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紅海拼殺中找出一片藍海

2021-02-08 創業者如是說

男 80年出生 屬猴 射手座 上海人

從事行業:視頻製作

年營業額:N00萬+

創業時長:10年

啟動資金:3萬

自述I 龐傑

採訪I 達另

我是跟著網際網路長大的一代。讀中學的時候,就愛搗鼓電腦,周圍鄰居、朋友的電腦,都是找我弄的。上海爺叔炒股票,那時上網要買網卡,外網一小時4塊錢,我給他們弄上海熱線的網卡,一小時1塊5毛錢,一樣看行情、炒股票,還能省下不少錢。讀大學時選專業就學了計算機。

畢業那年,趕上網際網路嚴冬,我記得馬雲那年「華山論劍」的主題只有三個字:「活下來」。我也不知道我的未來能做什麼,經朋友介紹,就去了一家汽車銷售公司做網管。公司在虹橋那邊,路上單程要兩個小時,公交車坐到終點站再坐公司的小巴,一路晃著,還能補個覺,後來老闆乾脆讓我接送同事一起上下班,順便當了班車司機。

那時的銷售方式就是Call Center,我就看著一茬又一茬的新員工經過短暫培訓,安排在工位上,每天坐在那裡硬生生地往外打電話,陌Call陌拜,少數幾個會變成金牌銷售,拿高額提成,但大部分銷售天天就是打電話、被掛電話,打電話、再被掛電話,周而復始,天天如此。

那時候網站沒幾個,流量非常集中,我就給公司提議:跟上海熱線的汽車頻道合作,把公司銷售的汽車信息掛到網上去。當時,上海有很多外派機構的高端白領,是汽車的目標客戶,他們很反感被電話騷擾,喜歡主動獲取信息。公司的車款車型信息一掛到網上,客戶的諮詢電話就紛紛主動打進來。我的一個小小建議,居然改變了整個公司的業務方向:Call Center不再呼出電話了,都忙著背汽車產品資料,解答客戶問題,汽車銷量猛增,我們公司原來只是二級經銷商,在4S店的眼裡算是雜牌軍吧,但銷售紅火,籤單都忙不過來。

我心裡很振奮:原來我幹的事能改變很多東西。看著銷售拿提成,我眼饞,就跟老闆說:我想轉崗做銷售。老闆沒同意,但老闆娘同意了。我就開始做銷售了,做了三個月都沒開張。我就天天背資料,各種車型,性能特點,產品細節.背得滾瓜爛熟。慢慢地就學成專家了。我籤的第一張單,是韓國車斯巴克,有點像奇瑞QQ的那種小型車,去客戶公司時只準備籤一張單,回來的時候帶回來5張單——在那兒一聊,客戶的幾個同事一起下單買了。我還是公司中第一個賣出奔馳S600的銷售,當年這款車一輛要2、300萬,可以直接在上海買套房了。當時同事們都叫我「小車仙」,客戶的各種問題,我都兜得住,問不倒,直到現在我還用「小車仙」做網名。

做到金牌銷售,日子舒服了,我又覺得沒勁了,我是個不安分的人。事有湊巧,我有一個客戶是廣告行業的大佬,我跟他籤單的時候,隨口問了一句:李總,你在廣告行業這麼久,有考慮過改變嗎?沒想到這個無心之問,觸動到了他。有一天,他打電話聯繫我,我以為他要找我給汽車做保養,他卻問我:如果我另起爐灶,再開家公司,你有興趣一起幹嗎?

2006年的時候,我就跟李總一起幹了。當時是網際網路和汽車行業的黃金時代,我們就想探索用網際網路帶動汽車行業成長的模式,他是打拼到上海的福建人,在廣告行業做得風生水起,很多世界500強高端品牌都是他的客戶。你想,外企裡面派駐到中國的領導,一朝天子一朝臣,一茬一茬換, 他這個乙方卻從沒被換掉過,沒點真本事可不行。

我從他身上,見識了什麼是最牛的乙方:甲方給他端茶倒水,只要他一開口,唬得甲方一愣一愣的,服服帖帖,我在旁邊聽得也是一愣一愣的,服服帖帖。為啥,他永遠能給客戶帶來新鮮感。他從來不吹自己多牛多牛,而是把甲方的需求、問題、策略、創意、執行、效果講得明明白白。在甲方心裡就是:你懂我,我服你。

這就跟醫生一樣,醫院的專家看病,哪一個會先說自己哪個學校畢業,治過什麼病,自己多牛多牛——庸醫才會這樣吧。良醫始終是圍繞著病人的痛點,把病症、成因、治療手段講清楚、把病治好,讓人心服口服。

這對我的啟發太大了。現代行業的分工,專業各自不同,我們往往湊在一塊兒,卻講不到一塊兒,你講你的,他講他的,這不是真正的交流。我要跟人談,就會提前做足功課,進入對方的語境中,讓對方把你當作內行人、知心人,否則,怎麼談,怎麼合作呢?

2009年的時候,我意識到,未來將是視頻的時代,想往視頻傳播的領域發展。當時小試了一把,我拉上一位從日本電視臺回來的攝像,幾個小青年,攢了一個小團隊,做了一個叫麒麟博士的視頻節目,沒想到,做成了一個當時現象級的病毒視頻,有2000萬的點擊量。

這給了我信心,但當時合夥的企業正在專注於汽車文化方面的探索,與我的興趣點不太一致,於是我就另立門戶,自己單幹了。

2010年,我三十歲,而立之年,我把結婚、生子、創業三件事,全乾了。我們把辦婚宴的錢省下來3萬元作為創業啟動資金,真的是下了老婆本。

在等待營業執照批下來的日子裡,我和老婆在街上閒逛,看到有人在賣十字繡。我老婆選了一幅:「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我也選了一幅:「天道酬勤」。我當時心裡很清楚:創業是一條不歸路,我需要心理建設,給自己心理暗示:要挑戰自己,去做一件自己從沒做過的事,沉下心來,把它做成。如果這件事都做不成,還談什麼創業?

我一個大老爺們,就照著那個十字繡的圖紙,捏著針、扯著線,學各種針法,縫不同針腳,整整花了十天時間,把這四個字繡完了。這副十字繡一直掛在我的辦公室牆上,掛了十年。它每天都在陪伴我,也在提醒我:要沉下心,把一件事情做成。

龐傑花了10天繡的「十字繡」天道酬勤,在牆上掛了10年

社會上鼓勵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但創業這件事,有誰教過?又有誰專門學過?哪一個企業家,不都是野蠻生長,憑個人造化,自生自滅?人們選擇創業的原因有很多,有水到渠成的,也有被逼無奈的;都說創業「九死一生」,哪一個創業的不都是相信自己是那「一生」,誰甘願去做那「九死」呢?哪一個創業者的臉上,不都寫著「成功」兩個字,誰想當loser啊?

但是,打從你創業的那天起,就無時無刻不在面對各種問題。幸運的是,楊浦區團委有個青年創業計劃,給初創企業提供創業導師和三年免息貸款。後來回想,創業導師對我的幫助比銀行貸款有價值多了!貸款是負債和壓力,導師可是我的後盾和靠山啊。當時分配給我的創業導師是SMG的大咖,無論在管理經驗上,還是人脈搭建上,都給予了我無私的幫助,我遇到問題、困難,就找他,甚至是心裡鬱悶了,也找他吐槽。

我的公司是6月1號兒童節註冊的,6月10號就開了第一單,客戶就是我的創業導師引薦的,做一個病毒傳播的視頻,合同價格1.7萬元,我一直記到現在。萬事開頭難,尤其是創業前三年,有一位有經驗有資源又肯幫你的導師帶一帶,真的非常重要。

剛開始的時候,只要有活就接,客戶要什麼我就給什麼,大會展示視頻、MV、網絡視頻、宣傳片.我們都做。公司就倆人,我和攝像,除了攝像的活不是我幹的,其它活都是我幹的。我當時對自己的要求就是:客戶在什麼行業,你就要深入到什麼行業,成為行業的內行,而且策劃內容一定要原創,想法要走在客戶前面。越是優秀的客戶,人家見識到的好東西太多了,你必須每一次都能拿出來更好的東西,否則,怎麼能打動客戶,留住客戶呢?後來我的創業導師誇我:我給了你一張名片,你收了一圈的客戶。呵呵。我不能浪費任何一個可能的機會啊。

龐傑的攝製團隊工作日常

到了2014年,公司進入穩定期,我們成為微軟、輝瑞等世界500強企業的視頻指定供應商。我又開始不滿足起來。這樣一單一單找客戶,做不大,太被動,我渴望做出一個只有我有的,而且我自己能掌控的東西。楊浦團委的青年創業計劃很好,不是擺擺樣子的,還有創業回訪評估環節,當時我的公司從孵化期畢業,進入到第二個發展階段,根據我的需要,又給我聯絡指派了第二任創業導師,建築協會的副理事長,是建築行業的大咖。

他有次對我說:小龐,我們經緯設計院,有塊80、90平的辦公場地,你要不要搬過來啊?我當然是夢寐以求,求之不得啊。搬!別人說民營企業,生命力強,給點陽光就燦爛。我覺得正因為創業艱難,對陽光雨露更要珍惜,別人善意的幫助和提攜,不要挑三揀四,要抓得住、接得住,不能當耳旁風,聽聽就算了。

每天跟建築行業的大咖在一棟樓裡面辦公,打開了我的視野和思路。我當時就告訴我自己:建築這個行業,我必須要進去。我花了一年的時間,去做功課,參加建築學會的很多活動,利用為建築行業拍片子的機會,跟很多建築工程領域的專家溝通,了解到這個行業背後很多不為人知的風雲故事,很想把這些故事記錄下來,傳播給更多人。

2016年,有件事情刺痛了我。那年明星王寶強和老婆鬧離婚,網上沸沸揚揚,賺足了口水和眼球。但同一時期,我們中國建築史上功勳卓著的兩位巨星隕落,卻無聲無息,沒人在意。一位是上海地鐵之父、中國工程院院士劉建航。當年上海建地鐵,蘇聯專家都說沒辦法,上海地下都是沙粉,沒巖石,造地鐵就像在豆腐裡面打洞,是不可能完成的事。但劉院士就是通過科技攻關和技術創新,解決了世界罕見難題,你看看現在上海地鐵和跨江隧道有多少條了?還有中國橋梁結構工程與橋梁抗震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範立礎,他造的跨江、跨海大橋,造福了多少人。王寶強離婚跟我們有半毛錢關係,可我們每一個人在生活中卻都享受著這些建築先輩們的貢獻,他們走得無聲無息,搶不過一個電影明星花邊新聞的風頭,這是一個娛樂至死的年代。我當時心中的火種就點燃了。

龐傑團隊成員在公司日常工作場景

我專門搞了個內部討論會,請了廣告行業、視頻行業的大咖、同行。我說我想把一大批建築大師群像拍成一個紀錄片,記錄中國建築工程背後的人文故事,搶救式採訪中國建築史上的功臣,傳承工匠和創新精神。結果,我的同行們,10個人裡面有9個都直搖頭,說這事兒是虧本的買賣,你一個小小的民營企業,去幹央視的活,別犯傻,趁早收手。

我一看大家都不看好,就覺得自己離成功更近了。什麼是壁壘——別人都不肯做,也就沒人跟我競爭了,這就是我的壁壘。人人搶著跳進去做的事是紅海,人們躲著不願意做的事不就是藍海嗎?這樣的題材,央視做不完,地方做不來,那就我來做。

我給員工開會,說:你們知道2017年,影視製作再加上網絡視頻整個的GDP規模大概有2000億,這其中有多少是放到建築行業的嗎?而整個建築房地產行業的規模是20萬億,又有多少是專門為建築行業服務的視頻製作公司呢?4A廣告公司可能會有一些建築行業的客戶,而這麼大一個建築行業,卻從來沒有專門的廣告公司,這裡面有巨大的供需缺口。我就想要把我的公司定位在:講述建築人文故事,做中國最好的建築影視內容供應商,這不就是在一片紅海中挖出一片藍海嗎?

設想歸設想,還要用作品說話。

2017年春暖花開的時候,建築行業大型系列紀錄片《匠·新》第一季正式開拍。第一集的主人公是東方明珠電視塔總設計師、中國工程院院士江歡成。剛開始去拍攝的時候,機器設備都架好了,江院士說:停,把機子關掉,不要拍。我就把機器關掉,跟他聊,他是一位思想家,他即興的表達,是最真實的狀態,思想的火花四射,可我們沒能拍下來。聊了半個小時後,我們互相建立了信任和理解,才重又開機,可留給我們的時間只剩20、30分鐘了——江院士每天的日程非常忙。紀錄片的製作過程就是這樣,錯過了就錯過了,你不能把情緒停留在錯過的時刻,只能集中精力去捕捉下一個精彩瞬間。其實所有的院士都非常忙,我們的拍攝完全跟著院士們的日程節奏來,隨時待命,隨叫隨到,見縫插針,拍攝一次最少的配置要三個人,採訪、攝像、燈光,通常要5個人。

建築行業大型系列紀錄片《匠·新》海報

僅江歡成院士這一集,我們就跟蹤拍攝了6、7個月,我們甚至跑到了江院士的家鄉,廣東梅縣,就想拍一拍他當年生活過的地方,實地感受那裡的風土人情留給他的影響——這種不計成本的拍法,換了別人,沒人能受得了,但我覺得值,我們把當年東方明珠電視塔設計比稿、施工中的技術攻關等等幕後細節都做了完整呈現,江院士的治學思想、建築理念、創新精神,都得到了充分體現。

有時我會想:資本是嗜血的,當下的社會,有多少事業在被資本裹挾前行,拋掉了初衷?我們懷揣著情懷做事的,傳遞火種的,不就是稀缺資源嗎?這不就是藍海嗎?《匠·新》正式開機的時候,上海地鐵之父劉建航已經不在人世,用紀錄片的手法去拍攝一位故去的大師,幾乎是不可能的事,但我心裡的小火苗,一直在燒。

當年由於承辦世博會,上海的地鐵建設周期提前了整整15年,2006年的上海,10條地鐵線同時開工,100個地鐵站同時在建,全世界的盾構機幾乎全部運到了上海,日夜不停運轉,這是一項多麼大的工程,而劉建航院士就是這個浩瀚工程裡的定海神針。一位年近80的老人,奔波在工地上,電話24小時開機,隨時候命、響應。你去劉院士的家,會發現還停留在90年代,幾十年沒有修飾過。但他會用自己多年的積蓄成立劉建航基金,專門用於資助、獎勵隧道建築方面的學生和工程師。鬼使神差的,我參加了基金會的一場活動,認識了劉建航的兒子和劉院士培養的一大批中國隧道建設的中堅力量,上海隧道界的一把手、二把手.全是他帶出來的兵。說劉建航撐起了上海隧道界的半壁江山,這句話不對——他撐起的是全壁江山。結果這全壁江山的人全部支持我拍攝紀錄片,100%配合。於是,《匠·新》劉建航院士這一集從立項到拍攝都出乎意料地順利,我們在基金會找到了他生前唯一的影像資料,採訪了他的家人、同事、學生。採訪越深入,我越能感受到劉建航身上火種的力量——圍繞在他身邊工作、生活的人,多多少少都帶著他的精神烙印:純粹、奉獻、敬業。

我們的攝製組去他的墓碑前憑弔,腳踩在那片土地上,感覺就不一樣:厚重、寬廣。他的墓碑上,只有三個字,他的名字,別的什麼都沒有,沒有任何頭銜,沒有任何豐功偉績。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就像採訪時同事們評價他的那樣:他甘願變成泥土,讓人走過。

我慶幸我把這些都拍了下來。記錄本身,就是價值所在。我把情懷做成藍海。

《匠·新》劉建航院士這一集在申通集團大會上播放

原本的計劃是,《匠·新》第一季在SMG紀實頻道播出,由紀實頻道廣告招商,貼補製作成本,但廣告招商一分錢都沒招到——時代一直在變,當年網際網路只是電視臺的備胎,現在反過來了,電視臺成了網際網路的備胎,時代把你拋棄連聲招呼都不打。我也嘗試過與視頻平臺合作,但這類節目在視頻平臺唯點擊量是瞻的評價體系下,也不佔優勢,商業變現很難。

片子拍到一半的時候,公司帳上沒錢了。我們當時把婚房賣了,原本打算換一套大點的房子,沒找到合適的,索性就把賣婚房的錢,也陸續搭進去了,前前後後有600萬。說沒有壓力,那是不可能的,但我不會讓自己陷入自我懷疑的情緒中,人要往前看,往遠了看。既然靠廣告貼片收入這條路走不通,趕緊掉頭,找其他的收入來源。我就想:羊毛不一定出在羊身上。製作行業類紀錄片,把整個行業的關鍵資源、核心要素都連結了起來,形成共生共融共譽的生態,羊毛出在豬身上讓狗買單,不是更好嗎?

我心裡堅信,只要是好東西,終究會有它的價值。2017年底,《匠·新》在上千部的競選作品中獲得中國紀錄片學院獎入圍獎,評委們講,已經好幾年沒見過這樣的作品了——主流的題材,人文的情懷,還有創新的精神;我們公司也被上海現代服務業聯合會授予了2017年度特別貢獻獎。《匠·新》的影響力和美譽度一點點開始顯現,它從一顆火種長成了一支火把,把很多資源、資金都吸引了過來。上海的很多歷史街區、文化街區還有知名地產商開發的特色項目,都願意找我們合作,發掘建築背後的人文故事和創新精神;建築行業內的各大機構,也通過這部片子,認可了我們的誠意和實力,他們與視頻製作相關的需求,也都放心交給我們做。

為了紀念浦東開發30年,央視製作《而立浦東》的紀錄片,到處找當年的歷史素材,結果發現我們這裡的最全、最鮮活。在這個片子播出時,破天荒地在片尾字幕鳴謝單位,專門打上了我們這家民營企業的名字。

龐傑的攝製團隊拍攝外景的工作日常

你的作品就是你最好的敲門磚,你的專業、誠意和價值觀,全在裡面,這是裝不出來的。因為《匠·新》,我得以廣結善緣,結識了我以前根本夠不到的大咖,並得到了他們無私的傾力幫助。上海市建築學會名譽理事長吳之光是建築界的泰鬥級人物,曾是上海市政設計總院的老院長,他熱心地為我這個剛踏入建築大門的小輩,四處聯絡、落實採訪。為了給建築行業和《匠·新》造勢,他還無償在喜馬拉雅錄製了100多期的音頻節目《之光講職場》,一位80歲的老人,曾掌管著幾千號專業人才的大院長,一期一期給職場小白講如何發展為社會棟梁。我們上海市原市委常委、副市長,上海現代服務業聯合會名譽理事長周禹鵬,看了《匠·新》以後,直接安排到我公司調研,問我的第一個問題是:你有什麼困難?之後在項目、資源、專家、平臺各個方面,給予了很多支持和指導。有了這些大專家、大領導的關心和肯定,對我是莫大的鼓舞和背書。以前自己摸索,不得其法,有了他們的示範和引領,我做事也逐漸有章有法、有張有馳了。

2020年受疫情影響,我們基本歇工了,但策劃、聯絡一直沒斷。復工後,《匠·新》第四季的全部採訪對象、合作資源已經基本到位,做第四季比做第一季的時候,局面好多了,當時是我們求著別人去採訪、去拍攝,現在是別人主動來找我們聯繫採訪、拍攝。《匠·新》從大型紀錄片在往IP化發展,原本我打算拍40集,我現在覺得,這個IP可以持續挖掘和延展下去,建築行業真的是一塊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藏。我現在出去談業務談合作,腰杆硬,底氣足——我的所有視頻作品都是建築行業相關的精品,而且我是這些精品的直接製作方和出品方,我的導演、製作團隊也全部是自己培養的,跟建築領域是強關聯的——放眼望去,只此一家。

龐傑辦公室裡《匠·新》第四季的戰略導覽圖

2020年11月,《匠·新》的衍生項目——紀錄電影《非凡陸家嘴》正式啟動。儘管這個題材已經多次搬上銀屏,但我以故鄉人的身份與視角,加上長期積累的珍貴史料,用電影的視聽語言,在大銀幕上講述陸家嘴從一片農田、爛泥地、棚戶區、舊廠房到現代化的全球著名城市文化地標,以及30年來發展的傳奇故事,將更具深層意義。它將不僅僅是一個行業片,它一定也是一個火種,傳遞一種精神力量,給未來建設浦東的年輕人。

我離成功還差一個獎,我還是要繼續用我的作品去打開局面,讓影視圈認可、讓建築圈認可,讓市場認可。可以說是「求名得利」吧,打響了名氣和聲譽,利自然會滾滾而來。

紀錄電影《非凡陸家嘴》啟動儀式現場

資金問題依然是我目前發展的牽絆,但純粹逐利的事情我是不願意幹的,因為那是愚蠢的,我追求共生共融共譽的發展方式,可能會慢一點,但會更長遠更持久。

在建築行業裡面浸潤久了,會被同化:建築行業是專業門檻很高的領域,紮根於此的人,專注、深沉,看問題長遠:一個城市,一座建築,都有它自身的發展過程和規律,以年計、以代計,無論向歷史看,還是向未來看,都會往遠了看。所以,現在我也習慣把事業往遠了看,別看我還只是一個小公司,但我未來的五年計劃已經做了兩個了。

未來是5G的時代,而5G時代一定是視頻的時代。雖然我還不能預測視頻將如何改變我們的生活,哪些應用場景會發生巨變——我說了也不算吶,但哪怕我是一顆小釘子,我也要扎在這裡,守住陣地。《亮劍》裡有一場戲,日軍觀察團要來分區觀摩特種兵訓練和作戰效果,李雲龍的前探給他報信,讓他趕緊後撤。李雲龍不幹,說:不行,我要撲在這裡,看看他們搞什麼名堂。

所以,我也守在這裡。當機會來臨的時候,我一直在場,而且已經做足了準備,謀定而後動。

-END-

原創文章,歡迎轉發;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 創業者們的成長樹洞 -

- 時代洪流中的凡人歌 -

- 照亮前路的星星之火 -

關於作者:達另(筆名),復旦新聞畢業,作過記者,後赴美留學,師從ethnographic documentary filmmaker Sarah Elder教授,獲MFA學位。不務正業多年,2020年,立下個Flag:為普通的創業者立傳,記錄這個時代中被忽略的傳奇。如果你是一位創業者,歡迎發郵件到:e-says@qq.com,讓我傾聽關於你的故事。

記得點一下「在看」和星標哦,期待與懷揣創業夢想或已經走在創業路上的你在這裡每周相遇 :)

如果你有什麼想法和建議,歡迎點擊下面文字連結進來交流:

留言點這裡

相關焦點

  • 藍海變紅海,不鏽鋼行業競爭白熱化
    二、新市場拓展:不鏽鋼行業對其他行業的衝擊正在進行中,包括不鏽鋼彩色裝飾板和家具廚具板塊的推進,不鏽鋼水管和工藝品的推進,還有不鏽鋼超薄超厚等高精尖板塊的推進,整體來看不鏽鋼行業的需求每年都在遞增,潛力還是巨大的。
  • 在紅海深潛中升級 在藍海遨遊中轉型
    原標題:在紅海深潛中升級 在藍海遨遊中轉型  新興際華集團作為世界500強(2013年位列406位)和全球最強最大的球墨鑄鐵管研發製造商和中國最強最大的軍需品集成供應商,是由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原生產部及所屬78家軍需企事業單位組建而成的多元化大型企業集團。
  • TFBOYS五周年現場:藍海很燃,綠海很燃,紅海很燃,唯獨沒有橙海
    點擊上方藍字關注 【偶像說】並置頂每天 不見不散TFBOYS五周年現場:藍海很燃,綠海很燃,紅海很燃,唯獨沒有橙海!TFBOYS五周年現場:藍海很燃,綠海很燃,紅海很燃,橙海一個都沒有!每一年的周年演唱會都是幾家歡喜幾家愁,總是不盡人意,不是三隻表現得不好,而是因為粉絲的問題,每一次粉絲都在為橙海的問題煩惱,如果演唱會現場是一片花海,三隻各自的粉絲都是開心的,如果現場是一片橙海,那團粉的心情自然不用說,激動到爆炸。
  • 那一片紅海,是成千上萬個愛的光點:我的男孩,我想讓別人羨慕你
    她越說越激動:不知道為什麼,年齡越大越感性了,上一次看肖戰在央視演唱《夜空中最亮的星》,是重陽節那一期,唱給老人的,把很多老人唱哭了。她說,而這一次,比上次更猛了。讓人哭得更厲害了!紅海視頻在老年活動中心傳開了,沒有不落淚的。
  • 小飛俠給肖戰一片紅海:沒有人能奪走你的舞臺,君若來,我必在
    看著那一片紅海,尚新想到了韋唯的那首歌,歌名是《愛的奉獻》,是許多人都愛聽的一首充滿正能量的歌。這首歌要表達的情感和愛,也包括那一片紅海。愛意匯聚光點,紅海為你點亮!始終抱緊夢想,始終堅強的人,值得稱道。為了夢想而不懈努力的人,值得讚美。
  • 速利達電動車公司龍頭高昂闖藍海
    如果說把現在已經在全國普及的電動兩輪車和電動三輪車比喻成紅海,那麼電動四輪車,和全封閉電動三輪車,電動觀光車,電動餐飲車等等就是一片藍海。電動車產業發展到一定階段,提檔升級已成為必然,這不但是消費者水平日益提高的要求,也是市場的呼喚,是時代發展的趨勢,是科技進步、技術創新的產物。
  • 是一片藍海or紅海
    「從目的出發,它提供了一種評價法律規則、即判斷它們是否很好地達到了目的的方法;從一個法律規則或法律制度出發,它提供了一種通過找出該法律意欲達到的目標而理解該法律的方法。」[23]弗裡德曼認為經濟學家的作用是改變了論證的過程,而不是改變結論。因此,即使是那些不喜歡或者認為法律的經濟分析有各種各樣的問題的人,也不得不接受這些經驗事實。
  • 深圳40年專訪董事長丨兆馳股份董事長顧偉:在紅海中發現機會
    提起兆馳股份,其身上有兩個標籤——「紅海」和「代工」。15年的發展,兆馳股份一次次轉型邁入的市場大多是紅海市場,如網際網路電視、LED產業。這也讓外界疑惑,為何兆馳股份更青睞紅海市場?日前,兆馳股份董事長顧偉接受了《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的專訪。在採訪中,他分享了獨特的經營理念和對產業的見解。
  • 臺灣拍賣,藍海還是紅海?
    「稅是最大的問題」,在剛結束的「中華文物藝術拍賣協會」成立慶祝會上,稅賦問題被一再提及,儘管臺灣在全球藝術品產業中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但高額的稅賦,成為限制臺灣地區的拍賣公司發展的首要原因,並造成臺灣藏家、資金、藝術品等資源外流。
  • 予你一片紅海,你的淚光是我的偏愛
    「我認為小飛俠感到自豪的瞬間是我們相互保護的時候。」——肖戰嘿!大家好,我是郡歆啊,又和大家見面啦!我會一直為你帶來關於肖戰的新的資訊,立志做一個擁有有趣的靈魂的人。在這冷清的世間,想用文字的溫度去觸碰筆尖,傳遞正能量,想做一個和肖戰一樣的溫暖善良的人。
  • 肖戰後援會解散,星光大賞卻給他一片紅海,輿論的反轉更令人意外
    因為在星光大賞還沒有官宣來賓之前,肖戰還一直陷入關於星光大賞被抵制的風波中。肖戰是唯一後援會解散的藝人,但典禮還是一片紅海看到肖戰出現在星光大賞的海報中,就知道這次是黑粉輸了,此前黑粉得知星光大賞的主辦方時就一直想方設法的去騷擾主辦方抵制肖戰出席,但是肖戰的出席也證明了黑粉的抵制不算什麼。
  • 《灌籃高手》電影化,國產漫改電影仍一片藍海?
    2021年1月7日,《快把我哥帶走》續集電影,正式改名《2哥來了怎麼辦》,也吸引了不少觀眾目光。《快把我2哥帶走》宣布更名《2哥來了怎麼辦》近年,國內也誕生了多部根據漫畫改編的動畫和真人電影。比如,韓延導演的《動物世界》、《滾蛋吧!腫瘤君》等,也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 影視賞析——《紅海行動》
    《紅海行動》的戰爭,沒有用好萊塢式個人英雄主義代替中國的集體主義精神。由張譯飾演的突擊隊長楊銳奉命接受這次任務,在時間緊、任務重的絕境中,誓要救出每一位中國公民。為此,他必須帶領隊員深入內戰慘烈的交戰區,和恐怖組織、叛軍拼殺
  • 粉絲用8秒時間為肖戰點亮一片紅海,工作室四次發文暗藏小心思
    肖戰在哪兒,紅海就在哪兒。無論何時,無論何地。管他流言蜚語,總有人滿心滿眼都是你。嘿!大家好,我是郡歆啊,又和大家見面啦!我會一直為你帶來關於肖戰的新的資訊,立志做一個擁有有趣的靈魂的人。粉絲用8秒時間為肖戰點亮一片紅海,工作室四次發文暗藏小心思肖戰在哪哪就最火,收視率就會超級高,這句話無疑是對肖戰如今處於頂流位置的最大的肯定和認可。
  • 電影《紅海行動》,一次大膽而卓越的藝術行動
    》■汪守德由林超賢執導,海政電視藝術中心和博納影業集團等方面聯合拍攝的電影《紅海行動》,堪稱是一次大膽而卓越的藝術行動。正如影片那句充滿豪氣的臺詞所表達的:「只要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公民,無論你身處任何地方,你的安全都是我海軍的責任!」從這個意義上講,這部以發生在紅海之畔的跨國交鋒、鐵血鏖戰為表現題材的影片,無疑是一部思想精深,藝術精湛,令人揚眉吐氣之作。
  • 那一片紅海,只為告訴肖戰:沒有人能奪走你的遠方,我們永遠都在
    突然,星光大賞的現場,亮起一片紅海。 這是很多人、很多人舉著燈牌,匯成的紅海。 也就是在這個時候,鏡頭一轉,臺下一片紅海。 肖戰,愛意匯聚光點,紅海為你點亮。 小飛俠如此熱情似火,愛意滿滿。
  • 上臺看到一片紅海,強忍淚水讓人心疼
    上臺演唱看到一片紅海,強忍淚水讓人心疼感覺時間過得真的好快,12月20號就這樣結束了,我們都知道這一天對於無知的粉絲而言是多麼的難忘,小飛俠在這一天來到了星光大賞的現場,而且帶給肖戰一片紅海,無論他經歷了多麼嚴重的網絡暴力無論他有多久沒有登上舞臺,只要他出現,小飛俠們一定會帶給他一片紅海,不讓他一個人孤孤單單。
  • 百萬人轉發搶票,只為了給他一片紅海
    不得不說這波營銷666呀,直接漲粉幾百萬,單日話題閱讀量100萬+三張門票,熱巴粉絲得到一張,肖戰粉絲得到兩張,轉發量達到了100萬+,一天的時間粉絲為了見肖戰可謂是拼勁全力,正如肖戰唱的歌用盡我的一切奔向你要知道肖戰粉絲沒有官方後援會就沒有內定票,全靠搶,粉絲們想在當晚為他亮起一片紅海,這是對他的支持和愛
  • 星光大賞:肖戰,你披著星光走來,請收下這一片璀璨的紅海
    18:20分左右,肖戰身著一套灰色偏襟西服,邁著標誌性的大長腿走上了紅毯,當他站在鏡頭前的時候,相信許多人的心情和我一樣激動。也有網友說,肖先生今天的穿搭,並沒有展現出他的大長腿,這個我並不否認。不管他穿的是什麼,在我心中都是這樣的形象,病入膏肓,無藥可治。當他在籤名板上籤下自己的名字,我的心情除了激動還是激動。在這個特別的一年,我見證了肖戰先生,不同階段的經歷和成長。
  • 肖戰:送你一片紅海,這就是此生最美的風景
    這幾個月,我一直在想:肖戰算不算自己的偶像?不算,他是榜樣。比如說,我時常相信「天道酬勤」。但太多的人(包括我自己)付出百分之二百,收穫的可能還不夠百分之五十。但,還是要繼續努力的。相信,總有人看到自己的好、看到那微不足道的光芒。如果回到原來的生活,肖戰會是特別優秀的設計師。現在,他選擇跨行發展。他,努力獲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