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病態的「民國熱」是侮辱歷史

2021-03-04 紅色文化網

今天是臺灣地區的「雙十節」,「中華民國」那個在大陸社會中幾乎沉沒的記憶符號,這些年因種種緣由又浮現出來。是的,它不全是記憶,它還在臺灣保留了一塊殘片,並在統獨問題上扮演著複雜角色。過去的一個世紀國家歷盡滄桑,大陸社會見多了,前進了,也對圍繞「中華民國」的各種元素多了些寬容。

  然而在大陸網際網路社區的一些角落,以及在少數知識分子中間,出現了一種對「中華民國」的病態緬懷,以至於一些小圈子裡甚至形成「民國熱」。這種思潮的積極分子對大陸的民國時期不斷進行浪漫主義描述,稱那是個「民主」、「自由」、而且「崇尚知識」的時代。

  這種論調的基礎是當時中國少數高級知識分子的境遇。他們相對於當時的工農大眾掙得很多,大學教授的家庭都用得起多名僕人,鐵定屬於當時的上流社會。此外民國時期出了幾名大師級的學者,他們受到當下學術界的普遍推崇。

  有非常少量的人宣稱他們不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十·一"國慶節,而「只過雙十節」,在小圈子裡博得掌聲。

  必須指出,讚美民國作為一些人表達對現實不滿的一種方式,是有邏輯的。作為對舊時代的一種「純懷念」,也可以理解。懷舊是人類的一種基本情緒,這就像民國的國學大師王國維和辜鴻銘懷念滿清時梳辮子,中國現在還有一些人懷念「文革」時代一樣,它們都有複雜的社會原因及心理原因,成熟社會對它們的態度應是能寬容時則寬容。

  然而有些人把「民國熱」當成一個意識形態甚至政治工具,來挑戰大陸社會的主流歷史觀和對現實政治的認識,他們的鼓吹就不再是小資的東西,而是在搞惡意欺騙,他們的把戲應當毫不客氣地予以揭穿。

  民國真的好嗎?如果它真好,當初就不會被中國人民那麼堅決地拋棄。中共以成立之初才幾十個人的「小眾」,其力量甚至不如今天微信上一個稍大點的圈子,卻用28年的時間動員了全中國的老百姓,摧枯拉朽般把國民黨的龐大國家機器打得七零八落。如果不是當時的國民黨政權爛透了,爛得我們今天難以想像,徹底失了民心,這一切怎麼可能在這麼大的國家裡奇蹟般發生!

  當時大學教授的境遇大概的確不錯,但全中國當時才有幾所像樣的大學?一共才有多少教授?一項研究表明,1936年中國所有大學的在校學生只有41922人,這還不到今天一所清華大學的在學學生人數。

  少數大學教授當時的優越生活對工農大眾來說,是很不公平的。知識分子與工農如此之大的社會差距在發達社會裡不可想像。有人指責懷念民國大學的人,稱他們是懷念當時大學教授百倍於工農薪酬所支撐的那份生活,不能不說這樣的指責有一定道理。

  國民黨在大陸的統治堪稱「一團糟」,當時的國家治理甚至沒有深入到基層社會,也未能突破地方力量的實際割據,是浮在半空中的,而且受制於西方列強。上世紀40年代末的中國內河裡還遊弋著英國軍艦。這樣的國家面對東洋小國日本的侵略,無法進行強有力的反抗動員,國民黨政權應當對中國遭日寇的蹂躪承擔責任。

  今天的中國,無論在綜合國力、國際地位、民生水平以及對國民各種權利的綜合保障能力方面,都遠遠超過了當年。我們可以懷念民國時期的一首歌,一道風情,以及一些時間越久越讓我們感到親切的面孔,但歌頌那時的國家制度和它所帶來的影響,這是對中國歷史以及推動這個國家發生偉大變化的所有人的侮辱。

  還是讓「民國熱」作為小資情調保持其特有的醉意吧,最好別把它帶到正兒八經的輿論場來。因為它會瞬間變得十分醜陋。稍微一扒,它裡面的無知和裝腔作勢就暴露無遺。

相關焦點

  • 《環球時報》年會上司馬南力挺胡錫進
    《環球時報》年會司馬南力挺老胡每年年底的年會是《環球時報》的慣例,也是招牌。12月5日,《環球時報》2021年年會在北京舉行。胡錫進說,「非常感謝大家在今天,年底馬上要到的時候,我相信大家都很忙,但是大家抽出時間來參加環球時報一年一度的傳統年會,非常感謝。」胡錫進表示,今年我們在這兒開年會,自然要回顧2020年,展望2021年。他說,2020年過的真的是「驚心動魄」,年初中美達成第一階段經貿協議的時候,怎麼也想不到後來的這一年過得如此驚心動魄,真是「驚濤駭浪迭起」 。
  • 環球時報針對韓國演藝圈辱華事件頻發的社評發表後,韓國媒體也發表...
    當地時間16日,具有中國民族主義傾向的《環球時報》以《韓國綜藝界為何總是欺負中國》為題,提及綜藝節目《running man》和歌手李孝利、黃致列、笑星李秀根等人,強烈指責他們觸及了中國的底線。  《環球時報》更進一步批評說:"歌手李孝利和黃致列過去也曾對中國發表不當言論等,在個別節目和廣告中醜化中國人,受到'侮辱中國'的懷疑。"  該媒體認為,李孝利今年8月在節目中開玩笑說"您覺得毛~怎麼樣",中國網民指責李孝利貶低中國首任國家主席毛澤東(1893~1976)。
  • 環球時報2020年十大新聞
    【環球時報綜合報導】2020年,這個世界到底怎麼了?《環球時報》年度評選的十大新聞帶你回顧。《環球時報》駐英國特約記者紀雙城認為,英國有協議「脫歐」,避免了國際市場陷入新的動蕩,也讓外界關注「脫歐」後的英國如何實現自殖民帝國時代以來最具歷史性的轉型。
  • 環球時報對話三一遊學創始人
    號外環球時報對話三一遊學創始人劉太戈先生編者按:「不少中國父母攜孩子來美國旅遊……中國駐美國使館特在此提醒大家注意以下事項……」環球時報駐美國、加拿大特約記者 孫衛赤 張然然 環球時報記者 倪浩每年暑假,都會有越來越多的家庭安排孩子去海外遊學
  • 果然,他們參加完環球時報年會就被盯上
    果然,黃智賢、邱毅5日參加完環球時報年會就被島內綠營盯上了。綠媒《自由時報》5日晚甚至在社交媒體發文宣稱「統一頑固分子一網打盡」。該媒體 6日最新消息又稱,民進黨「立委」王定宇揚言檢調單位應儘速追查。對此,黃智賢接受環球網採訪時表示,「蔡英文不是說,沒有一個臺灣人,需要為自己的認同道歉嗎?」
  • 參加《環球時報》年會遭綠營威脅,邱毅黃智賢回應
    【環球時報記者 吳薇 張若】環球時報5日在北京舉辦年會,邀請臺灣媒體人黃智賢擔任主持人,前「立委」邱毅通過視頻參與,引起綠營的關注。有民進黨「立委」6日揚言要調查他們是否違反臺灣「國家安全法」,邱黃二人對此嗤之以鼻。
  • ...留學生「疑似間諜」,專家:暴露出美部分人的病態、少數精英的墮落
    【環球時報記者 李司坤 張晗】中國女間諜、美國政客、桃色關係、情報……近日,美國短新聞網站Axios突然爆出一篇「重磅報導」,通過極力渲染上述關鍵詞,描述了一個「中國間諜在美國政客中物色『政壇潛力股』,以圖未來影響美國政治」的故事,但這則所謂獨家消息,炒作的卻是一段近十年前的「舊聞」。
  • 2021環球時報年會議題二:兩岸和平統一的希望有多大?
    2021環球時報年會12月5日在北京舉行,本次年會的主題是「疫情下世界·危局與變局」。圖為議題二:「兩岸和平統一的希望有多大?」現場。2021環球時報年會12月5日在北京舉行,本次年會的主題是「疫情下世界·危局與變局」。圖為議題二:「兩岸和平統一的希望有多大?」現場。
  • 參加環球時報年會遭綠營威脅,邱毅黃智賢回應
    環球時報5日在北京舉辦年會,邀請臺灣媒體人黃智賢擔任主持人,前「立委」邱毅通過視頻參與,引起綠營的關注。
  • 澳大利亞前往WTO「惡人先告狀」,環球時報:應訴便是
    對於澳大利亞的所作所為,環球時報認為,不足為奇,澳大利亞給中國貼上了「貿易打壓」的標籤,把反傾銷,反補貼稅看成「制裁」,中方表示,在商言商,不要把貿易政治化,而如今澳大利亞正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從證據上來看,中國對於澳大利亞大麥的加徵反傾銷稅措施,合情合理。同時,澳大利亞也曾對中國進行過反傾銷調查,多達100多起,中國對澳大利亞審查只有4起。
  • 美媒捏造中國女留學生「疑似間諜」,專家:暴露出美部分人的病態...
    【環球時報記者 李司坤 張晗】中國女間諜、美國政客、桃色關係、情報……近日,美國短新聞網站Axios突然爆出一篇「重磅報導」,通過極力渲染上述關鍵詞,描述了一個「中國間諜在美國政客中物色『政壇潛力股』,以圖未來影響美國政治」的故事,但這則所謂獨家消息,炒作的卻是一段近十年前的「舊聞
  • 美記者稱解放軍「很難拿下澎湖」《環球時報》:鬧出大笑話
    不過,該篇文章被《環球時報》形容是「鬧出大笑話」,並指艾克斯是「軍事記者、電影製片人」,報導引發頗多爭議。艾克斯在專文中提到,解放軍拿下澎湖的每一小時,臺灣也能啟動南部海邊的軍力,動員200萬名的後備軍人,美軍同時可以派兩至三艘航空母艦群到臺灣周邊,解放軍在澎湖升起旗幟時,美軍轟炸機可能已準備帶來隱形巡航飛彈,「在任何入侵的劇本中,時間並不站在中國這邊。」
  • GAI 我永遠不會翻車 歌手張信哲接受《環球時報》專訪
    《新生日記》一共幾對夫妻參加,今年的節目無疑GAI和王斯然成為了最熱門的夫妻,也是他們兩個為節目帶來了很多話題和熱度,就如龐博說的一樣,之前的GAI是一個很冷的男人,正是這種節目讓大家看到了他的另一面,GAI在之前確實有黑歷史,在他官宣自己和王斯然的時候,本應是一件喜事,有粉絲評論小圖看成了鳳凰傳奇,後被GAI懟:你怎麼不看成你媽和你爹呢。
  • 環球時報報導,中文劇泰國熱播進而引發泰劇翻拍
    環球時報報導截圖歷史上曾廣泛使用漢字並深受漢文化影響的越南轉自環球時報
  • 抵制《曾許諾》,團中央和環球時報都被驚動了
    恐怕沒有一部電視劇像《曾許諾》一樣,才剛要開拍便遭到萬千網友抵制,甚至驚動了團中央、環球時報和黨刊《紫光閣》:
  • 戴著鐐銬起舞——回顧香港01對話環球時報總編輯胡錫進
    上周末,《環球時報》總編輯胡錫進年內第二次走訪香港。
  • 環球時報專訪《金剛川》導演郭帆:拍抗美援朝電影是我的夢想
    徐劉劉】「拍攝抗美援朝題材電影是我的夢想」,抗美援朝題材電影《金剛川》導演郭帆近日接受《環球時報》專訪時這樣說。「修橋不是打仗,修橋也是打仗」環球時報:許多觀眾比較好奇,繼《流浪地球》之後,你為什麼會選擇拍攝一部抗美援朝題材戰爭片?
  • 這個世界到底怎麼了……環球時報選出2020全球十大新聞
    《環球時報》年度評選的十大新聞帶你回顧。《環球時報》記者範凌志回想起今年2月中下旬去世界衛生組織總部瑞士日內瓦出差時,當地人還「建議有病才戴口罩」,但很快人們習以為常的生活方式就因疫情發生改變。3月11日,世衛組織宣布新冠疫情「大流行」。截至北京時間12月30日,全球新冠累計確診病例超過8000萬例,累計死亡病例超過177萬例。
  • 《環球時報》2021年會舉辦 聚焦「疫情下世界危局與變局」
    【環球時報-環球網報導 記者 邢曉婧】12月5日,《環球時報》2021年年會在北京舉行。百餘位來自國內外政界、學界和輿論界的權威人士、專家學者出席本次年會。為此,《環球時報》2021年年會專門設計「中美關係會迎來轉機嗎?」「兩岸和平統一的希望有多大?」「中印關係,站到了十字路口?」「化解『卡脖子』會不會走入新誤區?」四個議題以及「預測2021年的世界」「預測2021年的中國」兩個夜話環節。百餘權威人士將就這些話題共同為《環球時報》的年度大戲貢獻精彩的點評和交鋒。
  • 《演員請就位2》話題多卻與演技無關,引來官媒《環球時報》點名
    《南方日報》官博截圖就在《南方日報》怒批的當天,另一官媒《環球時報文章開篇寫道:「演技類綜藝最近有點尷尬」,稱《演員請就位2》來號稱要「甄別、激發、塑造演員選手,最終發掘並向行業輸送優質、有潛力的優秀演員」,然而卻靠「導演狠懟流量鮮肉」登上熱搜。還發出靈魂拷問,「演技綜藝出不來好演技與好演員,還算是演技綜藝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