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時間是流感的高發期。在這次流感大潮中,如何守護好自己和家人的健康?流感和普通感冒有哪些區別?昨日,記者就此採訪了區人民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主治醫師萬大楷。
流感與普通感冒差異大
「近期來看,前來就診的感冒患者多是普通感冒人群,流感患者較少。」萬大楷說,從近期流感整體趨勢來看,今年對比往年同期流感人數有所下降,可能有幾方面的原因:一是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市民戴口罩、勤洗手等保護措施做得比較到位,大大降低了患流感的風險;二是節假日市民出行、聚會減少,也降低了患流感的風險。
萬大楷表示,近期我區氣溫低,感冒患者有所增加,但流感並未「流行」,市民不必恐慌,根據感冒症狀對症治療即可。
流感和普通感冒有哪些區別?萬大楷介紹,普通感冒的臨床症狀輕,主要表現為打噴嚏、鼻塞、流清鼻涕等,部分也有咳嗽、咽幹、咽癢或燒灼感,很少發熱,很少出現併發症。普通感冒傳染性也較弱,季節性不明顯,病程相對較短,多呈自限性,一般5-7天痊癒,伴有併發症者可致病程遷延。患了普通感冒一般不會影響體力、食慾,可自行使用解熱鎮痛藥物、鎮咳藥物、抗組胺藥物、維生素C等,通常不需要到醫院診治。
但流感卻大不一樣。流感為急性呼吸道傳染病,起病急,呼吸道卡他症狀輕微(如流涕、鼻塞等),出現高熱、頭痛、乏力、眼結膜炎和全身肌肉酸痛等症狀,或有食慾減退、腹痛、腹脹、腹瀉等消化道症狀;有明顯的流行和暴發趨勢,主要通過接觸及空氣飛沫傳播,發病有季節性,北方常在冬春季,而南方則全年流行;病症通常持續2-4周,出現併發症時病程會顯著延長,如果臨床表現高度懷疑為流感,應及時到醫院診治。
不過,臨床上也經常見到嬰兒和老年人患上流感卻不發燒或低燒的情況,要注意別陷入「不高燒就不是流感」的誤區。嬰兒和老年人出現這種情況可能與免疫系統不健全和免疫功能下降有關。
這5類人群易發展為重症
有的人一聽說「流感」就如臨大敵,趕緊往醫院跑。萬大楷解釋,雖說流感起病急、易傳染,但在臨床上,只有部分重症病例才可能發生嚴重的併發症,多數流感患者只表現為輕症。所以,市民沒必要恐慌,因為流感屬於一種自限性疾病。所謂「自限性」就是指自身免疫力能戰勝它,一般3-5天可退燒,咳嗽、乏力的需要1-2周恢復。
我國發布的《流行性感冒診療方案(2018年版)》指出,有5類人群容易發展成重症流感:65歲以上老年人、5歲以下兒童、孕婦、有慢性基礎疾病者(如哮喘、氣管炎、肺氣腫、心臟病、血液病患者,長期激素治療者)和肥胖人群。
這些人有感冒症狀後應密切關注病情變化,如果發高燒就應積極就診篩查流感。因為一旦延誤,就可能發生肺炎、神經系統損傷、心臟損傷、肌炎和橫紋肌溶解、膿毒性休克等嚴重的併發症,甚至危及生命。
出現以下症狀要及時就醫
感冒了,到底去不去醫院?萬大楷表示,健康成人患流感,一般會出現發熱、全身疼痛、顯著乏力和輕度呼吸道症狀,大部分不經治療也可自行痊癒。這類患者最好居家休息,保持房間通風、多喝水、多休息,出門佩戴口罩,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場所。
但是,孩子一旦出現以下任何一種症狀時,都應及時就醫:體溫超過38.5℃,或持續高溫超過3天,伴有劇烈咳嗽、咳膿痰、血痰或胸痛等;呼吸頻率加快,呼吸困難,口唇紫紺;出現反應遲鈍、嗜睡、躁動、驚厥等症狀;有嚴重嘔吐、腹瀉,甚至脫水等症狀;原有基礎疾病明顯加重;在發熱的同時還伴有皮疹等情況。
流感高發季應減少探病
醫院是各類患者的聚集地,最容易發生交叉感染。流感高發季,市民應儘量減少到醫院探望患者,避免被感染。同時,去醫院探視的人員也可能攜帶流感病毒,或處於流感潛伏期,很可能導致住院患者被感染。
對於健康人來說,流感只是一種上呼吸道感染,容易患上也能順利康復。但住院患者大多有各類慢性基礎疾病或剛進行了手術治療,他們感染流感後易發展成重症流感。因此,萬大楷建議,在流感高發期,市民儘量減少到醫院探視住院患者的次數,表達關愛可以換一種方式。(記者 曾姚)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