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默關注
最近#原來古人也用吸管#話題登上了微博熱搜
讓我們看看古代的吸管長什麼樣子
粉彩牡丹花吸杯
清 光緒年
這是清光緒年間的「粉彩牡丹花吸杯」,現在保存在湖北省博物館。
它的花梗是空心的,從梗端直通花蕊內,相當於吸管。
這個杯子很有創意,而且非常漂亮!!!
碧筩杯|起源
看的人直呼#原來古人也用吸管# ?!
是的,而且這種「吸管」早在唐代就已經出現。
這件收藏於湖北省博物館的粉彩杯,其設計構思可能就來自「碧筩杯」,一種古人用荷葉做成的飲酒器。
這種帶吸管的器皿,大多是先用荷葉盛酒,再刺破荷葉蒂心,形成一個與荷葉的長莖相通的孔洞,然後飲者就能通過荷葉的莖幹飲酒。
」巧奪天工」
「巧奪天工不如渾然天成。」這一句話出自於《長安十二時辰》的導演。
這句話很好的用簡單的語句告訴了我們一個道理,有的時候我們追求的人工藝術的最巔峰水平,莫過於就是符合自然。
因為只有大自然的東西才是真正的最美妙的東西,人工最高的境界就是要做到渾然一體,天成。
在這樣的藝術追求之中,我們也曾經對酒文化進行過突破。別看中國人在酒桌文化有發展,在酒文化上有很多的講究,其實同樣的我們在酒杯之上也有過很大的突破。
正如學者所說,碧筒杯是一種真正蘊含著文化藝術與境界的酒杯,它讓原本粗俗的酒變成了一種文化,變成了一種天工之物。面對這樣的誇讚,可能很多人都會表示驚訝。
那麼,這個大名鼎鼎的碧筒杯到底是個什麼東西呢?它又有什麼樣的使命呢?
一、酒文化的延伸
在歷史上,中國人和酒有著很密切的關係。最初,酒其實是由多餘的糧食醞釀而來,因此酒的存在暗示著豐收。當年,中國人也的確是在這樣的背景之下用酒祭祀祝神,但這未必是糧食剩餘的狂歡,而是通過酒作為人與天地、人與神明相溝通的一個重要禮品。
《周禮》曾經記載,我們祭祀神明,不僅需要太廟犧牲,而且還需要酒。如今清明節我們去上墳之時,也需要隨身攜帶酒杯,以此來和祖宗溝通。
可以說,中國人和酒的文化真的是歷史悠久,而且連綿不絕。就是對酒有著這樣的熱情,所以就衍生了很多的文化。酒桌文化我們自然熟悉,同樣的,酒也衍生出了酒杯的文化。「葡萄美酒夜光杯。」這可是一種詩人的追求。
而且,金庸老先生的《笑傲江湖》中,令狐衝和祖千秋那可是關於酒,進行了很多的探討,似乎像令狐衝那樣的大英雄離開了,就離開了酒杯,那也是庸俗之人。
所以,酒與酒杯的文化很快就進入到了人們的眼中,並且發展出一個高潮,而這個高潮就是碧筒杯。
二、碧筒杯的起源
可能很多人會像令狐衝一樣,認為酒杯有很多種,比如夜光杯,瑪瑙杯等。我們在影視作品中也看到過很多,為什麼碧筒杯能夠在歷代酒杯中獨佔鰲頭呢?
其實答案非常簡單,因為碧筒杯的起源非常早,而且碧筒杯它的存在意義是一種藝術和自然的結合。
根據《酉陽雜俎》記載,最早的碧筒杯的研發應該在三國時期。不過,那時候的碧筒杯根本還沒有形成一個人工製成品,而是一種最為原始,但也是最貼近自然的方式。
史書記載,古人會摘取一片荷葉,然後打通荷葉枝根莖,把美酒倒在荷葉之上,然後靠著荷葉的根莖吸取酒汁。
不得不說,這樣的飲酒方式真的非常獨特,難怪當時問世的時候遭到很多人的質疑,因為這就好像是大象有長鼻子吸水一樣。但是,很快詩人們發現了這種飲酒方式的獨特優點,貼近自然,充滿了藝術性與優雅性。
三、在唐朝時期的發展
其實,這樣優雅的方式在三國那種戰亂的年代裡面被大家給拋棄了,但是在唐王朝時期,這種講究卻得到了很好的發展。唐朝詩人很多,整個社會講究韻律感,所以每個人都喜歡耍帥,每個人都喜歡強調藝術。
於是,三國時代發明的的碧筒杯模型又被大家給提出來了。且不論這個喝酒的方式舒不舒服,但是其文雅性是躍然於紙上的。
由此,詩人們靠著這樣的喝酒方式得到了很多的靈感,唐代居然有十幾首非常著名的詩都提到了碧筒酒。詩中描繪的感覺就好像我們喝的不是酒,喝的是自然的韻味,喝的是藝術的氣息。
四、元代的進一步突破
在唐朝時期,這樣的喝酒方式雖然受人追捧,但是它難免有一些難登大雅之堂。如果只是詩人的聚會,摘一個荷葉,飲酒作詩,那也的確是件樂事。
但是,中國作為禮儀之邦,肯定要上得了臺面才能夠真正地推廣,所以人們想開始辦法把這種原始的碧筒杯轉化成藝術形式。
於是,在元朝時期剛好迎來了一次大的轉折點。早在唐代,瓷器有了很大的發展,元朝時,瓷器藝術達到了真正的高潮,於是各類瓷器大師就把碧筒杯的模型做了出來。
按照當時的記載,這樣的結構既繼承了荷葉的天然,又繼承了喝酒的神韻,而且還保留了人與自然的融合。
這時候碧筒杯才真正成形,而且還獲得了很高的藝術與欣賞價值。
如果大家有空,可以去博物館看一下這些做工精美的碧筒杯,它的藝術形象已經達到了很高的境界,本身就是一種很高的技術追求。
但同樣的,能夠做到人工與自然的融合,荷葉的造型暗示著接天碧葉的自然與人文的巧妙結合。
於是這樣一個酒杯,已經不僅僅只是為了的飲酒工具,還變成了人與自然的一種追求,變成了一種藝術的結合。難怪當時元朝很多詩人喜歡歌頌碧筒杯。不得不說,碧筒杯在某種意義上來說比夜光杯還要有講究。
五、碧筒杯背後的文化
其實,中國人有一個特點,不管是什麼東西,我們都能悟出文化與道來。正如莊子所說,道在哪裡?道在瓦盆中,道在屎溺中,道無處不在。所以,中國人對於很多東西都融入了論道的精神,僅僅只是喝個酒,而我們卻喝出了祖先文化與中國歷史文化的演繹,明明只是造一個杯子,結果我們卻能玩出映日接天的荷花形象,喝出人與自然的藝術結合。
或許,這就是為什麼古董這麼值錢的原因,它不僅僅承載著歷史底蘊,而且還承載著我們對於美的追求與藝術的欣賞。因此,碧筒杯背後是中國人的文化自信,是先人智慧的凝聚,它的價值,不僅僅是金錢可以衡量的。
往期推薦
【今日|大雪】今年「大雪」沒有雪!古代「大數據」提醒:該醃鹹貨了!
殘缺刀法裡的「異類」,風流蘊藉為一人!
【收藏】一篇文看爽西方雕塑!
古代打工人生存實錄!
一代文豪範仲淹竟是「新蘇州人」
直擊!陝西考古發現顏真卿真跡(文內有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