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佩斯,趙麗蓉,趙本山……盤點當年的春晚小品王

2020-11-20 騰訊網

1

1983年第一屆春晚,演員王景愚帶著他創作的啞劇《吃雞》登上了舞臺。

現在談起吃雞,很多人會聯想到某熱門遊戲中的「大吉大利,晚上吃雞」,但是,王景愚這「雞」吃得可不容易。

1962年,26歲的王景愚剛從中戲畢業。有一次,他到廣東表演,在一家飯店吃罐燜雞,由於雞煮得不太爛,吃著很費勁。王景愚頓時來了靈感,腦海裡有了《吃雞》的雛形。

次年,王景愚在北京飯店舉行的元旦晚會上表演了這個節目,逗得在場領導們捧腹大笑。但是,在隨後的十年浩劫中,《吃雞》受到批判,一度無緣舞臺。

直到改革開放後,隨著電視在中國的普及和娛樂行業的迅速發展,這個節目被全國觀眾熟知。王景愚通過無實物表演,惟妙惟肖地模仿了啃雞骨頭、肉塞牙縫、卡喉嚨等一系列動作,表情誇張、動作滑稽。

▲1983年春晚,王景愚表演啞劇《吃雞》。

上世紀80年代,一臺老式顯像管電視機,只有寥寥無幾的頻道,就能讓一家人,或是鄰裡街坊幾戶人家看得津津有味。忽如一夜春風來,春晚就這樣悄無聲息地走進了千家萬戶,從此再沒離開。

2

那一年的春晚還沒有專門的主持人,報幕的工作由王景愚、馬季、姜昆和劉曉慶等演員友情客串

第二年春晚,相聲演員馬季一手拿著香菸,以推銷「宇宙牌香菸」的虛擬廣告為內容,講了一段單口相聲《一個推銷員》(又名《宇宙牌香菸》)。

「你不抽我這宇宙香菸,你就沒有幸福美滿的家庭!你不抽我宇宙香菸,你年輕人你就搞不上對象!你不抽我的宇宙香菸,你學生你考不上大學!」

▲1984年春晚,馬季表演相聲《一個推銷員》。

馬季以相聲的形式抨擊了社會上一些大搞虛假宣傳的商家,同時,幽默語言的背後是中國商品經濟大潮的風起雲湧、高考恢復後學子走向大學校園等社會現象。

這個相聲火了之後,還真有廠家將「宇宙牌香菸」投入生產,這應該算是中國最早的熱點營銷之一。

那時,市場經濟初興,那些敢於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在時代的潮流中賺到了第一桶金,比如曾經備受歧視的個體戶。

個體戶最初是一個貶義詞。在80年代初,它甚至成為待業青年、勞改犯的代名詞,這些人靠倒騰服裝、電器及日用百貨,從低價區進貨到高價區售賣,賺取差價,一度被主流社會嘲笑為「投機倒把」。

偏偏就是這幫人,成就了中國第一批「萬元戶」。萬元戶在當時是什麼概念?1980年,全國職工的年均工資不過才762元。於是,有了這麼一條順口溜,「搞飛彈的不如賣茶葉蛋的」。

3

啞劇《吃雞》和相聲《一個推銷員》已經初具小品雛形,而真正開創小品之先河,首次採用戲劇表演形式的節目是1984年春晚,陳佩斯朱時茂合作的小品《吃麵條》

據1984年春晚導演黃一鶴回憶:「《吃麵條》是我們國家晚會裡真正意義上的第一個小品。他們在創作中也是摸著石頭過河,遇到了不少困難。」

那一年,陳佩斯和朱時茂第一次登上春晚。籌備期間,兩人在賓館裡寫了一個星期的劇本,好不容易才完成的作品,愣是沒通過。

當時在賓館吃飯還要交糧票,春晚劇組也挺不容易,陳佩斯和朱時茂不好意思讓領導為難,就跑路了。黃一鶴急忙到處去找,費盡周折才將他們找回來,說好了要繼續寫,寫完通不過他們又跑了,跑了還是再找回來,接著寫。

黃一鶴說,正因為這麼折騰,最後出來的東西也確實有質量。

《吃麵條》在試演中贏得一片叫好,可這個小品是純逗樂的節目,沒有絲毫教育意義,倒是有一定政治風險。一直到春晚前夕,黃導都不確定到底能不能上。

除夕夜,黃一鶴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看著《吃麵條》登上春晚。

結果,《吃麵條》一炮走紅,陳佩斯和朱時茂之後十次登上春晚,成為80、90年代家喻戶曉的喜劇演員。

在《吃麵條》中,陳佩斯將無實物表演推上了新的巔峰,舞臺上明明只有一個空桶,碗中空無一物,他卻把麵條的美味可口和吃麵條的酣暢表現得淋漓盡致,觀眾們隔著屏幕都想來一碗熱氣騰騰的打滷面。

▲陳佩斯在《吃麵條》中經典的無實物表演。

之後十四年裡,陳佩斯與朱時茂這對黃金搭檔,又為觀眾們帶來了《主角與配角》、《警察與小偷》等經典小品,直到1998年,最後一次亮相春晚,表演《王爺與郵差》。

每一次表演,都深入人心。

1989年的小品《胡椒麵》,沒有一句臺詞,也不需要特意搞怪的方言,陳佩斯狼吞虎咽吃混沌的表演,卻讓觀眾感同身受,看著他,就想起自己被食物燙著的模樣。

▲1989年春晚小品《胡椒麵》。

1990年的小品《主角與配角》,是二人合作的又一經典作品。「隊長,別開槍,是我!」,「沒想到呀沒想到,你朱時茂濃眉大眼的也叛變革命了」,這幾句臺詞,即便是在二十多年後的今天,無數觀眾依舊能脫口而出。

▲1990年春晚小品《主角與配角》。

二人的春晚生涯在1998年結束,箇中緣由讓人感慨。

1999年,央視在未得到著作權人許可的情況下,將陳佩斯和朱時茂在春晚表演的《吃麵條》《拍電影》《警察與小偷》等小品用於其出版的VCD中。

陳佩斯咽不下這口氣,毫不猶豫地將央視告上了法庭。最終,央視敗訴,賠了陳佩斯30多萬。

贏了官司,丟了舞臺,此後,陳佩斯在央視的舞臺上銷聲匿跡。

後來接受採訪,陳佩斯評價當時的春晚:「整個演出的氛圍已經非常糟糕了。」

除了版權之爭,陳佩斯跟春晚早已格格不入,他說:「春晚是艘航空母艦,豪華、氣派,但你要聽從船長、大副、水手長每個人的命令,而我現在做的事就像一葉扁舟,雖然小,但卻自由快活。」

陳佩斯不願為名利所絆,更願瀟灑一生。離開春晚後,他將全部心力投入話劇,其第一部話劇《託兒》曾創造4000萬的票房紀錄,先後演了200多場,走過40多個城市,觀眾多達17萬。

再回首,昔日笑匠早已鬍鬚花白,他離開春晚舞臺20年,卻從未被觀眾忘記。每一年,都有陳佩斯重返春晚的傳聞。

4

有的人因為官司離開春晚,有的人,卻永遠離開了我們。

這兩年說唱節目很火,但這都是MC麗蓉玩剩下的。

1995年,在春晚小品《如此包裝》中,全國觀眾看著趙麗蓉老太太穿著帶亮片的馬甲,戴著耳機,跳著迪斯科唱了一段堪稱外國快板的「Rap」:「春季裡開花十四五六,啊六月六我看谷秀春打六九頭。」

我們也忘不了她的搭檔鞏漢林那魔性的嗓音:「這個節奏就是Rua普(Rap)!」

1988年,年過花甲的趙麗蓉第一次登上春晚舞臺,她那一口詼諧的唐山話,陪伴觀眾走過了多個除夕夜。

趙麗蓉老師從小生活在戲班子裡,稱自己是「文盲」,卻為了表演小品,堅持學英語,在舞臺上獻唱一首《My Heart Will Go On》,苦練書法數月,在舞臺上揮毫寫下四個大字「貨真價實」。

▲1996年春晚小品《打工奇遇》。

她的小品亦不忘針砭時弊,在1996年的春晚小品《打工奇遇》中,趙麗蓉扮演進城打工的老太太,強勢懟了亂抬物價的黑心商家:「宮廷玉葉酒,一百八一杯,這酒怎麼樣啊?聽我給你吹……」

可是,這位多才多藝、帶給全國觀眾歡笑的斜槓老年從1992年開始,就已飽受病痛的折磨。1995年春晚小品《如此包裝》中有這麼一個畫面,趙麗蓉在唱完rap後一個踉蹌,單腿跪到地上。很多觀眾以為這是劇本需要而製造出來的喜劇效果,實際上,當時趙麗蓉是因常年腿傷難以支撐,差點兒摔倒。

▲1995年春晚小品《如此包裝》。

1999年的小品《老將出馬》,是72歲的趙麗蓉在春晚的最後一次登臺。春晚前兩個月,她在後臺咳出了血,春晚前兩周,她因病情加重被送進了醫院,但她仍然敬業地堅持到最後。

第二年,趙麗蓉因肺癌去世。

春晚舞臺上,這位操著一口地道的唐山話、憨態可掬的老太太,無人能夠取代。

▲自行腦補「嗨」、「嗯哼」。

5

城裡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進來。陳佩斯離開春晚舞臺的那一年,一個頭戴破舊解放帽、身穿皺皺巴巴中山裝的東北大叔開始稱霸春晚舞臺,他就是趙本山

1999年的春晚,就像一場接力賽到了交接棒的時候,以趙本山為首的一批東北小品演員,如黃宏、潘長江、高秀敏、範偉等成為之後幾年春晚的主力軍,有的人直到今日仍活躍在春晚舞臺上。

趙本山於1990年首次登上春晚,總共上了21次,其中15次拿一等獎,可說是當之無愧的「小品之王」。

▲1999年春晚小品《昨天今天明天》。

1999年,趙本山與宋丹丹、崔永元合作的春晚小品《昨天、今天、明天》是其裡程碑之作。

我叫白雲。我叫黑土

我七十一。我七十五

我屬雞。我屬虎

這是我老公。這是我老母……

白雲大媽和黑土大叔的故事就這樣開始了,這個小品通過幽默的訪談反映了社會變遷,其中黑土根據1998年國內外時事編的幾句順口溜成為視頻剪輯的絕佳素材:

「改革春風吹滿地,中國人民真爭氣;齊心合力跨世紀,一場大水沒咋地。」

「九八九八不得了,糧食大豐收,洪水被趕跑。百姓安居樂業,齊誇黨的領導。尤其人民軍隊,更是天下難找。國外比較亂套,成天勾心鬥角。今天內閣下臺,明天首相被炒。鬧完金融危機,又要彈劾領導。縱觀世界風雲,風景這邊更好。」

如今,黑土大叔和白雲大媽都不演小品了,小崔則成為時代的鬥士,從央視辭職後,完全擺脫束縛,diss轉基因食品,揭露明星偷稅,嬉笑怒罵,快意恩仇。

6

與崔永元恩怨未了的馮小剛,其實也是春晚的常客,不僅擔任過2014年春晚總導演,而且還創作了腦洞大開的科幻小品《機器人趣話》

1996年春晚,郭達蔡明表演的《機器人趣話》,現在看來仍毫不過時,改編成科幻電影上映估計還能票房大賣。

小品中,好吃懶做的「單生狗」郭達 斯坦森唱著「單身時間長了想結婚,現在的女人實在氣死人」,買了蔡明飾演的女機器人「缺心眼子」回家。

郭達一拆包裝,一看這女機器人空氣劉海娃娃卷,芭蕾服蓬蓬裙,真是時尚時尚最時尚,只是吐槽:「怎麼長得像蔡明,怪不得給我打了8折。」

▲1996年春晚小品《機器人趣話》。

郭達想將其打造成百依百順的完美妻子,沒想到「缺心眼子」是真缺心眼,幾番折騰讓郭達受到了驚嚇,他情急之下摔壞了遙控,差點兒被機器人拆散架。

這個小品跨時代地思考了人工智慧危機,其中AI女友的設定更是在之後二十年的影視作品中不斷出現。

難以想像,這是1996年的春晚小品。1990年代,學習計算機的熱潮尚未席捲全國,今日的網際網路大佬們也不過還是菜鳥。

1995年,馬雲才在美國第一次接觸到網際網路,之後在家人好友的幫助下湊了2萬元,創建了中國最早的網際網路公司之一「海博網絡」。

1998年,在外企上班兩年的劉強東不滿足於當白領,拿著1.2萬元積蓄,來到中關村,租了一個小櫃檯賣刻錄機和光碟,櫃檯名叫「京東多媒體」,這是京東的前身。同年,馬化騰也開始在計算機通信行業摸爬滾打。

只有少數像雷軍這樣的弄潮兒,僅用兩年時間,在大學修完所有學分,畢業後作為金山骨幹,參與研發軟體。

那時的人們,不了解電腦,不知道網際網路,更想不到,有朝一日,手機會成為世人接觸網絡、生活必備的萬能工具。至於《機器人趣話》中的虛構情節,在不遠的將來,或許就將由這些90年代的網際網路菜鳥們變為現實。

7

春晚的故事似乎永遠都講不完,舊的人離開,會有新的人到來。

說到馮鞏,我們會想起他幾十年不變的那句「我想死你們了」,說到李谷一,一定是每年春晚的最後一曲——《難忘今宵》,說到除夕夜,我們忘不了每年春晚響起的零點鐘聲。

一場晚會濃縮了一個時代,一如近日大火的「十年對比挑戰」,留下滿屏感慨歲月蹉跎,但是愛看春晚的人卻越來越少了。

我們會覺得以前的春晚小品好看,因為那是時代的縮影,但是,近年來,春晚小品仍然沒有放棄在現實生活中取材。

2011年的春晚小品《新房》,丈母娘看到未來女婿「新買」的婚房竟是租來的,當即要拉著女兒離開。小品直擊房價這一社會敏感話題,以皆大歡喜的結局收場,背後的辛酸又有多少人知道。

2014年,開心麻花帶來的春晚小品《扶不扶》將「老人摔倒了到底扶不扶」這一社會話題搬上春晚舞臺。沈騰最後一段宣言極具正能量:「這人倒了咱不扶,那人心不就倒了嗎?人心要是倒了,咱想扶都扶不起來了。」面對殘酷的社會現實,我們也希望,人心不倒。

▲2014年春晚小品《扶不扶》。

或許,並不是春晚不好看了,而是時代變了。

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我們每時每刻都可以找到春晚小品的替代,對春晚也難以抱有期待,一群人圍著電視的生活早已一去不復返。除夕夜裡,家裡開著電視,一家人可能在玩手機、嗑瓜子、喝茶,偶爾抬頭,看到電視裡的小品演員喊了一聲「過年好」。

傳播了一年的流行語到了春晚小品中更是味如嚼蠟,當我們在2019年的春晚聽到「真香」、「錦鯉」、「C位出道」、「盤他」之類的網絡熱詞時,不會感到意外,只有幾分尷尬。

一如北京師範大學唐任伍教授所言:

「春晚,是一盤小菜還是一道大餐我們姑且不論,因為在一個打破了思想樊籬的多元社會中,眾口難調是不可避免的……春晚,因為盛名和隆重而承擔著太多的責任、太多的期待,同時也承載著太多的包袱。」

又是一年除夕,又是春晚點亮萬家燈火的夜晚,走過36年的時光,春晚小品或許已不復昔日輝煌,卻是老百姓過年不可或缺的一份年味。

無論我們看或不看,春晚就在那裡。

相關焦點

  • 趙麗蓉、趙本山和陳佩斯,如果三選一,你將「小品王」的票投給誰
    據央視春晚官網爆料,喜劇綜藝節目《金牌喜劇班》即將開班,陳佩斯有了一個新頭銜:首席金牌導師。闊別央視22年後老陳強勢回歸,著實令他的鐵粉們熱血沸騰,拭目以待。有網友說:如果陳佩斯當年不和央視分道揚鑣,「小品王」的桂冠非他莫屬。也有人認為,還有兩人的實力也是槓槓的,不容小覷。
  • 春晚小品中名副其實的幾位「小品王」
    小品作為一項語言和行為藝術,給大家帶來了許多快樂。然而小品也是一個年輕的藝術,從誕生到現在共走過了37年曆程。在過去的30年左右的時間裡,小品相對於相聲,默劇,二人轉等喜劇形式佔有絕對的優勢地位。國內從事小品的演員眾多。在37年的春晚歷程中幾位優秀的小品演員脫穎而出,成為了一代人的回憶,下面小編來為大家盤點一下這幾位「小品王」。
  • 趙麗蓉離開春晚22年,趙本山揮淚告別舞臺,原來我們真的老了……
    每年看春晚,我總有一種歲月如梭的感覺,舞臺上的年輕面孔越來越多,而我的記憶卻還停留在很多年前,那個有趙本山、陳佩斯、趙麗蓉的時代。朋友說,我們一天天老去,時代當然也慢慢變了,有些人早已消失在春晚多年了。說到春晚小品,就不得不提到趙本山。
  • 央視春晚十大經典小品,陳佩斯的這一作品,力壓趙本山奪得榜首!
    近日,網友票選出央視春晚的十大經典小品陳佩斯朱時茂《吃麵條》、《主角和配角》,趙本山《昨天今天明天》、《不差錢》、《捐助》,黃宏《超生遊擊隊》、《打氣》,潘長江《過河》,趙麗蓉鞏漢林《如此包裝》,沈騰馬麗《扶不扶》。其中,陳朱表演的《吃麵條》是當之無愧的第一名。
  • 首代小品之王陳佩斯回歸央視,喜歡郭德綱,沒看過馮小剛的電影
    在春晚舞臺上的小品表演藝術家,足以「封王」的只有這幾對黃金搭檔:陳佩斯與朱時茂、趙麗蓉與鞏漢林、趙本山與高秀敏、範偉、趙本山與宋丹丹。而陳佩斯與朱時茂,可謂是第一代「王炸組合」。
  • 陳佩斯回歸央視!扒扒春晚小品笑星現狀,宋丹丹退休高秀敏病逝
    陳佩斯回歸央視,萬千網友驚呼「爺青回」!據一床情書了解,這是陳佩斯1998年離開春晚後首次與央視合作。跟其他喜劇綜藝節目不同,《金牌喜劇班》以「喜劇傳承」為精神內核,通過真人秀和舞臺競演,挖掘喜劇背後的故事,而陳佩斯將出任首席金牌導師。陳佩斯曾是春晚的標誌,擁有「春晚小品第一人」之譽。
  • 說說陳佩斯和趙本山當年那些事
    自從陳佩斯朱時茂合作以來,先後在央視春晚表演了十幾個小品,可以說個個都是經典之作。直到1990年春晚,來自東北那疙瘩土裡土氣的趙本山攜小品《相親》強勢登陸央視春節聯歡晚會,才打破了以前春晚陳佩斯小品一家獨大的格局。《相親》讓觀眾們不禁眼前一亮,原來小品還可以這樣逗樂,趙本山這個名字也自此開始被世人熟悉。雖然這一年陳佩斯搭檔朱時茂表演的小品《主角與配角》一樣出彩,但是也被趙本山的出現,奪走了大半的光芒。
  • 陳佩斯回歸央視!扒扒春晚小品笑星今何在,宋丹丹退休高秀敏病逝
    陳佩斯回歸央視!扒扒春晚小品笑星今何在,宋丹丹退休高秀敏病逝文/一床情書陳佩斯回歸央視,萬千網友驚呼「爺青回」!據一床情書了解,這是陳佩斯1998年離開春晚後首次與央視合作。跟其他喜劇綜藝節目不同,《金牌喜劇班》以「喜劇傳承」為精神內核,通過真人秀和舞臺競演,挖掘喜劇背後的故事,而陳佩斯將出任首席金牌導師。陳佩斯曾是春晚的標誌,擁有「春晚小品第一人」之譽。
  • 推薦陳佩斯朱時茂,發掘趙本山,姜昆是兩代小品王的伯樂!
    二人表演的《吃麵條》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也成為小品歷史上難以逾越的巔峰,至今陳佩斯朱時茂也被觀眾稱之為小品的鼻祖。當時央視並不認可小品這個藝術形式,堅持語言類的節目以相聲為主,但是姜昆不這麼認為,他向領導據理力爭,認為春晚應該是百花齊放的,應該有更多的藝術形式加入其中,才能給觀眾帶來快樂。於是經過姜昆老師多次努力,才最終讓陳佩斯和朱時茂登上春晚。而喜劇大師陳佩斯每次談到評價姜昆,都是非常感激他,認為「他(姜昆)是一個對人有情有義,對工作十分嚴肅的藝術家」。
  • 1990年春晚:姜昆請來趙本山,春晚舞臺有了小品王
    張信哲直到1998年才第一次參加春晚,與劉德華、毛寧合唱了一曲《大中國》。在1990年春晚舞臺,小品類節目大放異彩,出現了一批經典節目。其中,值得濃墨重彩介紹的當然是陳佩斯、朱時茂演出的《主角與配角》。《主角與配角》的內容是經常飾演「叛徒」一類配角的陳佩斯,想方設法要扮演一次主角。
  • 中國6位小品大師排行,趙本山僅排第二,第一名副其實!
    1995年,第二次登上央視春節聯歡晚會的舞臺與李文啟、買紅妹合演小品《有事您說話》,扮演在領導、同事、朋友面前吹牛的郭子,每次在春晚的舞臺都能給大家帶來驚喜,他非常的敢於突破自我,舞臺表演發揮的淋漓盡致。他除了在舞臺上的表演帶給人的輕鬆、溫情、細膩的印象一樣,舞臺之下的郭冬臨同樣幽默搞笑。第五名,範偉,無論是當年和趙本山一起演小品還是後來轉戰影視劇拍攝都非常出色。
  • 宋丹丹退了,趙本山隱了,陳佩斯自己玩,誰能拯救春晚小品節目?
    曾經的小品王趙本山,如今也隱身而退除了宋丹丹之外,歷年春晚之前,觀眾總是期盼一個人的出現,他就是曾經的小品王趙本山。當初,趙本山在姜昆的推薦下走上春晚舞臺,在與演員黃曉娟出演小品《相親》之後,這個「長相與實際年齡嚴重不符」東北喜劇笑星被牢牢地印在觀眾腦海當中。
  • 酒是陳的香,小品還是老的好,悉數那些年我們一起看過的春晚小品
    《吃麵條》是陳佩斯、朱時茂於1984年春晚中表演的小品,這也是央視春晚舞臺上真正意義上的第一個小品,稱得上是春晚舞臺小品類的開山之作。看陳佩斯老師的小品,每一部作品,他的肢體語言都拿捏的非常到位,動作誇張而又不失真實,這個小品也讓當年現場的觀眾只喊餓。《產房門前》是郭達、楊蕾在1987年春晚上表演的小品。
  • 80、90年代春晚回憶,趙麗蓉、陳佩斯、趙本山,還有無數經典老歌
    第一屆春晚是對電視節目創新的一種大膽嘗試,對當時的中國人來說非常富有衝擊力,在之後的春晚舞臺上,造就了不少一炮而紅的明星和流行歌曲、流行語。次年的第二屆春晚上,語言類節目開始嶄露頭腳,陳佩斯、朱時茂表演的小品《吃麵條》和馬季販賣"宇宙牌香菸"的片段,至今仍舊不時在電視上重播著,這就是經典的好作品的魅力。
  • 說說當年趙本山在春晚小品裡的那些女搭檔們
    這大概是最早出現的小品雛形吧。此後,1984年春晚上,陳佩斯朱時茂開始合作演出小品《吃麵條》,從此,小品開始被觀眾熟悉,正式走上各類綜藝節目。小品真正大紅大紫,趙本山功不可沒。自從趙本山出山後,才把小品帶入了一個階段性高潮。從某種意義上來講,趙本山的小品王之稱絕對名副其實。
  • 陳佩斯時隔22年回歸央視當導師,扒扒春晚捧紅的小品笑星今何在
    據一床情書了解,這是陳佩斯1998年離開春晚後首次與央視合作。跟其他喜劇綜藝節目不同,《金牌喜劇班》以「喜劇傳承」為精神內核,通過真人秀和舞臺競演,挖掘喜劇背後的故事,而陳佩斯將出任首席金牌導師。陳佩斯曾是春晚的標誌,擁有「春晚小品第一人」之譽。
  • 陳佩斯是小品鼻祖,趙本山是後期新秀,姚二嘎確實讓人心疼
    說起春晚最讓人印象深刻的小品演員,很多人都會想到趙本山、宋丹丹、趙麗蓉,但是在80年代,陳佩斯的小品更貼近生活,通過他惟妙惟肖的演繹讓觀眾捧腹大笑,他演繹的《吃麵條》、《主角與配角》、《警察與小偷》、《羊肉串》都是春晚的經典之作,比如說陳佩斯是春晚小品的開山鼻祖,這個說法不準確,也不算錯。
  • 春晚十大爆笑小品, 笑到噴飯!!!
    蔡明老師和開心麻花的節目被撤了,而此前傳的宋丹丹小品也不會有。沒有那些老面孔,似乎也缺少一絲年味。為此君君整理了10個春晚經典小品,回味曾經過大年的感覺。其中陳佩斯老師飾演的陳小二形象深入人心。趙麗蓉和鞏漢林兩位老師表演的小品。小品中,鞏漢林飾演的經紀人跟上現代潮流。想要把趙麗蓉老師全新包裝推向國際。
  • 18次上春晚,被稱為「小品王」的鞏漢林,因她一舉動沉寂10年
    、宋丹丹、趙麗蓉、鞏漢林、黃宏、潘長江、陳佩斯、朱時茂等。趙本山的小品在春晚的舞臺上,經常獨佔鰲頭,據不完全統計,趙本山參演了21次春晚,就有16次得到了一等獎,其餘的5次,其中有三次就是被趙麗蓉和鞏漢林搶去了。
  • 1983年至2000年春晚上小品精彩合集
    至此春晚成為了中國老百姓跨年夜必不可少的電視節目。1984年,陳佩斯、朱時茂的《吃麵條》,想必大家都很熟悉。小編認為在對著空氣表演吃麵,陳佩斯老師稱第二沒人敢稱第一。它也開創了小品的先河,兩人也成為了八十、九十年代家喻戶曉的喜劇演員。1989年,趙麗蓉、侯耀文《英雄母親的一天》,侯耀文要拍英雄母親的偉大形象,而趙麗蓉卻是每天為瑣事忙活的平凡老母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