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木盆景造型方式多種多樣,一棵樹木就可獨自成景,重在對樹相的創作與表達,而三、五植株,便可製作成林。
叢林式盆景所描摹的自然景色比獨立的樹木盆景更為具像,其重點不在於「樹相的表達」更多的是對「林相」上的刻畫。在對素材的選擇空間上,要遠遠大於傳統的樹木盆景。
一些原本平平無奇或是些看似殘缺無用的樁材,遇到善於合植的創作者時,每每化腐朽為神奇。由此所烘託出的意境更容易使欣賞者引起遐想,猶如置身蒼莽的原始叢林,或是村郊隴上的鳥語鶯歌,又或是煙霞夕照的海岸風光,變幻無窮,令人讚嘆!
叢林式盆景的變化多樣,根據其組合方式的不同,可搭配製成各式不同的自然美景:
單一樹種:叢林式盆景可用單一的樹種,或不同的樹種一起組合搭配栽植;新手盆友在製作叢林式盆景時,建議選擇用同一樹種製作會更容易上手(便於管理,觀感比較統一,不易破壞整體性)。
不同樹種:不同樹種組合能讓盆景的層次感更強,有豐富的表現空間。但不同樹種之間的搭配需要考慮到樹相(如葉色,枝幹形態、生長周期)上的差異性,以及品種的生長特性等等,對製作者的養護能力以及審美意識都是一大考驗。
除上述樹種之外,還可以在樹齡以及樹格的差異上做一些文章,同樹齡、同樹種、樹格相近的盆樹製作的難度也就相對簡單,反之對技巧以及審美的要求就更高。
風格定調一件完整的叢林式盆景,看似複雜,新手盆友們上手時,可從最基礎的視角開始將其拆分,而後再組合構圖,便可得到一個整體性的構圖視角,為了便於理解這裡將其簡單的分為以下3類:
樹木盆景分類上:樹木(獨樹)與森林;
欣賞角度:遠林或近林;
生長環境:疏林與密林。
樹與樹之間是否協調,整個空間是否立體,這一些都可以從這些基礎的概念上找到答案。而後再根據自己手頭的材料考慮它適合做成哪種樣式的造型。參考自然山川景觀或是名作繪本,繪出草圖搭配構思,對樹木的高低,幹身粗細,以及疏密與遠近的情況去做思考,養成這樣的創作習慣之後,或可對你未來盆景的創作提供極大的幫助。
通常情況下,叢林式盆景以單數的植株最易於表現,通常情況下會選擇如3、5、7這樣的株數合植。萬變不離其宗,無論是多複雜的叢林式盆景布局,一般都可以將這些植株分為「主(主樹)、從(副樹)、次(襯樹)」三個基礎布局核心。
上盆布局的基本的順序為:先「主」、後「次」,最後「從」。
布局位置參考
幹身最高,幹徑最粗者為主樹,主樹種植的位置從正面(觀賞面)上看大概在盆器左邊或右邊的1/3處,前後位置在中間或稍靠前處;之後便是次位最矮最幼的襯樹,為避免扁平化的布局襯樹切忌與主樹平行;最後開始較低略細於主樹的「從(副)樹」定位,從樹的位置變化多樣,主、次、從三者之間構成「不等邊三角形」是其布局的構圖基礎,比較穩妥的方式是放在和主幹相反反向的1/3處,且從觀賞面看過去三者互不平行,前後間距各不相同,遙相呼應為宜。
當手邊的素材大小粗細相等的情況下,三者的距離就可以儘量接近,布局時讓主樹與襯樹之間的距離可以接近一些,加強樹與樹之間的關聯與對比(如:墊高主樹或將部分根盤微露等方式,讓主樹更顯蒼老強盛)。
叢林樹型是在各類盆景樹型中,最難塑造的原因就在於,每一幹的高低,出枝的配合,層次又不能重疊,空間距離的掌握要剛好,才能觀景者如同走進大自然的樹叢中。
萬事開頭難,新手盆友在初試叢林式盆景造型時,建議從3株合植的方式入手練習。造型初期不要貪多,數量越少,植株之間的空間變化越大,布局時的難度也越高,如果有不協調的地方很快就能得到反饋,從而更好的調整你的盆景布局,如此反覆幾次之後,對叢林式盆景的結構布局的精妙,自然也就有了自己的一番見解。
有了頭緒,再去做進階版的多株合植式叢林式盆景造型時,難度自然就少了許多。多株合植的叢林式盆景,只需要在3植合植的基礎上,將盆樹按組別分類,擴增分植,再在上創作中加入一些細節的構思與變化,便可造出獨具風格的叢林盆景。
中國盆景與雅石文化傳播
最受歡迎的公眾平臺
盆 景 雅 石
(長按二維碼關注)
弘揚中國傳統盆景雅石文化,交流盆景創作技藝,
提高雅石鑑賞能力.《盆景雅石》與您分享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