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G改變生活,5G改變社會。從2019年5G商用元年開啟之後,各行各業都踏上了「5G+」的探索之路。每一次的科技變革都會推動文化產業向前邁進一大步,5G時代近在眼前,影視行業正在「顛覆自我」。
雲傳輸、雲渲染、後期前置、跨時空特效實時修改、告別綠幕摳圖……這一切在5G時代都將成為常態,搭上5G超高速快車,影視行業將會發生革命性的變化。近日,首屆5G產業峰會——象山影視城5G+數字影視高峰論壇,剛剛落下帷幕。
論壇上,科技界和影視界嘉賓匯聚,劇研社記者也第一時間抵達象山,參觀影視城、聆聽論壇、和嘉賓們面對面聊5G給影視行業帶來的契機。為了更深入了解此次論壇對行業的意義,論壇結束後,我們獨家邀約寧波市影視文化產業區管委會黨組書記、主任陳建瑜,和他聊了聊「5G+」將給影視行業帶來的化學反應。
寧波市影視文化產業區管委會黨組書記、主任陳建瑜
未來已來?
「5G+」或將開啟2.0版象山影視城
2020年對於全球來說都是一個特殊的時間節點,從年初中國影視行業陷入寒冬,到後疫情時代行業逐步升溫,從國內頭部影視基地的整體表現來看,再度熱鬧起來的影視行業著實讓人驚喜。
數據顯示,截至目前,象山影視城2020年已接待拍攝劇組166個,預計整個2020年接待拍攝量將達到180-200個,將成為有史以來接待拍攝劇組最多的年份,實地堪景劇組337個,接待量創歷史新高。
陳建瑜告訴我們:「雖然今年受疫情影響,旅遊板塊業務會有比較大幅度的減少,但從影視板塊表現來看,數字表現還是整體向好的。預計今年營業收入應該會達到將近50個億,稅收會達到將近3個億,所以無論是產業區的落戶企業、營收、利潤,都應該在30%到40%的速度遞增。」
此次高峰論壇,將推動以象山為代表的全國影視基地開始邁進2.0模式。在陳建瑜看來,國內影視城同質化現象比較嚴重,過去的象山影視城雖然從規模上來說,在全國是名列前茅的,但和其他影視基地可能沒有什麼太大差別,都處在「1.0」基礎版本階段,而此次論壇實際上表明了象山影視基地未來的走向。
他表示:「我們希望重新打造象山影視基地的DNA,凸顯出它的核心品牌價值,打造出一個更加高端、更加前沿、科技含量更高、更加國際化和專業化的,有別於傳統的影視基地。」
本屆高峰論壇上,成立「象山影視城5G+影視製作示範基地」、成立「象山影視城國家新媒體聯合實驗室」、合資引進「加拿大LED電影特效團隊及技術」、成立「華為—象山5G數字影視科技創新中心」、以及引進光大集團新科技板塊光控特斯聯(上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建設AI Studios人工智慧影視基地(AI Citywalk人工智慧商業街區項目)等五大成果同時發布。
其實,從去年5G商用元年開始,象山影視城就開始思考如何借力5G,實現彎道超車,打造「2.0」版本的影視基地,賦能影視文化產業發展。
下一步,象山影視城將在攝影棚、場景接入光纖與5G基站,開發新型影視管控平臺,建立集多種高科技技術於一體的數字虛擬拍攝平臺、影視數字資產庫,向著全方位打造全國首家「5G+」影視數字製作基地的目標前進。
5G+創造無限可能,機遇與挑戰並存
業內人士認為,影視行業將是受5G技術影響的重要領域之一。論壇上我們初步了解到了5G的優勢,高速率、大容量、低延時無論對內容形式表達還是對內容本身創作都會帶來無限可能,在陳建瑜看來,「5G+」的初步優勢和挑戰趨勢已經凸顯出來。
首先,突破時空限制,構建實時高效的服務平臺。
今年疫情期間,區域流動停止了,對於影視行業來說,實地堪景受到很大阻礙,象山影視城提供的線上堪景服務其實就是「5G」初期的一個探索,30多家劇組通過在線堪景,有序推進工作。如今,國外疫情管控形式依舊嚴峻,要想讓世界各地影視行業從業者突破空間限制,實時溝通,就需要5G技術把大量素材存儲、傳輸,實時到達世界每個角落。
據了解,與4G技術相比,5G的傳播速度理論上比原來快100倍,當前實際條件下已經達到20倍,這對於影視行業來說已經非常了不起。談到「5G+」,結合象山影視基地現狀,陳建瑜坦言:「作為影視基地,象山的交通比較受限制,所以後期、人才、宣發等在整體產業鏈當中相對缺乏,但是有了「5G+」,我們就可以突破空間的限制,把這些資源整合到象山來,讓空間變得沒有距離,助力象山影視基地完整產業鏈建構,形成一個真正的產業的閉環。」
其次,影視製作成本相對減少,變不可能為可能。
從影視項目整體的絕對成本來看,可能投入整體呈現上升態勢,但從結構性成本來看,未來影視項目的投入會呈現出把錢用在刀刃上,尋求最優性價比的趨勢。陳建瑜就給我們舉了一個很實際的例子,當前國外疫情形勢嚴峻,很多影視項目趕赴國外取景很困難,而且費用不菲,如果能通過超真實的LED拍攝技術,將多國外景分分鐘平移至國內,足不出戶就可以拍攝到世界各地的景色,而且真實度遠超肉眼解析度,製作成本就會大大降低。
與此同時,隨著技術的發展,將會讓當前的不可能,在未來通通實現。在陳建瑜看來,當前應用在工業領域的算法,不久的將來可能都會為影視產業賦能,過去在影視行業無法實現的許多場景都將變為可能。「5G技術的發展,對於影視行業的方方面面都會帶來變化,在一些特定類型的項目中,比如科幻影視製作,可能會帶來更加長足的發展。」
再次,機遇與挑戰並存,「5G+」代表的不僅是巨大的機會,也隱藏著時代前進必須面臨的巨大挑戰。
首當其衝的便是傳統幕後製作者和技術人員。
「科技的發展,肯定會帶來行業的一些革命性的變化」,陳建瑜表示,「就拿LED攝影棚來說,目前已經可以做到所見即所得,我們在拍攝過程中就能看到最終整體的呈現效果,這樣一來,後期製作的許多工種和工序,就面臨著重新洗牌的挑戰。傳統美術、置景人員可能就面臨著淘汰的風險,但是掌握新技術的技術型人才,可能就會變成緊缺資源。整體來看,從業人員的知識結構和行業整體人才結構都會重啟。」
另一點不能忽視的便是技術與藝術平衡的問題。此次論壇不僅有眾多技術界精英,也有很多專注內容生產的嘉賓。知名美術指導韓忠就認為:「技術在影視創作裡面只能錦上添花,不能雪中送炭,5G時代到來會讓電影美術更加參與敘事、參與故事、參與內容本身。」
與會眾多業內人士也認為:「一方面,5G作為新的技術手段,促使影視新興業態與細分市場的產生,「內容為王」的法則進一步強化,影視創作人才的迭代率提高,傳統的劇組模式面臨極大挑戰;另一方面,5G為影視藝術創造全新的文化環境和傳播手段,影視產業與現實生活的各個聯繫節點將被打通,超高清視頻、互動影視、智慧影院、沉浸式體驗等新場景都將成為可能。」
從當前發展來看,5G技術還處於初級階段,大規模應用到影視行業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少則三到五年,多則十年以上,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需要借借鑑國外已經成熟的技術,更需要積累內在力量。
但唯一不變的是,巨大的變化正在快速趕來的路上。影視行業從業者唯有做好準備,才有機會在挑戰中抓住機遇。
有備而來
「5G+」初期需要做好三大準備
機遇總是偏愛有準備的人。
那麼,為了能在「5G+」全面來臨之際,有能力迎接各種意想不到的變化,廣大行業從業者需要做好哪些準備?
從當前實際出發,陳建瑜給出了三條參考意見。
寧波市影視文化產業區管委會黨組書記、主任陳建瑜
第一,超越固有認知,敢於做夢。
從意識層面出發,要敢於突破固有認知、大膽想像、描繪夢想。在陳建瑜看來,人和新技術的發展,都始於意識的能動性,意識先行才能真正帶動技術創新迅速崛起。「有夢想,才有讓夢想變為現實的可能。」
第二,紮根中國影視行業現狀,尋求最優性價比。
如何讓夢想照進現實?陳建瑜認為,只有深深紮根於中國影視行業的現狀才能讓技術賦能文化真正產生價值。「不能過分盲目地去求遠求大,我們引進的東西、擁抱的科技,要跟國內影視行業目前發展階段相吻合,要使影視產業的發展能夠用得起,能夠用得上,才能做到真正助力於影視產業的發展。」
在技術引進過程中,性價比是很關鍵的一個考量。「如果引進的先進技術、設備,同時帶來的行業高收費,很可能造成引進來的東西大部分公司用不起,高消費承擔不起,棄之不用又是資源浪費,所以還是要引進既先進、國內市場又消化的了的東西。」
第三,用發展的眼光看待新技術的發展。
5G的發展需要過程、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又需要通過技術自身的迭代不斷突破。
任何新生事物都是相對弱小的,它需要經歷重重困難才能真正獲得強大的生命力。5G技術要想發展壯大也需要經歷一個曲折的過程。就像陳建瑜所說:「此次論壇,一方面是坐而論道,讓更多人認識到5G,認識到5G與影視相結合會帶來無線可能;另一方面,也讓更多人士了解到「5G+」需要一個發展過程,5G加速影視示範基地建設不是一蹴而就的,要完成它可能哦們還需要三年到五年的時間。」
在這個過程中,它會碰到許多新的問題,當前大家關注的數據安全、智慧財產權保護等問題,已經有了一定成果,但是在事物的發展過程中,還會碰到許多新問題,新問題的出現會推新技術的發展,而新技術的成熟又會解決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困難。
結語
首屆象山影視城5G+數字影視高峰論壇圓滿落下帷幕,東海之濱,一個因為影視從無到有的產業基地即將迎來重生後的第十個生日,站在2020這個特殊節點上,「5G+」的風暴才剛剛開始集聚,而這場註定席捲全球的風暴會給我們帶來怎樣的驚喜,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