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機器人大戰》史上影響力最大的10款遊戲

2021-02-06 Jump x Switch

《超級機器人大戰X》的NS版在1月9日就要正式發售了,今天我們就來聊一下這個長達30年的系列遊戲。


在1990年,眼鏡廠和萬代發行了一款遊戲《Compati Hero》,遊戲結合了當時熱門的《奧特曼》系列,《假面騎士》系列,《高達》系列作品和《鐵拳》系列角色,《機戰》最早的雛形就此誕生。遊戲發售後大受歡迎,於是就有了《機戰》。



不過從一開始,版權作為遊戲的核心內容,就註定了《機戰》是一個粉絲向的遊戲。許多玩家都希望在遊戲中看到當同一聲優演繹的不同角色撞到一起會是什麼反應,不同作品中的傲嬌角色遇到一起會擦出怎樣的火花,高達和魔神並肩戰鬥又是什麼體驗……在機器人動畫不再輝煌的今天,《機戰》依然能吸引不少玩家。



雖然如今的《機戰》經常被詬病「進步不大」,但歷經了30年的發展,《機戰》的玩法框架已經從0到1基本完善。


(如果你還沒有玩過《機戰X》,那麼可以在這裡買呢~)



我們就來回顧一下,《機戰》史上影響力最大的10部遊戲,看看它們是如何讓《超級機器人大戰》進化到今天的:


1. 《超級機器人大戰》

平臺:Game Boy

發售日期:1991年


首先就是1991年推出的初代《超級機器人大戰》了。這部作品確定下來了整個《機戰》系列的方向和玩法,獨創了「說得」和「精神指令」(類似於RPG遊戲中的技能),也是《機戰》系列的特色之一併一直延續到今天。


初代《機戰》收錄了《0079》《Z》《ZZ》《逆襲的夏亞》《F91》5部高達作品,還收錄了《魔神Z》《大魔神》《蓋塔機器人》《蓋塔機器人G》,將「機器人動畫跨界共演」的特性也確定了下來,自此《蓋塔》系和《魔神》系也成為了《機戰》系列的常客。



2. 《第二次超級機器人大戰》

平臺:FC 

發售日期:1991年


1991年底在FC主機上推出的《第二次超級機器人大戰》,則進一步鞏固了《機戰》的基礎,並開始逐漸確定此系列遊戲的結構。《第二次超級機器人大戰》除了畫面質量大幅提升外,還加入了駕駛員系統,和初代具有獨立意識的機器人不同。最重要的是新增了隱藏元素,玩家可以通過達成條件來揭開隱藏劇情。故事劇情也從完全原創變為原創+原作。



3. 《第三次超級機器人大戰》

平臺:SFC 

發售日期:1993年


《第三次超級機器人大戰》則再度進行了一次很大的革命——加入了戰鬥動畫。戰鬥動畫質量的好壞也往往成為玩家評判一款遊戲的標準之一。



分支路線也在本作中首次出現,玩家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不同的路線來體驗不同的故事、指揮不同的機體和不同的敵人戰鬥,也大大增加了遊戲的可玩性。此外機體可以通過改造進行強化,也讓遊戲的可玩性進一步得到了提升。



4. 《第四次超級機器人大戰》

平臺:SFC 

發售日期:1995年


《第四次超級機器人大戰》最早登陸於SFC(超任)平臺,本作被無數老機戰迷奉為神作,有如下幾個原因:


本作中增加了原創主角的功能。


反擊可以自行選擇武器了。


除了機體,武器也可以進行改造。


這幾項改動無疑讓遊戲更加符合玩家習慣,也一直延續到了今天。



當然原創主角的引入是最大的亮點,主角使用的機體也可自行選擇,更是引入了機體「超級系」和「真實系」的分類。雖然官方並沒有對機體明確作出劃分,但一些機體到底屬於「超級系」還是「真實系」,直到現在依然是許多玩家津津樂道的事情。而此後分出的《機戰OG》,也從這一代開始打下了基礎。



5. 《超級機器人大戰F》

平臺:SS 

發售日期:1997年


《超級機器人大戰F》是當時的集大成之作,除了畫質提升外,最重要的一點是戰鬥動畫引入了全語音,啟用了原作聲優。對於這種IP作品來說,聲優才是核心靈魂,也讓作品的劇情更加原汁原味。多結局的引入還能讓玩家可以通過多周目不斷感受全新的體驗。



而在本作中新參戰的《EVA》更是動畫史上數得上名的神作,永井豪親自設計的原創機體魔神凱撒人氣爆棚,也進一步帶動了《魔神》系動畫的產出,畢竟之前一直是魔神Z和大魔神,玩家難免審美疲勞。



超高級別的難度也帶來了挑戰性,眾多玩家都表示很享受這種挑戰,80萬份的銷量在當時也達到了《機戰》系列的巔峰。


6. 《超級機器人大戰α》

平臺:PlayStation 

發售日期:1997年


《超級機器人大戰α》是由眼鏡廠(Banpresoft)親自開發製作的一款機戰遊戲,在2000年正式發售。《α》畫面大幅提升,戰鬥動畫華麗無比,可以選擇跳過戰鬥動畫大大增加了遊戲的流暢度。



《超級機器人大戰α》首次引入了熟練度系統,對新玩家更加友好,角色的技能也進一步完善,還有了根據駕駛員在原作中特性的一些技能。雖然難度的降低讓許多老玩家不滿,但從長遠來看這個決策是正確的,《α》也賣出了70萬份,在「PlayStation Awards 2001」得到了超級機器人大戰系列的首個金獎。



《超級機器人大戰α》後又接連推出了《α外傳》《第二次α》《第三次α》,構成了一個宏觀的世界觀,遊戲劇情也非常精彩。《花3》積累了《花(α)》系列的基礎,圓滿完成率銀河史詩級的劇本,正如它的副標題:《終焉的銀河》一般。《花3》更是目前機戰粉絲最希望重製的作品。


7. 《超級機器人大戰OG》

平臺:GBA 

發售日期:2002年


《超級機器人大戰OG》的出現讓《機戰》遊戲出現了一個新分支。《機戰OG》的特點就是完全採用《機戰》原創劇情和角色、機體,沒有任何版權作。



雖然版權作的缺失讓許多粉絲不滿,但帶來的一大好處就是省錢,從而《機戰OG》系列一直擁有比傳統《機戰》更為優秀的畫面。比如2016年發售的《OG月之民》戰鬥畫面就採用了3D建模+背景,相對於至今依然使用純2D的《機戰T》,無疑精細了許多。《OG月之民》還是第一款加入了中文的《機戰》,對國內玩家的意義不言而喻。


(《OG月之民》)


8. 《超級機器人大戰Z》

平臺:PS2

發售日期:2008年


《機戰Z》是PS2平臺的最終作品。無論是參戰規模還是遊戲劇情都堪稱《機戰》史上的巔峰,也擁有歷代機戰中最為精密的小隊系統。其在過場動畫中引入了角色的半身像、戰鬥中機體全身圖標(之前只是頭像)也無疑是非常有誠意的,



《機戰Z》最優秀的地方在於劇情,無論是男女主的兩條故事線還是「多元宇宙」這個概念本身,都是非常值得玩家去探索、去思考的點(玩了V、X、T以後感覺現在機戰的劇情確實太白開水了)。



9. 《超級機器人大戰V》

平臺:PS4/PSV 

發售日期:2017年


到《超級機器人大戰V》開始,《機戰》的系統已經基本完善。這也是首部帶中文的版權作《機戰》。本作也可以說是新玩家入坑最多的一部作品,因為《機戰V》的難度實在是過於簡單——沒有困難難度、工廠改造的引入、玩家可在敵方回合使用精神指令、單個駕駛員可學習30個技能加上實力強勁的戰艦,都讓遊戲異常親民。



不管怎麼說,這都是一部框架完善的《機戰》,從《獨角獸》《EVA》到《種命》《劇場版00》《魔神ZERO》,參戰作品也都非常富有人氣。對於想入坑的新人來說,《機戰V》無疑是最合適的作品。這部遊戲也在2019年移植到NS/PC平臺。而《機戰X》和《機戰T》的進步實在是微乎其微。



10. 《超級機器人大戰X-Ω》

平臺:iOS/Android 

發售日期:2015年


《機戰》目前在運營中的有兩個手遊:15年的《超級機器人大戰X-Ω》和19年的《超級機器人大戰DD》。


雖然《超級機器人大戰DD》有中文,也首次有《鐵血的奧爾芬斯》《革命機》《惡魔人》等作品參戰,但《機戰DD》到目前來看無疑是讓玩家失望的——機體免費送,武器靠抽卡的方式很容易讓玩家失去耐心;而其玩法又過於單一,導致玩家大批流失。



《超級機器人大戰X-Ω》一改戰棋玩法,採用九宮格線性類塔防玩法(參考植物大戰殭屍)。《超級機器人大戰X-Ω》除了玩法改變,參戰作品也是讓許多玩家目瞪口呆。《蠟筆小新》《櫻花大戰》《恐龍戰隊》《洛克人》《軍曹》等作品的參戰都讓玩家感受到了驚喜,也讓無數玩家遐想:或許哪天《奧特曼》《哆啦A夢》《假面騎士》也會參加《機戰》。



從家用主機到手機,再到PC,《機戰》系列發展30年可謂是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也希望這款經典的遊戲能「不要停下來」,繼續發展進步,能做出能讓玩家眼前一亮的作品。


點擊下方卡片即可購買!1月9日發售,支持中文!



雖然今年不會有《機戰》發售了,但如無意外2021年初必將有一款機戰新作發售,你最希望看到以下哪個動畫作品首次參戰呢?


相關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