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門的榮光》原本是一部韓國常規家庭輕喜劇,播出後卻因透露出的人性光輝意外爆火,在我們國內也成為最受歡迎的經典劇目。
劇中五組角色CP詮釋了愛情的不同模樣,但沒想到最木訥的大哥河書英,竟帶給觀眾最動人心的愛情。
河書英,河氏宗族宗孫,三兄妹中的大哥,20歲時,在家中父母的撮合下娶了大自己4歲的女人為妻。
結婚17年,夫妻倆相敬如賓過日子。
但是,17年後的一天,他在警察局見到了妻子,理由是她和一個男人在酒店幽會,被小叔子抓了現行,以「通姦罪」被帶到警局。
而此刻的河書英,剛剛得到爺爺去世的消息,雙重打擊令他呆立在現場,不知作何反應。
沒想到妻子既不道歉也不懺悔,而是一副「我就出軌了你能拿我怎麼樣」的神情。
這種情況下,本該憤怒的河書英,卻做出了一個令當場所有人瞠目結舌的動作。
他竟然向出軌的妻子下跪了!還希望妻子忘掉這一切,繼續以河氏家族宗婦的身份回去操持爺爺的葬禮。
妻子臉上的表情剎那間從「理所當然」變成「心如死灰」。
根據後來的劇情,我們才知道,這場「出軌」事件是妻子特意演給河書英看的一場戲,目的就是希望河書英能和自己離婚。
原來,在這17年的婚姻中,兩人雖在同一屋簷下,但早就過著聚少離多、貌合神離的夫妻生活,妻子對丈夫河書英的不滿與日俱增,終於在這一天大爆發,希望以此了結,因為宗家是不會接納一個有汙點的女人的。
生活在韓國有名望的宗家裡,河書英品性純良、成熟穩重且顧家,他的妻子到底有什麼不滿呢?
她不滿的是,河書英從來沒把自己當一個女人看,而是只當做家裡的宗婦看,對自己沒有甜言蜜語、噓寒問暖、柔情蜜意,甚至她希望兩個人能吵嘴打架,這樣才更像夫妻過日子。
但是,什麼都沒有,河書英對妻子尊敬有加,彬彬彬有禮,17年不曾高言一句,甚至看到妻子出軌了,也覺得是自己做的不夠好,才讓妻子這樣。
這種溫吞如機器的性格和行為,令他妻子徹底絕望,她意識到自己用出格的出軌事件都喚不醒丈夫對婚姻的認知,對自己需求的了解。
而河書英儘管從教養的角度認識到自己錯了,但是37年的宗孫身份讓他意識不到自己究竟錯在哪裡了,更不曾想過要改變自己。
從出生到現在他都是按照家長的要求,按照宗孫的責任生活,凡事都習慣隱忍,不習慣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思想,活在一個框子裡不自知。
而這種不是因相愛而結合,也沒有在共同生活中培養出夫妻感情,只是為結婚而結婚,為延續香火而共同生活的感情,遲早會破裂。
37歲,人生快要過半,一個尷尬的年齡。
那麼,河書英的人生就這樣了嗎?他後來怎麼樣了?
無論從韓劇慣常的圓滿大結局模式,還是從藝術「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的理念去看,河書英的人生都不會止步於現在這個悽慘的境地。
但我更相信一句話:「生活給你關了一扇門,一定會給你另外開一扇窗。」
河書英在第一段婚姻畫上句號的同時,另一段感情已經在他未曾發覺的時候悄然開啟。
這段新感情的對象就是女孩吳真兒。
他們的第一次相遇就在警察局,當時兩個人都遭遇了生命中最黑暗的時刻。
河書英親眼目睹妻子「出軌」,儘管是假的,但是,兩個人的緣分已盡,最終和平離婚了。
而吳真兒,一個25歲的女孩兒,出生在孤兒院,從小在別人的冷眼中長大,好不容易有了一個愛人,對方卻是地地道道的壞男人,不但在戀愛時榨乾了真兒身上的血,讓她付出全部情感,放棄讀書供自己上大學,掏空積蓄又拿信用卡為自己母親看病,而且還在看上富家女後,無情拋棄了吳真兒,並把她無理告到警察局。
吳真兒看到河書英給出軌的妻子下跪,河書英看到吳真兒明明被拋棄了,還喃喃自語:「從出生到現在一無所有的我,如果連愛情也沒有,該怎麼活?」
所以,婚姻失敗的他情不自禁地對不認識的吳真兒說:「這個世界上不存在愛情這種東西。」
說者無心,聽者有意。
吳真兒就是靠著這句話,從極致打擊下掙扎著爬起來,開始新的生活。
而兩個人之間的緣分也就此開啟,在機場外,吳真兒意外暈倒在河書英的車前,河書英載她去醫院就診,之後買飯給營養不良的真兒吃;在大街上,河書英偶遇做兼職發傳單的吳真兒,情不自禁問她:「吃飯了嗎?」;在加油站,吳真兒巧遇前來加油的河書英,兩人有了親切交談;在大成建設,剛剛就職的吳真兒遇見了在這裡上班的河書英室長,兩個人的感情慢慢升溫。
最開始,河書英只是關心這個遭受愛情打擊、身無分文卻又努力生活的女孩有沒有吃飽飯,而吳真兒只是感激這位好心大叔給自己的溫暖和善意。
後來,兩個人相處越久,越是合拍,河書英因為吳真兒的存在,不再是一個冷漠、木訥不懂得關心人的人,他開始變得愛笑,開始懂得關心家裡人,開始嘗試做一些從小到大沒有做過(宗孫也不該做的)的事情,也開始慢慢懂得到「愛情」是怎麼回事。而吳真兒因為書英大叔的關愛,不但找回了往日樂觀、開朗、堅韌的特性,也開始再一次相信愛情——人世界真正的愛情。
儘管兩個人年齡相差12歲,地位也懸殊,一個是部門經理,一個是公司保潔,心理上因為擔心外人的眼光而存在障礙,但是隨著愛情的生根發芽,恣意生長,他們最後突破層層障礙,勇敢攜手,走入婚姻。
畢竟,河書英知道,這個世上再也不會有像吳真兒這樣的女孩,能看見真實的他,能發覺他內心的寒冷,能引領他揭開愛情的神秘面紗,能給他改變自己的勇氣。
吳真兒也知道,這個世上再也不會有像河書英這樣的男人,給她父母般的關愛,給他戀人般的呵護,給她家庭般的溫暖,給她「放棄所有」的深愛。
兩人同樣性格溫順、愛心滿滿,又恪守原則,倔強如牛,他們的愛情,除卻年齡差這一點,平凡普通的就像我們身邊的任何一對情侶,沒有轟轟烈烈,只有細水長流、歲月靜好。
從出生的那刻起,河書英便背負著家族宗孫身份這個沉重枷鎖,當還是一個七八歲的小孩子時,他就被宗孫這份責任壓的胸口發悶,但是無能為力,這是他的宿命。
所以,37年來,他都是以宗孫的身份活著,而不是以自己活著。
身為韓國有名望家族的宗孫,河書英的一言一行都必須合乎規矩,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必須恪守,在這種身份下,他20歲就按照父母的意願娶了同是宗婦命運但大自己4歲的女人。
和妻子之間沒有愛情,只有責任和義務,就那麼相敬如賓地過了17年,最後妻子受不了,離婚了。
而他自己明知道這一切是不如意的、痛苦的,但是又是他必須接受和照做的。
直到妻子的離婚,以及真兒的出現,才讓他意識到這輩子不能這樣繼續下去了。
所以,他開始嘗試做出改變,一點點打破身上的枷鎖,展露出真實的自己。
先是接受父親的黃昏戀,然後是支持妹妹嫁入一個和他們家完全不同的家庭,最後是為了心愛的女孩真兒,寧願放棄宗孫的身份,甚至對爺爺謊稱自己不育。
打破枷鎖後的河書英,變得愛笑了,敢吃泡麵和路邊攤了,第一次約會看電影了,做了許許多多過去從沒做過的事情。
當然,也第一次意識到什麼是「愛情」,自己需要什麼樣的婚姻,最終也收穫了和吳真兒的愛情,走入婚姻。
河書英打破的是身份枷鎖,其實在我們每一個人身上都有不同種類的枷鎖,有的人受制於家庭,有的人囿於所謂的性格,也有的人被某一種社會身份裹脅,以至於只能在那些條條框框中生活,沒有自我,活得像行屍走肉。
他們一度誤認為這是長大,是成熟,是責任。
其實不然,做自己,遵從自己的心意和想法,才是一個人本該活著的模樣。
也只有做自己,才能活得通達、清透,有血有淚、有情有義,有滋有味。
而這一切和長大、成熟、責任並不衝突,我們在做自己的前提下,同樣可以把這些做到位。
看一看《家門》中河書英嶄新的人生,以及幸福的模樣就知道了。
瞅一瞅身邊那些過著精彩生活的人們,他們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愛情是人生的一大課題,有的人窮其一生都不知道什麼是最好的愛情,真正的愛情?在《家門的榮光》這部劇中,河書英和吳真兒的愛情,向我們揭示了它獨特的一面。
01.最好的愛情,是和那個讓你笑的人在一起
河書英與前妻,有的只是一份相敬如賓的夫妻之情,但卻少了一份如膠如漆的甜蜜愛情。
人一輩子,沒有愛情仍然可以生活,但是,少了愛情,就多了一份缺憾。
正如哲人所說:沒有愛情的人生不能算是一個完整的人生。
而最好的愛情不是天雷勾地火,也不是海誓山盟,而是和那個讓你笑的人在一起。
沒有遇見吳真兒之前,河書英木訥、不苟言笑,禮貌待人但一副拒人於千裡之外的神情,而遇到真兒之後,河書英不但會看見真兒就微笑,聽她說話就開懷大笑,甚至無師自通地變得幽默了,時不時講一個段子把真兒或者家裡人逗笑。
這種轉變,是愛情的力量,賜予他改變的勇氣,激發他幽默的細胞,讓他感受到做自己的自在,體驗到愛情的甘甜,和活著的美好。
同樣,吳真兒儘管樂觀愛笑,但是在經歷巨大的愛情創傷且變得一無所有後,她的笑容被淚水和哀傷代替,因為遇見河書英,她才重拾笑容,而且笑的比過去更開懷、更燦爛。
微笑,見證了河書英和吳真兒兩個人情感的點點滴滴,也讓觀眾看到了愛情最好的樣子。
02.最好的愛情,是為了愛人,你可以捨棄一切
在過去的37年裡,河書英始終把宗孫的身份看得比妻子重要,他嚴格按照宗孫的言行行事,以至於和妻子形同陌路都不自知,還以為自己錯在了別的什麼地方。
前妻,最終因為感受不到河書英的愛,選擇和他離婚了。
但是,遇見吳真兒後,河書英凡事第一想到的不是自己,而是真兒,腦子裡一直想著她「吃飽飯了嗎?」「為什麼哭了?」「做事辛不辛苦?」「工作危險不危險?」
甚至,得知真兒因為染色體原因,先天性不孕後,還是堅持和她結婚。
明知道真兒嫁給他就是河家的宗婦了,宗婦的責任之一就是生兒育女,為家族傳宗接代,但是他卻為了娶到真兒,向爺爺謊稱是自己不育。
這種犧牲,除了捨棄宗孫身份,還捨棄了身為男人的尊嚴。
但是,河書英一點兒都不在乎,他認為,比起其他,和吳真兒相親相愛相守一輩子才是最重要的。
而吳真兒,為了河書英,兩次打算辭職,兩次拒絕結婚,不是因為不愛,只是不想因為自己的原因帶給河書英麻煩和不堪。
這對於一個一無所有的孤兒來說,需要莫大的勇氣,對於一個付出全部身心去愛的女孩來說是破釜沉舟,但是吳真兒只想著為了河書英這一點,毫不猶豫地做了。
愛情最好的模樣,大抵如此吧——犧牲不問緣由,無怨無悔。
03.最好的愛情,是你愛的人,可身兼你生命中多個重要角色
在《家門的榮光》這部劇中,關於河書英和吳真兒的感情,有十多個個令人煽人淚下的感人瞬間,但是最打動人心的莫過於河書英背著真兒散步那一幕。
當時,和真兒一起結婚進河家的弟媳瑛順懷孕了,真兒雖然嘴上不說,心裡卻莫名地難過,善解人意的河書英就帶著老婆真兒出去散步。
在路上,他輕輕背起真兒,對她細語呢喃:「對我來說,你既是我的妻子,又是我的姐妹,還是我的孩子,所以我會背著你慢慢的走遍這個世界的。」
人世界所有的情感中,比起頗具分量的「我愛你」3個字,河書英對真兒的這段真情告白更加震撼人心。
書英對真兒如上說,真兒對書英這般說:「對我來說,你是丈夫,是我的兄弟,我的孩子,是我世界的全部」!
在劇中,他們因為不能擁有自己的孩子,這樣對彼此表達愛意,聞著無不落淚。
在劇外,我們大多數人都能擁有自己的孩子,可能不如他們那般感同身受。但是雙方如果多一分這種角色上的認同,將會是怎麼樣一份堅不可摧、牢不可破,甜如蜜糖的感情啊?
最好的愛情,就是把另一把當戀人疼愛,當兄妹關愛,當孩子寵愛。
結語:
《家門的榮光》看起來是一部家庭劇,但是藉由家庭延伸出的的愛情,細雨無聲、潤澤心田。而託起家庭、開出愛情花朵的基石正是朝韓文化。
朝韓文化源於儒家文化,講究恕、忠、孝、悌、勇、仁、義、禮、智、信,在韓國,無論是政治、經濟、教育等方面都有滲透。
河書英和吳真兒來自不同的家庭,兩人的結合,有對儒家文化的繼承,比如兩人的言行舉止以及思想理念。
但是也有對它的摒棄、打破和創新,比如河氏家族接受一個不能生育的女人做宗婦,打破的是儒家文化的墨守成規,傳承的是一種「尊重人」的精神,考驗的是人性善惡。
這種經由創新後的儒家文化薰陶的家庭,愛情果實更豐碩,夫妻相處更和睦,成員行為更具人性化,傳達出的情感不但打動人心,還極具教育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