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電影如何逐夢演藝圈?

2021-01-07 悅幕電影觀察

文/戈弓長 編輯/蘭禮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深焦DeepFocus

印度電影《神秘巨星》還在影院熱映,這部投資只有五千萬人民幣,無特效,無武俠奇幻和冒險動作,無3D,無明星——除了這兩年剛在中國走紅的阿米爾·汗,他在本片中也只是個配角。講述少女追夢、母女情的劇情片。要是在中國投資人看來,可謂毫無賣點,全是死穴。在排片比只有百分之十幾的形勢下,本片迅速成為口碑之作,力壓同期上映的一眾電影,票房衝破五億。

《神秘巨星》豆瓣評分8,稍遜《摔跤吧!爸爸》的9.1。在獲得「文青」親睞的同時,兩部電影的觀眾年齡層極廣,還有一個數字是——本科學歷以下觀影人群佔比超70%。和《戰狼》雖然票房暴發,但口碑嚴重兩極分化不同,兩部阿米爾.汗領銜的印度片,將不同年齡、階層、學歷、趣味的中國觀眾統一到了一部電影裡,獲得了前所未有的共識。

有位」50後」觀眾,看完《妖貓傳》,被裡面符號化的女人,站在屋頂陰陽怪氣地念叨「雲想衣裳,花想容」搞暈;有位文工團呆過的「60後」女觀眾,為懷舊看了《芳華》,結果那些不管外界如何劇變,在自己的小時代裡始終保有小愛情、小失落、小確幸的小男女,和自己嚴正樸素保守的青春歲月相去甚遠。

然而《摔跤吧!爸爸》和《神秘巨星》讓他們充分共鳴——傳統社會的頑固觀念,落後的積習,東方父母和子女的關係,欠發達國家對於家國榮譽的重視。別的不說,影片中飛機座位被低素質的人佔了,還理直氣壯耍賴,這就舉目皆是。生動的故事,親切的人物,真實的社會問題,充沛的感情。同時毫不沉悶說教,幽默有趣。讓觀眾看到了自己——自己的父母、自己的兒女、日常的生活、身處的社會。「人都在說人話,有真感情,沒有亂七八糟裝神弄鬼的。」

與之相比,新世紀的「中國大片」,還在自我符號化、奇觀化、寓言化的影像中找不到北,碎片式拼湊「類型元素」,那些架空歷史,剝離現實的古裝武俠、奇幻傳奇,完全和當下劇變的中國完全隔絕,思考缺乏情感支撐,大而無當,毫無感染力,故事支離破碎,情感莫名其妙。

有些大導演,一邊不屑「一代人有一代人語言,一代人服務一代人」,一邊為了票房刻意討好年輕觀眾,結果毫無真誠,既無親歷的經驗,也不懂年輕人,四六不靠。有些「藝術精英」導演,與其說關注時代變革中的底層邊緣人,不如說是借他們表達自己高高在上的「精英思考」和「不遇」,轉型拍商業片,也始終放不下身段平視之,切身處地了解他們的所思所感。「精英」們很少真正鼓勵和肯定下層觀眾的覺醒、尊嚴、夢想和價值,而是煽動和迎合他們。以娛樂至死的愚化,肥了自己。

中國電影的喧囂投機,掩蓋了人心的區隔,情感的疏離,社會的分化。我們似乎一直沒有搞懂商業電影、大眾娛樂的真正涵義是什麼。只知道膚淺地揣測客戶,尋找易於變現的IP賣點。鬧哄哄的「錢途」之外,中國商業片前途究竟在哪?或許印度能給我們答案。

大篷車 (1971)

老一輩觀眾對印度電影的印象,還停留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盛極一時的《大篷車》和《流浪者》。彼時「又唱又跳」活潑明快的印度電影,給剛從「文化等於政治灌輸」的歲月走出的國人,帶來新時代大眾文化的自由與活力。改開之後,我們的文化注意力很快轉向西方。2000年以來,在國內公映的印度電影只有十多部,每年34部進口分帳大片的配額基本給了好萊塢。國人對印度電影,只當作歐美日韓審美疲勞後,可有可無的替代品。

值得一提的是,《大篷車》的製片人塔西爾.胡賽因,導演納西爾.胡賽因分別是阿米爾.汗的爸爸和叔叔。印度從1913年拍出第一部電影開始,整個電影工業的發展沒有中斷。操持電影業的,是阿米爾.汗這樣的電影世家,有恆產有恆心,重視行業的持續發展和個人的聲譽,從不會被資本綁架,搞撈一筆就走的投機買賣。

摔跤吧!爸爸 (2016)

像阿米爾這種一線巨星,在印度被稱為「錢之所值」,是電影工業塑造的奇觀,帶領觀眾進入奇蹟世界。中國觀眾喜愛《摔跤吧!爸爸》一部分原因就在於佩服阿米爾的敬業。他在片中跨越了19歲、29歲、55歲三個階段,從啤酒肚、鬍子拉碴的大叔到肌肉結實,充滿年青感的小夥,身材以及氣質的變化極具說服力。

事實上,舞藝超群、文戲武戲俱佳、對觀眾負責、滿足大眾的期待一直是印度明星的基本。

印度片一貫以最低的成本,做到最大的效果。請來的明星務必認真刻苦,人盡其才。除了要跨越年齡,常見設置是「一人分飾兩角」,一個巨星飾演兩個角色,同框同鏡表演對手戲,充分展現演技。阿米爾在2014年的《幻影車神》中就分飾雙胞胎——國際大盜和他的傻弟弟,精明強悍或者樸實傻氣信手拈來。剛在《新年行動》中展示過八塊腹肌和高超身手的沙魯克.汗,在2016年引進的《腦殘粉》中以年近五旬的高齡,同時飾演巨星本人和十幾歲的青少年粉絲,兩人從身材到作派都判若兩人,令人嘆服。

幻影車神:魔盜激情 (2013)

電影創作者來自「世家」,但印度電影首先是人民的電影,宗旨是愉悅大眾,目的是服務最廣大的印度百姓。《摔跤吧!爸爸》的導演曾面對中國記者調侃印度片「一言不合就歌舞」,回答道:這是因為印度是個多民族、多宗教、多語言的國家,貧富差距、城鄉差異、宗教和種姓都是分裂社會的隱患。而歌舞是共通的語言,共有的娛樂。寶萊塢作為主流商業電影,正是彌合矛盾,消除區隔的夢工廠。而且,他們的策略絕不是遮蔽和逃避問題,相反是靠暴露現實困境,再用人所共通的情感詢喚,達成圓滿的想像性社會共識。

中國13億人口,9億農民。但中國電影的主流觀眾是城市白領和青年學生,「中國的文化市場,廣大農村被先在地排除在外。」而在印度看電影是名副其實的大眾日常娛樂,一家三代的集體活動,觀眾的70%是農民。他們花不到兩美元的票價,就可以看到一場混合了男女愛情、秀麗風景、冒險復仇、歌舞場面等多種元素的「瑪莎拉」電影,(Masala是印地語中香料大雜燴的意思)。所有人都能在電影中獲得滿足。

幻影車神:魔盜激情 (2013)

這種寶萊塢「瑪莎拉」電影也在通過學習,逐步升級。印度在90年代大量翻拍好萊塢電影,出現了印度版《教父》和《超人》等。當我們還在扭扭捏捏、舉棋不定、不得其法地「探索中國電影類型化」的時候,印度人沒有一點自造的包袱,早已經把好萊塢商業電影的敘述風格、類型套路玩的駕輕就熟。

或許剛開始你會笑他們山寨粗糙,沿襲模仿,但是寶萊塢在「師夷長技」上一直勤奮務實。看這些印度商業片的感受就是:你或許它嫌棄故事的冗長、情節的飽和、情感的滿溢、還有沒完沒了的愛情和歌舞,以及嘲笑他們的「腦洞」和「開掛」,但你慢慢會佩服他們的想像力和創造力。

我們的大片《妖貓傳》是「人設靠說、探案靠走、蜜汁微笑、尬之口音」。導演似乎在傳達他的「高概念,大思考」之外,沒興趣跟你好好講個故事,把戲拍好。我們的觀眾倒也很配合,劇情靠腦補,思想靠發揮。而印度電影按照類型的一切要求做足,只會讓你感到過飽足,絕不會不夠。好萊塢能給你的,寶萊塢給你更多。憑此,稱霸世界無往不利的好萊塢,在印度的市場份額始終只有不到7%,不需要「國產電影保護月」。

這幾年,我國引進的寶萊塢商業類型大片,如2014年暑期檔上映的《幻影車神3:魔盜激情》,阿米爾.汗領銜。還有2015年春節檔上映的《新年行動》,沙魯克.汗主演。都具有好萊塢商業大片你能想到的全部元素,糅合了各種類型娛樂和故事套路,也包括流行的題材——英雄美女、國際大盜、復仇故事、飛車追逐、警匪鬥智、魔術馬戲。

影片中到處是似曾相識的好萊塢影子——你可以指出這裡是《碟中諜》,那裡是《偷天陷阱》。「最後一分鐘營救」、「拆彈」、「破解密碼」這些好萊塢的俗套,印度人信手拿來,還拍出新意。甚至影片也毫不避諱自己的模仿和戲仿,《新年行動》中沙魯克.汗叫自己的大盜團隊「查理的天使」。同時必有的民族特色——歌舞,越來越和劇情有機結合。比如主角身份就是馬戲演員,舞蹈變成馬戲臺上的雜耍表演。或者以參加「國際舞蹈大賽」為故事背景。

這些舞蹈段落精彩至極,已非傳統民族歌舞,而是結合了現代流行元素的街舞、爵士舞、現代舞乃至雜技、跑酷的舞蹈大觀。以芝加哥的劇場、杜拜的棕櫚島和亞特蘭蒂斯酒店為背景,上演豪華絢麗的視覺盛宴、舞臺效果、身體奇觀。每一個畫面都比液晶電視效果展示片要悅目。

在這些寶萊塢大片中,觀眾和主角一起化身為上天入地的英雄,穿梭在驚險奇觀中,完成刺激的任務。你或許要說,這些東西無非是「造夢」,營造一個「現實的避難所」。不過,大眾看商業片,不就是為了獲得現實中沒有的滿足?包括感官的,以及內心的。關鍵要看影片最終傳達的,是否是正義的目的、正面的價值、積極的態度。以及能否找到情感的契合點。

《幻影車神》和《新年行動》的主角,父親都被歹人逼死,他們劫富濟貧,是為了匡扶正義,向冷酷的銀行家和姦商復仇。他們不斷挑戰個人極限,最終大仇得報,理想得以實現。但為了兄弟的安危或者國家的榮譽,甘願捨棄自己的利益。

幻影車神:魔盜激情 (2013)

這種商業大片告訴你正義必定戰勝邪惡,只要不懈追求,理想一定會實現。同時強調個人的堅持和責任。一人做事一人當,為了理想不惜付出生命的代價,而親情的珍貴始終超越一切。《神秘巨星》中女孩堅持歌唱理想,突破萬難,最終站上了嚮往的舞臺。但比起獎盃,她更在乎的是母親。這些價值或許通俗,但絕不庸俗低俗,而是人人渴望,人所共通,真善美的東西。

其次,印度電影還是國際的電影。《幻影車神》和《新年行動》都有充分的「國際化」外觀,在芝加哥、杜拜取景。事實上,在中國電影依舊依賴國內市場,「走出去」戰略舉步維艱的時候,印度電影早就國際化了,是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大電影出口國。除了覆蓋整個南亞次大陸之外,北美、英國和中東是其傳統海外票倉,收益能和國內票房平分秋色。俄羅斯、澳洲、東南亞、非洲等地區和國家都有市場。包括中國在內的東亞,是近些年重點開拓的對象。

幻影車神:魔盜激情 (2013)

印度電影能在海外叫座,不光因為空間上的縱橫四海,敘述模式上的好萊塢化,更重要的是在價值取向上——價值觀和國際普遍適用的價值一致。《新年行動》除了商業類型,還是一部打著民族尊嚴,國家榮譽等字眼的電影。沙魯克.汗率領的印度舞蹈團在國際大賽中遭遇了氣勢洶洶的「朝鮮隊」——實際上是「中國隊」的影射。決賽中,他沒有像《戰狼》一樣,弱肉強食,如今我崛起了,毫不留情地把白人對手滅之而後快。而是在對方一位小隊員墜落時,救了他。雖然比賽輸了,但他贏得了國際評委和觀眾,也包括對手的讚譽。這種利用道德優勢的取勝,的確很好萊塢,但的確有效,人人認同。

2002年國內公映的《印度往事》由阿米爾.汗主演。這部獲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的電影,講述殖民時期受英國人壓迫的印度農人,在板球比賽上打敗了殖民者,獲得解放。還有2010年上映的《我的名字叫可汗》由沙魯克.汗主演。講述「911」之後,美國的印度裔伊斯蘭教徒遭到迫害,一個穆斯林「可汗」不懈地為自己正名。這個印度阿甘樂於助人,無論對方是黑人還是基督徒,逐漸化解了人們對他身份的偏見,成了維權英雄,最後受到美國總統接見,在他面前說「我的名字叫可汗,我不是恐怖分子。」

我的名字叫可汗 (2010)

兩部影片,都是通過世界普泛的價值,人類共通的情感——個人的權利和自由、平等、寬容理解、反歧視、愛心來取勝。片中的可汗是個痴傻的自閉症患者,但正相反,影片的思想一點也不自閉,而是通過Fair play,或者甘地式的——不訴諸武力,姿態弱小卻道德優越,依靠對方也推崇的共同價值觀,使對方心悅誠服。兩部影片都創下當年海外票房的紀錄。

順帶一提,印度電影中時常有「傻子」的角色,比如《三傻大鬧寶萊塢》,還有《我的個神啊》的呆傻外星人等。這些形象都是如《史記》中優孟、優旃一樣的滑稽人物,他們是善的小丑,以乖張荒誕的姿態,揭穿現實中那些習以為常的不正常,戳破虛假。我國也有喜劇電影和諧星,但往往以愚蠢醜態博取無聊嘲笑,要麼是些眼神不定三觀不正的惡精靈。

三傻大鬧寶萊塢 (2009)

再次,印度電影是現實的電影。2011年,阿米爾.汗攜《三傻大鬧寶萊塢》而來,印度片開始以鮮明的「社會問題商業片」的面目受到國人的熱烈歡迎。阿米爾曾說,「在我的觀念裡,電影的責任是為觀眾提供娛樂。但同時,也應該鼓勵大家思考,增強全社會的公共意識。」這些影片對普通大眾內心的滿足,從大而化之的通俗價值,走到了當下人們關注的現實問題。

《三傻》觸及到應試的教育、功利的社會、殘酷的競爭對年輕學子理想興趣、個性自由和創造力的扼殺。2015年登陸中國院線的《我的個神啊》則揭露商業化、迷信化的宗教對人的愚化與欺騙。影片觸及方方面面尖銳的社會痼疾,但將其娛樂化呈現。比如《三傻》中的學生拉杜來自低種姓貧家,背負著巨大家庭壓力。片中拍到他們家,用了1950年代印度片的場景——窄小昏暗的房間,癱瘓的父親,咳嗽的母親,嫁不出去的老姐,漏雨的天花板。充滿了平民的幽默自嘲。拉杜頂不住壓力試圖自殺,斷了幾根肋骨後,沒有往悲劇走,而是涅磐重生,內心強大了,終於有勇氣追求自我價值。

我的個神啊 (2014)

《三傻》中提到,「學習是為了完善人生」。影片沒有否定教育,而是表達教育不該是扼殺思想自由,禁錮人的牢籠,而應是獲取知識,豐富和強大內心,塑造獨立人格的手段。最終象徵應試教育權威的院長也改變了態度。《我的個神啊》中說道,「宗教讓人們心靈找到歸宿,使人們心存善念,並沒有什麼錯誤」。不是為了否定宗教,而是嘲諷世人對宗教的誤解,批判借宗教欺騙斂財,以及不假思索迷信宗教的人。最後原本因信仰不同而無法相愛的男女,重獲結合。

《三傻》中敢於挑戰世俗成規,突破傳統的主人公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是「一切都會好的。」

《摔跤吧!爸爸》中,小村莊的父女一起靠著自身的努力,成為代表國家參賽的選手,為全國女性做出榜樣。《神秘巨星》中,自尊自強的女孩,依靠才華和努力擺脫自己和母親的既定命運。她面對飛機上耍賴的男乘客,毫不放棄維護自己的權利。印度電影深刻揭露社會問題,針砭時弊,不是為了批判而批判,而是為了烘託出一個「應然」的社會。以情動人,喚起每個人共有的情感,人性的善良。鼓勵每個人完善自我、追尋理想,最終改變社會。對世道人心會往好的地方發展,寄予積極的希望。

三傻大鬧寶萊塢 (2009)

最後,印度電影始終在進步。《摔跤吧!爸爸》雖然關注女性,和原先印度片中女性只是愛情戲份中「善良又性感」的花瓶相比,已經是突破。但是不少女性主義者卻看出了其中的毛病——與其說是高揚女性權利,不如說還是「聽爸爸的話」。要想擺脫男權社會給女性規定的命運,必須倚靠父權對女性的規範、啟蒙,引導。女兒的「夢想」是父親強加的,為了滿足父親的理想——家國榮光。女兒被迫成了一個無性別無欲望的假小子,順從和依賴父親,缺乏自身情感和心理的表現,沒有自我追尋,自我價值的實現。

《神秘巨星》已經從女性主體意識和父權的角力,進步到了「唱出女性自己的聲音」。不再捆綁上宏大的家國榮光,而回到人——女性自身。女孩追逐自身的夢想,母女情感被放在絕對中心。小男友以仰慕的眼光看待女孩,幫助實現她的夢想。片中的女孩自己爭取來了機會,還用真誠感染與教育了因為大男子主義,以至於眾叛親離的音樂人。女孩的情感、心理和追求始終放在前臺展現。她心懷夢想,敢想敢做,但也有年輕女孩的任性和衝動,對媽媽和弟弟不耐煩。她逐漸成長,從以自我為中心,變得懂得承擔責任,知道關心家人。

片中的老姑婆、母親和女孩,代表了三代印度女性的形象。從絕對依附男性,毫無自我的「認命」。到開始反抗男權,勇敢追求自我價值的實現。同時展現了女教師、女律師等知識女性作為榜樣,她們無論在家庭還是社會,都有和男性分庭抗禮的地位。

影片中女孩說道,「人睡醒是為了什麼?就是為了追逐夢想啊。我要全世界都聽到我的聲音,這是我夢想。」這種既是人民的,又是國際的,既關注現實,又在不斷進步的印度電影的確讓我們相信,無論銀幕內外,「印度夢」都會實現。距離改開已經30多年,我國觀眾卻依舊要靠印度電影來滿足夢想。

其實這種追逐歌唱夢想的類型片,在好萊塢比比皆是,比如《追夢女孩》。題材方面我國更多,我們有「快男超女」有《蒙面歌王》,有網絡歌手。也有高考壓力、重男輕女的傳統、墮胎女嬰、婚內家暴。還有怯懦又自私,冥頑不化的大男子主義者,以及不守規矩佔座的人。為什麼我們拍不出《神秘巨星》?哦對了,我們也有的——《逐夢演藝圈》。據畢導演所說,他們的投資也是五千萬。

相關焦點

  • 《純潔心靈》電影主題曲 SNH48歌曲逐夢演藝圈歌詞
    這部幾經蟄伏,多次延期卻備受期待的新人勵志電影《純潔心靈·逐夢演藝圈》終於定檔,將於9月22日全國上映。該影片曾在2015美國加州帝王國際電影節,獲得最佳影片大獎,畢志飛擔任導演,張芷榕、馬瑜遙、劉子銘等新人主演,講述了一群年輕人敢於追逐夢想的勵志故事,大膽揭露了演藝圈潛規則和灰色交易等不良現象。
  • 電影《逐夢演藝圈》到底是不是部爛片?
    電影《逐夢演藝圈》到底是不是爛片呢?客觀的說,這是一部顯而易見的爛片,在這方面,我無意為畢志飛導演辯護。但恰恰是因為它很爛,爛得無以復加,反而讓我對畢志飛這個名字產生了一種扭曲的敬佩之情。顯然畢志飛在電影上面毫無天賦,所以他才會拍出這樣一部電影。問題是,沒有電影天賦的人並不只畢志飛。
  • 純潔心靈逐夢演藝圈主題曲SNH48逐夢演藝圈歌詞介紹
    9月22日,國產電影《純潔心靈逐夢演藝圈》在全國上映後,豆瓣評分給出最低2分,該片或成為最低分的國產電影。對此,電影出品方發函交涉稱,電影的導演花了12年拍的電影一夜之間就被豆瓣給毀了,要求豆瓣道歉。 豆瓣上的評分已升至2.1分。  國產電影《純潔心靈·逐夢演藝圈》在全國上映後,豆瓣評分給出最低2分,該片或成為最低分的國產電影。
  • 《逐夢演藝圈》導演起訴豆瓣網,豆瓣評分機制是怎樣的?
    《純潔心靈·逐夢演藝圈》出品方北京實傳創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起訴豆瓣網一案在朝陽法院開庭審理。事情還要從一年前說起,《逐夢演藝圈》剛上映的時候經歷了長達16小時的異常低分,到現在為止《逐夢演藝圈》的豆瓣評分依然是2.1,97.6%的觀眾打了差評,實傳創公司認為這一評分是因為豆瓣數據異常,在觀眾的跟風下電影評分再也起不來,畢志飛起訴豆瓣並沒有要求賠償,只要求豆瓣網承擔訴訟費並為此公開道歉、消除影響。
  • 《逐夢演藝圈》的導演用「失望」對《上海堡壘》進行了評估
    生活在影視圈的朋友相信你對《純潔心靈之逐夢演藝圈》導演畢志飛很熟悉,當時,他創作了一部名著,據說是畢導演十年來的心血結晶,因此創造是豆瓣自成立以來創建的,當然,這不是什麼大錯誤,最重要的是,自從影片遭遇差評之後,他沒有承認自己作品的不足,還把影片送到國外參與評選,結果當然是沒有回應。
  • 《逐夢演藝圈》殺回來了,定檔大年初一!
    (文/觀察者網 黎娜)豆瓣評分2.1,上映4天即緊急撤檔的《純潔心靈·逐夢演藝圈》宣布要回來了!
  • 張新成黑歷史,大學參演電影《逐夢演藝圈》,畢志飛曾極力宣傳
    曾出演《逐夢演藝圈》最近有網友發現,在著名「爛片」《逐夢演藝圈》的演員名單上看到了張新成的名字。就算沒有看過《逐夢演藝圈》這部大作,也應該都有聽說過它的威名。這部由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碩士和北京大學影視學博士的畢志飛導演執導並主演的電影
  • 《逐夢演藝圈》萬元「現象級」審醜營銷意外促成SNH48的一次機會
    雖然從一開始,SNH48團員和粉絲都對《逐夢演藝圈》相關話題避之不及,但這件事是否給SNH48帶來的全然是負面影響?我看未必。而從後期SNH48官方的態度中,我們也可以感受到一絲微妙的變化。在電影剛開畫就狂懟豆瓣網友、導演身家大起底等話題,成功使得負面情緒的發展在9月25日迎來了一個小高潮。這次SNH48演唱《逐夢演藝圈》,其實也可以看做一次藉助負面情感傳播的典型。但這種負面情緒,卻沒有過多波及到SNH48團體。
  • 我去電影院看了場《逐夢演藝圈》,旨在觀察人類
    《逐夢演藝圈》已經上映了,想不到吧。這也正常,畢竟大家現在對它的印象,還停留在它上次高調宣布定檔大年初一的時候。其實就在 2 月 1 日,四暗影官方又迅速發布消息說將提檔至 2 月 9 日。時間非常倉促,可以說是一場突如其來的上映,宛如《逐夢演藝圈》電影本身那撲朔迷離的鏡頭切換與場景跳轉。
  • 豆瓣最低評分2.2《逐夢演藝圈》導演發文邀請「肖戰」出演新電影
    《逐夢演藝圈》縱觀豆瓣評分所有電影中也是最「出眾」的一部,2點2分,2分,可謂是爛片中的爛片,常常被網民拿來調侃,哪部電影拍得比《逐夢演藝圈》還差。這次畢志飛導演發文邀請肖戰出演他的新電影,可以說是「深思熟慮」。
  • 《逐夢演藝圈》是指鹿為馬,畢導親自告訴你
    大噴子以身試毒去看了《逐夢演藝圈》,什麼叫「指鹿為馬」,這就是現代版的「指鹿為馬」,大噴子要為電影事業作出奉獻。世界電影史也許不會記住漫威,但一定會記住畢志飛,那個復興了存在主義電影美學的男人!欣賞完這部影片,深感畢導所言非虛,《純潔心靈·逐夢演藝圈》的藝術成就超越了時代太多,普通觀眾恐怕要再過五十年才能接受這種超前的藝術理念。突然覺得《富春山居圖》挺好看的,至少有志玲姐姐換裝秀,超養眼!
  • 豆瓣2.1分國產電影《純潔心靈·逐夢演藝圈》重新定檔2018大年初一
    在今年9月份,一部國產電影《純潔心靈·逐夢演藝圈》因其在豆瓣上創紀錄的低分而在微博上向豆瓣發出了交涉函,引發了網絡熱議。隨後,電影上映四天便緊急撤檔。
  • 愛情公寓VS逐夢演藝圈,豆瓣評分低至2.3分,網友的話亮了!
    網友們表示,為了讓《愛情公寓》成為最低分,都去給豆瓣評分2.1分的《逐夢演藝圈》打五星,導演畢志飛恐成最大贏家……來看網友們的吐槽:1,我開始為畢志飛的《純潔心靈·逐夢演藝圈》2.1分感到不平,畢導的片子再爛,那也是自己認真原創劇本,並且拿自家親戚的錢拍出來的,電影爛只怪畢導實在沒有藝術天分而已,我相信他本心的確是純潔熾熱的。
  • 豆瓣2.1分的極品爛片,比《逐夢演藝圈》還爛!
    在國產電影中,有一部公認的超級大爛片《純潔心靈·逐夢演藝圈》,爛出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而最恐怖的是導演畢志飛一直都認為這是部優秀的作品,始終都滿懷自豪感。《純潔心靈·逐夢演藝圈》在豆瓣的評分為2.2分,2分是理論上的最低分,低至2.2分,評分人數還超8.9萬人,可想而知,這一部作品到底有多爛。但竟然還有更爛的,這一部爛片就是《女媧日記》,豆瓣低至2.1分,超級恐怖的一部爛片,爛出了史詩級的水平。
  • 《逐夢演藝圈》畢志飛致信國家電影局:「豆瓣系」操控影評與輿論...
    《逐夢演藝圈》導演畢志飛近日致信國家電影局,並在微博上公開了此信的內容,在信中畢志飛表示《逐夢演藝圈》遭遇嚴重不公平評分,同時還遭遇了海量造謠誹謗與網絡暴力,一起來了解一下。
  • 豆瓣評分2.1的超級爛片,比《逐夢演藝圈》還爛
    在國產電影中,有一部公認的超級爛片《純潔心靈·逐夢演藝圈》,爛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而最可怕的是導演畢志飛一直認為這是一部優秀的作品,一直充滿驕傲。豆瓣評分為2.2分,理論最低值為2分,觀影人數還超過8.9萬,《純潔心靈·逐夢演藝圈》是一部爛片。
  • 沒有任何一個畢導可以活著逐夢演藝圈
    畢志飛,導演,1979年出生於河北省石家莊市,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碩士、北京大學影視學博士。2013年自編自導自演青春勵志電影《純潔心靈·逐夢演藝圈》,豆瓣2.2,奠定了他在中國導演界的撲街地位。
  • 《逐夢演藝圈》閱完,畢志飛有自戀三宗罪!
    不求評得牛逼,只求吐得開心,大家好,歡迎收看本期《羞羞的影評》,我是小瓶子,在經過長達半年的掙扎之後,「偉大導演」畢志飛所謂的神作《逐夢演藝圈》終於再次上映,這一回畢志飛還在微博公開放話,說已經解封了所有黑子。
  • 逐夢演藝圈導演畢志飛評價《上海堡壘》,不新鮮的白開水
    《上海堡壘》在所有爛片裡都快成為熱度最高的了,網友們跟風踩那叫一個舒服啊為什麼要說跟風,因為很多人確實是不看電影直接打差評的但即使沒人跟風,它也很難及格哦,因為連鹿晗的粉絲都不想看這部電影,還指望誰去看呢鹿晗6000萬粉絲,上海堡壘平均票價40,一人一張票
  • 畢志飛再撕徐崢,曾表示《我不是藥神》比不上《逐夢演藝圈》
    不知道你還記不記得前兩年被網友罵出圈的電影《純潔心靈·逐夢演藝圈》?《純潔心靈·逐夢演藝圈》是由畢志飛自編自導的劇情電影,講述某影視院校青年教師文天陽與自己的學生們在四年的學習生活中共同成長的故事。但是兩度上映後,它卻創下了豆瓣最低分2.0分。不少網友批判裡面的劇情毫無邏輯、演員演技差,且畫面宛如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