殭屍企業為何僵而不死?如何破局?

2021-01-11 澎湃新聞
一、世界範圍的殭屍企業

2012年以來,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在需求側方面,消費者日益追求個性化、品質化的商品或勞務;然而在供給側方面,很多地方政府和企業仍然依賴擴大投資、增加要素投入的粗放型增長模式。需求和供給之間形成了突出的結構性矛盾。從2016年開始,中央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作為經濟體制改革和宏觀調控的主要方向。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主要任務是「去產能、去庫存、去槓桿、降成本、補短板」。五大任務之首就是去產能,而去產能的重點就是處置殭屍企業。

事實上,處置殭屍企業不僅是當前經濟工作的重要抓手,而且是迫在眉睫的難題。2018年底,國家發改委、財政部等十一個中央部委聯合發布了《關於進一步做好「殭屍企業」及去產能企業債務處置工作的通知》,明確要求各級地方政府在2020年之前完成殭屍企業的債務處置工作。2019年4月,國家發改委、工信部和國家能源局又聯合發布《關於做好2019年重點領域化解過剩產能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在2020年完成鋼鐵和煤炭兩個重點領域的殭屍企業處置工作。因此,2019年是處置殭屍企業的攻堅之年,而2020年是處置殭屍企業的收官之年。在此背景下,我們有必要從理論上了解殭屍企業的識別、原因以及處置對策。

其實,殭屍企業的出現是一個世界範圍內的現象。20世紀90年代,日本在資產價格泡沫和股市泡沫破滅之後,陷入了長期的衰退,出現了「失去的十年」。經濟學者們普遍認為,主要原因就是日本存在大量的殭屍企業,佔用了大量銀行貸款,甚至擠出了優秀的企業,出現了「逆向淘汰」,從而阻礙了經濟恢復。

在日本之外,全球發達國家或發展中國家同樣存在殭屍企業現象。經濟學界第一個提出「殭屍企業」(zombie)概念的人是美國經濟學家肯尼(Edward Kane)。他指出,20世紀80年代,美國儲蓄貸款業陷入危機,尤其表現為「殭屍」儲貸機構尾大不掉,並且不斷侵蝕健康機構的利潤。如果把一般會計準則(GAAP)下有過嚴重經濟損失的儲貸機構都看作是殭屍企業的話,那麼美國儲蓄貸款業的殭屍機構有600多家,涉及資產1300億美元,佔行業總資產的12%(Kane,1987)。

根據日本經濟新聞的報導,一個叫Quick FactSet的機構調查了世界主要地區大約26000家上市公司(非金融企業)的財務狀況,按照連續3年利息支出高於營業利潤的標準判斷殭屍企業,那麼2018年世界主要地區的上市公司中有5300家是殭屍企業,佔全部樣本企業的五分之一。相對於2008年,十年期間殭屍企業數量翻了一倍。從地區分布來看,歐洲最多(1439家),美國其次(923家)。亞洲的殭屍企業數量較大,其中印度為617家,韓國為371家。

二、如何識別殭屍企業

通常認為,殭屍企業是指那些持續虧損、扭虧無望,主要依靠政府補貼或銀行貸款續命的企業。但是,識別殭屍企業是一門技術活。

目前政府部門對殭屍企業的定義是,持續虧損三年以上的企業。這一官方標準直觀、簡單,易於操作,但是存在著一些問題。

第一,有些新興行業中的成長型企業在成立最初幾年都很難實現盈利,容易被誤判為殭屍企業。例如,中國最大的物流企業之一京東自2011年以來持續多年虧損。

第二,該指標容易被操縱。例如,地方政府可以對連續兩年虧損的企業進行定向補貼,避免被識別為殭屍企業或者從股市退市。

經濟學界的主流方法是從銀行信貸的角度來識別殭屍企業。Caballero、Hoshi和Kashyap三位經濟學家在《美國經濟學評論》(AER)提出了一種識別殭屍企業的方法,學術界稱之為「CHK方法」(Caballero等,2008)。CHK方法認為,如果一個企業為自己的債務所支付的利率非常低,甚至低於市場最低利率,那麼這個企業與銀行之間的借貸關係就是非正常的,這個企業極有可能是依靠銀行貸款才能生存的「殭屍企業」。但CHK方法也不是完美的。一方面,它可能導致「誤傷」。一些經營狀況良好的大企業往往能夠以低於市場平均利率的價格從銀行獲得優惠貸款,同時政府為了扶持新興產業,會向一些成長型企業發放低息貸款。另一方面,它可能導致「漏網之魚」。例如,有些企業雖然看起來實際利率屬於正常水平,但實際上其利潤並不足以支付貸款利息,全靠向銀行「借新貸還舊息」來維持,而CHK方法並不能識別出此類殭屍企業。

為了彌補CHK方法的缺陷,兩位日本經濟學家Fukuda和Nakamura增加了兩個標準。第一個標準是「盈利標準」:如果企業的息稅前收入超過最低應付利息,則不被識別為殭屍企業。於是那些盈利能力良好但實際利率較低的企業就不會被錯誤識別為殭屍企業。第二個標準是「持續信貸標準」:如果企業第t年的息稅前收入低於最低應付利息,並且在第t-1年的外部債務總額超過其總資產的一半的前提下,在第t年繼續借貸,那麼該企業就屬於殭屍企業。於是那些沒有盈利能力,全靠「拆東牆補西牆」的企業就無法成為漏網之魚了。這一改進方法不妨稱為CHK-FN方法。與官方標準相比,該方法有兩個優點:一是從事前識別,具有預警價值。就好比一個人有沒有病,不能等到進醫院了才發現,而應該事前通過驗血來識別。二是識別標準不容易被操縱,企業或政府不太容易通過作假來掩蓋殭屍企業的本來面目。

我們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殭屍企業研究團隊在研究中國殭屍企業的過程中,發現了一個現象:按照CHK-FN方法,有些企業僅僅在全部時間段中的一年被識別為殭屍企業。這與我們對殭屍企業的直觀理解不符。既然是殭屍企業,肯定是「活不好、死不了」。某一年份是「殭屍企業」而下一年份馬上復活的「殭屍企業」,很可能只是暫時遇到經濟困難的正常企業。因此,我們對CHK-FN方法再次改進,提出了「人大國發院標準」:(1)貸款利率低於正常的市場最低利率;(2)息稅前收入低於當年應付利息;(3)上一年資產負債率超過50%,且當年繼續借貸;(4)連續兩年滿足前三條標準,則當年被識別為殭屍企業。

按照人大國發院標準,我們利用1998-2013年中國工業企業資料庫識別了中國工業部門的殭屍企業情況(聶輝華等,2016)。2010年數據存在異常,我們將其捨棄。中國工業企業資料庫包含了全部國有和規模以上非國有工業企業,每年大約有30萬家企業,是一個「大數據」。資料庫中的企業銷售額約佔中國全部工業企業總銷售額的90%,具有良好的代表性。

圖1

展示了2000-2013年(不含2010年)中國工業部門殭屍企業的數量和比例。樣本期間,殭屍企業佔全部企業的年平均比例為11.7%。殭屍企業數量的高峰出現在2000年,當年大約三分之一的企業是殭屍企業。2004年全國各地區成立國資委之後,國企改革迅速推進,殭屍企業數量和比例都呈下降趨勢。2005-2013年間,殭屍企業比例的均值為7.51%。值得關注的是,2012年以後,殭屍企業數量和比例均有所回升。

圖1:2000-2013年各年殭屍企業數量和比例。

為了更直觀地了解殭屍企業的分布,我們統計了2013年所有製造業行業的殭屍企業數量和比例。其中,殭屍企業比例最高的十個製造業行業如

表1

所示。

表1:殭屍企業比例最高的十個製造業行業。

三、為何會產生殭屍企業

在正常的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優勝劣汰,低效率的企業會被高效率的企業淘汰掉。那麼,為什麼還會存在持續虧損、資不抵債以及沒有盈利能力的低效率殭屍企業呢?國內外經濟學者從不同的方面考察了殭屍企業形成的原因,我們可以將其歸納為以下五個主要方面。

第一,經濟下行導致的就業負擔是產生殭屍企業的直接原因。一個企業從正常企業變成殭屍企業,首先是因為盈利能力變差,而盈利能力變差的大環境往往是總體經濟形勢下行。我們團隊利用中國工業企業資料庫分析了煤炭、鋼鐵、水泥、玻璃、建築機械和醫藥製造業這些殭屍企業比例較高的「重災區」,發現了一個符合直覺的規律: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越高,即行業總體形勢越好,殭屍企業的比例就越低。進一步的問題是,如果行業不好,經濟不景氣,那些資不抵債的殭屍企業為什麼不直接破產呢?關鍵的難題在於就業負擔。如果企業一破了之,誰來承擔下崗職工的善後事宜?一個企業破產後,會產生直接的償債成本、職工安置成本,並且可能導致上下遊供應鏈斷裂、關聯企業債務加重以及銀行呆壞帳增加等間接成本。更麻煩的是上述成本可能最終變成社會穩定成本,而這是地方政府最不願意接受的。如果是在經濟上行時期,殭屍企業的下崗職工可以轉移到其它企業去,那麼殭屍企業就不是一個麻煩了。正因為就業負擔所產生的維穩壓力是殭屍企業的直接原因,所以那些僱傭職工較多,特別是冗員較多的國有企業更容易變成殭屍企業。我們利用1998-2013年工業企業資料庫發現,相對於非國有企業的殭屍企業比例(7.78%),國有企業的殭屍企業比例(29.56%)明顯更高。而且,殭屍國企退出市場的速度也更慢。

第二,軟預算約束下的默契合謀是產生殭屍企業的體制性原因。殭屍企業賴以生存的血液來自地方政府的補貼以及銀行的貸款,後者同樣跟地方政府有關。地方政府為什麼給殭屍企業輸血?因為需要殭屍企業穩住就業,保住政績,而且政府財政資金往往面臨軟預算約束。因此,殭屍企業和地方政府很容易形成一種默契合謀:政府在企業困難時出手相助,企業在政府有需求時投桃報李,例如在行情好的時候擴大就業、上新項目。然而,從化解殭屍企業的角度講,企業本來應該是逆經濟周期操作的。以煤炭行業為例,它是殭屍企業的重災區。在2008年前後,煤炭價格一度高達1000元/噸。如果煤炭企業在高峰時期精簡冗員,提升效率,那麼大量煤炭殭屍企業將不會出現。但是,地方政府很可能不會答應。

第三,重複建設和惡性競爭是產生殭屍企業的政策推手。地方政府之間的經濟競爭(「GDP競賽」)是中國經濟長期中高速增長的主要動力之一,但過於看重GDP或財政收入的地區競爭也帶來了一些負面效應,例如地方保護主義、重複建設等等,為殭屍企業的產生埋下了隱患。一個惡性循環是:國家規劃新興產業或重點行業,地方一哄而上,導致產能過剩和殭屍企業,然後國家進行宏觀調控,「保大放小」,這進一步刺激地方政府拼命做大過剩產業,加劇了產能過剩和殭屍企業出現,從而形成了一種囚徒困境。這些年,光伏產業的產能過剩以及大量殭屍企業就是一個明證。

第四,傳染效應是大量民企成為殭屍企業的重要原因。很多人只看到了國有企業中的殭屍企業比例較高,其實從數量上看,民企才是殭屍企業的主體成分。

表2

顯示,2000-2013年中小民營殭屍企業的數量和比例都在逐步上升,年平均比例高達58%(方明月等,2018)。相對於國有企業,民營企業不太可能獲得大量政府補貼或銀行貸款。那怎麼會成為殭屍企業的主體呢?主要原因是傳染效應。中小民營企業普遍採取了相互擔保的借貸方式和非正式融資渠道,並且上下遊企業之間在資金和業務上緊密關聯。一旦某家企業發生財務危機變成了殭屍企業,關聯企業不得不為殭屍企業提供信貸資金或者銀行擔保,這導致關聯企業也陷入了財務危機,變成了殭屍企業。如此,一個地區的殭屍企業越多,就會連累更多中小民營企業成為殭屍企業。

表2:殭屍企業數量和比例。來源:方明月等(2018)

第五,世界經濟形勢帶來的出口衝擊是形成殭屍企業的外部因素。中國經濟已經深度融入了全球經濟體系,因此也容易受到全球經濟形勢的影響。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是一次「黑天鵝」事件,導致主要經濟體增長放緩、需求減少,使中國出口行業面臨巨大的負面衝擊,客觀上導致了出口行業的大量殭屍企業。以多晶矽行業為例,2008年全球多晶矽價格高達400美元/公斤,於是江西新餘市的賽維LDK以25美元/公斤的生產成本在海外新建了一個多晶矽工廠。結果工廠尚未建成,多晶矽價格就跌破成本價,新工廠開業就面臨歇業的困境,這是賽維LDK成為殭屍企業的外部因素之一。

四、如何治理殭屍企業

殭屍企業的存在,不僅佔用了大量的生產要素和金融資源,而且對正常企業存在擠出效應。例如,由於殭屍企業得到了銀行信貸補貼,所以它的生產成本更低,產品價格也可以更低,這對正常企業形成了惡性競爭。另外,殭屍企業僱傭了大量勞動力,也會提高本地區本行業的工資水平,這對正常企業也是負面衝擊。既然殭屍企業導致了逆向淘汰和資源錯配,那麼如何治理已有的殭屍企業呢?

第一,分類治理是第一原則。首先必須承認,大部分殭屍企業不可能變好,否則就不是殭屍企業了。在這種情況下,有必要對所有殭屍企業做一個初步的分類。比如,一些屬於周期性困難的殭屍企業可以由政府提供適當補貼,或者由投資機構注資;一些扭虧無望但是仍然有部分優質資產的殭屍企業,可以考慮由高效率企業收購;一些既沒有希望變好又缺乏有價值資產的殭屍企業,應該果斷破產清算。

第二,加強金融預警,特別是加大企業財務信息披露。殭屍企業之所以能夠苟延殘喘,除了關聯機構蓄意為其續命之外,一個重要原因是目前很多中小企業缺乏完善的財務報表信息,有關部門也無法對殭屍企業形成預警,這不利於防範局部金融風險。銀行之所以願意將貸款發放給國企,表面上看是因為背後有政府的隱性保障,實質是銀行缺乏有效的財務信息來支撐信貸決策。因此,完善會計計量與信息披露規則,應當作為化解和防範殭屍企業的重要議程(沈劍飛,2017)。

第三,優先將殭屍企業列入混改試點。混合所有制改革已經被確定為國有企業改革的重要方向,這一改革舉措有利於將「國企的實力」和「民企的活力」充分結合。但目前混改總體上仍處於試點階段,建議將殭屍企業優先列入混改行列。原因很簡單,殭屍國企混改的機會成本很低,但是收益並不低。我們團隊的研究發現(方明月和孫鯤鵬,2019):相對於純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對殭屍國企具有顯著的治療效果;在多種混改模式中,轉制民企優於國企參股,國企參股優於國企控股。

第四,穩妥推進破產清算。市場經濟的本質就是優勝劣汰。因此,對於很多扭虧無望的殭屍企業來說,最終還是要面對破產清算。我國早在2006年就通過了《破產法》,但真正進入破產的企業數量並不多。主要原因是,企業破產後,職工安置成為一個難題,而職工安置的難題本質上是因為社會保障體系不健全。我們在調研中做過測算,安置一個下崗職工,大約需要各類費用五六萬元。如果職工有社保(含醫保),那麼安置的成本可以降低一半左右。因此,一方面要完善社保體系,例如通過國資收益充實社保帳戶,另一方面要穩妥推進破產重組和破產清算的進程,形成市場預期。

第五,深化對外開放,優化營商環境。外部經濟形勢既是挑戰,也是機遇。中國在全球製造業體系中處於中高端位置,相對於其它發展中國家,例如非洲和東南亞國家,形成了一定的梯度優勢。中國可以利用「一帶一路」倡議,加快走出去的步伐,適當疏解過剩產能。有學者研究表明,「出海」企業的殭屍化概率更低。除了走出去,國內加大對外開放也有利於形成競爭性市場環境,從而加快殭屍企業的淘汰步伐。例如,中國放鬆了外資管制政策,通過強化外部競爭提高了相關行業殭屍企業的復活率(蔣靈多等,2018)。

(作者方明月為中國農業大學經管學院副教授;聶輝華、張雨瀟為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為何有企業僵而不死——如何處置「殭屍企業」(上篇)
    處置「殭屍企業」的工作已開展多年,但日前又有新聞稱,某地限產企業名單中出現了「殭屍企業」。此前,「殭屍鋼企」死灰復燃的消息也是不絕於耳。「殭屍企業」為何「僵而不死」?處置過的「殭屍企業」為何能死灰復燃?帶著這些問題,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採訪了多位專家學者。  五行業「殭屍企業」多  「殭屍企業」是經濟學家彼得·科伊提出的一個經濟學概念。
  • 「殭屍企業」僵而不死怎麼破?廣州多舉措破解企業「退出難」
    此舉旨在聚焦破產企業辦理註銷登記的難點、堵點問題,出臺簡化登記程序、實行註銷材料替代制等措施,進一步提高辦理破產效率,為優化破產企業註銷登記手續提供司法支撐。「市場主體退出難,是社會各界比較關注的問題,大量『殭屍企業』僵而不死,不但損害債權人的利益,還會影響市場經濟秩序,不利於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 「殭屍車企」為何不死?
    然而,並不是所有落後產能都會被及時清退,不少企業仍是「僵而不死」。在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大背景下,為更快更好打通國內生產環節,建設完整的產業鏈、價值鏈和供應鏈,推動「殭屍企業」退市再度被提上了未來一段時間改革工作的重要日程。
  • 錢小豪【救僵清道夫】我的殭屍女友
    有吳耀漢、錢小豪、袁祥仁、羅莽壓陣,蔡瀚億可以盡情的表演,挺有意思的新一代殭屍片。電影圍繞兩件事展開,一件是捉殭屍,另一件則是跟殭屍談戀愛。跟鬼魅妖孽談戀愛,並不是新鮮事,有倩女幽魂,白蛇傳等,珠玉在前,接受度是沒有問題的。這部電影裡的人屍戀儘管拍的也夠清新,夠明媚,夠浪漫,但不知為何,看著就覺得無聊,尷尬,甚至噁心。
  • 《救僵清道夫》殭屍王的攻擊!殭屍獵人愛上女殭屍!
    救僵清道夫 救殭清道夫 (2017)又名: 屍奔日記類型: 喜劇 / 動作 / 恐怖製片國家/地區: 香港救僵清道夫的劇情簡介 · · · · · ·香港開埠以來,一直有殭屍出沒。城市隱藏著一個捉殭屍的秘密組織—食環署特別行動組,簡稱VCD。
  • 繼《殭屍》後,又一香港殭屍力作《救僵清道夫》今日香港上映
    從《殭屍》到《救僵清道夫》,新導演挑戰經典設定,再度帶來港產殭屍熱潮。
  • 港劇沒落|殭屍類現代劇,我僵是獨一無二的TOP存在
    當初要拍的《殭屍道長》第三部雛形,被改寫成全新的當代故事《我和殭屍有個約會》。這也就是為什麼在我僵的每一集片頭都有這樣的話語:謹以此劇,獻給一代殭屍道長,林正英先生。抓殭屍的人從男道長變成了不能流淚的女天師,殭屍這一方的主角則是有情有義、不吸新鮮人血的況天佑。這部劇也從&34;,變成了都市情感穿越奇幻大片。
  • 同是殭屍題材,和《我和殭屍有個約會》比較,鄭嘉穎《僵》的差距
    很多人認為TVB的《僵》是爛片,遠遠不及ATV的《我和殭屍有個約會》。同是殭屍題材,《僵》與《僵約》的差距當真很大嗎?中年主婦試圖分析如下:《僵》:不死人取代驅魔族,殭屍和武俠功夫的大糅合《僵》是由陳維冠執導,鄭嘉穎、謝安琪、陳凱琳、陳山聰、關禮傑等主演的33集時裝電視劇,於2016年4月11日在TVB首播。
  • 既是如此冷靜,為何動了情?記TVB《僵》:不死人和殭屍之戀
    《僵》。2016年在TVB首播的殭屍時裝片,近日重播,由陳維冠執導,鄭嘉穎、謝安琪等主演。講述本為明朝錦衣衛的邢活著由於一次奇遇變成不死人,並在歷代追殺殭屍過程中,邂逅沉睡中的殭屍藍夢藍之後發生的感情故事。
  • 歷史上有沒有殭屍,電影《殭屍先生》中提到的殭屍到底存不存在?
    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影視業開始大力發展,殭屍這個恐怖而又神秘的題材也被搬上了大熒幕。以香港著名演員林正英的《殭屍先生》為開山鼻祖的殭屍電影逐漸大火起來,也正是林正英的影視作品讓我們普通大眾對殭屍有了一個初步的了解,當然啦也免不了有不少影片是某些小夥伴的童年陰影。
  • 植物大戰殭屍:防禦最高的五個殭屍,最後一個毀滅菇也炸不死
    植物大戰殭屍中,植物作為抵禦殭屍入侵的武器,雖然具備著非常高的輸出能力,甚至有的植物還能秒殺部分殭屍,但是卻有一部分殭屍能夠抵擋植物的一段時間的高額傷害轟擊。而其中就有的是殭屍家族防禦最高的,比如以下這五個殭屍,一般的攻擊植物都難以抵擋住。特別是最後一個,就連傷害最高的毀滅菇也炸不死他。
  • 植物大戰殭屍:無惡不作的僵王博士,其實一直暗中幫助,是好殭屍
    作為一款小遊戲,植物大戰殭屍已經做得非常成功了,直到現在還被人們記在腦海中,並且在遊戲當中也隱藏了很多的彩蛋,在等待著大家去發現,智慧樹也會告訴我們其中的一部分。今天小編來和大家講的是無惡不作的僵王博士,其實在暗中也一直在幫助我們,是一支好的殭屍。
  • 救僵清道夫,改變了香港恐怖電影的傳統觀念,賦予了殭屍人性化
    救僵清道夫,這部電影在還沒有上映的時候就收到很多人的關注。為什麼這部電影會受到很多人的關注呢?其實這部電影有著很多重要的角色人物。電影當中我們能看到英叔的徒弟,很多人都是抱著對英叔的懷念來觀看這部電影的。但這部電影,其實它也突破了很多傳統的特色賦予了很多現代化的特色。
  • 殭屍的分類,最強殭屍傷害竟如原子彈!
    遊屍殭屍集天地怨氣而生,不老,不死,不滅,為天地摒棄於六道輪迴之外。殭屍修煉到極致,便能出入陰陽二界,上遊九天,下遊幽冥,雖身無生氣,卻如仙人般逍遙自在。陰陽不相容,殭屍也可以白天出來,茅山術士用給殭屍下避光咒(見林正英電影)趕屍者的工作方式也有另一種說法:因為某種原因,某人客死他鄉,但湘西習俗是哪的人死了屍體必須帶回家鄉安葬於祖墳。趕屍者的職責就是將屍體分割成很多塊,背在自己身上,徒步走到死者家鄉再行拼接成整屍安葬。為了不引人耳目,大都選擇在夜裡趕路。不過,殭屍是很討厭陽光的,這一點又可以從它們總是晚上出來得出結論。
  • 香港最新殭屍片《救僵清道夫》期待已久終於有的看!
    》港版終極預告(請連接wifi觀看)▼香港自古以來,一直有殭屍出沒。城市隱藏著一個捉殭屍的秘密組織—食環署特別行動組,簡稱VCD。半夜掃街的清道夫其實是殭屍獵人,巨大的垃圾桶裡藏著剛收伏的殭屍,旁人避而遠之的垃圾房.正正就是他們秘密基地!
  • 為何林正英電影中的殭屍都穿清朝官服?
    說起殭屍電影,不得不想起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香港拍攝的那些殭屍片,而這中間繞不開的一個人物便是九叔林正英。說實在的,英叔拍攝的殭屍片是當時香港電影百花齊放的結果,而英叔拍攝的那些殭屍片也是非常的搞笑。當年看殭屍片,看的是搞笑和驚嚇;現在看,看的是回憶和情懷。
  • 《僵》不死人與殭屍的鬥爭,很猜到結局
    該劇由TVB拍攝,由鄭嘉穎主演男主角刑活著,一個追殺了殭屍千年的不死人,陳山聰飾演反派角色凌風,一個有顏值的殭屍,有這兩大帥哥的顏值擔當,可見會斬獲不少收視率。介紹男主人必須搭配女主人了,對吧!由謝安琪飾演女主角藍夢南,一個失去記憶和能力的殭屍。
  • 推薦TVB港臺殭屍劇:僵
    五百年前,曾經出現過一場驚心動魂的人僵大戰,一眾明朝錦衣衛力戰不明來歷、殺人如麻的殭屍。
  • 浙江寧海火災致19人死,消防事故倒逼智慧消防落地,消防企業如何破局?
    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智慧消防建設既有機遇,也面臨困難與競爭,在內外夾擊之中,消防企業該如何破局?1形勢:消防事故倒逼智慧消防落地雖然隨著科技的進步,人們的安全意識和防範意識不斷的增強,但是近年的消防安全事故還是頻頻發生。
  • 《救僵清道夫》雖有美女殭屍 怎奈林正英之後再無殭屍片!
    因為,就殭屍片而言,九叔林正英已經是神一般的存在,不管前方有多難對付的殭屍,只要九叔一出現,心裡就穩了就安全了!11月8日,殭屍林正英逝世20周年紀念日,同時,也是他「徒弟」許冠英逝世六周年紀念日。很不幸而又很巧妙地,兩師徒在同月同日離我們而去!三師徒,如今只剩下錢小豪了!在林正英逝世20周年來臨之際,不光是影迷觀眾們懷念他,香港的電影人們也在懷念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