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古建築大門的鋪首紋獸——椒圖

2021-01-20 故宮古建文化漫談

我們去故宮(紫禁城)參觀的時候,會發現很多大門中間有一對銅質小獸紋像。以太和門為例,其大門中間的小獸紋像見圖1-圖2。其造型的整個頭部由一圈漩渦的鬢毛包圍,且眉毛亦以漩渦紋組成,似螺螄殼上的漩渦紋,同時又猶如雄獅的頸部一圈的鬢毛。從其整體形象來看,突目、牛鼻、頭上犄角,嘴中一排整齊的牙齒銜著環,左右嘴角各一獠牙,上述特徵與龍及龍衍生的所有獸類都有著密切的聯繫。這種銅質構件稱為鋪首。

圖1-太和門大門


圖2-太和門大門上的鋪首(門鈸)


鋪首屬於門鈸的一種,或者可以說,鋪首是門鈸的高級形式。我國古代民居,其大門正中常常有門鈸,見圖3。門鈸由鐵或銅所制,裝飾在大門的左右各一個,成對稱位置,其形狀類似傳統民樂中的「鈸」,稱為「門鈸」。它們既能當做門拉手及敲門物件,起著實際作用,又能起到裝飾、美化大門門面的藝術效果。門鈸的造型多樣,而其外形做成了獸面形時,則稱其為「鋪首」。

圖3-門鈸


鋪首距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根據史料記載和考古發現,證明鋪首的形象源自於先秦的饕餮紋。《呂氏春秋·先識覽》:「周鼎著饕餮(圖4),有首無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以言報更也。」鋪首的造型多種多樣,既有非常簡單形狀的,也有異常繁複逼真的兇猛奇獸的頭部形狀的。小的鋪著直徑只有幾釐米,大的直徑要有幾十釐米。商周時期以及漢代的陶器、銅器的腹部上經常可以見到,東漢的畫像石中、東周秦漢魏晉時期墓葬的墓門上或棺槨上也可以見到。漢代開始,鋪首造型逐漸見於建築大門上。《漢書·哀帝紀》記載:「孝元廟殿門銅龜蛇鋪首鳴」。唐代顏師古註:「門之鋪首,所以銜環者也」。漢代司馬相如的《長門賦》中有:「擠玉戶以撼金鋪兮,聲磳吶以面似釧音」,描寫了叩響門環的情形和玉戶金鋪的視覺效果。

圖4-商代饕餮紋青銅鼎

 

二、鋪首形象—螺螄與椒圖

 

漢代人認為,鋪首的形象為「螺螄」,見圖5。據《後漢書.禮儀志》:「施門戶,代以所尚為飾。商人水德,以螺首慎其閉塞,使如螺也」。以螺螄為原型加以變化,用在門的鋪首之上,象徵著堅固與安全。

圖5-螺螄


西安唐大明宮遺址曾出土鋪首,見圖6。其直徑26.5釐米,環徑20.6釐米,通體鎏金,圓形片狀。主紋為獸面紋,獸首睜目蹙眉,闊口大張,利齒畢現,舌卷銅環,面目兇惡猙獰。在傳說故事中,這銅鋪首上的猛獸圖案叫水蠡(li),它生活在水中,因為長的奇醜無比,非常不愛見人。有一天,魯班想見見它,便站在河邊叫它把頭露出來,水蠡害怕魯班把自己的形象畫下來,不願出來,可建築行祖師爺的話又不能不聽,就要求魯班把手放在身後,魯班照做後,水蠡終於浮出了水面,可它剛剛打開外殼,把頭露出來,魯班就用腳在地上把它的模樣畫了下來,水蠡發現後,趕緊閉外殼沉到水裡,再也不肯露面了。後來人們認為,其實這水蠡,就是田螺、河蚌之類的水中動物。在遇到不利情況時,它們的防衛方法,就是把自己的身體縮閉在殼中,人們把它們的形象移到大門上,就是取其封閉、守衛的意思,讓它把好門戶,負責關門閉院,以圖家宅平安。

圖6-唐代鎏金銅鋪首


明代楊慎在《藝林伐山》中把龍生九子的故事寫進書裡,椒圖(7)則是龍生九子之第九子,其形狀像螺蚌,性好閉,最反感別人進入它的巢穴。此書載:「龍生九子不成龍,各有所好,……椒圖,其形似螺獅,性好閉,故立於門上。詞曲『門迎馴馬車,戶列八椒圖』,人皆不能曉。今觀椒圖之名,亦有出也」。又,按《尸子》雲「法螺蚌而閉戶」。於是,椒圖作為龍子併兼有閉鎖形象的特徵,被運用到了門鈸的位置並銜環。關於鋪首銜環的含意,文獻中也有記載。明代陸容《椒園雜記》中記載:「古諸器物異名」,並舉出14種器物名稱的來歷和含意,如「嘲風(龍生九子之老三)性好冒險,因而人鑄其像,置於殿角;眶毗(龍生九子之老二)平生好殺,喜血腥之氣,其形為刀柄上所刻之獸像;椒圖形狀似螺蚌,性好閉,鋪首銜環是其形象……」。

圖7-椒圖造型


由此可知,鋪首的形象在歷史上以螺螄居多。而明代「龍生九子」傳說的深入,使得紫禁城大門上鋪首的獸面形象又增加了龍的外形特徵。這種「螺螄」與「龍」結合的產物,即為椒圖。而「龍」,正是天子的化身。紫禁城古建築大門採取的椒圖形象,正符合紫禁城作為帝王專用建築的特徵。

 

三、鋪首的功能和寓意

 

從功能上講,對外而言,鋪首的功能如「擠玉戶以撼金鋪兮,聲噌咳而似鐘聲」,通過靜態的造型創造出一種可聽可視的視覺效果。所謂「聲噌咳」是形容聲音粗獷,帶有一定的威嚴力的吼聲,「似鐘聲」則說明聲音的深沉且穿透力強,使得很遠的地方能聽到。以靜態的手法傳達出動態的效果。作為門的飾物,給人以不可侵犯的效果。也充分展現出鋪首對外來侵犯的抵禦和對門內主人守護的功能。對內則是鋪首銜接的環與鋪首下半部分相碰撞,發出沉悶而威嚴的聲音,提醒門內主人賓客的到達。以動態的行為發揮其實用價值。因此鋪首用於門上既合理的發揮其實用功能,又有效的傳達出其內在的喻意。

 

從寓意上講,鋪首有避邪、鎮宅之意。自商代始,獸面紋作為當時人們的守護者,且協助人們通天地,這種思想觀念,在人們未能理性認識自然界以及自身的情況下,始終存在。通過鋪首兇猛、威懾的外形特徵,達到驅邪鎮宅之意。此外,鋪首是建築等級區別的體現。進入漢代之後,儒道禮孝等思想的影響下,宮殿廟宇、皇陵墓室等帶有象徵性的建築極為繁多,為體現其功能和等級,並藉此維護其禮制,漢代人自主地將獸面紋運用於此類建築門扉上,以區別於一般實用建築。自後歷朝歷代,都會通過鋪首形式來區分建築的等級。如《明會典》記載:「洪武二十六年定:王府、公侯、一品、二品府第大門可用獸面及擺錫環;三品至五品官大門不可用獸面,只許用擺錫環;六品至九品官大門只許用鐵環。」由上可知,紫禁城古建築大門上的鋪首,正是帝王居所等級之高、不可冒犯的寓意體現。

 

參考文獻

[1] 苗霞:《中國古代鋪首銜環淺析》,《殷都學刊》2006年第3期,頁29-39.

[2] 陽桂平:《論中國古代鋪首》,南京藝術學院碩士學位論文,2015年.

 

《故宮古建文化漫談》  作者:周乾


相關焦點

  • 「獸面紋」——華夏文明的代表
    商周戰漢時期形成了很多經典紋飾,如獸面紋、夔龍紋、玄鳥紋、蟬紋、乳釘紋、竅曲紋、雲雷紋、渦紋等,這些紋飾沿用至今,融入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之中,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獸面紋。商周時期獸面紋是禮器的核心紋飾,在青銅器和玉器上都有出現,如鼎、簋、玉佩等。獸面紋的線條、結構是經過長期的演化逐步形成,由商代(如后母戊方鼎)至西周(如大盂鼎),製作工藝越趨成熟,造型逐步規矩精準,其主體為上部置角紋,中部置眼眉紋,眼眉紋左右飾以耳紋,下部置口鼻紋,主體兩側另有爪紋,各部間隙中常裝飾以雲雷底紋。
  • 【碧桂園信鴻銅雀臺】鋪首銜環,神秘震懾的宮殿之美
    「鋪首銜環」是中國傳統的大門裝飾,又稱門鋪,鋪首指的是門環的獸首底座,「鋪首銜環」才是一個完整的門環,既供人們敲門用,同時又有裝飾意義。過去,無論是帝王將相的皇宮、宅邸,還是平民百姓的小家小院,鋪首、門環都是大門上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件。
  • 貔貅、饕餮、椒圖、犼,這些很像龍的神獸,究竟是不是龍的兒子
    九個龍子都有象徵意義,是祥瑞之獸。並且到了現在還是隨處可見。比如我們看到的古代建築中,門口擺放的石獅子,其實那並不是獅子,而是狻猊。一些貴重的胡琴,琴頭上的雕刻,是囚牛。古代建築中,屋脊上,仍然可見的吞獸,是螭吻,因為螭吻屬水,具有闢火驅災的作用。而蒲牢因為擅長吼叫,所以將蒲牢安置在鍾提梁上作為獸鈕,可幫助鐘聲遠揚。
  • 暴雨時節,紫禁城排水靠的是這個「水龍頭」
    位於北京市中心的紫禁城有著優秀的排水系統。遊客去故宮參觀,會注意到很多宮殿建築的室外臺基欄板端部有龍頭造型的排水設施,其雙角後張,唇部上揚,眼如銅鈴,有震懾之感。有人認為這是螭首,其實不然。東漢時期的《說文解字》卷十三上載有「螭,若龍而黃,北方謂之地螻,從蟲,離聲,或無角曰螭」,由此可知,「螭」是沒有角的龍。
  • 線上展覽——驅邪避惡話「鋪首」
    「獸面銜環闢不祥」是對鋪首的描述,鋪首是含有驅邪意義的傳統建築門飾
  • 「大清亡了」之後,紫禁城留下的中國古建築,竟然被一個日本人研究透了!
    慈禧在這頭「暫避出京」,留下身後空空如也的紫禁城。任由其被八國聯軍肆意掠奪,有一組珍貴的歷史照片如實拍下了當時紫禁城的蕭條景象。昔日神秘的紫禁城沒落至此,如何不令人生出悲涼之感!看到這裡可能你不禁要問:拍下這組珍貴照片的人是誰?他一名日本人,因為研究出日本建築的起源,是中國古代的六朝,而被尊為日本建築之父的伊東忠太。
  • 獸面紋KO饕餮紋:獰厲之美——殷商時期青銅器獸面紋飾再探
    昨天我們探討了一下多樣的青銅器紋飾、饕餮紋和獸面紋淵源等問題,今天我們繼續昨天話題,再探殷商青銅器獸面紋。良渚玉琮神人獸面紋李學勤先生在《良渚文化玉器與饕餮紋的演變》一文中,將良渚玉器中出現的神人獸面紋,與青銅器上的獸面紋聯繫在一塊。
  • 450餘件文物講述600年紫禁城
    圖為觀眾參觀故宮太和殿上的脊獸,這一組脊獸是康熙三十四年(1695)重建太和殿時的原件。中新社記者 杜洋 攝  在紫禁城古建築屋頂上,脊獸的數量和位置都有一定之規,絕對不能逾矩。太和殿作為規制最高的建築物,其屋頂脊獸數量最多達十個,且數量為雙數,在紫禁城所有古建中僅此一例。
  • 《一夢江湖》獸面紋玉璧擺件一覽 獸面紋玉璧擺件怎麼樣
    導 讀 一夢江湖在即將上線的北望天狼的版本中,將會與良渚文化進行聯動,這裡就給大家帶來了一夢江湖獸面紋玉璧擺件介紹
  • 古代大門上的怪獸嘴裡叼個「環」,真能闢邪嗎?
    無論是荒蕪村落裡的老宅,還是活靈活現的熒幕上,我們都時常看到古人的大門上總有一頭怪獸含著門環,煞是莊嚴肅穆讓人望而生畏。仔細回想才發現這種裝飾由來已久,似乎當下的20元貨幣上也有它的身影。裝飾主要由兩部分組成,一是銜環的底座稱之為輔首,剩下的圓環在熟悉不過,輔首銜環的成語也是由此而來。
  • 清光緒焦佩蘭淺絳彩清供紋獸耳瓶
    清光緒焦佩蘭淺絳彩清供紋獸耳瓶清光緒焦佩蘭淺絳彩清供紋獸耳瓶尺寸:高26釐米,口徑8.8釐米,底徑7釐米。又如那首著名的詩:「橋上的人在看風景,看風景的人正在看你。」生出讓人不知何為現實,何為虛妄之感。花瓶上部一仙鶴立於松枝,更是幻滅了大小、虛實之別。體現出作者對於人生的獨特感悟。瓶撇口,束頸,溜肩,對稱浮雕兩獸首銜環,圈足,器呈賞瓶式。用筆老辣,設色清新。瓶上行書姿態優美,骨格清秀,且又具規矩法度,無凡品輕佻之弊又瀟灑自然,流露書者摯真性情。
  • 中國古建築因何這般涼快?
    在冬季,架空層的存在也使得室外的寒氣不能直接傳入室內,保證了古建築冬暖夏涼。此外,在紫禁城古建築屋頂的木板基層上還分層鋪墁各種泥背,如護板灰、青灰、麻刀泥等。泥背材質本身不利於導熱,再加上厚度可達30釐米,猶如給古建築穿上了厚厚的防護服,使外界的溫度變化很難影響到建築內部。優秀的建築如同優秀的人,是內外兼修的。
  • 紫禁城:「世界五大宮之首」,中國人為之震撼,國人的驕傲!
    北京故宮是中國明清兩代的皇家宮殿,舊稱紫禁城,位於北京中樞線的中心,是中國古代宮廷建築之精華。北京故宮以三大殿為中心,佔地面積7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約15萬平方米,有大小宮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餘間。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為完整的木質結構古建築之一。
  • 兼具趣味與深度 故宮出版社推出系列新著解讀600年紫禁城文化密碼
    中新網北京7月21日電 (記者 應妮)故宮出版社日前連續推出《紫禁城建築之道》《紫禁城古建築營建思想研究》《紫禁城365》3本新書,分別從紫禁城的建築語言、思想境界、營建文化、圖像解構等方面詳細解讀紫禁城的文化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