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有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
妻子賢惠持家,大女兒樂觀開朗,小女兒聰明伶俐。
你有著不錯的收入,雖不是大富大貴,但養活家人不在話下。
這種生活大概是很多人都嚮往的。
但是。
這一切都被一個人給毀了。
一個混蛋,想要強暴你的女兒,你的女兒在反抗中誤殺了那混蛋。
而他恰好是高官之子,事情敗露的話,全家人指定沒有好下場。
作為一家之主的你,會做出怎樣的選擇?
2019上映的電影《誤殺》,一家之主肖央用行動,告訴了所有觀眾,他的做法。
貓眼評分9.4,淘票票評分9.2,知乎評分8.7。
第二十四屆韓國富川國際奇幻電影節觀眾選擇獎。
第35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女主角譚卓(提名)最佳男主角肖央(提名)
票房破11億,刷新華語影史犯罪懸疑片票房記錄。
憑什麼?
小編不討論製作和陣容。
說說原型吧。
《誤殺》其實是一部翻拍影片,翻拍自印度電影《誤殺瞞天記》。
劇情與橋段大體上相似,只是在結尾主人公認罪那一段有所不同,印度版《誤殺》主人公在與對手的博弈中稍勝一籌,在眾目睽睽之下,逃脫法律制裁。
而《誤殺瞞天記》又分為兩個版本,分別是2013版和2015版。其中故事的靈感來自日本作家東野圭吾的作品《嫌疑人X的獻身》。
在《嫌疑人X的獻身》裡,主人公利用時間差為恩人脫罪的手段讓人稱奇。即使是知道結果,觀眾還是猜不到這場精心布置的「局」是如何展開的。
《誤殺》延續了這種手法,將事實先擺在觀眾的面前,然後抽絲剝繭,用當事人角度與旁觀者角度穿插的口吻還原經過。
看完之後,有一種恍然大悟的感覺。
接下來小編以影片中的一些關鍵詞為引子,粗淺地解析一下《誤殺》這一部影片。
蒙太奇。
這個詞在《誤殺》中出現過幾次。
蒙太奇在電影中是一種藝術手法,指的是將包含不同畫面素材的鏡頭組合從而產生表達者想要的藝術效果。
用「人話」來說就是移花接木、剪輯。
主人公李維傑就是利用了蒙太奇手法把自己一人、自己和家人的兩次外出,通過剪輯、暗示、混淆等,拼接成一個事件,在一種旁人不知情、卻間接幫助他作偽證的情況下,製造了一家人不在場證明,達到脫罪目的。
效果就有點像這張《黑客帝國》的搞笑gif一樣。
這是明面上的「蒙太奇」。
另一個意義上的蒙太奇,則是權貴階層通過威脅、賄賂等手段,掩人耳目,達到自己目的的方法。
只要結果是自己想要的,過程什麼的,無所謂。
正如影片中那句「羊只要能好好的吃草,才不會管是誰在薅它們身上的毛」,精準地表達出下位者的無奈。
羊。
羊作為一種動物,在《誤殺》中出鏡的概率不低。
李維傑銷毀證據時,恰好被羊群看到。
在李維傑和之前與他有過節的警察起衝突的時候,警察開槍把羊打死。
警方找到埋屍地點,所有人都以為黑布之下是素察的屍體的時候,黑布之下卻是那隻被打死的羊的屍體。
後來在案件水落石出,權勢滔天的施暴者父母地位一落千丈,李維傑和他們在寺廟碰面,此時一隻羊一閃而過。
作為一種性格溫和的食草動物,羊對於人來說無異於任人宰割的物品。
影片也借配角之口說出了羊所代表的意象:羊作為群居動物,離群後很容易被獵食。
羊與李維傑一家同屬「弱者」的陣營,「薅羊毛」的人則是以施暴者素察、素察父母以及警察局為首的上位者。
反映了什麼問題?
不公。
很多次,在李維傑一家被警察抓走的時候,街坊鄰居、吃瓜群眾的態度都是「看熱鬧」,即使是最親近的朋友也只是在嘴上喊著「放人」。
這像不像是羊群看到自己同伴被屠宰時的場景?
驚訝、不安、議論紛紛。但每一個上前反抗。畢竟他們是受剝削者。
而當警方數次抓人、卻無確鑿證據後,民眾的情緒終於激昂到了一個臨界點。在看到黑布之下的屍體是羊而不是素察後,民眾反擊了。
人,並不是任人宰割的牲口。
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
《誤殺》的英文名為「Sheep Without a Shepherd」,直譯為「羊群沒有了領袖」,文藝一些就成了「烏合之眾」。
你以為《誤殺》就單純講了一個完美犯罪的故事?
那你只看到了第一層。
寺廟與布施。
布施是佛家語,意思為通過捐贈錢財實物,達到度己的目的。但「布施」的前提是無欲無求不為名利,亦不為求得寬恕。
李維傑一共進過三次寺廟,進行過兩次布施,第一次只是匆匆一瞥,並未引起觀眾的任何注意。
但第二次進入寺廟,李維傑正想布施的時候,僧人卻阻止了他,並說「並告訴他無相布施,才會有無限功德。」
什麼意思?
無欲無求的布施,才能體現功德。可很明顯,李維傑的第二次布施是因為家人「殺人」後,自己掩蓋罪證所求的心裡安慰以及彌補心中愧疚感。
有欲有求,又何談功德?
第三次,事情「塵埃落定」,家人宣告平安,內心愈發愧疚的李維傑來到寺廟,尋求答案。這也是印度版《誤殺》和中國版不一樣的地方。
印度版《誤殺》更像是一部爽片,中國版《誤殺》在討論正義不義、公平不公的社會環境下,平民該何去何從時,也深刻地探討了人性。
從人類社會中誕生的財富、地位、名譽、世界觀、衡量法……
這一切的標準,到底是正確的,還是「我們以為是正確的」?
正如影片最後,急著詢問街坊對於李維傑的看法之時,昔日最維護李維傑的頌恩大叔,沉默許久,然後複雜一笑,鏡頭由黑白轉向彩色。
我們就是頌恩大叔。
身份不同,角度不同,會得到一個截然不同的答案。
人性&佛教
李維傑掩蓋殺人證據看似爽快無比,但在這個過程中,他的眼神逐漸從「對女兒、家庭的愧疚」變成了「純粹的仇恨」。仇恨高高在上的富人,仇恨那些不公的上位者。或許連他也不知道,發生在自己身上的改變。
反觀拉韞,身居高位的女警長,冷靜果斷,心智過人。在得知自己兒子可能遭遇不測之後,利用自己的推斷與現有線索,將嫌疑人鎖定在李維傑一家,甚至已經肯定李維傑一家人就是兇手。但奈何推測不能成為證據,不能抓人。
當看到自己兒子侵害李維傑女兒平平的視頻時,她心目中那個「叛逆、但本性不壞」的兒子的形象瞬間崩塌,警察與母親的雙重身份讓她無比掙扎。
很快感性戰勝了理性,冷靜果斷的警察變成了復仇心切的母親。
私刑之下,終於擊潰了小女兒的心理防線,得知埋屍地點,而這也為影片最後一個反轉埋下了伏筆。
在目睹了「無辜之人」數次被迫害後,「羊群」或者說「烏合之眾」反抗了。
電影中屢次出現的寺廟,以及佛教暗示,不僅象徵著佛教處於絕對中立,超然物外的地位,也暗示著一種遠離「物慾」的一種方向。
一切的紛爭,都是欲望作祟。而在影片最後,兩個家庭在寺廟前達成和解。
脫離了身份、社會地位的束縛,李維傑終於向素察父母坦誠,表達心中愧疚,而素察父母也擺脫了復仇心理,恢復成對孩子教育失敗而痛哭的父母。
父母
有沒有聽過曾子殺彘的故事?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隨之而泣。其母曰:「汝還,顧反為女殺彘。」妻適市來,曾子欲捕彘殺之。妻止之曰:「特與嬰兒戲耳。」曾子曰:「嬰兒非與戲也。嬰兒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學者也,聽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翻譯過來說,就是曾子的夫人到集市上去,她的兒子哭著鬧著要跟著去。他的母親對他說:「你回家,等我回來殺豬給你吃。」她剛從集市上回來,曾子就馬上要捉豬殺豬。他的妻子阻止他說:「不過是和孩子開玩笑罷了。」曾子說:「(妻子),小孩是不能和他開玩笑啊!小孩子沒有思考和判斷能力,等著父母去教他,聽從父母親的教導。今天你欺騙孩子,就是在教他欺騙別人。母親欺騙了孩子,孩子就不會相信他的母親,這不是用來教育孩子成為正人君子的方法。」 於是(曾子)就殺豬煮肉 。
說完故事,回到電影。
電影中一共出現了兩對父母。
在我們印象中,李維傑夫婦一直都扮演者保護孩子的正面父母形象,素察夫婦則是驕縱、護短等負面的父母形象。
但其實,這兩對父母,都不是好父母。
素察父母的「壞」顯而易見。子不教父之過,素察之所以這樣目無王法囂張跋扈,有很大一部分是因為父母的原因,打傷了人,戳瞎眼,反倒威脅受害者私了,不要將事鬧大,欲對李維傑的女兒行不軌,用迷藥迷昏並強暴,後來更是仗著父母的地位強迫對方妥協。
如果素察沒有父母的依仗,沒有父母的縱容,他還敢這樣無法無天嗎?
就算敢,也會遭受社會的毒打。
另一個家庭。
李維傑在電影中樹立了一個可靠父親的形象,頭腦過人,機智冷靜,憑藉豐富的觀影經驗,保護女兒,保護家人。
為什麼說他不是好父親呢?
在李維傑埋屍那晚,小女兒安安也目睹了過程。
因為要保持一致的口徑,他也教會了女兒「撒謊」。
但此時沒人覺得有何不妥,反而害怕小女兒年齡太小會被看穿。
因為我們都給李維傑這家人貼上了標籤,覺得他們這樣做是無奈之舉,是正義之舉。
後來呢?女兒安安偽造試卷,將70分改成了100分,獲得了獎品。
不對勁了。
在自己依靠謊言為全家脫罪成功後,女兒也開始用謊言為自己謀取利益。
李維傑意識到,如果再這樣下去,自己又和當初素察的父母有什麼區別呢?
這個細節產生了一系列後果。
曾經有許多人吐槽中國版《誤殺》,男主為何要認罪,像印度版《誤殺》那樣不好嗎?
不是不好,而是李維傑的人設做不到。
對於謊言與偽證,李維傑一直是心懷愧疚的,但這一切又暫時被守護家人的信念所掩蓋。
從他布施這一舉動就能看出他內心的糾結。
其次,看到了女兒有樣學樣,開始有了撒謊的跡象時,他不想重蹈素察父母的覆轍,只能夠挺身而出,用認罪去為女兒樹立榜樣。
這裡表現的十分隱晦,所以許多觀眾都覺得詫異不解,甚至嘲諷中國版的《誤殺》太具「中國本土特色」。
在小編看來,認罪才更符合李維傑的人設,也讓電影更具深意,而不僅是一部爽片。
以上便是小編對《誤殺》的看法。
看完電影最大的感受就是:多看點電影,總是沒錯的!
玩笑話,哈哈!
不得不感慨一句,《誤殺》確實是近些年來最優秀的懸疑犯罪片之一。
這麼好的片子還有沒有呢?
你好,有的!
今年11月6日,由黃渤監製、李霄峰導演、章宇宋佳主演的犯罪懸疑片《風平浪靜》登錄院線!
在今年的上海國際電影節上電影,並獲得了金爵獎最佳劇情獎提名的殊榮。
《風平浪靜》以真實事件改編,聚焦「替考」社會熱點,深挖社會環境下裂變的父子關係,在罪案中探討人性的陰暗與光輝。
未上映,卻先聲奪人,收穫無數點讚。
同時被認為是今年最佳的劇情犯罪片。
《風平浪靜》會不會是下一個《誤殺》呢?
11月6日,等你揭曉答案。
想參與的現在還來得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