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1955年,我軍首次對全體有軍職的軍隊幹部進行授銜,共授予1060人少將以上軍銜(含1956和1958年補授),在1961年—1964年,我軍又將 547 名大校提升為少將。因此,在第一次軍銜制廢除前,我軍共有1607名少將以上將軍,這批人都是我軍最傑出最優秀的軍事或政工主官。
通過查閱將軍們的革命經歷,我們知道,絕大部分開國將軍都擁有當紅軍的經歷,因此出生地和紅軍三大方面軍和十幾塊根據地息息相關。由此也誕生了著名的十大將軍縣,分別是湖北紅安、安徽金寨、江西興國、湖南平江、江西吉安、江西永新、河南新縣、湖北大悟、安徽六安、湖南瀏陽。
那麼,哪個將軍縣誕生的開國將軍最多呢?
筆者僅憑自己對軍史一點點粗略了解,和讀者分享一下自己的看法。
首先說說名氣最大的江西興國縣。按理說,興國縣既不是中央蘇區的首府,也不是贛南閩西蘇區人口最多的縣份,但卻貢獻了大量紅軍兵員,這是因為該縣最早由主席親自蹲點抓典型,黨建和團建、群眾運動、農民運動做得非常好,組織動員能力是中央蘇區裡最強的。23萬人口有8萬人參加紅軍。
可惜的是,第五次反圍剿時,紅軍在指揮上出現了失誤,不僅損失慘重,還被迫長徵。在湘江戰役中,主力紅軍由8萬人銳減到3萬人,其中犧牲的興國籍戰士就有一萬人。到達陝北後,中央紅軍主力只有七八千人,算上紅五軍和紅三十二軍,攏共只有一萬人,加上抗戰和解放戰爭期間犧牲的將軍,導致興國籍戰士獲得將官軍銜的人數和參加紅軍的人數並不匹配。
興國籍最出名的將軍就是最年輕的開國上將——肖華,原來是少共國際師的政委,其次是最年輕的中將之一——謝友法。五五授銜時,一共有54名將軍出生於興國縣。
再說說江西吉安縣。吉安的東固是江西最早的蘇區——贛南蘇區的發源地,江西省蘇維埃政府就成立于吉安。主席曾經發動軍民九克吉安,給國軍予以重創。吉安也是紅軍武裝發展最迅速的地方,遊擊隊特別多,吉安縣組建了紅六軍和紅二十軍,加上參加其他部隊的戰士,吉安一共為紅軍輸送了4萬名兵員。可惜碰到了第五次反圍剿和長徵,吉安籍紅軍活到建國後的並不多,能獲得軍銜的將軍比興國還少。
一共有46人名吉安籍紅軍戰士獲得少將以上軍銜,最出名的當屬萬歲軍軍長梁興初、政委梁必業,巧合的是,這兩人出自同一個家族,按輩分,梁必業還得叫梁興初一聲叔。但梁興初只比梁必業年長4歲。
第三個說說江西永新縣。永新縣一開始是井岡山根據地的中心,井岡山失而復得後逐漸成為湘贛根據地的中心,誕生了紅十六師和紅十八師組成的紅六軍團。紅六軍團西徵,儘管遭遇國軍重兵圍剿,但和紅二軍團會師時還有四千多人,此後在賀龍、肖克的出色指揮下多次打敗國軍。長徵路上損失並不高。改編為八路359旅後又長期承擔墾荒任務,因此有許多紅軍軍官活到了解放後。
據統計,永新縣一共誕生了41名將軍,最出名的當數王恩茂和張國華,他們倆一個鎮疆,一個鎮藏,堪稱新時代戍邊名將。其中張國華是袁王舊部中唯一一個獲得軍銜的。
第四個說說湖南平江和瀏陽。這兩個地方是湘鄂贛根據地的核心地區。平江起義後,彭老總率紅五軍上井岡山,留在平江的黨員幹部堅持遊擊戰爭,在平江、瀏陽、大冶、陽新、修水、銅鼓等縣境內開闢了數塊根據地。彭總率紅5軍主力返回湘鄂贛邊後,馳騁轉戰,組建了紅三軍團,轄第5、第8軍。
為了策應第一次反圍剿需要,紅3軍團5、8軍從湘東轉向贛西南地區,紅16軍留在湘鄂贛蘇區,一直堅持到抗戰爆發,湘鄂贛蘇區遊擊編入新四軍第一支隊第一團。
因此,湖南平江、瀏陽兩地的紅軍主要來源於紅三軍團和新四軍。可惜的是,紅三軍團到達陝北前只剩下兩千人,被迫編入紅一軍團,改成紅四師。由湘鄂贛蘇區編成的新四軍老一團在皖南事變中又大部損失,因此平江、瀏陽兩縣誕生的開國將軍並不算太多。瀏陽誕生開國將軍29名,平江誕生開國將軍52名。最出名的有:三楊之一的楊勇(瀏陽人)、皖南事變中率部突圍的新四軍支隊參謀長傅秋濤(平江人)。
最後說說湖北紅安、安徽金寨、河南新縣、湖北大悟、安徽六安。這幾個地方相信讀者也知道,出生在那的百分百是紅四方面軍的幹部。
紅四方面軍脫胎於鄂豫皖蘇區,而鄂豫皖蘇區最初由鄂豫和皖西兩塊根據地連接而成。1927年黃麻暴動,十多萬名紅安、麻城農民參與攻克黃安縣城,十多萬農民中走出了126名開國將軍,其中黃安籍有61名。王建安、陳錫聯、韓先楚、王近山等大名鼎鼎的戰將就是出自黃安。
黃麻暴動後,為了避開國軍大部隊圍剿,農軍骨幹南下轉入大悟、黃陂一帶休養生息、發展隊伍,吸引了不少人參加隊伍,以大悟縣參軍人數最多,諸如黑虎將軍聶鳳智、鐵匠周志堅就是那時參軍的。解放後,黃陂縣一部劃入大悟縣,現在的大悟縣境內一共走出36名開國將軍。
有讀者就問了,麻城呢?麻城去哪了。這就涉及到地域劃分了。參加黃麻暴動的麻城農軍主要來自麻城北部,紅四方面軍離開鄂豫皖蘇區後,國軍為了加強對蘇區原來核心地區的控制,析光山、黃安、麻城各一部,以新集鎮為治所,設置經扶縣。解放後改名新縣。諸如許世友、王樹聲、王宏坤等原麻城籍的戰將,解放後按地域變成了新縣人。新縣地域一共誕生了43名開國將軍。
安徽六安和金寨是皖西根據地的中心,六霍起義後誕生了皖西紅軍遊擊隊,後變成紅二十五軍。紅四方面軍離開鄂豫皖時,帶走了紅二十五軍一個師。留守部隊在徐海東大將和吳煥先烈士的組織下,又建成一個新的二十五軍,紅二十五軍離開後,留守部隊又建成了最能打遊擊的紅二十八軍。據統計,安徽金寨一共誕生了59名將軍,安徽六安誕生了34名開國將軍。最出名的當數六星將軍洪學智(金寨人)、皮有功少晉中的皮定鈞(金寨人)、旋風縱隊主力師長徐國夫(六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