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和你們一樣愛好娛樂,每天關注娛樂新聞的【知文喜歡雪呀】,跟著我帶你們每天看最新資訊。
最近,日本一家控股集團發布了一份針對2459人的「廁所生活」調查結果。該調查首先以「你在家中或公共場所(包括學校、社會等等)是否吃過飯」為主題,結果顯示,約12%的受訪者表示自己吃過。20歲左右的年輕人佔到19%,即每5個人中就有1個在廁所裡吃飯。而40歲以上的人則少於10%。
或許在廁所吃飯,國人會感覺到噁心,但從日本文化的角度換位來思考,日本廁所可以稱得上是世界上最乾淨的廁所,甚至比一些國家的餐館更乾淨,所以估計大家都能理解!
第二個問題是「廁所裡有什麼東西」,答案是「想」(32.59%),其次是「看書」(22.32%)、「排洩」(15.91%)、「聽音樂」(9.71%)、「唱歌」(7.48%)、「睡覺」(4.85%)。
第二個問題是關於經常被人掛在嘴邊的「書店裡想上廁所」的調查,63%的受訪者認為這兩個問題並沒有多大關係,另一些人認為,進入書店後,廁所的感覺會變得更強烈。
而且,在自由的答案裡,很多東西都是讓人啼笑皆非的。例如:「不能完全裸體排便」、「大便時必須摘下手錶、解領帶」,甚至有人說:「相對於臥室來說,衛生間更刺激」等。看起來像是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廁所習慣。也許在日本廁所裡,從此以後就不僅僅是廁所了。
到日本旅遊的中國人,一定會對日本廁所的清潔感到驚奇,如果你懂點日文,就會看到每個日本廁所裡,都貼著這樣一張告示:「請勿在廁所裡吃東西!」
什麼是公廁,公廁就是公廁,廁所適合所有人使用。我不會對中國公共廁所的骯髒程度做任何解釋。而日本的公共廁所,清潔得比美國白宮還要乾淨,用一塵不染來形容,也是不過分的。
而且提醒日本人不能在廁所裡吃東西,也是有原因的。由於日本人性格非常內斂、靦腆、敏感,很多公司的員工在吃飯的時候,都是躲在廁所裡吃便當,就是不希望別人看到自己一個人吃便當的樣子。儘管在廁所裡吃便當,這些人卻從不把廁所弄髒,或弄出臭味…
看著這,估計有些人認為日本人是不可思議的?是真的。中國專家都說,日本人是最了解中國人的,他們甚至比很多中國人更了解中國,但中國對日本卻一無所知。
事實上,為什麼日本人把廁所打掃得這麼幹淨,也有其原因。傳統的日本文化中,有一位大神是和廁所有關的,日本人稱他為廁神。衛生神排在日本十萬大神中的前50位,其地位之高,猶如中國神話中的鎮元大仙。
據傳,日本女性的廁神非常美麗,主要是負責生育部門,所以日本人都認為,只要把廁所打掃乾淨,生下的孩子就會像「廁神」一樣美麗。
還有一個日本的特別習俗,誰剛出生的小孩,都要抱進廁所裡幾分鐘,然後放進一枚五美元的硬幣,請廁所的神明保佑孩子健康成長。
報導說,一位日本社長,每天上班第一件事,就是打掃廁所。社長已年過70,他的公司有超過100名員工,主要為大型汽車公司生產汽車零部件。老人打掃廁所時完全不帶手套,而且,他還會在廁所裡吃午飯,有時還會打盹。有個奇怪的人問他,為什麼不請一個清潔工呢,他回答說,因為馬桶裡有財神…
而在日本,不管是高級酒店廁所還是遊客集中的服務區廁所,其內部都是不一樣的,其中之一就是全部都是智能廁所。清潔到一塵不染,並且內部的服務設施,一絲不苟,目光短淺。
幾乎所有的洗手間都設有供嬰兒使用的兒童椅子。恐怕外國遊客無法理解日語?不要急,不要看文字,只要看一下牆上的圖例,每一件工具都會有詳細生動的圖標幫助你說明。自80年代流行至今,日本智能馬桶蓋,已將所有功能都放在「指尖」上,只要用手指一觸,便可享受到人性化的各種服務。
因為到日本的中國遊客很多,有些服務區的廁所,大多有中文說明。更令人難堪的是,每當中國旅遊團來了,服務區的廣播都會連續不斷地播放中文:公共場所,請勿大聲喧譁!
坐便器是目前日本使用最廣泛的便器,在日本家庭中的普及率達到80%。在日本,人們覺得馬桶衝水的聲音不夠雅致,也會在馬桶上設置一個播放音樂的功能。衝馬桶時,只需按下此鍵,音樂就會淹沒馬桶衝水的聲音。
各開關上的日本智能馬桶,從文字和圖解中,基本都能識別各功能,不用擔心不會用的問題。在日本廁所文化中,老年人、兒童等弱勢群體更有傾向性。廁所旁,設有緊急呼叫按鈕,公共廁所內,還設有殘疾人電梯和兒童專用廁所。
日本國土狹小,賓館面積也不大,即使這樣,廁所也是個五臟俱全的小世界。有些會有坐淋浴的裝置,一方面節省了空間,另一方面方便了人們在座淋浴時也可以舒服地洗澡。與發達國家的先進理念、中國的廁所文化相比,它更需要借鑑和學習…
在日本,人們對廁所的崇拜,從名字上就可以體現出來,日文中廁所叫「御手洗」。「御」在中國漢字中,是指與皇帝有關的事物,如皇帝的印璽稱為御璽,皇帝的寶座稱為御璽。於是日本人將漢字引入本國後,在馬桶前也加上了「御」字,足以看出日本對馬桶文化的重視和尊重。
如今日本人稱它為洗手間,這是一種普遍的叫法;如果有人問WC,98%的日本人都不知道;如果你寫下「御手洗」三個字,他不但會給你指方向,還會覺得你特別有品味。日本人會把「御手洗」當作一種有文化內涵的叫法,如果用便所,他會覺得你是山溝裡來的,因為便所相當於中國的茅坑叫法。
全世界各種學術團體、協會、學會都在林立,而廁所協會卻實為罕見。首個廁所協會是1985年成立的日本全國廁所協會。本會主席為收藏手紙的大學榮譽教授西岡秀雄。擁有30多萬會員,多為學者、建築師、環衛專家、衛生保健專家及市政人員。學會每年都會舉辦學術研討會,對廁所問題進行研究,有的學者還因此獲得了「廁所博士」的稱號。
在1988年,日本還建立了廁所博物館,展示各種馬桶模型和馬桶用品,從而贏得了觀眾。今年,他們還舉辦了國際廁所學術討論會,許多國家和地區都派代表參加,支持西岡秀雄提出的「廁所是國家文化的象徵」的觀點。
以上是(知文喜歡雪呀)為大家介紹的,歡迎在下方留言區留言評論哦~了解更多的娛樂資訊,請關注(知文喜歡雪呀)!
本文由百家號作者(知文喜歡雪呀)首發,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