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5月9日)是馬來西亞大選的投票日。
2018年4月7日,馬來西亞國會宣告解散。4月10日,馬來西亞選舉委員會舉行特別會議,決定於5月9日舉行大選。4月28號,馬來西亞完成了全國範圍內的國會下議院議員及地方議員候選人登記工作,候選人將爭奪222個國會下議院議席和505個州議席。
馬來西亞國會由上議院和下議院組成,是國家最高立法機構,下議院每屆議員任期5年,由大選選舉產生。上議院設70個議席,由全國13個州議會各選舉產生2名議員,其餘44名議員由最高元首根據總理推薦委任,任期3年,可連任兩屆。
這場大選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因為它深刻地反映了當前馬來西亞政局的變化,對馬來西亞乃至整個東南亞地區未來的走勢具有重要影響。為了讓讀者了解馬來西亞大選的基本情況,本刊記者進行了初步梳理,供大家參考。
如果把此次大選比作一場精彩的舞臺劇,那麼最吸引人的當然是領銜競爭的兩位主角——納吉布和馬哈蒂爾。
現任總理納吉布作為馬來西亞執政聯盟——國民陣線(國陣)的領導人,自2009年執政至今。由巫統、馬華公會、民政黨、國大黨等政黨組成的國民陣線在馬來西亞長期執政,數十年來在國會中一直保持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數席位,反對黨的作用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但近年來,馬來西亞政治結構開始發生深刻的變化。2008年,國陣在大選中受到強有力的衝擊,首次失去國會多數議席,幾個反對黨趁勢崛起,還取得吉蘭丹州等多地的執政權。國陣微弱的慘勝和反對黨的雖敗猶榮,標誌著國陣一黨獨大的局面開始被扭轉。
此後,馬來西亞三個主要反對黨公正黨、民主行動黨和伊斯蘭黨組成「人民聯盟」,謀求推翻國陣,實現政權輪替。三黨在憲法、公正、自由、廉潔、民生等多個議題上達成共識,迎合了民眾渴望變革的心態。2013年的大選異常激烈,各黨派紛紛粉墨登場,發出自己的聲音,競爭氣氛相當激烈。在納吉布的領導下,國陣贏得國會222個議席中的133席,以簡單多數保住了執政權。
此次2018大選,則是馬來西亞政治變局繼續發展的一大表現。納吉布上臺執政之後,針對馬國政治的弊病開始了一系列的改革活動,例如宣布廢除《內部安全法》,放寬對媒體的管制等等,在經濟上,納吉布地出了「人民優先,立刻體現」的執政綱領和 「一個馬來西亞」的轉型路線,經濟發展速度加快,納吉布也被稱為馬來西亞的 「轉型之父」。這些政策受到了馬來西亞民眾的普遍歡迎,民調顯示,納吉布在馬來族中的支持率從2008年的35%上升到2011年的59%,同期在華族中的支持率從33%上升到45%,在印度族中的支持率從41%上升到 62%。
但是,2015年7月美國《華爾街日報》報導,近7億美元資金可能從納吉布主導設立的國家投資基金「一個馬來西亞發展公司」相關聯企業流入納吉布個人帳戶。反對黨指控納吉布貪腐並幹預司法調查,要求他下臺。納吉布否認有不法行為,表示這一消息的背後有政治陰謀。此事重創了納吉布的政治聲譽,也成為影響此次大選的一大因素。
也就是在納吉布醜聞纏身的時候,另一位馬來西亞政壇的重量級人物現身了。他,就是馬哈蒂爾。
馬哈蒂爾是馬來西亞執政時間最長的領導人,從1981年至2003年擔任總理,執政風格強悍,在他領導下,馬來西亞從一個傳統農業國轉型為製造業相對發達的「亞洲四小虎」之一。納吉布上臺後,馬哈蒂爾對納吉布的政治路線和方針政策十分反感,兩人開始漸行漸遠。2016年2月,馬哈蒂爾宣布因對巫統深感失望,決定與妻子一同退黨。3月,他發表聲明指控納吉布「積極且蓄意採取多種手段……妨礙、幹涉、阻撓和誤導多個執法部門展開的多項調查和質詢」,要求納吉布辭職下臺。曾經情同父子的兩人開始公開決裂。
馬哈蒂爾的性格決定了他強大的行動力。此次大選中,為了將納吉布拉下馬,馬哈蒂爾不惜與過去的政敵、前副總理安瓦爾等人合作,帶領人民公正黨、民主行動黨、國家誠信黨和土著團結黨組建的「希望聯盟」四處徵戰。雖然已經92歲高齡,但馬哈蒂爾對納吉布和執政黨的抨擊依然火力十足。在一次競選集會上,馬哈蒂爾對支持者表示,過去提拔現任總理納吉布是他「一生中犯下的最大錯誤」,現在,他要竭盡所能糾正這個錯誤。4月27日,馬哈蒂爾乘坐包機前往吉打州老家進行競選登記時號稱遭遇「蓄意阻撓」:飛行員在出發前發現包機有問題,他另找飛機時又連遭拒絕。對此,納吉布指責馬哈蒂爾的言論不負責任。
一方是現任總理,手中有著強有力的行政資源,執政期間經濟發展加速,民眾生活水平提高,卻因貪腐醜聞受到眾人指責;一方是經驗豐富的前總理,抨擊現政府不遺餘力,但畢竟92歲高齡,同時在野黨聯盟也缺乏足夠的實力和資源。因此,2018馬來西亞大選的最大特點就是選情膠著,雙方各有優勢,也各有短處,甚至連長期觀察馬來西亞局勢的資深人士也很難判斷誰將最後勝出。法新社報導指出,在野黨聯盟推舉馬哈蒂爾為總理人選,意在藉助他吸引馬來族選民的支持。不過多數分析師預測,由於馬來西亞經濟表現良好、在野黨陣營給人以不團結印象等因素,執政聯盟依然有望贏得選舉。
二虎相爭,到底鹿死誰手?最快在今晚9點,就可以看到大選的初步結果。現在,就讓我們靜待結果出爐吧。
撰文:《中國東協報導》記者譚星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