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報訊 記者周欣怡、黃宙輝,通訊員邵煦雯報導:16日晚,2020中國(廣州)國際紀錄片節成果發布會在廣州圖書館舉行,正式揭曉金紅棉優秀紀錄片名單以及中國故事提案大會「十佳方案」、「最具市場潛力紀錄片方案」名單。其中,《海上來客》《棒!少年》《真實生長》三部由廣州出品或參與製作的紀錄片入選「金紅棉」優秀紀錄片名單。
據悉,本屆共有3227部作品角逐金紅棉,經過初評、複評和終評,最終由評審團評出10個優勝名額以及組委會特別推薦的5部優秀紀錄片。其中,由許慧晶執導的《棒!少年》、由張琳執導的《真實生長》入圍多項提名,最終分別被評為「評審團特別推薦優秀紀錄片」和「中國故事優秀系列紀錄片」。
另外,由李林執導的《海上來客》獲「優秀系列紀錄片」。「優秀紀錄長片」由來自波蘭的導演瑪爾戈爾扎塔·格利斯澤斯卡和卡西亞·馬特亞執導的《愛在日暮》獲得。「優秀紀錄短片」由來自加拿大的導演熊邦林執導的《為我哼首搖籃曲》獲得。
紀錄片導演、高級記者、浙江傳媒學院教授、金紅棉優秀紀錄片終評評委梁碧波在成果發布會現場分享了自己的參評感受。他說,本屆參評作品的品質普遍很高,尤其是紀錄長片和系列紀錄片。「我們中國(廣州)國際紀錄片節已經成為一流的國際電影節,因為有了影響力才能吸引更多好的作品。我認為國內紀錄片的水準已經達到了和歐美相同水平的高度。」但他指出,本屆參評的紀錄短片水平還相對較弱,他呼籲紀錄片人多在紀錄短片方面努力。
上海紀實頻道藝術總監、金紅棉優秀紀錄片終評評委應啟明認為,優秀的紀錄片能在紀實中,讓觀眾得到情感的觸動和共鳴。他告訴記者,在評審的時候,評委們對許多優秀紀錄片的認可是基本一致的。「優秀的紀錄片不僅是製作精美、畫面漂亮、背景音樂恰當,更重要的是導演能從拍攝對象中獲得獨特的發現,然後藝術地表達出來。紀錄片需要靜靜觀看,一些長紀錄片相當多的部分都特別好,表達方式很特殊。在看完以後會觸發人的思考,讓人們有所感動。」
2020中國(廣州)國際紀錄片節
金紅棉優秀紀錄片名單
「優秀紀錄長片」:《愛在日暮》(瑪爾戈爾扎塔·格利斯澤斯卡/卡西亞·馬特亞,波蘭)
「優秀紀錄片導演」:《我的章魚老師》(皮帕·埃爾利希/詹姆斯·裡德,南非/荷蘭)
「優秀紀錄短片」:《為我哼首搖籃曲》(熊邦林,加拿大)
「優秀系列紀錄片」:《海上來客》(李林,中國)
「優秀首作紀錄片」:《巴班克:當我死時告訴我》(芭芭拉·帕斯,巴西)
「評審團特別推薦優秀紀錄片」:《棒!少年》(許慧晶,中國)
「中國故事優秀紀錄長片」:《金銀潭實拍80天》
(譚海燕/吳欽/聶焱/宋一鳴,中國)
「中國故事優秀紀錄短片」:《冬去春歸》(康成業,中國)
「中國故事優秀系列紀錄片」:《真實生長》(張琳,中國)
「優秀中外聯合製作紀錄片」:《與古為友》(王宇,中國/新加坡)
「組委會特別推薦優秀紀錄片」:《為了和平》(魏紀奎/遲鵬/姚寅子/馮珈/高宇婷/鄢文俊/薛欣/李臻/王琰/王聖飛/李中海/梁凱/劉春在,中國)、《同飲一江水》(盧鎮平/藍雲劍/周應軍/陳乾章/楊永坤/曾憲益/曹春光/謝冰/劉勇/翟佳/譚振/黃少寧/郭志勇,中國)、《同心戰「疫」》(劉美佳,中國)、《2020我們的脫貧故事》(張旭/路廣華/左寧/王小峰/縱紅雨/許潔/李忠/郭東升/柴紅芳/焦波/金霞/馮勇/張昱/張幗鋒/翟明陽,中國)、《影響世界的中國植物》(李成才/周葉,中國)
來源:金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