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家的任務在於區別真實的和虛假的,確定的和不確定的,以及可疑的和不能夠接受的。——歌德(德)
文章分類|歷史奇聞
文章字數|928字,閱讀約2分鐘
清朝是我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王朝,由於這個王朝實行了閉關鎖國的策略,結果導致了近代史的落後。清朝一共出現了十二位皇帝,其中只有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比較成功,其餘的都不是。
康熙、乾隆皇帝開創的康乾盛世,一直受到後人的質疑。但乾隆皇帝之後,清朝走了下坡路,到了道光皇帝這一代,清朝開始走下坡路。道光十九年四月二十二日,發生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這一天,林則徐進行了虎門銷煙,而他銷毀的煙就是鴉片。這一賣煙壯舉受到百姓的稱頌,也為道光皇帝的禁菸令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然而,鴉片的銷毀阻礙了英國的商業,直接導致了第一次鴉片戰爭的爆發。
早在乾隆皇帝時,就有少量鴉片流入清朝,但當時的鴉片並沒有讓人上癮,畢竟乾隆皇帝對鴉片非常反感。道光皇帝並不是第一個反對鴉片的皇帝,第一個反對鴉片的皇帝是他的祖先乾隆皇帝。
嘉慶帝時期,清朝已經開始禁止吸食鴉片,但效果有限。道光皇帝即位後,開始尋找鴉片的來源,最終道光皇帝發現了鴉片為何屢禁不止,原因是英國向清朝輸送鴉片並未被禁止。但道光皇帝是一個非常支持吸菸的皇帝。
但即便如此,鴉片依然禁而不絕。鴉片之所以禁不了,是因為這些癮君子會鋌而走險。當時吸食鴉片沒有死刑,這讓很多人不害怕。在這種背景下,一位大臣給道光皇帝出了個餿主意。
道光十六年,太常寺少卿徐乃濟寫了一篇著名的文章,題為《禁菸越嚴,越濫越活》。今天的後人想不出徐乃濟在奏摺中說了什麼,徐乃濟建議道光皇帝將鴉片種植合法化。
徐乃濟認為,鴉片多為那些遊手好閒或漠不關心的人所用,他們對王朝大業毫無影響。但當時鴉片已成為白銀外流的主要途徑,與其讓白銀外流,不如讓鴉片種植合法化。這與現代經濟學的觀點有些類似。
當時清朝鴉片的主要來源是從英國進口,許乃驥認為廣大農民可以種植鴉片,這樣既可以滿足國內需求,又可以抵制鴉片進口。從這個角度看,清朝可以停止進口鴉片,這樣白銀就不會外流,清朝國庫就有錢了。
同時,許乃濟認為,民眾完全可以吸食鴉片,但軍隊和官員絕對不允許。如果當時的道光皇帝按照徐乃濟的觀點,到清朝末年國庫不會沒有錢,可能在以後的戰爭中,情況會大大改善。
這裡是《南蓉不失敗》,青山不改,綠水長流,咱們後會有期。
在人類歷史的長河中,真理因為像黃金一樣重,總是沉於河底而很難被人發現,相反地,那些牛糞一樣輕的謬誤倒漂浮在上面到處泛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