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當代青年畫家——張耀

2021-01-06 小張書畫藝術

張耀

個人簡介:

張耀,男,漢族,中共黨員,天津人,祖籍河北省唐縣。 2012年畢業於雲南民族大學,獲學士學位。供職於天津市政系統,工程師。現為天津美術家協會山水畫專委會副秘書長、天津市工藝美術學會理事、天津市河西區美術家協會理事、天津市美術家協會第六次代表大會代表、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會員、中國硬筆書法協會會員、天津市美術家協會會員、天津工藝美術學會會員、天津市青年美術書法協會會員、中外名人藝術院研究員、天津市政協書畫藝術研究會會員、天津市青聯委員。

人物生平:

張耀,1989年生於天津。自幼受家庭薰陶酷愛書畫。七歲開始學習書法,師從天津書法家劉建國先生,為天津著名書法家、市文史館員董欣武先生親傳並收為入室徒孫,贈「良玉須雕」四字勉勵其用功習字。得到趙翼榮、範潤華、寧書倫等老先生指導;繪畫方面師從著名畫家、學者李毅峰先生,為李毅峰先生入室弟子。同時得到高學年、史玉等諸位老師指導。

張耀《狂花野蔓》

張耀《覓》

張耀《墨韻紫藤》

張耀《紫藤墨境》

張耀《和而不同》

張耀《不二》

張耀《不同》

張耀《果實纍纍》

張耀《荷塘冬趣》

張耀《黃山印象》

張耀《君應有語》

張耀自幼喜愛詩詞,閱讀大量詩詞典籍。痴迷於周邦彥、王沂孫、辛棄疾、關漢卿等詞曲大家作品。創作詩詞《敬稼軒》、 《鷓鴣天·龐士元》、《西江月·色殤》等40餘首,同時獲前輩認可,昆明市書協主席趙翼榮先生為其題寫 《鷓鴣天·龐士元》、《敬稼軒》、《西江月·色殤》等詩詞、天津著名書法家範潤華先生為其題寫《江城子·清明》、天津書法家劉建國先生為其題寫《江城子·邵》等。

張耀的守成與創新:

一幅優秀的藝術作品就是一個藝術家的全部。當一幅名為《墨韻紫藤》的中國畫花鳥作品展現在眼前的時候,發現了這位畫家對中國畫本質性的認識:即藝術本體語言與藝術形式間的關係是體現創作者內心世界和精神追求的重要手段。線與變化豐富的墨色在他的作品中被傳統性形式構築得深邃而大氣:串串交錯的紫藤,穿插著各種靈動的線。在墨與水、黑與白、濃與淡、幹與溼的交匯中,隱隱顯露出天機物趣。線在果敢中利落地劃出錚錚的金石般的節奏,韻致風採,傳達了中國寫意的境界。

這個畫家名叫張耀。

多年來,他究心於作品的內在語言和情感,也重視形式對內容的承載與統一。他對自然界的事物好像都有著特殊的感情,山川河流,百卉鳥獸,撩撥著他的靈感。這是深讀張耀作品時所能品味到的。他究心於一花一草的變化,並能從它們的微妙變化中察覺這些生命內在的律動,而且能把這些律動與他的書法用線結合起來。這就賦予了花鳥等被描繪對象的靈魂,在靈魂之舞中,試圖創造屬於自己的形式語言。

我們知道,對於作品形式的關注和探討是當代中國畫家創作由來已久的心理傾向。美術史的發展歷程,及其所有相關的研究都在不斷地證明,並非所有的藝術構成形式都具有同等的藝術審美力量。因此,對於畫家來說,如何根據自身的特質,以及利用在實踐中使這種特質所顯現的獨特形式感,去鑑別和選擇唯一適合的藝術表現形式是至關重要的。

中國文人畫經過近千年的發展,以基本形成了其特有的形式表現。這種形式是基於內容和創作者心理層面的。所以,自古以來中國繪畫重視形象塑造的規律,即重「理」的傳統。蘇東坡曾講,繪畫要講「常理」,此理即是要畫家按「常理」去作畫,按事物內在的發展規律去作畫。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講,中國畫不能成為純藝術,原因很簡單,它表現的不是內容本身,更非形式(不是不講形式),其中心是表現事物之理和傳達創作者人生對事物之理的一種認知活動。它是屬於哲學層次上的。中國文人先把哲學落實在人生,然後落實在筆墨。這就使中國畫具有了更深刻的文化內涵。

張耀的作品也體現著這一創作觀念。他的花卉,從近代繪畫大師任伯年、吳昌碩中來。眾所周知,任伯年、吳昌碩都是近現代中國畫大師。任伯年的作品重視寫生,筆墨簡逸縱放,設色明淨淡雅,兼工帶寫,富有巧趣。而吳昌碩的畫得益於他的書法。他說:「直從書法演畫法,絕藝未敢談其餘」。由於書法獨特的線語言表達方式,使得吳昌碩的作品具有強的形式感,而且這種形式感是本於語言內容的和創作者心理層面的。他在論述繪畫形式中書畫的具體筆法時曾說:「吾謂物有天,物物皆相殊。吾謂筆有靈,筆筆皆殊狀」。

看張耀的作品,其對線的理解是在吸收了以上兩位大家的基礎上又有自己的理解。他多年臨習書法,對線的起承轉折、抑揚頓挫尤為敏感。他說;「中國畫的精髓在於書法」。因為在書法中,線作為最基本的形式語言,承載著作者的內涵。線的變化,既反映了作者駕馭基本語言的能力,同時,在語言組織中也更多地把自己的思想和情感關注進去。用最抽象的語言符號去構築自己的風格。他的花鳥作品,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保留了傳統中國畫「老筆紛披」的用筆特徵,同時又附以圓潤而泰然的行筆,加上淡淡的色彩,使得其作品在形式上沒有激烈的矛盾衝突,相對顯示出寧靜淡雅的藝術境界。

張耀的山水畫同樣也圍繞著線的特性,展開他的筆墨、構圖、造境與立意。在山水中,他行筆瀟灑流暢,墨色渾然,構圖奇絕,氣韻生動。他的畫中善用行書的線,多用中鋒勾勒出山石的外輪廓,再與內在點、線、面結合,附以積墨,以積蒼潤之墨和游離筆鋒的感性,取其氣韻,表現出一種蒼潤渾厚的意境和他那內心淡定神清的情懷。

線性和寫意性是中國畫的兩大傳統。張耀的作品中保持著這兩大傳統。除了以線造型外,他還充分發揮中國畫用墨和用色的內蘊,通過黑白關係,線面關係,色墨關係的對比和空間分割,將這幾大關係在畫面實施微妙的處理,使畫面的物象在簡化中得到內涵的升華。不難察覺,這是畫家想依賴審美元素的非造型風格,來達到並顯現足夠的內在美和表現力。以線為基礎形成的主觀的、表情的和視覺的效果,應是中國畫家內在的主體性質和認知含量的特殊表現。而線通過平面的空間分割來達到對事物明確的理解的表達。這是「繪事後素」氣質在中國傳統繪畫上無以復加發展的結果。對張耀作品的印象,即是他運用了傳統書法中線的純粹化,結合中國畫的寫意性,較好地把畫面中的有機元素同其內心表象活動結合起來,並將之推到了以傳統造型為主體的位置上。

如果從探討藝術語言表現的含量出發,那麼,張耀的語言含量同他的精神氣質構成的特定繪畫形式或風格,無疑對其作品的蘊涵有更為切近的理解。只要觀念對了,語言含量便會增加,便會使「氣韻藏於筆墨,筆墨都成氣韻」。清王原祁說過:「筆墨一道,用意為尚。」張耀的意在於意中有理,明清繪畫與元畫的區別也在於此。一是要在畫面中講究自然生成的規律,二是要追求抽象形式的處理,為情感之表現。張耀的作品就是這樣給人一種於常理之中非常的表現。

期盼他的中國畫創作在形式與內涵的深化上有不可估量的預期。

作 者:李毅峰,著名畫家、學者。1964年生於天津,就讀於南開大學、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美術家協會中國畫藝術委員會委員、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文物學會會員、天津美術家協會副主席,第十二屆、十三屆全國美展評委。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總編輯。中國人民大學訪問學者、天津美術學院中國畫學院客座教授、南開大學客座教授、美國亞太藝術研究院客座教授、中國武警指揮學院兼職教授、天津畫院特聘畫師。出版有《一峰畫集》《一峰水墨》《一峰畫語》《李毅峰畫集》《大家經典——李毅峰畫集》《信筆直掃》《會心處不在遠》《謙謙峰骨 澹澹書生》等十餘部個人畫集。著有《中國畫的哲學歸屬》《中國繪畫的認識與實踐》《讀黃札記》《八大山人的水墨語境》《寫意的出路》等百餘篇學術論文。

個人詩詞作品

鷓鴣天·龐士元

(張耀 二O一O年十二月一日)

雨入山前魚入淵,自古文章舉孝廉。不及上將匹夫勇,預人多慮一片天。

怨無託,很纖纖,不識龍廣是當年。只恨天無容人量,落鳳坡下亡士元。

西江月·色殤

(張耀 趙翼榮二O一O年十二月三日)

自小喜讀文章,能耐不亞老莊。縱覽千秋華夏史,獨愛秦漢隋唐。

都言禍水紅娘,只是未遇君王。再看田野嬌香處,空好剔透皮囊。

踏莎行·春歸

(張耀 二O一二年三月四日)

側走金榜,心許邊渡。津滇望斷無寄處。誰堪杯酒嘆春暖,獨憐惜人異地寒。

滇西迷渡,呼朋以故。舟至閒草潛水處。參禪理道本無趣, 把醉微酒語夢凡。

江城子·邵

(張耀 二O 一一年)

雨落紅塵點點醉,初見處,尤為貴。腳步微醉,眸中無限魅。熙熙攘攘皆過客,憑何貴,為玉碎。

香宵玉語妝尤在,雞催起,怕天明。離人映月,怎知誰先醉?敢使冰肌回春暖,獨戀處,帶三星。

敬稼軒

(張耀 二O O七年)

兀立山巔海上天,

風散雨收提筆間。

訴人世千般仇怨。

唱眾人截哽難言。

江城子·清明

(張耀 二O一六年三月三十一日)

十幾生死兩茫茫。青松小,而今茂。徒生荒草,縱生仍不老。恰逢其時正祭掃。吾家路、人寥寥。

記逢小子正年少。多嬉鬧、少洗澡。春寒料峭、赤腳撲飛鳥。慎獨廟堂初厲爪。依不復、當年好。

清平樂·獨不樂樂

(張耀 二O一七年三月十日)

去年三月又十日,讀悅目,藤戀樹。若到松江呼小渡。莫到水邊,夢深薇露,最好留戀處。

而今三月又十日,顧地心回水行處。望斷閒情無歸路。驛寄梅花,魚傳尺素,垂絲海棠霧。

點絳唇

(張耀 二O一九年十月二十四日)

鑼鼓響默,戲人臺下遇路客。與誰同坐, 明月鐘山我。顧盼踟躕,城上已三更。低聲問,不如休去,落墨擬君書。

相關焦點

  • 中國當代著名人物畫家——李美英
    李美英畫家《畫家簡歷》李美英,筆名紅梅,1974年生於荊州,九八年畢業於湖北美院。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湖北省中國人物畫研究會會員,中國藝術家雜誌社特聘畫家,一級美術師。其作品曾獲第二屆「楓葉獎」仕女畫創作大賽金獎,第四屆全國仕女畫展銅獎,代表作品《收入中國當代美術全集》、《名家仕女畫藝術》、《中國人物畫百家》、《20世紀中國繪畫》等。
  • 自然灑脫 輕快明亮——走近當代實力派青年畫家杜詩喬
    杜詩喬,原名陳亞斐,當代實力派青年畫家。1993年出生,畢業於河南師範學院,師承於禪意書畫大家劉師哲先生,現居河南省漯河市,專業領域為水彩畫。 作為當代實力派青年畫家,杜詩喬有著紮實的繪畫功底。她奮發進取,勇於探索,一步一個腳印,默默耕耘。
  • 列賓美院青年畫家專輯
    【西溪藝得美術館】推薦:列賓美院青年畫家作品
  • 「轉音——當代青年工筆研究展」在濟南市美術館啟幕
    中國山東網12月14日訊 12月13日,「和動力——首屆濟南國際雙年展」青年策展項目「轉音——當代青年工筆研究展」在濟南市美術館啟幕。「轉音」是一個關注青年當代工筆的有理想、可期待的展覽項目。這個項目自發起之初是由中國藝術研究院工筆畫院和方圓美術館共同主辦,以工筆畫展覽和文獻出版的方式,按時間線索和發展趨向為主線,對1980年代出生並成長起來的工筆畫家創作進行梳理、總結的學術型展覽。
  • 畫家董睿油畫作品《靜物》入選「2020中國青年新寫實繪畫藝術大展「
    2020年10月30日上午10點,由中國寫實畫派、寧波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辦的《納得美術經典傳承杯——2020中國青年新寫實繪畫藝術大展》在秋韻動人的東錢湖畔的寧波美術館分館
  • 翰墨金秋•中國當代畫家—雲大群
    【名家簡介】雲大群 字東弘 號逸青 祖籍海南文昌1967年生人,現為國家一級美術師,入駐美術百科,中國長江書畫院常務理事,中國美術家網會員,並多次獲得過金獎和銀獎中國書畫百傑獎。雲大群出生於蘇州書香世家,幼年受庭訓,喜愛書畫,詩詞,12歲拜吳門畫派掌門人蘇州國畫院院長吳養木先生為師,孜孜不倦研習書畫,初從習芥子園畫譜,後在吳養木先生諄諄教導下,並拿出家藏曆代古名畫作品讓其臨摹,從元代名家作品入手,王蒙,倪瓚,吳鎮,黃公望無不臨摹百遍以上,年少時又研習明代沈周,唐寅,文徵明等名家作品,六七十年代吳養木先生家姑蘇名宅殘粒園是當代諸多名畫家聚會論畫之地,常有謝稚柳,
  • 當代青年油畫聯展| Contemporary Youth Oil Painting joint exhibition
    2008年 《家園》獲福建省新人新作優秀獎2008年 《童年》獲福建省新人新作優秀獎2011年 《晌午》獲福建省第六屆青年美展三等獎2011年 《家園》首屆中國當代美術文獻獎獲提名獎2013年《午睡的模特》四川省<文理杯>青年油畫作品展  2014年 《印象-記憶》系列。
  • 俄羅斯當代女畫家薇拉·拉古金科娃油畫作品線上展開始了
    這幅油畫作品的名字有個好聽的名字叫《和美圖》,是由中國美術家協分會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徐裡與俄羅青年女畫家薇拉·拉古金科娃女士合作的,是中俄美術界友好交流的一個標誌。與這幅《和美圖》一同展出的題為《「繽紛多彩的生活」薇拉·拉古金科娃油畫作品線上展》開幕式,今天下午在哈爾濱伏爾加莊園彼得洛夫藝術宮舉行。
  • 包頭籍青年畫家張哲冰回家鄉辦畫展
    3月7日上午,青年畫家張哲冰繪畫作品展在包頭博物館開展,市民梁先生觀展後這樣表示。張哲冰出生於包頭,是從我市走出去的青年畫家,畢業於西安美術學院設計系,現任深圳藝術學校美術系副教授,深圳市美術家協會會員。他以藝術的手段、開放的態度,把自己對深圳生活獨特而健康的體驗和感悟,表達在了作品裡,同時也融入了南北文化元素的交融與碰撞,構成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
  • 當代畫家郎軍 國畫作品欣賞
    畫家郎軍【藝術簡歷】郎軍,筆名阿郎。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遼寧省作家協會會員。遼寧省翻譯家協會會員。畢業於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生院,師從當代國畫大師杜滋齡先生。作品基本功紮實,並刻意求新,富有濃烈的生活氣息,在長期的藝術創作實踐中,逐漸形成自己的風格,作品以反映北方民族鞍馬生活及歷史題材為主要特色。美術創作主要成果:2005年國畫作品《高原情》在遼寧省首屆反腐倡廉書畫作品展覽中榮獲一等獎。
  • 張耀在線聊全世界最好的你 宋伊人張耀上演怦然心動
    張耀在線聊全世界最好的你 宋伊人張耀上演怦然心動時間:2020-04-21 20:46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張耀在線聊全世界最好的你 宋伊人張耀上演怦然心動 由優酷和完美世界影視聯合出品,完美世界影視李崢工作室承制,總製片人李崢,製片人吳志非,蘇浩旗導演執導,趙夏盈
  • 當代畫壇閃亮之星,潛力畫家李亞老師精美佳作,養眼極了
    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霍春陽先生入室弟子兼助教、河北省中國畫研究會理事、中國畫學會河北分會理事、河北省書法家協會會員、河北美術學院客座教授、北京石韻玉雕藝術指導。,七上美術館,北京;2017年8月,慶祝雄安新區成立---乘物遊心 藝術雄安---丁酉保定畫院第三屆京津冀優秀青年名家學術系列邀請展,河北保定博物館,河北省保定市;2017年7月,立不易方---新三恆第一回聯展,北京三恆美術館,北京;2017年7月,和風---當代名家畫荷專題典藏展
  • 當代青年琴人的演奏(十六)——《白雪》《耕莘釣渭》《平沙落雁》演奏/郭尹藍(臺灣)
    我認為臺灣有很多人很好保留了優良的中國傳統文化——溫、良、恭、儉、讓——是我對臺灣知識階層的總體印象。大概兩三年前,通過我的淘寶店認識了臺灣的王克舜先生,王先生在臺灣化工行業擔任高管多年,對未來退休生活規劃以書法、撫琴為樂,幾經尋訪,跟了一位年輕琴人學琴。我也是通過王先生,我認識了這位年輕有為的琴人——郭尹藍女士。用郭尹藍自己的話說,學古琴是個意外,她從小的理想是想當個畫家。
  • 中國臺灣當代著名水彩畫家作品賞析——簡忠威
    簡忠威臺灣當代著名水彩畫家,1968年生於臺灣基隆。
  • 知名青年畫家笑南老師山水畫國畫欣賞
    專研習水墨及西畫,當代青年藝術新秀798勞倫斯藝術沙龍籤約畫家。笑南在藝術探索的道路上充滿著勇氣和想像力,在把這種勇氣和想像力轉換成個人化的藝術面貌和形式語言的過程中,他以個人人生體驗為基點,在作品中糅雜著個人的生存體驗,這種體驗一方面來自直接的社會閱歷,一方面來自間接的深度閱讀。
  • 當代實力派畫家王燁作品賞析
    【中國藝術書畫研究院】傾力打造一個微藝術平臺,歡迎藝術界和喜歡藝術的老師們傳遞正能量!觀其《荷喧譁贊》,在黑白分布與筆墨結構上突出大圓、大方、大面、大點的組織,突出大起伏與大線條的交錯,強化有筆墨處和無筆墨處的整體感。《冰心玉肌》則突出筆蹤的力度,誇大氣勢與張力,簡賅、渾勁、雄渾與得勢,提高了繪畫語言的抽象性與可感性。 「謹毛而失貌」是當代畫界的通病。王燁的大寫意花鳥畫追求意境、緣物寄情,情隨筆轉,點畫傳心,具有不似似之之美。
  • 稚氣笨拙—日本當代畫家熊谷守一
    日本當代畫家,熊谷守一(Morikazu Kumaya,1880-1977) 熊谷守一應該有受到在日本被高度推崇的中國古代畫家牧溪的影響,非常少的筆墨,透出不可言喻的內涵。也有禪的思想,不可說,一說都是多餘的了。
  • 「畫境」沙龍展在京舉行 探討新時代青年畫家的責任與擔當
    12月20日下午,「畫境」青年畫家作品展暨線上沙龍在北京畫友藝術交流中心開幕。中國實力派青年畫家魯剛、朱晨、王克勳、畢波、周揚波、王少桓、王永旭共攜手40餘幅精品力作,共同探討中國畫創作中的意境表現,以及新時代青年畫家的責任與擔當。據了解,沙龍以「雙線」共展模式,採用「現場展覽+線上直播」相結合的方式。
  • <<蕭湘書畫才子「管志亮」工筆畫優秀青年畫家>>
    管志亮,字智勤,號「嶽麓居士」,結髮後號「大智」取義"緣空」,出生湖南祁東縣,職業畫家。自幼受家風影響酷愛書畫藝術,自修百家,擅長工筆花鳥人物,對傳統筆墨技法領悟甚深,社會稱讚有「蕭湘書畫才子」,嶺南荷花聖手之美譽。
  • 【比玉堂】展覽●當代巖彩花鳥畫家麥耀明花鳥畫展
    10月25日-29日,由廣州中國畫學會主辦、廣州市青年美術家協會協辦的「丹青歲月-麥耀明巖彩花鳥畫展」在廣東畫院盛大展開並已圓滿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