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關注到《中國醫生》戰疫版,是因為之前看了《中國醫生》的紀錄片,聽說這部片子是《中國醫生》原班人馬製作的,就趁著首播趕快來看了一眼。從之前的片子就能看出來,團隊的拍攝手法和敘事方式都是很專業的,而且能在豆瓣拿9.3分,也是一種對實力的認可。這次敢冒著生命危險進入到危重症病房,他們的魄力讓人十分敬佩。
看新聞和預告的時候我以為這部片子是追溯性質的紀錄片,沒想到是真實跟拍,酒店、公交、病區、手術室,所有與這次疫情相關的環節他們都記錄到了。而且從第一集中看到的內容可以大概倒推,整個攝製團隊應該是在武漢疫情最嚴重的2月初就進入一線開始拍攝。所以說,《中國醫生》戰疫版應該是目前最完整記錄這次疫情的影像資料,非常有紀錄片的水準,相信後面陸續播出的內容也能為我們回顧和梳理這段歷史的時候提供很多珍貴的現場畫面。
看完第一集發現,這部片子很少有抒情的部分,就是很平靜、很客觀的記錄,包括對醫生或護士的採訪,也都是從觀眾視角出發,幫助我們了解我們想知道的內容,還原他們的日常狀態。但很神奇的是,你就是能從他們很平凡的故事中感動得稀裡譁啦。
我們大多數人都沒進過病區,不了解抗疫究竟有多難,但我們能通過他們的鏡頭,了解到了這場戰疫打得真的十分艱苦。毋庸置疑,醫生和護士都是普通人,他們有家庭、有生活、有「小確幸」,在疫情爆發後,每個人都背負了巨大的壓力和責任,而在這之中仍然透露出人性光輝和職業操守,足夠讓我們對這個行業再次肅然起敬。
所以這也是我為什麼喜歡這個片子的地方,它真實。真實得徹底。在講故事的過程中,它沒有那麼多「偉光正」,也不用空泛的詞語來「教育」觀眾,更不用獵奇的視角解密挖料,它就是直接展示一群普通人因為職業選擇做出了不平凡的事情的故事。
像是有一段女護士給奶奶寫信的片段,她最開始沒有覺得這是一場多難的事情,但看到那麼多省份那麼多支援隊來到武漢,她一下子就感覺這是個「災難」,而且是「非常嚴重的災難」,「不然不會有這麼多人一撥又一撥的都往武漢跑」,她心裡開始有點怕了。
能不怕嗎?90後女孩第一次經歷如此重大的社會公共衛生事件,還是在去年年底剛結婚就來到疫區的前提下,而且每天冒著感染風險進出病區。況且,在早期防護物資緊缺的情況下,稍有不慎就會「中招」,是個人都會有顧慮。所以她想到了小時候無話不說的奶奶,她把這種害怕用日記的方式跟已故的奶奶說,用這種方式緩解心裡的壓力,找一個依靠。
你會覺得她懦弱嗎?我反而覺得她是最可愛的人。
還有那個年過花甲依然堅持進入病房的院長、那個超級樂觀永遠笑著的男護士、還有見到好吃的就快樂得像個孩子的護士長,都可愛得令人心疼。
所以我想,導演可能就是想通過這種冷靜、輕鬆的鏡頭語言傳遞出嚴峻、激烈、複雜的現實景象,你以為是顆糖,但甜到最後總有一種說不出來的苦澀和語塞。疫情期間,我們總是看著報導、看著數字,了解一個表象的世界,卻永遠不知道在一個個數字背後擁有多少讓人驚嘆的故事。感謝《中國醫生》戰疫版,這是記錄者的力量,也是奉獻者的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