違法超限超載被稱為公路「第一殺手」,不僅嚴重破壞公路基礎設施,降低公路使用壽命,而且威脅交通安全。
有這樣一群人,他們整天的工作都在公路上,當人們都進入睡夢中時,他們還在工作;當節假日來臨,家人團聚的時候,他們仍堅守崗位;當大風暴雨來襲,他們依舊頂風冒雨堅守在公路上。他們是信陽市和孝營公路超限檢測站的治超員們。
穿戴好裝備準備執勤
據了解,信陽市和孝營公路超限檢測站的廣州聚傑車輛超限超載預警系統安裝2011年,負責轄區內超限超載車輛的治理工作。2015年信陽市交通執法體制改革後交由信陽市交通運輸局執法處管理,旨在推進綜合執法,加大交通執法力度。去年9月21日全國交通治超新政實施以來,和孝營超限站與公安交警部門緊密配合,加大超限車輛治理力度,有效地遏制了超限車輛行駛公路,確保了轄區公路安全暢通。
不管風吹日曬,治超員們一直默默地堅守在治超工作崗位上。即使面對一輛輛貨車尾氣的烘吹和一些貨車司機不理解的辱罵,依然用心血和汗水守衛著腳下的公路,守護著公路的暢通和安全。
上崗前的列隊例會
27日,記者剛到距離市區20公裡的和孝營公路超限檢測站時,就被夾雜著灰塵的大風吹得睜不開眼睛,只要有大車經過,更是帶起很大的灰塵,站在路邊能見度不超過10米,而治超員們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中工作。
早晨7時,治超員戴上頭盔,整理著裝,列隊集合,每日的隊列訓練開始了。嘹亮飽滿的口號,整齊劃一的動作。
前往崗站中
隊列訓練結束後,他們還將進行交通指揮手勢的訓練,每個規範準確的手勢背後,傾注了我們交通運輸執法人對隊伍職業化、行為規範化的強烈追求。解散隊伍前,當班的隊長向大家宣讀了交通部十條禁令,完成每日的「法規一學」。
據了解,治超站實行準軍事化管理,對工作和作息時間都非常正規,在這兒上班,對自己的辦事能力和個人綜合素質都有很高的要求。
交接班時進行核對
早7時30分,該站二中隊的7名治超員全部準時到崗,上繳通訊工具後,他們準時和一中隊交接班,然後各司其職。有的打水抹桌、有的掃地拖地、有的檢查執法記錄儀……一切都井然有序地進行著。
「執法記錄儀記錄各類事件現場處置情況,如果這個寶貝出點問題,可能連執法工作都難以開展。這些裝備我們1天至少檢查3遍,即每天上午交接班檢查一次、處理違規車輛之後再檢查一次、晚上11時30分再來一次全面檢查及數據備份。」二中隊隊長王軍向記者說。
交接班中
王軍告訴記者,每年的5、6月份和年底是治超高峰期,晚間車流量相對較大,每天大約有七千多輛全國各地的車輛來來往往。來來往往的車輛,形形色色的司機,有的暴躁,下車就和治超員吵架,甚至動手;有的沉默,不吵不鬧,也不交罰款,把車停在路邊就不管;有的竟將罰款扔到地上,還咒罵治超員們,總之超限司機們以各種理由故意刁難工作人員。
設置路障
即便如此,治超員們仍然文明執法,耐心地和駕駛員溝通,對駕駛員曉以利害,讓駕駛員們明白超限超載對自身和貨物、道路行車安全都存在巨大的隱患。說起超限超載司機刁難的事,王軍說,他在治超站的這幾年幾乎每天上班都會遇到拒交罰款或是罵罵咧咧的司機。有一次一個司機拒交罰款,甚至還用礦泉水瓶子砸他,可是越是這種時候越不能生氣,只能耐心地與司機溝通。初到治超站工作時還因為司機的辱罵而難過了好幾天。
治超人員一年到頭無禮拜天、無節假日,只有輪休時才能休息幾天。因為治超站離市區還有20公裡,每天下班回家基本上是不可能的,所以他們大部分時間都只能呆在治超站上,站上的條件不比市區,生活上十分不便。
遇見大貨車讓其駛入超限站
有時,王軍還會變著法子給班內的同志們疏導減壓,讓他們遠離消極情緒、遠離牢騷,用樂觀的心態度過一個又一個工作的白天和黑夜。
伴隨著爽朗的笑聲,魏忠,這位可是該站參加治超工作最久的老前輩。他和記者聊起來,談話中難掩其幽默。記者遇到魏忠的時候,正值交接班,可以說他是全副武裝,就是這樣,一天工作下來,身上、頭髮上滿是黑灰。
吃午飯
魏忠告訴記者,他在交通系統工作了20年,他說現在每天的工作最擔心自己的安全,治超工作可以說是忍辱負重。有時候碰到蠻橫的過路司機還被打,雖然遇到過很多次這樣的情況,但他並沒有放棄這份工作,他說,既然決定幹這個工作,無論遇到什麼情況,都不能退縮。
女同志王麗工作的確比較艱苦,臉頰上濃濃的高原紅,這是常年風吹日曬、灰沙漫天的工作環境造成的。
檢測稱重設備操作室
王麗的工作是記錄路過的全國各地車輛的車牌號、噸位、開票據,有時遇上風力強勁的工作日,能見度只有幾米,或者是夜間值班,都只能靠崗亭外值外勤的男同事報車牌號。
在檢測站檢測稱重設備操作室,操作檢測、記錄臺帳,王麗忙得不可開交。
出示證件例行檢查
王麗介紹,他們執法流程包括調查取證、行政處罰、實施卸載三大項,每一項又分數項細小的工作,如調查取證就包括:對貨運車輛進行初步檢測,引導疑似超限超載車輛進入檢測站接受檢測,將檢測結果交由當事人籤字確認等。
檢測的每一項工作,都不容易,由於涉及超載車輛人員的利益,爭吵現象時有發生。
扣押超載車輛卸載場,依法對其進行了處理
11時許,治超執法人員查獲豫H9F12掛的滿載河沙的大半掛車,通過檢測室得知該車輛為六軸車,限重46噸,拉沙車實載總重超過了6噸。最終執法人員把該車強制扣押至卸載場,依法對其進行了處理。
「檢查這輛車用了一個小時,這是不主動配合檢查的,每天流動稽查隊在路上要檢查幾十臺貨車,還要扣押去卸載場,然後重新過磅檢測。執法人員最難熬的就是中午12點到下午3點,人又困又乏,司機抓住這個心理,該時間段超限超載車輛多。」王軍說,車主不配合檢測,把執法人員擱在烈日下,造成執法人員吃飯不能按時,下班受到影響,這樣的案例時常發生。
整理宿舍
記者手記: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他們默默無聞地履行著自己的神聖職責,無論是白天還是黑夜,他們總是耐心細緻地與駕駛員、車主溝通交流,宣傳國家治超政策,堅守工作崗位,儘管汗水不時模糊了他們視線,但始終聽不到他們一句埋怨,以自己文明規範、清廉自守的執法行為向過往的群眾展示著一線治超人的風採。
為了保護路產、維護路權,為了平時通行在公路上的廣大駕乘人員能夠走得了、走得好,走得安全舒心,默默地奮戰在縱橫交錯的公路網上,默默地為交通建設增磚添瓦,為群眾安全出行保駕護航。在採訪中記者都問了治超員同一個問題:在這樣的環境中工作,你們怎麼受得了!他們的回答都是相同的,既然選擇了這份工作就要做好,才來的時候肯定受不了這麼大的灰,但只要熬過了就好了。他們的回答很簡單,但這就是他們工作的真實寫照。
相關連結:超限超載危害極大
車輛超限超載運輸對交通安全、公路基礎設施、運輸市場及汽車生產秩序造成的危害是極大的。
一是誘發了大量交通安全事故。我國70%的交通安全事故是由於車輛超限超載引發的。二是嚴重損壞了公路基礎設施。超限超載車輛的荷載遠遠超過了公路和橋梁的設計承受荷載,致使路面損壞、橋梁斷裂,正常使用年限大大縮短,致使許多公路不得不提前維修。根據不完全統計,我區僅路網公路因車輛超限超載受損總計長達3200公裡,損壞橋梁283座(不含已修復的),每年經濟損失超過4億元,給國家財產造成了巨額損失,車輛超限超載對我區公路的危害之大可見一斑。三是導致了道路運輸市場的惡性競爭。以競爭壓價承攬貨源,以超限超載來獲取利潤,超得越多,賺得越多,形成「壓價—超限超載—運力過剩—再超限超載」的惡性循環,正常使用在10年左右的貨運車輛2至3年後即報廢。四是造成車輛「大噸小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