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餘錦雄
《功夫熊貓3》在全國上影有三天了,豆瓣上給出的評分是8.2分。看到這個分數,之前保留的那點對豆瓣的好感馬上轉為「霸王寒」:不應該啊,這麼恢宏壯美的視覺盛宴,令人暢快淋漓的感官刺激,且行且思的中國文化苦旅——居然給了8.2分這樣的高分?
是的,8.2分有拔高《功夫熊貓3》之嫌。相比於第一部,《熊貓3》整體給我的感覺是「還行,就這麼湊合」。比如說大家一直津津樂道的3D視覺,考慮到現在是一個技術至上的時代,國內的一些作品照樣能將3D玩得出彩,何況《熊貓3》的製作方是夢工廠,那個創造出擎天柱、大黃蜂、怪物史萊克等的造夢工廠,影片視覺上的呈現是可以預期的。但是很可惜,《熊貓3》整體上呈現出的價值並沒有超出我的預期。
比如說故事的內核依然走的是了無新意的美國個人英雄主義路線。呆萌的阿寶被指定為「大師」後不被人待見,歷經各種磨難,最後修成正果,打敗壞人。對中國人而言,這樣可能更容易理解一些:原來貪玩好吃的阿寶得知壞人要襲擊熊貓村後,頓感「戰士的責任重」,學葉問同志拼命的練詠春拳,經過前奏式的肉身搏殺失敗後,悟到中國功夫的至尊境界是氣功,最後和壞人在中國山水畫上用意念作鬥,終於「此處無招勝有招」,殺人於無形。
夢工廠的中國通們再一次害了《英雄》式的虛弱症,起碼在畫面呈現上,《英雄》還不至於讓我們失望,而《熊貓3》中居然在有限的95分鐘裡不加節制的向觀眾兜售太極,也不怕觀眾出現審美疲癆。而說到內容,相對於《太極》中的一個饅頭從開始一直吃到最後的神奇,《熊貓3》的敘事構架低劣到令人髮指:聽說過氣功可以健體強身,還真沒見過這玩意可以用來制服強敵,這根本就不是氣功,而是超自然戰鬥技能。還有老外對中國功夫的理解,一個人的功夫到一定的程度,可以將別人的氣吸走,也許中國的武俠小說中有類似這樣的工夫,比如「吸星大法」,但是,豈不聞「欲練此功,必先自宮?」
影片最讓我失望的是對阿寶生父的環節,本來好不容易在第二部結尾留下一個念想,知道阿寶的生父還活著。沒承想到了第三節這個生父根本就是個廉價的笑料,看完電影後我長嘆一聲:這個阿寶的父親是猴子派來的逗比嗎?
還有,《熊貓1》好歹留下了「inner peace」「世間無巧合」這樣讓人印象深刻的臺詞,也讓我們多少領悟到中國哲學的皮毛,前兩部的反派塑造也很立體。但是,《熊貓3》能引起我們共鳴的臺詞幾乎沒有,更不用說對中國文化符號式的理解了,這一部的反派無論在形象還是性格上,個性化的東西都乏善可陣。
當然,《熊貓3》中阿寶的兩個父親最終放下芥蒂、誠實交流的畫面也的確觸碰到我們的內心,可以看作是向前兩部親情無上主題的致敬,這也讓影片的風格在插科打諢之餘再現人性的閃光點。
綜觀世界電影史,美國人總是往前穿越,因為他們想不出歷史;中國人總是往後穿越,因為我們想不出未來。套用第一部的臺詞:《功夫熊貓3》這樣一部中方有一半血統的電影,卻讓我們感覺到:昨日已成往事,未來還未可知。
建行特約齊魯時評,歡迎投稿!
投稿郵箱:
qilushiping@iqilu.com;
網上投稿;請關注
齊魯時評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