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向路人緣很好的小嶽嶽翻車了!
前幾天,嶽雲鵬因為口無遮攔,直接說女嘉賓腿粗,被罵上了熱搜。
有網友扒出,這不是他第一次這樣對別人評頭論足了。
在節目中,也趾高氣昂地開工作人員的玩笑。
壹休不禁想問,到底要怎樣這些人才能意識到:
嘴賤,真的不是幽默!
1
在綜藝《未知的餐桌》裡,嘉賓李斯丹妮談到過去父母反對自己跳街舞的經歷,嶽雲鵬卻一本正經突然冒出一句:
「其實我覺得你不太適合跳舞,因為我近距離看你腿很粗哦!」
這樣直白嫌棄的話,則讓李斯丹妮感到非常受傷:
「你為什麼這樣說我?我很難過。」
而在屏幕前的壹休,也同樣覺得難以置信,身高172cm,體重53kg左右的李斯丹妮怎麼會腿粗?
(來源:優家畫報)
或許這是他活躍氣氛的方法,但取笑別人的外貌和身材為樂,真不是什麼幽默!
當李斯丹妮為了緩解尷尬,開始自爆自己腳踝挺粗的,嶽雲鵬竟還跟著損:
「好醜啊,你那腳脖子!」
幽默的本意是逗人樂,在合適的情況下緩解氣氛,而不是一而再再而三的觸碰別人的底線。
在公眾場合這樣評價一個女性,你以為是真性情,實則是沒教養。
然而在同一期節目中,當嶽雲鵬自爆曾因對外貌不自信,想過去割雙眼皮的時候,李斯丹妮卻是第一時間肯定他:
「我覺得這就是你的特色啊!」
兩相對比,高下立現。
心直口快,真的不等於耍嘴賤。
不強捧,也不詆毀,這才是真性情的最佳流露。
同樣因為綜藝中表現被懟的,還有李誕。
因為在《做家務的男人》中,不認同嘉賓傅首爾的觀點,李誕屢次展現出「爹味」十足的做派。
在傅首爾說話時,李誕全程擠眉弄眼,臉上寫滿了不認同、難以接受。
還一邊喊話傅首爾老公「受苦了」,一邊諷刺傅首爾的價值觀只是她的「自圓其說」。
眾所周知,傅首爾和她的丈夫雖然看似是女強男弱,但他們倆卻是一種互補的幸福。
可很明顯,這樣相輔相成、其樂融融的生活,並沒有得到李誕的認可。
朱丹評價傅首爾活得很清醒後,李誕卻立刻反駁道:「清醒,但是改變不了。」
李誕借這樣的玩笑之口,去批判傅首爾的家庭相處模式,也成功激起網友的憤怒。
看著這樣自以為是的李誕,簡直讓人想起對我們的生活指手畫腳的三姑六婆們。
但過日子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又何須旁人這樣橫加幹涉呢?
越過了界限的「關心」,並不會讓人感激,反而成了一種負擔。
而生活中也太多這樣毫無界限感的人,過分而不自知。
面對別人因為不想尷尬而撒下的謊,卻偏偏要戳穿;
認識不久,為了拉近距離和關係,就聊起了別人的八卦私事;
有些事大家心知肚明不明說,卻有人硬要擺到明面上說個清清楚楚……
殊不知,不懂尊重別人,也會失去別人的尊重;不顧分寸,最終只會適得其反。
聽過這麼一句話,「人生如尺,必須有度。感情如面,最忌越界。」
人與人之間,沒有界限,就沒有尊重可言。
2
8月18日,德雲社演員章紹偉發布的一條微博迅速登上了熱搜。
「友情提示,今天殺了女朋友的話,七夕正好是頭七。」
實在無法想像,這樣惡毒的「玩笑」,出自一個公眾人物之口。
「做人言行要有底線,抖這樣的包袱就是沒有腦子!」
壹休不禁想問:開玩笑的尺度到底在哪裡?
拿人命開「玩笑」,不是蠢就是壞!
然而這並不是章紹偉第一次「口誤」。
在此之前,他在某平臺上發布過一則視頻,主題是「教大家如何讓女朋友瞬間失去抵抗力」。
往常這樣的視頻,內容都是如何寵女友、如何撩女友,但章紹偉的選擇直接粗暴:打女友!
「可以用直拳或者擺拳,來攻擊她的鼻梁或下巴……」
無恥的語氣,口無遮攔的教唆,都讓人感覺分外惡臭。
雖然每次事後,章紹偉都會因為自己的言行不當而「誠懇道歉」。
但在他一次又一次的「口誤」背後,根本看不見他對自己的言行有絲毫真心悔改之意。
屢次公然用性別和安全問題作為「段子」,不僅不能讓人感到所謂的幽默,還暴露了自己的素質下限。
就像前段時間,全網封殺的「化糞池警告」、「兩噸水警告」一樣。
本是令人同情和警醒的惡性事件,沒想到最後竟被某些無良的博主,當成賺取眼球和流量的工具。
這些所謂的「化糞池警告」背後,隱藏的分明是對生命的漠視,和對性別的歧視!
沒有底線的「玩笑」,一點都不好笑。
不口出惡語,不口無遮攔,該是我們對別人最起碼的尊重。
如果說,基於性別的調侃是沒下限,那麼某相聲演員的言論更讓人感到憤怒。
他曾被爆出,在2018年末的相聲演出中,將汶川地震作為相聲包袱進行調侃,惹得網友們紛紛聲討。
這種把國難當做梗的行為,實在是愚蠢又無知。
正如網友所言,這不是幽默,這是嘴欠!
無獨有偶。
去年颱風「利奇馬」肆虐,多個城市受其影響,損失慘重。
但當全國團結一心進行救災時,某明星卻藉此話題,發布了一條搞笑視頻,把災難當成熱度和笑料。
這樣毫無底線的作秀,讓官博也忍不住譴責:這「機靈」,莫要抖!
把國家和人民的苦難,當做炒作的工具,吃相未免太難看了吧!
真正的幽默,是淺嘗輒止的笑談,而不是肆意妄為的胡來。
沒有分寸的人,只會惹人生厭。
3
這兩天,山西臨汾一飯店突然倒塌,29人遇難。
一位正在辦80大壽的老人,他的老伴和部分親屬也在事故中不幸去世。
但最讓人痛心的,是事故發生後,部分無良媒體竟去問該老人的「責」,爭先恐後地採訪他:
「你的老伴和親戚因為給你過壽去世,你的心情怎樣?」
「你自己要辦八十大壽的嗎?」
「為什麼要選擇這家飯店?」
這些媒體的聲聲追問,生生逼得頭髮花白的耄耋老人,悲痛自責中,面對鏡頭下跪道歉。
可是老人又有什麼錯呢?真正關心真相的媒體,該去了解的是飯店房屋問題!
如網友所言,事情的真相,真的有必要毫無人性關懷地向一位受害老者探聽嗎?
這樣失了界限的「關心」,除了對老人造成更深的傷害以外,根本沒有別的意義。
知曉分寸,懂得換位思考,是更高級的教養和善良。
徐靜蕾在《朗讀者》節目中,朗誦《奶奶的星星》時,喚起了從小跟著奶奶長大的回憶,便止不住哽咽,失聲痛哭。
此時作為主持人的董卿,就此打住,沒有因為節目效果而繼續就這個話題深挖。
因為她深知,有些人承受的東西,是他人無法體會的,作為旁人,我們不該粗暴揭人傷疤。
柴靜曾在採訪一位受害者父親時,隔壁傳來受害者母親的嚎啕大哭聲。
她立刻示意攝影師不要拍攝,自己進屋看看。
後來她說,二十出頭的自己可能會端著攝像機闖進去,最大程度地挖掘新聞。但35歲的她,放棄了這麼做。
這樣的分寸感,讓對方得到了尊重,也贏得了觀眾的好感。
邦達列夫說:「人類一切痛苦的根源,都源於缺乏邊界感。」
聽朋友談起,曾有一個男生與她初見面時,頗為投契,因此加了好友保持聯繫。
誰料日後相處,男生越發熱情,甚至一次偶然閒聊得知,朋友家人生病,竟就買了東西打算前去探望。
當朋友一再表示拒絕時,男生依然熱情向她表示,不要同他客氣,理應前去探望後,朋友終於不堪其擾,將他拉黑。
很多人正是因為覺得,和別人是「自己人」,因此越過了他人的界限,結果反生隔離。
《戴著面具的人們》一書中,有個服務員因為對一個年輕女性獨自住酒店好奇。
而他們的酒店經理卻告誡她:「我們酒店的客人都是戴著面具的,一個叫做『客人』的面具,絕不要試圖揭開面具。」
其實那些與我們相遇的人們,又何嘗不是我們生命中的「客人」呢?
真正被接納,自會主動摘下「面具」,而試圖揭開別人面具的人,往往討不了好。
與人交往,謹守分寸是最大的修養。
而最好的分寸感,莫過於出言有尺,嬉鬧有度,做事有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