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長沙是絢麗多彩,五顏六色的,長沙因為有嶽麓山、橘子洲等知名景點而吸引許多遊客前來打卡,又因為長沙很多公園種植了許多的紅楓,每到秋天,紅楓葉子變紅,銀杏葉子變黃,這個時候的長沙又是另一番景象,所以長沙的秋天是有層次感的。
除了嶽麓山公園、橘子洲等臨近市區的景點以外,長沙市區內還掩藏著不少的小型公園,這些公園大都是後期規劃建設,供市民們歇息、晨練而用,大部分是不需要門票,平日裡感覺不出景色有多美,但到了秋天,才真正顯露出不同之處。
位於天心閣旁邊的西廂公園,可能就連長沙人都想不到,這裡藏著「秋色」,秋味很濃。
無獨有偶,本來是去長沙簡牘博物館參觀,從博物館出來後發現一片城牆,就覺得這裡不簡單,從地圖上得知,原來這裡就是長沙著名的城牆遺址。這城牆根據記載始建於戰國時期,當時都是土泥結構的牆體,到了明朝時期,換成了磚石結構的城牆,本來是圍繞著天心閣方圓1公裡,蔡鍔南路和城南路等,如今僅存天心閣這一塊,只有200多米。
從大門進去,便是天心公園。天心公園的建造年代很久遠,始建於1924年,裡面除了亭臺樓閣,《太平軍魂》巨型群雕以外,還有一棟知名的樓閣,就是天心閣,天心閣還是中國八大名樓之一,不過很多人不曉得罷了。
天心閣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多年,古代叫「天星閣」,因為與天上的星宿「長沙星」相輝映,故取名。又因為這裡是古代長沙龍伏山顛最高處,所以這裡也被古代人當作佔卜、祭祀、觀測天象的絕佳位置。但根據史書的記載,天星閣最早的記載來源於明代。
在清朝時期,《湖廣通志》的長沙府城圖上都有標識天心閣的位置。清鹹豐二年(1852年),太平軍攻打長沙時,這裡便成了長沙官府的軍事防禦重地。如今在天心閣下的古城牆還有戰事時期的炮孔和大炮。這裡既是天心閣又是炮臺基地。
在天心公園內,除了天心閣以外,還有後期加建的有紀念意義的雕塑和亭子,如崇烈亭、太平軍魂雕塑像等,這裡也同時是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經過百年的變化,這一帶有許多的古蹟都消散了,不過可喜的是,現在這四周有許多的老街,還原了古代街道的面貌。
天心公園是要收取門票40元,這裡是國家4A級名勝區,站在天心閣可以俯瞰長沙簡牘博物館和周邊老街的全景,視野很開闊。
這裡還有一個小型的公園,名叫西廂社區公園,本文所配圖均為西廂公園。
西廂公園很小,只有「巴掌大」,一眼便可及,目光所到之處,有泛黃的銀杏樹,還未紅透的紅楓,70年的紫薇樹,還有一座警世鐘,「麻雀雖小,五臟俱全」,西廂公園內的秋意正濃,各種顏色混合在一起,像畫師打翻了手中的顏料,洋洋灑灑的落在大地上。
西廂公園和天心公園連在一起,有著天心公園沒有的景色,這裡遊客很少,只有清晨的時候有少許市民在這裡鍛鍊,雖處於鬧市之中卻獨有一份安靜。
感謝閱讀,我是火棍旅行,分享城市小眾景點給大家,點個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