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虎!虎!》是一部由理察·弗萊徹 / 深作欣二 / 舛田利雄執導,馬丁·鮑爾薩姆 / 山村聰 / 約瑟夫·科頓主演的一部動作 / 冒險 / 劇情 / 歷史 / 戰爭類型的電影,特精心從網絡上整理的一些觀眾的觀後感,希望對大家能有幫助。
一):亞洲人的勝利
珍珠港事件,以及日本在太平洋戰爭初期的節節勝利,從民族主義的角度來看,其實也是我們亞洲人在歐美人面前一次強烈的宣示。近代以來,日本和中國先後受到西方列強的欺壓,而日本的勝利,則在西方列強面前強烈的發出了亞洲人自強的民族氣息。
《虎!虎!虎!》觀後感(二):20世紀福克斯立功了
為了完美的表現其中的空戰場面,FOX滿世界的搜刮古董飛機,包括唯一能飛的兩架零式戰鬥機.修復之後又專門組建了一支特技飛行隊,人稱"福克斯空軍"
這支空軍一直到麥可貝拍珍珠港時都還在使用,在此之間的幾乎所有美國二戰大製作中也幾乎都有他們出場
《虎!虎!虎!》觀後感(三):虎虎虎觀後感
這部老片前一個多小時錯以為在看記錄片。開始轟炸才能讓我集中精神。敘述手法太過單調乏味,但很多對抓小細節的拍攝看完之後會去回憶。(如日本人戰鬥精神對比美國官僚作風,各種導致最終偷襲成功的失誤)相對拍攝年代,如此客觀的最大限度的還原真實性已屬不易。與《珍珠港》相比,《虎虎虎》用敘述形式還原戰爭歷史,有它獨特的魅力。
《虎!虎!虎!》觀後感(四):無法撬動的歷史宿命
無論是失敗的勝利還是勝利的失敗,現在討論日本偷襲珍珠港本身已經意義不大。冥冥中自有天意,歷史也自有它的宿命。人的意志和力量在時代的大潮裡只能被動地向前。政治人物的偉大不在於與時代抗衡,不在於逆潮流而動,而是在天時地利人和的那一刻當機立斷。山本五十六的悲劇性不在於他的野心,而是他的格局和視野恰恰與時代格格不入,同時歷史又賦予他違背自己意志的使命和責任。山本的命運和日本帝國宿命都是被戰爭機器的慣性推向毀滅。
《虎!虎!虎!》觀後感(五):平淡無味
原來這部就是《虎!虎!虎!》呀,從別處拷來這麼久,文件夾的名字赫然寫著《新珍珠港》,這個名字肯定是有人杜撰了的,要不2005年的那部豈不是舊的了。看的這個版本是國語配音版,比較全面展現了日本偷襲珍有珠港的這個始末,但很平淡無味,看完電影除了清楚了珍珠港事件整個過程外,美國方面的人物沒一個是面目清晰、讓人記住的,倒是日本方面山本五十六和那個飛行員讓人有印象。PS.記得曾看過一個差不多的老電影《中途島之戰》,現在已經沒有什麼印象了。
《虎!虎!虎!》觀後感(六):菊與刀
偷襲,大抵是從後面來,靜悄悄的。
一部拍的像紀錄片的電影,完整再現珍珠港事件。
把電影和美國人寫的菊與刀結合起來看,完整再現美國對日本的理解。
雖然是美國人拍的,但整部片沒有主旋律的正面和反派。
把美國人的漫不經心,所有的失誤,最後的反應拍的入木三分。
把日本的精心謀劃,自信和野心拍的恰到好處。
珍珠港,美國被日本爆菊花的紀念日。
2001版本的珍珠港,跟這部片比起來,簡直算是愛情片,不算戰爭片
《虎!虎!虎!》觀後感(七):感覺非常真實,客觀
喜歡這類美,日合作的片子,都非常客觀的視角,拍攝的角度,配樂,都完全使本片像一部紀錄片,讓人能看到真實的二戰場景
看完本片之後對於一些模糊的,黑白的,泛黃色調的片子簡直看不下去了,讓人對二戰時候的人文,風景有了更多真實的觸感
另外,本片的場景效果也是現在的數碼特效大片所不能比擬的,30,40年代的復古片,<金剛>或<珍珠港>的畫面都明顯看的出是電腦製作的,繪畫感太強了,而本片真實的質感特別好
《虎!虎!虎!》觀後感(八):日本人真虎!
該片的視角我很喜歡,真實的刻畫了小社會。日軍內部的爭鬥,美軍內部的不和,都被表達了出來。
日軍的瘋狂,獻身,刻苦讓人印象深刻。這個民族讓人尊敬,歷經磨難而頑強;歷經磨難而依舊崇拜軍國主義,從未真正反思歷史。
雖然早已知道結局,但卻讓人緊張揪心。
對比一下《珍珠港》和《虎虎虎》的觀看人數,讓人有點失望。戰爭是戰術,是犧牲,是利益。
最近在補習二戰,作為一個戰爭盲,對於二戰的了解僅限於一點日本侵略中國的歷史。希望能更多的了解歐洲戰場和太平洋戰場。
《虎!虎!虎!》觀後感(九):戰爭兇猛
《虎!虎!虎!》是二十世紀福斯電影公司製作的一部戰爭片,由理察·弗萊徹執導,約瑟夫·科頓、山村聰、馬丁·鮑爾薩姆等主演,於1970年9月23日在美國上映。 該片講述了1941年12月7日日軍偷襲珍珠港,致使毫無戒備的美軍整個太平洋艦隊幾乎全軍覆沒的故事。《虎!虎!虎!》從美日雙方的狀況同時呈現珍珠港事變的歷史真相。以近似個案檢討的方式交代日軍偷襲珍珠港之所以會成功的來龍去脈,故不像其它大型戰爭片那麼富有戲劇性和衝擊性,但嚴謹的製作可讓觀眾了解歷史,日機轟炸珍珠港的場面亦拍得逼真可觀
《虎!虎!虎!》觀後感(十):日美聯合製作,黑澤明、深作欣二都在啊!
1. 製作太精良了。黑澤明編劇,深作欣二導演,當然還有美方的導演,至少在電影界,美方和日方在戰爭近30年後可以有這樣的出品。影片始終,日本軍方的鏡頭都特別乾淨、整潔、有序,很好的實踐了包浩斯的精華。美方就特別隨意,雖然日軍個子矮,但服裝整齊,深藍色配金色,特別精神,髮型、膚色啥的都比較一致。美方則是土綠色,特別衰,而且弄了一批老頭子,高矮胖瘦的,特別沒精神。
2. 一如既往的,天皇仍然被表現為沒有責任,是反戰的。
3. 不知道參演的日本演員是什麼心情,反思戰爭,但不能把日本人的精氣神給丟掉?看得感覺就是美軍實在是傻大兵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