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期之中一些延期的重要展覽本周已接近尾聲,如山西博物院「北朝墓葬壁畫藝術展」、紹興博物館徐生翁精品展等,觀展已僅剩數日;與此同時,另一些真實記錄疫期的展覽正在策劃並將陸續推出,如在上海策劃數月之久的」庚子藝事展「,參展者既有九十老翁,也有九齡小學生,包括韓羽、尚長榮等文化界名家,用書與畫記錄著他們在疫期真實生活與所思所想。
6月21日起,關閉150天的武漢美術館恢復開館,並開放「武漢·印象」等兩場展覽。此前,湖北省博物館、湖北美術館也恢復開放了部分展廳。
隨著全球疫情的緩和,日本與歐洲各國已開始逐步「解封」。東京國立西洋美術館即將迎來倫敦國家美術館藏品展;因疫情而中斷的羅馬拉斐爾紀念展與荷蘭梵谷博物館特展也已重新開放。
上海:
海上風標——謝之光、林風眠、關良誕辰120周年作品展
地點:上海中國畫院美術館
展期:2020年6月12日—7月12日
2020年是謝之光、林風眠、關良誕辰120周年,展覽共展出上海中國畫院作品近一百件,內容涵蓋中國畫人物、山水、花鳥。展覽分為二層,一樓主要展現三位大師的現實題材作品;二樓展品主要展現藝術家各具風採的藝術探索。
春風千裡——江南文化藝術展
地點:上海博物館
展期:2020年5月26日—8月23日
(夜間開放時間:6月19日、6月20日、6月26日,延長開放至21:00,20:00停止入場)
本展覽在呈現江南藝術、講述江南歷史的基礎上,從文物出發,提煉出江南文化深層的五種特徵,精選代表性藝術品近二百件。
上海博物館同時在書法館展出了趙樸初先生各個時期珍貴書法93件(組),涵蓋詩詞曲俳、書法藝術等豐富內容,以彰顯其愛黨愛國、弘法利民的博大胸懷,詠志抒懷、諷喻導揚的詞風詩意,臨池不輟、求精求變的筆墨情趣。
高齋雋友——胡可敏捐贈文房供石展
地點:上海博物館
展期:2020年4月29日—6月28日
展覽以文房供石為主題,展出旅美華人收藏家胡可敏捐贈給上海博物館的一批古典文房供石,以及上博收藏的供石及文人畫石作品,帶領參觀者了解中國歷代文人對天然石的青睞。
庚子藝事展
地址:羅浮紫藝術 (上海市天平路112號)
展期:2020年6月27日-7月27日
地址:古美藝術中心(上海市顧戴路205號)
展期:2020年6月27日-7月10日
這一展覽將在羅浮紫藝術與上海古美藝術中心同時展出,由知名報人、學者鄭重任學術顧問,藝術監事謝春彥撰文說,「庚子之歲,遽降大疫於斯世、斯民……然吾亦不甘於斯孽,不甘任新冠怪逆小兒之欺也。然吾只餘手中弱管一支,遂懇邀四海同不甘此之老少男女,無論九十老翁、九齡小學生,無論高官,無論細民,無論貧富、有名無名,一律寫心寫志,抒吾人真情實義。」主參展者包括王家春、王震坤、王國安、王造雲、顧村言、顧千一、李向陽、季崇建、曹剛、謝春彥,揮筆助陣的五十多位文化藝術界人士包括韓羽、尚長榮、計鎮華、夏陽、鄭辛遙、魏明倫、毛尖、金宇澄、張宗憲、張偉麟、陳九、陸灝、陸林漢、李天揚、石建邦、朱祖國等。
印說海粟——劉海粟用印研究展&文字證源——劉海粟書法研究展
地點:上海劉海粟美術館
展期:2020年6月12日起
兩個展覽分別從劉海粟的用印和書法的角度做專題研究,從中可以看出劉海粟先生中西繪畫兼擅,而用印中可見其朋友交往和他近一個世紀親歷、親證的藝術人生。書法則顯示其青年時代即具有的胸懷視野和書藝天賦,進衍至晚年裹鋒如篆、散卓如草,如蒼龍拏攫,如老藤盤曲的線質丕變,而最終以自我特質的書法線性。
懷袖雅韻—2020海上書畫扇面邀請展
地址:海上印社(上海市普陀區蘭溪路138號3樓)
展期:6月20日-7月19日
海上書畫藝術的創作表現形式中,扇面書畫的欣賞收藏曆來是一塊不可忽視的之域。一把摺扇往往詩文畫意相合,在小小的扇形天地中,時時展現出中國傳統文化的審美意趣和精神,令喜愛者不忍釋手,成為日常生活中一種傳統文化展示的表徵。本次展覽,既有海上名家的精品,還有海上老中青年書畫篆刻家近百人共一百六十餘件力作,以及藏家們所提供的晚清西泠八家之陳鴻壽篆刻扇面,書畫大家謝稚柳的業師、江南大儒錢振鍠的書法扇面,謝稚柳、陳佩秋伉儷的書畫作品十餘件,現代著名詩人、學者、書法家潘伯鷹先生的書扇,以及其他晚清、民國時期文人的書畫扇作品十餘件。
亞歷克斯·卡茨
地點:復星藝術中心
展期:2020年5月29日—2020年8月9日
(夜間開放日期:6月13日、6月18日、6月20日、6月25日、6月27日(周四、周六)延長開放時間:延長開放至20:00(19:30停止入場)
展覽通過涵蓋繪畫、雕塑和剪帖裝置作品在內的30餘件代表性作品,以及影像和書籍文獻,展現今年93歲的藝術家近60年的創作脈絡和其對具象繪畫藝術的探索。
隨物生心
地點:上海民生現代美術館
展期:2020年5月31日—10月11日
展覽呈現了芬蘭藝術家組合湯米·格倫德和佩特裡·尼蘇南的作品。兩位藝術家出身建築專業,並長期在當代藝術領域展開跨界創作,將圖形、雕塑、建築、運動和聲音融入數學、光學、物理學等,通過獨特的藝術方式,將日常而無形的「現象」轉譯為可視、可感之物。
時間的形態:蓬皮杜中心作品展(一)
地點:西岸美術館
展期:展至2021年5月9日
典藏展匯集了來自蓬皮杜中心的百餘件重磅作品,旨在向公眾介紹梳理蓬皮杜中心的館藏歷史,以及相關藝術藏品同其創作地歐洲歷史背景的重要淵源。
2020浦江兩岸風景展
地點:上海久事美術館
展期:2020年6月19日—9月11日
展覽以84幅繪畫作品展現浦江兩岸的自然生態、歷史文脈、建設成就和城市風貌。此次展覽由上海久事集團、上海久事美術館主辦,以黃浦江45公裡濱水岸線為表現對象,通過繪畫創作的形式展示上海打造全球城市卓越水岸的新時代風貌。觀眾可以通過展出的84幅佳作中,一覽浦江兩岸的自然生態、歷史文脈、建設成就和城市風貌。
「大塊文章」鮑賢倫書法展
地點:上海中華藝術宮
展期:2020年6月20日—7月19日
展覽呈現書法家鮑賢倫半個多世紀的心緒凝結,寄託了他對父老鄉親和上海這片熱土的深情眷顧。展覽展出鮑賢倫先生書法作品260件,其中200件左右為新近專題創作。由五個部分組成,分為漢地廣大、筆寄文心、隸變探微等。
後時尚時代
地點:上海攝影藝術中心
展期:2020年4月11日—7月15日
展出近百件時尚攝影師作品,包括尼克·奈特、彼得·林德伯格、邁爾斯·奧爾德裡奇等。
行為的痕跡
地點:龍美術館(西岸館)
展期:2020年5月16日—8月2日
本次展覽甄選出40餘件中日韓藝術家創作的抽象繪畫作品,回顧20世紀下半葉抽象藝術在東亞地區的發展軌跡。
探索者——上海美術學院中國畫系教師作品展
地點:程十髮藝術館
展期:2020年6月9日—7月26日
上海美院在展現當下中國美術教育的前瞻性、全球化以及新興學科與基礎學科的建設規模與藝術水準的同時,還致力於回顧和探尋20世紀中國現代美術教育的百年發展軌跡。「上海美術學院中國畫系教師作品展」,是這個學術尋源的一次深研,16位上海美院國畫系教師以程十髮藝術館所在地松江有關的創作將學術理路與海派文脈進行了時空跨越性的對接與貫通。
「你去哪裡了」 —— 童年玩具尋跡展
地點:金橋碧雲美術館
展期:2020年6月21—8月2日(周一閉館)
展覽集中展示數千件從民國,到70、80年代,到千禧年前後的經典玩具,並以場景體驗的全新觀看方式呈現,其中涵蓋了「開車逛展」、「光影兵團」、「粉紅房間」、「碧雲玩具店」等展覽單元以及百件經典玩具,讓童年、故鄉、回憶與當下、美術館空間發生更多有趣的關聯,重構大眾對美好時光的記憶。
安娜蘇的藝想世界
地點:藝倉美術館
展期:2020年6月6日—8月30日
美國傳奇時裝設計師安娜蘇的回顧展,作品題材涵蓋了設計手稿、經典時裝與配飾、品牌元素圖像、時裝秀影像等,回溯了安娜蘇的創作人生及藝術風格,以及造就她標誌性美學體系的文化元素。
湖北:
「武漢·印象」
地點:武漢美術館
展期:2020年6月21日— 7月26日
「武漢·印象」系列展誕生於2009年,至今已舉辦七屆,一城秀水半城山的楚風漢韻與黃鶴之鄉的今昔早已被藝術家繪寫在畫布上。今年,隨著武漢在疫情後「重啟」,展覽也從線上回到了展廳,共有70多幅作品參展。
然而,這次展覽中一幅紙上水彩《黃鶴樓雄姿》(2009)的繪者,知名水彩畫家、湖北美術學院教授劉壽祥卻因為感染新冠肺炎於2月13日在武漢金銀潭醫院逝世,得年62周歲,黃鶴樓前的都市晚風永遠停留在了畫紙上。
江蘇:
融·合:從春秋到秦漢特展
地點:南京博物院
展期:2020年5月18日—8月17日
選取春秋戰國到兩漢時期的文物約350件,展現了從春秋戰國百家爭鳴、多元的文化面貌到秦漢一統的多民族國家發展進程。
鮮虞風雲——古中山國文物精品展
地點:蘇州博物館
展期:2020年6月12日—9月2日
展覽由蘇州博物館、河北博物院和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共同策劃,甄選164件/套珍貴文物,分為「鮮虞東徙·肇建中山」、「車轔馬嘯·逐鹿中原」、「鐘鳴鼎食·生死同歡」三個單元,全面展示了中山國在經濟、文化和軍事等方面的不凡成就。
江南佳麗:蘇州博物館藏仕女畫精品展
地點:蘇州博物館
展期:2020年5月18日—8月16日
展覽匯集了館藏仕女畫精品,時間跨度從清代中期至近現代,其作者既有仕女畫名家如費丹旭、改琦,亦有一些名不見經傳而難得一見的小名家。
浙江:
返樸歸真——徐生翁書畫精品展
地點:紹興博物館
展期:2020年4月28日—6月28日
2020年適逢徐生翁誕辰145周年,「返樸歸真——徐生翁書畫精品展」在紹興博物館書畫一廳對外展出。紹興博物館聯合浙江省博物館、浙江美術館、浙江圖書館、紹興魯迅紀念館、紹興市佛教協會及徐生翁先生後人,精選100餘件徐生翁各時期的書法、繪畫、篆刻等作品,展現徐生翁精湛的藝術成就。徐生翁(1875—1964),浙江紹興人。早年姓李,名徐,號生翁。中年曾以「李生翁」書署,晚年始複姓徐,仍號生翁。徐生翁先生在詩、書、畫、印諸多方面有著頗為獨到追求,其作品剛健與生拙並重、天真與奇崛相生。
撥霧南山——朱豹卿書畫展
地點:浙江省義烏春及草廬美術館
展期:2020年6月12日—7月12日
有著高逸筆墨的朱豹卿先生(1930-2011)生前極其低調,81周歲才在浙江美術館(2011年)舉辦個人捐贈作品展,在其展覽舉辦時,已經從藝六十多年,除了極少的圈內人士,幾無人聽說其名。走進義烏市春及草廬美術館,古色古香的氛圍中,朱豹卿先生那些簡淨蒼茫的畫作與奇石、秀竹、菖蒲等相配,一片清逸,也與朱豹卿先生畫作的氣息相契。展出朱豹卿先生的一百多件代表作品,大多借展自朱豹卿家人,草草逸筆,極其精妙。大道至簡,從他的畫作中,無論是古木怪柳,秋蟲低吟,抑或瓜果魚蝦,率皆純然水墨,都有著人間的溫暖與大悲。
百年開渠——劉開渠與二十世紀中國美術
地點:中國美術學院美術館
展期:2020年6月12日—6月24日
為紀念劉開渠先生從藝100周年,展覽分為「藝術啟蒙與專業學習(1904—1933)」「為中國現代雕塑藝術『開渠』(1933—1949)」 「立民族之碑——共和國開篇之作人民英雄紀念碑(1949—1958)」和「向新時代致敬(1959—1993)」四個單元,及兩個專題「劉開渠與國美」「讓·樸舍特展」(劉開渠留法時期老師,法國著名雕塑家),以求全面地呈現出他的藝術人生。
徐謂禮文書——南宋官制百科全書
地點:浙江省博物館武林館
展期:2020年5月15日—6月30日
展覽以「徐謂禮文書」勾勒出一名南宋普通文官從低層到中級的仕宦生涯,展現出南宋中後期文書制度、官員管理、政務運行等,猶如一部南宋官制百科全書。為配合此次展覽,浙江省博物館首次大幅展出館藏一級品南宋《忠義堂帖》。該帖收錄的顏真卿告身,作為唐代告身的典型,與徐謂禮告身所代表的南宋中晚期告身形成對比,反映出唐宋告身在文書制度上的變化。
魏風堂堂:雲岡石窟的百年記憶和再現
地點:浙江大學藝術與考古博物館
展期:2020年6月12日—11月30日
展覽分四個單元展出112件(套)文物,回顧並整理了一個多世紀以來,研究和記錄雲岡石窟的中外學術文獻、珍貴歷史影像。許多展品是首次亮相,其中不少直接來自研究院文物庫房。豐富的雲岡雕刻之美,讓觀眾走入了「雲岡時間」。展品還包括浙江大學文化遺產研究院與雲岡石窟研究院聯合完成的世界上首個可拆卸3D列印數位化石窟——雲岡第12窟1:1複製窟。
安徽:
融·合——4-5世紀北魏平城文物展
地點:安徽博物院
展期:2020年5月15日—8月15日
展覽由安徽博物院與大同市考古研究所、大同市博物館共同主辦,展出精美文物309件(套),既有銅鎏金童子葡萄紋高足杯、磨花玻璃碗等絲路珍寶,也有北魏墓壁畫、金下頜託等近幾年大同地區出土的北魏文物。
渾厚華滋——黃賓虹書畫作品展
地點:安徽博物院
展期:2020年5月15日—7月19日
展覽精心遴選出黃賓虹各時期具有代表性的花鳥、山水、書法作品七十餘件套,彰顯其在中國畫創作上的藝術成就、革新理念及其在中國近現代藝術史上的卓越貢獻。
北京:
緊急中的沉思
地點: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
展期:2020年5月21日—8月30日
作為UCCA北京於2020年舉辦的首個展覽,本次群展匯集26名國內外藝術家,對「在危機中,藝術何為?」展開了探討。
故宮博物院
故宮目前僅開放前三殿、後三宮、御花園、外西路、壽康宮、慈寧花園區域的室外展區及東西六宮部分院落。珍寶館、鐘錶館等室內展廳和室內服務場所暫不開放。
遼寧:
夏香遠溢——瀋陽故宮藏書畫展
地點:瀋陽故宮博物院
展期:2020年6月9日起
展覽展出包括朱耷、石濤、鄒一桂、高其佩、任薰等清代畫家30餘幅館藏夏季題材的書法繪畫作品。
山西:
壁上乾坤——山西北朝墓葬壁畫藝術展
地點:山西博物院
展期:延展至6月28日
墓葬壁畫是山西博物院的特色收藏,其中的北朝壁畫作品,更是豐富精彩,引人入勝。本次展覽特選取婁睿墓壁畫、九原崗墓壁畫、水泉梁墓壁畫,呈現1500年前的繪畫華章。
儒風漢韻——漢畫像石拓片藝術展
地點:大同市雲岡石窟研究院雲岡美術館
展期:2020年6月13日—8月13日
漢畫像石是漢代大多沒有留下名字的民間藝人雕刻在墓室、棺槨、祠堂、墓闋等建築石構上的石刻藝術品,興起於西漢早期,延續至東漢末期,堪稱漢代生活的百科全書。此次展覽匯集了漢畫主要分布區的六十幅漢畫像石拓片,表現了漢代先民的思想觀念和精神信仰,展現了兩漢時期輝煌的藝術。
山東:
六合同風——秦文化大展
地點:山東博物館
展期:2020年4月28日—10月8日
此次展覽不僅呈現了秦的發展之路,更體現了秦文化與不同文化,尤其是齊文化的交流與融合。展覽聯合國內23家文博機構,共有展品140餘件/組,其中包括杜虎符、雲夢睡虎地秦簡、銅車馬、裡耶秦簡等國家一級文物。
甘肅:
飛天神韻·莫高精神——敦煌石窟文化藝術展
地點:甘肅省博物館
展期:2020年6月13日—8月13日
展覽通過「展覽+講座」的形式,以敦煌研究院文物保護利用群體先進事跡,弘揚「莫高精神」。
廣東:
契丹印象——遼代文物精品展
地點:廣東省博物館
展期:2020年6月16日—10月25日
展覽精選了內蒙古自治區相關文博機構珍藏的各類遼代文物138件/套,其中一級文物達70件,二級文物9件,三級文物14件,涵蓋金銀器、玉器、陶瓷器、玻璃器等多個門類。展品以遼代多個重要墓葬和城址的出土文物為主要構成,諸如駙馬金面具、雲紋鎏金銅馬具、乳釘紋玻璃盤、遼白釉人首摩羯形提梁注壺、貼銀花鳥紋漆盒、青白玉鏤雕飛天等國家珍貴文物將悉數到場。
魏唐佛光:龍門石窟文物特展
地點:廣東省博物館
展期:2020年4月28日—8月28日
展出洛陽龍門石窟的85件文物,重點展品是8件海外回流的國寶級文物,呈現北魏造像的秀骨清像、唐代佛像的富麗健美,講述國寶回歸的故事和古蹟的修復過程。
臺北:
院藏善本古籍選粹
地點:臺北故宮博物院北部院區 第一展區 104
展期:2020年6月13日—9月20日
展覽分「清宮藏書」及「訪舊搜遺」兩大單元。前者旨在說明前清宮廷圖書庋藏與分布概況,兼及其卷帙之浩繁、裝幀之考究;後者則以介紹臺北故宮成立後不斷搜購、徵集、獲贈之所得為要,其中不乏臺北故宮博物院所欠闕,且深具文化學術價值者。觀眾置身其間,當可進一步認識院藏善本古籍的遞嬗過程及其文化意涵,以及中國傳統印刷技法與圖書裝幀之類型特色。
翰墨空間——臺北故宮書畫賞析
地點:臺北故宮博物院南院
展期:2020年6月9日—2021年1月3日
本展意在透過臺北故宮博物院院藏曆代書畫,系統性地介紹繪畫與書法的發展脈絡。第一期展品包括傳郭熙《寒林圖》、吳鎮 《篔簹清影圖》、文徵明《千巖競秀》軸等繪畫作品和王羲之 《孝女曹娥碑》、黃庭堅《致齊君尺牘》等書法作品。
話畫:說明卡片探索記
地點:臺北故宮博物院
展期:2020年4月8日—7月5日
展覽以說明卡片作為探索主題,選取元代畫家倪瓚本人以及具有倪瓚風格的7幅繪畫,創作時間跨越元明清三代,將這些相似度很高的作品與不同年代製作的說明卡片並置展出,比較不同作品與說明卡片之間的組合效果及差異。
海外:
日本
內藤收藏品展||:從中世紀到文藝復興的手抄本
展覽時間:2020年6月18日—8月23日
地點:國立西洋美術館
展覽以在十五六世紀的西歐(英國、法國、尼德蘭)製作的作品為中心,是繼內藤(筑波大學及茨城縣立醫療大學名譽教授)收藏品展「哥德手抄本的小宇宙」之後的手抄本散頁藏品展。
倫敦國家美術館名作展
地點:東京國立西洋美術館
展期:2020年6月18日—10月18日
此次展覽展出61件來自被稱為「歐洲繪畫史的教科書」的倫敦國家美術館藏品,橫跨從文藝復興至後印象派的繪畫歷史。
杉本博司-琉璃的淨土
地點:京都市京瓷美術館
展期:2020年5月26日—10月4日
作為翻修後的首展,以「琉璃」、「淨土」、「偏振光」為關鍵詞回顧日本當代藝術家杉本博司對宗教、科學、藝術的探討與創作活動,同時展現在悠久的歷史長河中不斷渴望淨土的日本文化心靈。
巴黎
尋找遺失的作品
地點:巴黎賈科梅蒂學會
展期:2020年6月21日起
重點聚焦在這位雕塑家在早年職業生涯中從未被發現的近50件物品——它們或被發現存在於老照片中,或被記錄於藝術家的筆記本中。一些遺失的作品已被重建,並在展覽中與真品擺放在一起展出。
西班牙
重聚
地點:普拉多博物館
展期:2020年6月6日—9月13日
展覽共展出249件作品,按照從15世紀到20世紀初的時間順序將普拉多博物館的永久收藏,包括許多西方美術史中經典的作品進行重新布展並置展出,包括凡·德爾·韋登的《耶穌下十字架》和弗拉·安吉利科的《受胎告知》,以及提香、丟勒等自畫像等,呈現出一部從文藝復興至20世紀初的濃縮的歐洲藝術史
荷蘭
在畫中:描繪藝術家
地點:梵谷博物館
展期:延期至8月30日
以梵谷的自畫像為主線,共展出了從1850年到1920年的77件作品,其中53件來自法國、美國、英國和瑞典等國,從多個方面探索並聚焦梵谷自畫像的作用、意義和影響。這也是梵谷博物館首次把展覽的主題放在這位藝術家的肖像畫類型及影響上。
義大利
拉斐爾:1520—1483
地點:羅馬奎裡納萊博物館
展期:延期至8月30日
展覽佛羅倫斯烏菲齊美術館、法國巴黎羅浮宮、英國國家美術館和華盛頓美國國家美術館等多家博物館藏200多件的繪畫、手稿及其他作品真跡,被認為是規模最大的拉斐爾展。此次展覽對通常拉斐爾展的時間線進行了重新編排,提出了一條追溯拉斐爾從羅馬到佛羅倫斯,到翁布裡亞,再到他的故鄉烏爾比諾的冒險之旅。以倒敘回顧拉斐爾傑作,最終回到其經典繪畫語言誕生的起點。
德國
古希臘的肖像藝術
地點:柏林舊博物館
展期:延展至9月27日
展覽展出超過50件文物,回顧古希臘肖像藝術的發展歷史,討論肖像的「理想」與「個性」之間的關聯。展覽的核心是來自兩家慕尼黑展館的20件藏品,包括多位古希臘文學家、政治家和哲學家的雕塑,以及一隻繪有兩位詩人的花瓶。
線上展
英國
大衛·霍克尼,繪畫源自生活
地點:英國國家肖像館,倫敦(當前處於休館中)
這是近20年來首個以霍克尼的肖像繪畫為主題的大型展覽,展覽匯集約150件公共和私人收藏。
安迪·沃霍爾回顧展
地點:泰特現代美術館,倫敦(當前處於休館中)
回顧展重新審視這位波普藝術明星的生活與創作。在那些家喻戶曉的名人肖像畫之外,展覽從沃霍爾早期的速寫到晚期的跨性別者肖像,從銀色氣球到《最後的晚餐》的大量印刷與排列,呈現出他在藝術中的超前性。
美國
格哈德·裡希特:終究是繪畫
地點: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布魯爾分館(當前處於休館中)
展覽涵蓋裡希特長達60年的創作生涯,展出100多幅作品。涉及攝影與肖像,自然主義與抽象主義。裡希特把繪畫置於無休止的批評和拷問之下,這些作品一如既往、面無表情地推進著繪畫的發展,儘管有人說圖像性繪畫在20世紀60年代就消亡了。
美國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150周年
地點: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今年是大都會博物館創立150周年。受疫情影響,目前大都會博物館處在閉館狀態,150周年慶也移至線上。該館開放在線資源包括視頻、書籍和論文,結合藏品開設展覽的藝術史課程,每周從影像檔案中選擇一部影片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