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的社會熱度還在蔓延,在這個「姍姍來遲」的特殊高考季,高考考察的難度、重點作為中小學教學的「風向標」,依然備受關注。就英語學科而言,近年來的高考在語料選擇和考察方向上都不斷指向語言的綜合運用能力。2019年上海春季高考算是其中的一個典型代表:一張試卷就匯集了美劇《生活大爆炸》、《紐約時報》、英國《衛報》、美國衛生署公告等原版語料,考生們直呼「過癮」。
無獨有偶,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在國際考試中的地位也愈發突出:面向青少年的小託福考試(TOEFL junior standard test)中,閱讀和聽力的考試時長佔到了考試總時長的近八成,單純的語法和詞彙積累不再是學生的殺手鐧,得閱讀聽力者方能把握全局。
針對新的英語考試趨勢,教育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研製組核心專家、新東方小學專家委員會顧問張連仲教授指出:英語教學要走出語法的困境,重視語篇,要走向語用,走向能力。那麼,如何在學習過程中實踐這一目標呢?新東方小學最新推出的《牛津樂學英語》課程給出了行之有效的解決方案。
適合小學生的原版語料
既然最終的考察內容是英語母語國家的原版語料,那麼從英語學習的一開始就接觸它們,熟悉地道的英語表達和習慣,無疑是最好的選擇。但很多原版語料在內容和難度上並不適合小學生。因此,新東方小學基於牛津大學出版社的旗艦少兒教材Living Oxford English進行本地化改編,根據中國6-12歲學生的學習特點,在保留國際原版語言特色的同時匹配國內小學生的語言能力,並輔以趣味遊戲互動和實踐訓練。從此,原版英文不再是小學生望而生畏的門檻。
專為中國小學生定製
不同於傳統的以詞彙和語法為 核心的課程,《牛津樂學英語》以話題為線索,通過原汁原味的語篇設定真實語言情境,每一個學習單元都以一個原創語篇引入話題,分析語篇中的語言表達特色和用法,提煉閱讀策略,進而歸納其中的語言知識點,最後以貼近小學生生活實際的口語練習或寫作訓練實現綜合運用。整個單元圍繞一個主題,以原版語篇為 核心,將聽說讀寫技能有機地融入整個學習過程。
系統的聽說讀寫策略
「自然熟練地使用英語,一定要意識到語言技能間的彼此助力。」牛津大學出版社專家在給中國學生的建議中,十分強調聽說讀寫四項技能的綜合學習。「很多人認為寫作本身就是一項單獨的技能,但事實上寫作與閱讀、口語息息相關。充分的閱讀是提高寫作技巧的最好方法之一,而學生在動筆前談論將要寫的東西對於提升寫作能力同樣必不可少。《牛津樂學英語》有很清晰的結構,將四項技能很好地整合在一起。」
聽說讀寫綜合提升
在系統訓練綜合語言技能的同時,《牛津樂學英語》還針對閱讀和寫作設計了強化訓練,輸入與輸出相輔相成,閱讀和寫作能力同步提升。
跨學科突破知識邊界
在訓練和提升綜合語言技能的同時,幫助學生克服自然語言環境缺失的先天不足,實現英語學習真正的「學以致用」,是新東方小學英語一直在做的事情。「我們希望讓孩子的英語學習過程變得有趣,讓他們發自內心想要學習英語。」新東方小學英語負責人表示,「在《牛津樂學英語》課程中,我們通過跨學科的STEAM教學理念和項目式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學習新知識的過程中使用英語,在小組協作完成任務的過程中使用英語。這樣,就為學生創造出一個自然使用英語的氛圍。與此同時,線下中教老師與線上真人外教聯合教學,既能幫助孩子紮實語言基礎,又能再現語言環境,實現聽說能力的持續提升。」
融合STEAM教學理念
除了提高英語語言的實際使用能力,跨學科內容還為小學生提供了接觸不同體裁語料的機會,孩子們熟悉的不再局限於簡單的對話和敘述性內容,學術文章、科普內容也進入小學生的學習範疇,為以後應對多樣化的英語考察奠定基礎。
思維養成式實踐訓練
語言能力和語言情境的薰陶,最終需要內化為學生的語言思維。用英文的思維方式去思考,才是真正養成語言能力的核心要素。新東方《牛津樂學英語》課程在這方面也有別出心裁的設計。以寫作訓練為例,課程採用「過程性寫作」(process writing)方法,幫助學生梳理寫作框架,搭建自己的表達思路。在一個寫作任務下,老師首先帶領學生思考與任務主題相關的已知詞彙,然後使用已學的語言表達方式和句型,並結合應用文體特徵,最後組句成篇。
「過程性寫作」方法
這樣的訓練方式幫助學生循序漸進地養成用英語進行思維的習慣,對英文寫作不會再產生「畏難」情緒,在能力提升的同時還能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形成正向循環。
【廣告】
(免責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刊發或轉載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無關。僅供讀者參考,並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編輯:heping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