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虎執導的戰爭大片《八佰》去年曾遭遇撤檔刪改,而刪改後的版本成為今年疫情過後第一部新鮮上映的大片。
8月14日,《八佰》開啟全國部分城市及影院點映。累計點映票房已超1000萬,位列8月14日單日票房第二,僅次於重映的《哈利-波特與魔法石》,口碑目前看來很不錯。
《八佰》以1937年淞滬會戰最後一役「八百壯士」奉命堅守上海四行倉庫阻擊敵軍的真實故事為背景,描繪戰爭中各個階層人物的命運。
導演管虎以上帝視角俯瞰蘇州河,將兩岸的天堂與地獄作對比——北岸是滿目瘡痍的戰場,南岸是歌舞昇平的租界。一邊是提著腦袋數著秒過的壯士們,另一邊有洋人、有激進分子,有深明大義的社會人士,也有三教九流的普通百姓。相比北岸的戰鬥背景,南岸的主題是「覺醒」,從最開始的麻木躲避,到最後的奮起反抗。
一句話總結就是:上海國人躲進英法租界隔江觀看 「四行倉庫國軍大戰鬼子真人秀」。
這部電影是個大群戲,展現了十幾二十位主要人物,參演明星也很多,張譯、姜武、王千源、歐豪、杜淳、鄭愷、姚晨、唐藝昕……在片中都有不錯的表現。
但也有觀眾發現,在《八佰》拍攝過程中第一位被曝出的明星阮經天,卻在這次公映的版本裡失蹤了。
《八佰》原本2019年就準備上映的,但由於種種原因撤檔禁映了一年,在「上級要求」下做出了一些修改,也為影片的質量做出了一些修正。《八佰》中的「護旗戲」是全片高潮,同時也被大家認為是「上級大忌」。
但結果很多人擔心會被刪減的「護旗戲」被保留了,反而另有戲份被顯著刪節,甚至是直接刪掉一個重要角色。
有兩版都看過的人總結出來一些刪改,其中比較大的幾點改變如下:
1 影片黑白變彩色
黑白影片凸顯藝術性,但顯然對普通觀眾不太友好。而且改成彩色後,能更好地吐出震撼的紅色。而且由於電影表現的是群像,很多角色並沒有足夠的鏡頭,妝容和表情的細節也有內涵故事,在彩色畫面下,這些細節也能看得更加清晰,幫助觀眾更好地了解人物。
2 片頭的龍標批號從2019 88變成了2019 800
這應該是《八佰》獨家定製版龍標了,可見電影局對這部影片也是重視和支持的。
3 兩面大旗進行了調整
納粹旗幟標誌沒有完整鏡頭了。而國民政府的青天白日滿地紅色調改變,疊起時是正常顏色,展開後「青天」變「灰天」,特寫鏡頭減少,但影響幾乎可以忽略。
其實,在電影拍攝前,管虎就與電影局的人溝通過的,電影局的人也知道「護旗戲」、「升旗戲」的存在,當時給的建議是不給旗幟特寫,但從沒說過這場戲不能拍。
4 對白完全方言化
原版只有歐豪、姜武、王千源等幾個主要人物說方言,其他人都是普通話。但修改後這版所有人都在說著天南地北的方言,顯示了大家自五湖四海匯聚在上海,更真實,更鮮活。
5 阮經天的角色完全被刪除
這些比較大的改動中,最有爭議的就是阮經天的角色整個被刪了,只剩了一個模糊不清的在路燈下吊著的人影。
阮經天在電影裡飾演了一名有著特殊身份的南岸記者,會說日語(但不確定是日本人還是中國人),極力反對日本的侵略,宣傳反戰。當看到日軍屠殺時,他在河邊用日語大罵日軍。但抗日熱情被調動起來的南岸百姓們聽不懂他說的什麼,只知道是日語,就把他當成了日本間諜。群情激憤下,不分青紅皂白就將他吊死了。
這個角色被刪減的原因有以下幾種推測
1 南岸雖然是以民眾「覺醒」為主題,但電影裡著重刻畫的角色大多都是有身份有地位的,諸如黑幫老大、女權先驅、知識分子、電影明星、京劇名角兒等。而這些人本就是「覺醒」的先驅者。
至於打死記者的普通百姓最開始比較麻木,電影中並未耗費很多筆墨描繪,導致阮經天這個角色的結局與整個南岸群像不匹配。
2 《八佰》的某一版本劇本中,有一個日本女子隨著英國記者混入四行倉庫找她的中國丈夫。但是丈夫沒找到,卻被一些諸如姜武扮演的老鐵這樣的角色佔便宜了。這個女子與阮經天的角色是相互呼應的,但這個角色最終沒有拍出來,如果只留著阮經天那個角色,會顯得單薄。
3 關於記者那段戲拍得太亂,節奏很不好,刪了可以鋪平節奏。
4 或許只是預料到這個角色會引起爭議,照顧大眾情緒。
阮經天這個角色的人設被曝光後,確實引起了大家的爭議。
有些人認為應該刪減,醜化應該原型,但沒有原型編出這段表現老百姓恩將仇報的情節就是噁心人,上映後肯定會有別有用心的人大批中國人的「劣根性」。
另一批人則認為,這是批判人性的妙筆,刪掉太可惜。電影開始時,那些「逃兵」都拒絕殺日本人,而到了後來,疑似日本人都被民眾打死,正好首尾呼應,表現出戰爭把大家逼的人不像人了。
所有的戰爭片都是為了反戰的。阮經天這個角色的存在也是表現戰爭殘酷的一方面。
當初姜文導演的神作影片《鬼子來了》結尾日本無條件投降,國民政府來接管,日軍全部進入了戰俘營。馬大三為了報仇,假扮煙販,拿著斧頭衝進戰俘營,對日本士兵瘋狂殺戮,最終被國軍抓住,判處死刑。但《鬼子來了》也同樣被禁。
《葉問1》結尾有段戲是葉問打贏了日本軍官,坐在外面觀看的日本副官拔槍要殺葉問,林家棟飾演的李釗衝了上去奪槍,導致副官只打中葉問的胳膊,不料持槍的李釗卻被老百姓誤以為是漢奸原形畢露,將他活活打死。但為了照顧觀眾情緒,這段戲也被刪掉了。
其實有問題的不是這些電影,而是那些別有用心、會利用這些電影情節煽動群眾的人。
我們依然不知導演到底是什麼考量刪掉了阮經天這個角色,但刪掉了這個角色也能避免一些節外生枝吧,畢竟這部影片的麻煩已經夠多了。
比如2019年,因為導演管虎曬出與這次戰役中逃跑的孫元良將軍的兒子秦漢合照,大眾誤以為電影中會歌頌孫元良,致使這部電影遭到抵制。但其實影片裡根本沒他的事。
我們都希望欣賞影視作品時可以抱著更單純的心情,但實際上這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