日出,黑暗總會被太陽驅散。白露是用自己的死捍衛最後的尊嚴,電影的最後春天來了,樹枝發芽了,新的時代不可抗拒地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