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請註明來源「廣電獨家」及「作者錢力」
「獨家」導讀
對於電視表現形式的探索是無止境的,現在就是要找到「人性洞察+新技術」的結合點。
廣電人現在為怎麼跟新媒體融合傷透了腦筋。但除了「微信搖一搖」和與線下結合賣商品,目前還看不到什麼新的玩法。
尤其在綜藝節目領域,現在大家都在考慮怎樣加入網際網路基因,找到那種強大的誘惑力,讓節目的觀看者主動轉化成參與者,最好是欲罷不能。
其實從人性洞察中就可以找到創新基點:「你的參與可能會改變別人的命運」——這種控場刺激感和懸念感就具有很強的誘惑力。
現在全球都在尋找、試驗一個合適的節目形式來承載這種方向。「選秀」,毫無疑問是他們眼中的第一實驗選項。
這是昨天(10月30日)「廣電獨家」記者坐在798藝術區觀看騰訊視頻《Hi歌》首期內測節目的第一個思考。
從樣片和發布會現場的介紹中,已經隱約能感覺到騰訊視頻的野心。
這是一個試驗性的綜藝新產品
《Hi歌》11月4日(下周二)正式上線。根據內測片的表現,「廣電獨家」的第一印象還是不錯的——內容生產的專業化趨向,網際網路基因的「全民狂歡」,利用網際網路的「連接性」與「開放性」給音樂選秀類節目的製作提供了一個新的思路。
沒有導師、不設評委——這是《Hi歌》與傳統選秀節目相比最具網際網路基因的一點。
不由導師決定輸贏,權力交到網民手裡。騰訊將聯動旗下的騰訊視頻、QQ音樂、微信、手Q等全平臺,根據用戶網絡行為進行大數據分析,智能化得出熱歌結果。
我們很好奇,這聽上去並不是網絡投票,不知道這個「大數據、智能化」是怎麼操作的?今後可去深入了解。
「每期節目一分為二,在每周二、周四分為上下集相繼播出」——這樣的做法,目的也是為了讓網際網路病毒傳播的效能最大釋放,利用選歌、發布這兩大板塊中的間歇時間,增強歌手對「終極Hi歌」的懸念,同時也給網友時間來預測、投票,充分發酵這6首原創音樂作品。
天娛傳媒副總裁彭力、《Hi歌》音樂總監庾澄慶、上汽集團媒介與公關部總監何曉勁、騰訊視頻總製片人馬延琨宣布節目「11.4」上線
《Hi歌》內測片一手觀感
作為模式引進節目,《Hi歌》曾在愛爾蘭、俄羅斯、荷蘭、挪威、烏克蘭等國家獲得較好播出效果。中國版經過改良後,在舞臺設計、歌曲選擇、播出形態等方面進行了新的嘗試。
先說說電視人最關心的幕後班底信息:
前面提到「你的參與可能改變別人的命運」是基於人性洞察的互動形式,早期《超級女聲》就是成功的例子。相信並不是無心插柳,《Hi歌》便由騰訊視頻與天娛傳媒共同打造,湖南衛視《超級女聲》創始人龍丹妮加盟,她還帶來了湖南衛視製作領域「一哥一姐」唐焱、彭宥綸。
韓國三大燈光師之一的KEE YOUNG PYO率隊而來。音樂節目中最為核心的樂隊總監一職由憑藉韓國版和中國版《我是歌手》聲名鵲起的Nick擔任。音響團隊Max Team由中國第一音響師邵勇領銜。
觀看內測片的第一感受:首先不能不被節目的標誌之一——6個巨型封閉貨櫃所吸引。這個「符號」太震撼了——跟標準貨櫃一樣,高達2.9米,每個貨櫃重達3噸,據了解造價十幾萬元,相當於普通貨櫃的六七倍。
節目形式其實很簡單:6位原創音樂人攜6首「好歌曲」在這些「音樂貨櫃」裡等待每期的兩位歌手推門而入。一旦聲音被選中,歌手當即拉閘鎖定,宣布「牽手」,而後聯手製作人打磨歌曲,在24小時內改造出新版本,之後現場演唱PK。
庾澄慶作為《Hi歌》音樂總監,並不能成為「獨裁者」,他的身份更像「音樂紅娘」,將胡彥斌等14名成名歌手與原創音樂人連接起來。據稱庾澄慶在錄製前聽了超過100首候選歌曲,了解每位原創人的創作背景,為「好聲音+好歌曲」的選曲方向和布局規劃把關。
庾澄慶控場平衡感很好,不愧是臺灣金牌主持人
內測片中,大屏幕亮起,「左手是最新鮮的創作,右手是最炙熱的嗓音,我將引領原創音樂的翹楚與知音Say hi!」庾澄慶的出場語開門見山地強調「連接」功能。他穩坐中央,通過監聽設備了解貨櫃內的現場實況。6個音樂創作人在「黑匣子」裡等待胡彥斌、謝安琪的開箱試聽。
在這期節目中,謝安琪有幾次幾乎被聽哭,胡彥斌則是「泰山崩於前而面不改色」,每次都聽完一半就不加任何評論地「甩手走人」。當他決心拉下閘門的那一刻,鏡頭切回貨櫃中每個人的面部表情,連在場媒體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第一期備選的6首歌是唐藝的《天氣這麼好我卻在煩惱》、於藝遊的《海崖頂的花》、張伊彤的《錯愛》、陳俊全的《紅了怎麼辦》、趙浴辰的《可樂》、接靚的《不敢》。基本是一人一吉他的配置,形式簡單,焦點集中在音樂本身還有演員的表現力上。
《Hi歌》的啟示:「人性洞察+新技術」
馬化騰在10月28日致合作夥伴的公開信中說,騰訊能「成為一個網際網路連接器,一端連接合作夥伴,一端連接海量用戶,共同打造一個健康活躍的網際網路生態,連接一切。」
這也是騰訊視頻以及其操作的《Hi歌》的氣質——成名歌手與原創音樂人的連接,傳統節目創作者與新媒體平臺的連接,節目中的歌曲與節目外的熱歌榜的連接……開放、連接,構建基於新的傳播方式的音樂生態圈。而這正是傳統媒介與新媒體融合中最大的挑戰。
所以,《Hi歌》的試驗是有意義的,對於電視人來說,其做法、經驗或許不能照搬,但對於電視表現形式的探索是無止境的,現在就是要找到「人性洞察+新技術」的結合點。
本微信號由北京中廣傳華影視文化諮詢有限公司運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