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區塊鏈銀行新世界 用白話講區塊鏈背後技術邏輯

2021-01-08 新浪財經

來源:國際金融報

原標題:打開「區塊鏈銀行」新世界,用「白話」講區塊鏈背後的技術邏輯

近日,一則政策利好將區塊鏈風口引爆。

作為金融業排頭兵的商業銀行在區塊鏈技術領域的應用受到空前的關注,打造「區塊鏈銀行」的議論聲也不絕於耳。

金融排頭兵「觸鏈」

「誰能夠在區塊鏈方面斬獲先機,就能獲得科技競爭的絕對優勢。」在大多數分析人士看來,金融領域有望成為區塊鏈技術最快落地及涉及面最廣最深的應用場景。

記者注意到,作為金融行業排頭兵的商業銀行早已率先拉開區塊鏈發展序幕。

10月18日,國家網信辦發布了第二批區塊鏈信息服務備案清單,共有309個境內區塊鏈信息服務名稱及備案編號。兩批備案清單共涉及工商銀行、平安銀行、浙商銀行、江蘇銀行、微眾銀行、蘇寧銀行6家銀行,共計14項區塊鏈服務。

據了解,國有大行在區塊鏈技術應用上均有探索。

比如,工商銀行率先在業內成立了區塊鏈實驗室。歷時三年,該行在政務、產業、民生等多領域構建了服務實體經濟的區塊鏈服務體系。目前,工行已取得60餘項核心技術突破,提交41項專利,主要應用於資金劃收、資金清算、資金撥付、銀企互聯等60多個場景。

交通銀行的區塊鏈技術側重於資產證券化業務,其在國內打造了首個資產證券化平臺「鏈交融」,將原始權益人、券商、會計、律師、監管等多個參與方組成聯盟鏈,連接資金端與資產端,利用區塊鏈技術實現ABS業務體系的信用穿透。

此外,中國銀行將區塊鏈技術應用於跨境支付領域,通過建立跨境區塊鏈平臺,實現信息流上鏈,實現查詢功能,增加監管節點,實現區塊鏈信息與實際交易的互動。

整體來看,銀行對於區塊鏈技術的應用與探索更多集中在清算、供應鏈、跨境貿易上,也有銀行結合場景在身份信息識別和數字貨幣上進行賦能。

起底區塊鏈技術邏輯

值得注意的是,儘管大家都在談區塊鏈,但大多數人對其並不是真正了解,甚至一頭霧水。

在業內看來,所謂「區塊鏈技術」實質就是通過對網際網路的「自我限制」,來解決交易過程中的效率與信任兩大「痛點」問題。

「它與『物聯網』有所類似,把它理解成為『人聯網』相對更容易理解。」針對於區塊鏈的底層技術邏輯,中國社會科學院管理博士、區塊鏈知名專家程曉明對記者表示,他們共通性都在於由一個個獨立數據包組成,但區別於物聯網如冰箱、彩電等實物積累數據所得,數據造假概率較低,人為驅動輸出的數據有很大的不確定性。

「因為無論是數據的參與方,還是後臺運營方,都可能有篡改及造假數據的動機。」程曉明稱,區塊鏈技術的存在,就是想通過對網際網路的自我限制,來實現信息的真實化及透明化。

「比如,我們一起在網上共同記帳,如果有人悄悄在電腦後臺把其中一人的數據改掉,那對帳時就會出現大家數據不匹配。換個角度講,如果某人初始上傳的就是『假』數據,那後期即使大家再上傳真數據,也會遭遇不匹配的問題。」程曉明表示,區塊鏈的存在也會一定程度上從源頭杜絕數據造假的可能性,「因為造假需要承擔的成本太大」。

某國有大行人士也表示,不論是跨境業務、供應鏈業務,還是銀團貸款業務,最大的問題就在於信息不真實帶來的風險。「銀行的風控體系是根據信息來做的風控模型,而信息造假給機構帶來的風險是最大的。區塊鏈技術因其具備數據不可篡改的特性,解決了信任問題,能夠使風險評估更準確,利於定價」。

針對區塊鏈核心的「去中心化」,程曉明認為,區塊鏈就是想排除數據被第三方中心後臺操控及篡改數據風險的可能性,實現所有節點的參與者共同維護一個資料庫並彼此監督的過程,「即我們不再需要一個數據中心後臺,僅數據雙方點對點認可即完成」。

打造全新的「產業生態」

當談及區塊鏈將帶來何種更深層次的意義時,程曉明認為,它將能夠打造出全新的「產業生態」。

「當企業彼此間不再存有信息風險,以銀行領域為例,通過區塊鏈與供應鏈技術的結合,就可將產業鏈中的某中心企業數據為核心,將上下遊企業緊密地整合在一起,將產業及行業間鬆散的關係變得更為緊密,近而構建全新的『產業生態』。」程曉明舉例表示,企業就像細胞,通過區塊鏈技術能夠使他們緊密組合形成器官,近而構建成為人體。「不排除通過區塊鏈技術,後期甚至能夠跨越國家,創造出全新的國際間生態、及貨幣支付模式,來抵禦貨幣中心化的霸權主義」。

同時,程曉明指出,區塊鏈並非是某種特定的技術,它是技術集合的統稱。「就像探月工程,我們沒有特定一種技術被稱為探月工程,但實現探月過程,卻會應用到如材料、機械等多種技術,區塊鏈也是一樣的,它包括數學、密碼學及軟體學等多種學科,我們都可以對單一每種技術的使用都稱之為『區塊鏈技術』。」程曉明稱。

「區塊鏈技術目前還不夠完善,隨著不斷探索,後期各行業對其的應用將更為廣泛,也並非僅僅局限在給予中小企業融資提供支撐等方面。」程曉明表示。

此外,針對區塊鏈與比特幣間的關係,程曉明指出,比特幣≠區塊鏈,比特幣只是區塊鏈眾多技術應用中的一種。「區塊鏈就像條高速公路,比特幣只不過是這條路上的第一輛車而已,這輛車也可能不一定合法合規。」程曉明強調,區塊鏈並不僅僅是為比特幣而服務的,區塊鏈的目的也不是為了發幣炒幣。

「發展區塊鏈,簡單地講,就是把這條高速公路修好,能夠讓更多合法有牌照的車上路,後期非法沒牌照的車子依然是不能上路的。」程曉明稱。

(國際金融報記者 馬嘉辛)

相關焦點

  • ...區塊鏈平臺通過工信部測試 「區塊鏈技術」成銀行下一站搶灘焦點
    中國工商銀行1月4日發布公告稱,該行自主研發的「工銀璽鏈」區塊鏈平臺正式通過國家工信部5項可信區塊鏈技術測評。據了解,五項技術測評是指重點從功能、性能、Baas(區塊鏈即服務)、安全、密碼五個維度對區塊鏈平臺的功能完備性和技術能力水平進行考察。工行公告顯示,此次測評是在國家工信部指導下,由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牽頭組織完成的,足以作為業界區塊鏈產品研發和用戶採購選型的權威參考。
  • 萬向區塊鏈用20個關鍵詞帶你回顧區塊鏈的2020
    07 區塊鏈新基建講到世界計算機,延伸到2020年非常熱的詞「新基建」,「新基建」我覺得是區別於先前的鐵路、公路等的新技術技術設施的建設。上一波基建給中國帶來巨大的變化:從北京到上海最快的和諧號是4個小時;長三角從上海到南京到安徽到杭州基本1小時左右的車程,高鐵、航空讓人的移動變得非常快捷,同時其他的水利、電力等基礎設施的改善讓民生有很大的改善。
  • OK區塊鏈60講|第24集:什麼是跨鏈技術?
    來源:新浪科技哈嘍大家好,我是小K君,今天我們要講的內容是:「什麼是跨鏈技術」?我們上節課學習了側鏈技術,一種讓資產從一條鏈轉移到另一條鏈,再轉移回來的技術。目前跨鏈的具體方式,主要有四種:第一種是用公證的方式來實現跨鏈,它的原理是這樣的,最開始,是由瑞波實驗室提出來了一個叫 Interledger的協議,這個協議旨在連接不同的帳本並實現它們之間的協同,也就是適用於各個區塊鏈的記帳系統,並且能包容彼此間的差異。
  • 白話講解什麼是區塊鏈?
    小白:什麼是區塊鏈?區塊鏈只是一個分發的共享共享書籍。統一點的答案是:區塊鏈是一個分散的會計資料庫,基礎比特幣技術以及與比特幣的關係。小白:仍然無法理解。有一個現實的例子嗎?然後我理解分散的分類帳是什麼,以便我們將來可以在這個區塊鏈帳戶中記錄經濟交易信息,使交易更加透明和安全,沒有人可以輕易地操縱信息。1,區塊鏈是一個程序,編譯成代碼。2.有許多區塊塊按時間順序連接,例如鏈,這就是區塊鏈被調用的原因。3.塊內的內容是固定且不可更改的。
  • 萬向區塊鏈鄒傳偉:區塊鏈技術不是數字人民幣的充分條件,也不是...
    在首日舉行的「2020卓越競爭力金融峰會」上,萬向區塊鏈首席經濟學家鄒傳偉出席並進行主題演講,他在接受《中國經營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數字人民幣作為中央銀行貨幣的安全性、可控匿名性、交易即結算以及雙離線支付等優點,會吸引老百姓使用。而區塊鏈技術既不是數字人民幣的充分條件,也不是必要條件。
  • 區塊鏈技術的算法規制
    算法規制既是技術問題,又是法律問題。   一、區塊鏈的算法邏輯   區塊鏈技術是一種參與者「點對點」電子系統,這首先依賴信息的分布式存儲,而參與者在信息交換過程中數據的真實性、不可篡改性以及工作量證明則通過特殊的算法邏輯實現。
  • 大勢的區塊鏈價值是什麼
    而2019年是區塊鏈發展的重要節點。總體來看,投資機構對區塊鏈底層的思考已更加成熟,對應用落地也更加務實。這一年,區塊鏈投資開始從主要關注加密貨幣,逐漸匯流到區塊鏈應用上。 楊歌表示:「進入2019年,站在經濟調整周期的重要節點上,國家亟須新產能的推動。只有更多有價值的新產能出現了,才是推動經濟不斷向前的基礎。但新產能在哪裡?區塊鏈的出現,無疑重振了大家的信心。」
  • 論區塊鏈技術與數字貨幣的發展
    數字貨幣的發行對於技術具有較高的要求,擁有去中心化分布式資料庫、智能合約和共識算法等技術優勢的區塊鏈技術,便成為了銀行發行數字貨幣技術基礎的重點備選技術。區塊鏈技術的去中心化、密碼學加密性能、可追溯等特點,在數字貨幣的信用安全、交易安全和防止經濟犯罪方面存在著明顯的優勢,對數字貨幣的發展具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 OK區塊鏈60講|第49集:2018年,區塊鏈的去泡沫化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之前我們已經講了,2017年年底,隨著比特幣的市值突破2萬億大關,徹底引爆了區塊鏈的浪潮。區塊鏈也作為風口,出現在各大媒體網站上,一時間,主流投資機構們紛紛開始關注比特幣背後的底層技術。其中最著名的事件不外乎大年初三凌晨仍在討論區塊鏈的3點鐘無眠群,涵蓋的人物,從區塊鏈的本土大佬李笑來、帥初,再到網際網路大佬徐小平、薛蠻子、羅永浩,最後到知名演員黃曉明、佟麗婭等人,光整個社群所有人的身價總數便超過了萬億,幾乎涵蓋了國內資本圈的半壁江山。
  • 區塊鏈硬核解析(一):區塊鏈是一種共享資料庫嗎?
    所以,無論是資料庫技術,還是企業數據共享模式的發展都從未出現過「共享資料庫」這個概念,因為開發資料庫軟體的初衷本質上就是解決數據的組織、存儲、管理和共享的。三、為什麼會認為區塊鏈是共享資料庫?上面講到「區塊鏈是一種共享資料庫嗎?」
  • 波卡為何是一條「新」的區塊鏈?一條穩定的區塊鏈?
    1、為什麼要從頭開發一個區塊鏈?為什麼我們不在現有區塊鏈上「修修補補」,讓這條區塊鏈具有超前的技術特性,以適應當下需求?例如,Vitalik Buterin為何不分叉出一個比特幣,然後在這條區塊鏈上增加智能合約功能,而是從2013年開始,耗費3年時間去開發了新的區塊鏈。Gavin Wood又為何不在以太坊上增加異構多鏈功能,而是從2015年開始,用了如此漫長的時間開發了波卡?原因主要有兩方面。
  • 什麼是主權區塊鏈?主權區塊鏈發展三部曲
    來源:環球網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在2017年中國國際大數據產業博覽會上首次審定發布了「大數據十大新名詞」,「主權區塊鏈」入選其中,被正式認定為科技名詞。而主權區塊鏈概念的首次提出可追溯到2016年,歷經4年的發展,主權區塊鏈在不斷實現創新與突破,而基於主權區塊鏈的治理科技也成為推進網際網路世界向前發展的重要手段。
  • 【全球區塊鏈早餐】全球區塊鏈行業精選資訊!
    02 渣打銀行完成區塊鏈平臺Voltron的國際信用證交易 據coindesk報導,渣打銀行宣布成功完成首個以石油行業為重點的區塊鏈平臺Voltron的國際信用證(LC)交易。
  • 火幣區塊鏈科普系列:區塊鏈是什麼?
    來源:金融界網區塊鏈是一個信息技術領域的術語。從本質上講,它是一個共享資料庫,存儲於其中的數據或信息,具有「不可偽造」「全程留痕」「可以追溯」「公開透明」「集體維護」等特徵。基於這些特徵,區塊鏈技術奠定了堅實的「信任」基礎,創造了可靠的「合作」機制,具有廣闊的運用前景。 火幣研習社日常分享過程中,喜歡用這樣的方式幫助大家理解。
  • 花旗銀行發力區塊鏈領域,上線「花旗幣」被看好
    近日,銀行業巨頭花旗銀行繼開發完成3條區塊鏈,並對加密貨幣「花旗幣」(Citicoin)測試運行後,於2020年 8 月1日在美國正式發行。花旗銀行此舉在區塊鏈及銀行金融領域引發強烈反響,備受業內人士關注。作為世界最大的金融服務公司,花旗銀行試水區塊鏈領域並成功上線加密貨幣「花旗幣」,被行業認為是在區塊鏈應用領域的重大突破和創新。
  • 2020年全球區塊鏈發展趨勢報告:數據要素視角下的區塊鏈新機遇
    而與2019年的生態圖相比,2020年的新版本增加納入了金鍊盟FISCO BCOS平臺、螞蟻集團、微眾銀行、平安金融壹帳通等中國的項目和企業,這也印證了中國區塊鏈的國際影響力已有進一步提升。03 中國區塊鏈產業2020年發展現狀政策趨向:政策支持力度空前,區塊鏈被納入新基建範疇自2019年10月24日中央集體學習區塊鏈技術以來,區塊鏈就成為了中國核心技術自主創新的重要突破口。
  • 區塊鏈大趨勢
    表現在: 第一,這次革命具有前所未有的科學和技術資源的支持。區塊鏈是種建立在數學、物理學基礎上的綜合性技術,與網際網路+、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都存在著深刻的聯繫和互動關係。在IT革命時代,大部分科技資源、人力資源和支持科技研發的金融資源都集中在美國矽谷。而這次革命是全球性的,科技、人力和金融資源地理分布廣泛。特別是與1990年代相比,中國為此次革命的重要推手。
  • 蘭房鏈:緊隨中國,越南將區塊鏈列為該國五大優先技術之一!
    在過去的一周,我們看到微軟及安永的區塊鏈平臺擴展至包括遊戲版稅合同及付款,上市公司廣聯達發布公共資源交易區塊鏈服務平臺 ,安徽探索區塊鏈助農獲「世界數字農業十大技術成果」;國際上,越南總理將加密貨幣和區塊鏈列為該國五大優先技術之一 。更多詳細信息,請進一步閱讀!
  • 全球首部區塊鏈紀錄片《區塊鏈之新》已全網發布!
    《區塊鏈之新》是由三橙傳媒耗時一年傾力打造的世界首部關注區塊鏈的系列紀錄片
  • 區塊鏈行業新Diss鏈:原教旨主義VS產業思潮|火星號精選
    在現今的區塊鏈世界中,也存在一種思想政見不一的 Diss 鏈。一方是以極客為代表的拜原教主義者,他們堅定地認為,區塊鏈技術下的產品和服務一定要具有「抗政府審查、去中心化、匿名化」的體現自由意志的特性。他們並不認為「聯盟鏈「為區塊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