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1986年,25歲的崔健因為《一無所有》爆火時,17歲的張亞東絕不會想到,未來,自己也會因為音樂而創下無數風流史。
張亞東生於山西大同,從小不愛讀書的他,幾次被開除,令他的幹部老子很生氣,恨不得見一次打一次。
不過他唱晉劇的母親,卻對他十分喜愛。因為這孩子簡直是音樂天才:
五線譜3天學會,大提琴、小提琴、二胡,一點就通,13歲時,就輟學去了大同市歌舞團學習編曲,自學樂理……
別的鼓手打架子鼓,張亞東只要看2分鐘,就能無師自通地把所有節奏都敲出來……
那時,張亞東醉心於音樂,天天抱著吉他,在歌舞團宿舍裡自彈自唱,唱的都是《愛你在心口難開》《遲到》這些流行歌曲。
那時,地方歌舞團還比較保守,表演的也是一些比較「正」的東西。張亞東曾為了羅大佑的《之乎者也》,連夜坐綠皮火車去北京,在火車上站了一夜……
崔健火的那年,團裡老師見張亞東彈得好,便讓他登臺演出,效果還不錯,因此,他成了歌舞團的「臨時工」。
作為「臨時工」,他沒有固定工資,只有在隨團演出時,才有一點菲薄的報酬,但他幹得不亦樂乎,有時甚至一個人同時彈高、中、低三個鍵盤。
不僅如此,他還能自己寫歌、編曲,憑藉這些「超能力」,他很快得到了大同市礦務局文工團領導的青睞。
1987年,18歲的張亞東在文工團安排下,「曲線救國」當了一陣子舞蹈演員,頗費周折地由「臨時工」轉為「合同工」,終於有了一份「穩定」的工作。
這時,有不少女孩都對很「酷」的張亞東產生興趣,但他卻只對一位長得像山口百惠的小女生曹方(化名)有感覺。
有才又有顏,他沒費多大勁,就和曹方談起了戀愛,還常替她到廠裡的食堂打飯。
曹方為了支持張亞東的音樂愛好,還送了他一把1000多元的吉他。
這樣一份真摯的愛情,擺在19歲的張亞東面前時,每個月只有不到70元收入的他,十分適意,很快步入了婚姻。
婚後,張亞東住進了嶽父家,在火熱的青春和熾熱的荷爾蒙加持下,很快就有了「愛情的結晶」,生下了一個兒子。
那時幸福感爆棚的張亞東,一定沒想到「老婆孩子熱炕頭」的美好,日後,居然會成為他的枷鎖。
二、
相比老婆的溫柔鄉,張亞東更愛沉溺在音樂中。
他在文工團搞了間「音樂工作室」,經常丟開老婆,整夜整夜泡在裡面,與「金橋」牌香菸相伴,煙霧繚繞中,每當離夢想更近一步,就和溫香軟玉的老婆更遠一點……
愛屋及烏,那時的張亞東,對樂器也格外珍愛,深有研究,是礦務局文工團的「音樂專家」,凡是購買音樂方面的新設備,都派他去。
1991年,也不知道張亞東使了什麼招,竟然讓領導特批了17萬元,去購買了一套當時比較先進的MIDI設備,還請來北京的一位音樂教授現場授課,「包教包會」。
那位教授對張亞東的悟性和靈性讚賞不已,誇他是個人才,並不失時機地「挖牆腳」,拍著他的小肩膀說:「我的大門,永遠為你敞開著!」
教授的話,深深觸及了張亞東的靈魂,可他裝作波瀾不驚,不為所動,繼續捯飭剛買來的新設備,更加刻苦勤奮地「掌握核心技術」,贏得了領導們的一片誇讚……
實際上,他深知,駕馭好這套設備,就相當於偷偷練好了「獨孤九劍」,只等出山那天縱橫天下,成為國內專業的音樂製作精英了。
偷偷學好技術的他,還抓緊時間,把自己的音樂創作做成midi小樣,作為「投石問路」的敲門磚,裝進了行囊。
1992年,那是一個春天,人們唱著《春天的故事》走進新時代時,23歲的高曉松已從清華退學,懷揣著音樂夢,四處流浪。
那一年,梅豔芳遭遇黑社會暫別樂壇,王菲重返香港,憑藉《容易受傷的女人》等歌曲走紅,並加入了竇唯和姜昕的「三角戀」。
那一年,竇唯的「黑豹」同名專輯在香港推出,《Don't Break My Heart》在香港商業電臺排行榜高居榜首。
也是在那一年,23歲的張亞東進行了一番周密計劃後,終於決定去北京闖蕩。
可是,妻子曹方不僅不支持,還拉嶽父嶽母來阻撓他的「北上大計」。
但已被「夢想」勾得蠢蠢欲動的張亞東,毅然決定拋妻棄子,離開大同,獨自北上……
三、
進入「新地圖」的張亞東,一切得從頭開始,拿著自己的midi小樣,像拜碼頭一樣,一個一個拜下去。
那段日子裡,他住過昏暗的地下室,每天只吃兩頓飯,冬天冷得受不了,就裹著被子磕牙,為了讓凍僵的手能隨時記錄創作靈感,他只能手捧亮著的白熾燈,當取暖器。
那時,他壓力非常大,每天工作都小心翼翼,像交作業一樣期待對方滿意,但心情不好,整個氣場都不對了,做啥啥不順……
夢想觸不可及,張亞東的身體也出了問題,長期的飲食不規律,加上熬夜,他得了十二指腸潰瘍,被折磨得死去活來,後來胃還被切除了三分之一。
身體的「零部件」被老天爺回收了不說,更讓他彆扭的是,家裡那個嘰嘰歪歪的婆姨也一遍又一遍地喊「你快回來」,軟硬兼施,甚至以離婚逼迫「浪子回頭」……可理想不滅的張亞東,哪裡會吃這一套。
1994年,張亞東妻子曹方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離婚。一無所有的張亞東可以沒有妻兒,但不能沒有夢想,於是他「不管不顧」地籤完字,徹底自由了……
好在,張亞東不久後就遇到了伯樂。
在北京,有「中國錄音第一人」之稱的萬小元,是中錄錄音棚總錄音師,他聽完張亞東的作品後,連忙說,「這個人趕緊籤了他,當歌手一定行!」
就這樣,張亞東進入了中錄錄音棚,一個個機會就此迎面而來。
這一年,25歲的張亞東與同歲的竇唯在北京一家酒吧勝利會師,成為了朋友,隨後成了「黑夢」樂隊鍵盤手,兩人攜手做音樂。
那時,竇唯正在和王菲、姜昕、高原進行著一場剪不斷、理還亂的「四角戀」,張亞東眼見幫不上什麼忙,但也被這種氣息感染,便和竇唯的妹妹竇穎談起了戀愛。
這場戀愛,很快為張亞東帶來了好運。
四、
那一年,竇唯的《黑夢》橫空出世,在滾石旗下「魔巖唱片」的加持下,「魔巖三傑」紅極一時,在香港紅磡留下了搖滾絕唱……
《黑夢》在技術上得到了業內的高度讚許,大概和張亞東這種「技術控」的加入密不可分。
那一年,高曉松也是25歲,他作詞、編曲的《同桌的你》,被老狼唱遍了校園的每一個角落……
21歲的樸樹,也被這些人帶偏,在大二時突然退學,跳進了流行音樂的浪潮……
1995年,張亞東作為製作人,為竇唯打造了專輯《豔陽天》,該唱片賣出7萬多張,成績不錯。
那一年,竇唯幫王菲倒裝著夜尿的痰盂,被香港狗仔拍到,轟動了香港娛樂圈。
在這場形勢複雜的戀情中,王菲成為了階段性的「勝利者」,而近水樓臺的張亞東,則是真正的大贏家。
一年後,竇唯和王菲奉子成婚。張亞東也不甘人後,迎娶了竇唯的妹妹竇穎,還成為了王菲新專輯《浮躁》的製作人。
這事是竇唯一手促成的,肥水不流外人田嘛,自家的姑爺還得自家抬樁。
那時,王菲當然聽竇唯的,何況張亞東幫忙製作的《飄》就很不錯,於是,給了他很大的創作空間。
果然,《浮躁》一出,大獲成功。王菲因此獲得第7屆臺灣金曲獎「最佳國語女演唱人」提名、十大勁歌金曲頒獎禮亞太區「最受歡迎女歌手」等獎項,還成為美國《時代周刊》的封面人物。
自此,張亞東就成了「天后」王菲的御用製作人,張薔的《盡情搖擺》、許巍的《在別處》、竇唯的《山河水》也接踵而至……
1998年,王菲和那英的《相約1998》登上春晚,紅得一塌糊塗,越來越忙,而高原則螳螂在後,趁機和竇唯搞到一起……
那一年,將近而立之年的張亞東,眼見自己製作的專輯都還不錯,不甘屈居幕後的他,也推出了首張個人音樂專輯《Ya Tung》。
可惜,這專輯曲高和寡,銷量慘澹,只能繼續在通向「金牌製作人」的道路上,埋頭苦幹。
1999年,王菲在日本東京武道館開唱,翻唱了黑豹樂隊的《Don’t Break My Heart》。原唱竇唯在打架子鼓,張亞東彈吉他伴奏,竇穎也跑前跑後,一家人看似其樂融融,實則暗流湧動。
五、
那時,高曉松認為樸樹是音樂天才,準備為他製作音樂專輯。令他沒想到的是,才華橫溢的樸樹,總是不停地用新作推翻舊作,感動得他淚流滿面,卻很抓狂。
就這樣,新專輯一拖再拖,就是搞不出來。這時,高曉松便想到了張亞東,讓他來拯救自己……
正好王菲的錄音棚有閒空,張亞東便接下了這個「燙手的山芋」。
張亞東和樸樹在地下室死磕專輯裡的每一首歌,經過不懈磨合,終於幫助樸樹,推出了首張個人專輯《我去2000年》。
這張專輯中,《New Boy》樸樹還想再磨一磨,可是專輯交貨時間迫在眉睫,兩個男人很焦慮,還吵了一架,樸樹一撒氣,就扔給了張亞東。
出人意料的是,20年後,這首被樸樹視為「汙點」的歌曲,竟然會因張亞東的一把眼淚,再次翻紅。
就是這張專輯,讓樸樹獲獎無數,領獎臺上的他,讓另一個男人差點氣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