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氣看完四集,還是蠻驚喜的。各方面都很在線,肯定是會再追下去的。懸疑片,如果只是簡單的揭秘,那其實是很乏味的,第一遍覺得刺激,但不會再看第二遍。所以所有的優秀的懸疑類型的影視劇,它背後一定會指射一個更大的主題。本劇顯然是有懸疑之外的敘事維度的,而它的敘事維度則是建立在時間的循環之上得以展開。
儘管是一個懸疑片,但從前四集看,張海峰的情感糾葛佔了很大的篇幅。通過兩次奇怪的案情,回溯他的情感世界,在這個世界裡,它顯然是充滿傷痛的。那這裡就提出了劇集的第一個需要解決的問題,一個在情感世界中有過巨大痛苦的男人,能否將其治癒。其次,趙彬彬到底為何一定要糾纏張海峰,離奇的案情似乎已經不再是觀眾聚集的焦點,而如何揭秘這種近乎宿命的糾纏成為了懸疑的出發點。這二者的交織構成了敘事的主線。
除此之外,更令人興奮的是它的敘事模式,跳脫出了保守的揭秘模式,代之的是一種時間的循環,這種循環到底是回到過去,還是預測未來還不好說。但可以肯定的是,它提出了一個更大的問題,也是伴隨著人類歷史的問題——如果人生能夠重來,我們是不是可以活得更好。這就給原本平常的懸疑劇增加了一絲哲學上的拷問。顯然張海峰通過不斷地從夢境醒來,也就是不斷地回到過去,他努力改變自己人生故事的走向,卻總是晚了一步,儘管回到了2017年,女兒也沒有失足跌落,但他與妻子之間的嫌隙似乎已經存在了。那麼,究竟是要再次回到過去彌補嫌隙,還是通過揭秘「張趙糾葛」來挽救張海峰的情感世界,這是一個觀眾無法猜測的話題。吸引我的不是它的主要懸念如何解開,而在於通過何種敘事形式展開這種懸疑。這才是本劇與其他懸疑片不同的地方。
既然解釋張海峰和趙彬彬的糾纏是本劇最重要的問題之一,至少前四集是這樣的。那麼張趙之間的對手戲就應該是本劇最精彩的表演段落。從莫名其妙,到有所察覺,再到深思其間的關係,王千源飾演的張海峰很好地表現出了這個層次。而鹿晗所飾演的趙彬彬,他始終是一個神秘的角色,似乎是在這一團亂麻中唯一洞察一切的人,情緒表現也反差極大。
除此之外,電影感越來越成為現下影視劇集所追求的一個目標。劇作、表演、視聽都是構成電影感的重要因素。表現性的燈光設計是懸疑片視聽語言最重要的構成因素。例如張海峰的小飯館,色溫的豐富和色彩的層次在一定程度上暗示了類型,是觀眾有一個明確的心理預期,這也是類型片的策略之一。再例如在第二集張海峰追趙彬彬的一場戲中,巧妙地運用了拍攝地的地形特色,展現了一種地貌上的奇觀,高低錯落的追趕,在一定程度上擴展了空間,而擴展的空間則利於各種不同色彩的光照,當張海峰停止追趕,一個環繞鏡頭,張海峰的前後左右出現了截然相反的四種照度,在推動情緒和深化敘事上都起了很大的作用。
總的來說,這四集給我一個很好的印象。無論是節奏、劇情還是視聽上都是令人滿意的。而在四集結束之後,除了想迫切知道下面究竟會發生什麼之外,總還會想如果時間真的能得以回溯,我能夠重新獲得曾經失去的東西嗎?是逃出生天,還是在劫難逃呢?我想本劇的題目給了我們創作者的答案。
#在劫難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