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國際金融報
原標題:打開「區塊鏈銀行」新世界,用「白話」講區塊鏈背後的技術邏輯
近日,一則政策利好將區塊鏈風口引爆。
作為金融業排頭兵的商業銀行在區塊鏈技術領域的應用受到空前的關注,打造「區塊鏈銀行」的議論聲也不絕於耳。
金融排頭兵「觸鏈」
「誰能夠在區塊鏈方面斬獲先機,就能獲得科技競爭的絕對優勢。」在大多數分析人士看來,金融領域有望成為區塊鏈技術最快落地及涉及面最廣最深的應用場景。
記者注意到,作為金融行業排頭兵的商業銀行早已率先拉開區塊鏈發展序幕。
10月18日,國家網信辦發布了第二批區塊鏈信息服務備案清單,共有309個境內區塊鏈信息服務名稱及備案編號。兩批備案清單共涉及工商銀行、平安銀行、浙商銀行、江蘇銀行、微眾銀行、蘇寧銀行6家銀行,共計14項區塊鏈服務。
據了解,國有大行在區塊鏈技術應用上均有探索。
比如,工商銀行率先在業內成立了區塊鏈實驗室。歷時三年,該行在政務、產業、民生等多領域構建了服務實體經濟的區塊鏈服務體系。目前,工行已取得60餘項核心技術突破,提交41項專利,主要應用於資金劃收、資金清算、資金撥付、銀企互聯等60多個場景。
交通銀行的區塊鏈技術側重於資產證券化業務,其在國內打造了首個資產證券化平臺「鏈交融」,將原始權益人、券商、會計、律師、監管等多個參與方組成聯盟鏈,連接資金端與資產端,利用區塊鏈技術實現ABS業務體系的信用穿透。
此外,中國銀行將區塊鏈技術應用於跨境支付領域,通過建立跨境區塊鏈平臺,實現信息流上鏈,實現查詢功能,增加監管節點,實現區塊鏈信息與實際交易的互動。
整體來看,銀行對於區塊鏈技術的應用與探索更多集中在清算、供應鏈、跨境貿易上,也有銀行結合場景在身份信息識別和數字貨幣上進行賦能。
起底區塊鏈技術邏輯
值得注意的是,儘管大家都在談區塊鏈,但大多數人對其並不是真正了解,甚至一頭霧水。
在業內看來,所謂「區塊鏈技術」實質就是通過對網際網路的「自我限制」,來解決交易過程中的效率與信任兩大「痛點」問題。
「它與『物聯網』有所類似,把它理解成為『人聯網』相對更容易理解。」針對於區塊鏈的底層技術邏輯,中國社會科學院管理博士、區塊鏈知名專家程曉明對記者表示,他們共通性都在於由一個個獨立數據包組成,但區別於物聯網如冰箱、彩電等實物積累數據所得,數據造假概率較低,人為驅動輸出的數據有很大的不確定性。
「因為無論是數據的參與方,還是後臺運營方,都可能有篡改及造假數據的動機。」程曉明稱,區塊鏈技術的存在,就是想通過對網際網路的自我限制,來實現信息的真實化及透明化。
「比如,我們一起在網上共同記帳,如果有人悄悄在電腦後臺把其中一人的數據改掉,那對帳時就會出現大家數據不匹配。換個角度講,如果某人初始上傳的就是『假』數據,那後期即使大家再上傳真數據,也會遭遇不匹配的問題。」程曉明表示,區塊鏈的存在也會一定程度上從源頭杜絕數據造假的可能性,「因為造假需要承擔的成本太大」。
某國有大行人士也表示,不論是跨境業務、供應鏈業務,還是銀團貸款業務,最大的問題就在於信息不真實帶來的風險。「銀行的風控體系是根據信息來做的風控模型,而信息造假給機構帶來的風險是最大的。區塊鏈技術因其具備數據不可篡改的特性,解決了信任問題,能夠使風險評估更準確,利於定價」。
針對區塊鏈核心的「去中心化」,程曉明認為,區塊鏈就是想排除數據被第三方中心後臺操控及篡改數據風險的可能性,實現所有節點的參與者共同維護一個資料庫並彼此監督的過程,「即我們不再需要一個數據中心後臺,僅數據雙方點對點認可即完成」。
打造全新的「產業生態」
當談及區塊鏈將帶來何種更深層次的意義時,程曉明認為,它將能夠打造出全新的「產業生態」。
「當企業彼此間不再存有信息風險,以銀行領域為例,通過區塊鏈與供應鏈技術的結合,就可將產業鏈中的某中心企業數據為核心,將上下遊企業緊密地整合在一起,將產業及行業間鬆散的關係變得更為緊密,近而構建全新的『產業生態』。」程曉明舉例表示,企業就像細胞,通過區塊鏈技術能夠使他們緊密組合形成器官,近而構建成為人體。「不排除通過區塊鏈技術,後期甚至能夠跨越國家,創造出全新的國際間生態、及貨幣支付模式,來抵禦貨幣中心化的霸權主義」。
同時,程曉明指出,區塊鏈並非是某種特定的技術,它是技術集合的統稱。「就像探月工程,我們沒有特定一種技術被稱為探月工程,但實現探月過程,卻會應用到如材料、機械等多種技術,區塊鏈也是一樣的,它包括數學、密碼學及軟體學等多種學科,我們都可以對單一每種技術的使用都稱之為『區塊鏈技術』。」程曉明稱。
「區塊鏈技術目前還不夠完善,隨著不斷探索,後期各行業對其的應用將更為廣泛,也並非僅僅局限在給予中小企業融資提供支撐等方面。」程曉明表示。
此外,針對區塊鏈與比特幣間的關係,程曉明指出,比特幣≠區塊鏈,比特幣只是區塊鏈眾多技術應用中的一種。「區塊鏈就像條高速公路,比特幣只不過是這條路上的第一輛車而已,這輛車也可能不一定合法合規。」程曉明強調,區塊鏈並不僅僅是為比特幣而服務的,區塊鏈的目的也不是為了發幣炒幣。
「發展區塊鏈,簡單地講,就是把這條高速公路修好,能夠讓更多合法有牌照的車上路,後期非法沒牌照的車子依然是不能上路的。」程曉明稱。
(國際金融報記者 馬嘉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