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自《我是歌手》貼吧吧友ID:假感情才是玩的
上一次與大家分享了我對筆筆唱功上的一點印象,當然第6期我在現場更加感受到的是她天生的音樂氣質,在說《黑色柳丁》前,補充一點我對《愛火花》的印象。國內唱復古布魯斯其實算得上是很冒險的,加入的爵士元素也很有意思。她在既有變奏又有變調的複雜編曲中還能玩的起連音唱詞和花腔轉音,甚至還有帥氣的舞步。這個女生比我原本想像中更加無法估量她的極限究竟在哪裡。
《愛火花》的現場裡,我可以很直接的感受到她對怒音、顫音、頓音和快速的旋律跑動等各種高難度技巧的駕馭自如,也可以感受到她對旋律走向、和聲框架、情緒發展和藝術風格等因素拿捏的十分精準,這樣酣暢淋漓的完美演繹下,我通常更喜歡深究一個歌手在歌曲高度激情狀態中的下意識表現。
也就是人們俗稱的華彩。這一部分表現的成敗優劣則取決於歌手平時的天賦樂感、藝術修養和音樂積累。其實無論是《哭了》還是《慢慢》,她華彩部分幾乎都可以讓人們的情緒達到一個高漲的迸發點,並且毫無突兀感,而《愛火花》裡無論是加入的黑人沙啞哼唱,還是最後的拉長音加轉音,也是完美無瑕。但並不是所有華彩都能被眾人一致接受,例如這一期張杰最後那段人聲與吉他聲合一的部分,在大眾看來是有爭議的,有人說是悅耳動聽的,也有人說是刺耳聒噪的。但無論成敗與否,大眾都應該給擁有即興創作旋律才能的歌者更多尊重與期待,因為沒有超高的演唱技能,這樣極其華麗的表達是很難在歌中展現出來的。
【關於定位】:
回到這期《黑色柳丁》,來定義這首歌的曲風類型時,不少人用的是異域風情的標籤,或者定位在R&B曲風上,其實本人看來依然是一首搖滾歌曲,banjo所營造的不僅是一種異域風情,它也是一種西非古老傳統的民間樂器,它所代表的也是古典元素。而筆筆演繹的《黑色柳丁》就是在重金屬裡加入大量古典元素,恰好就是Neo-Classic。而這也是搖滾的一類分支。所以本人更加傾向將這首歌的類型定義為新古典金屬搖滾。
【 關於意境】:
也許會有人說筆筆為什麼沒有表現出這首歌裡原有的瘋狂掙扎,極度壓抑和隱忍狂躁的情緒呢?其實它的編曲結構和配樂搭配被重新組裝後,其本身所表達的就已經不是原來的批判與叫囂的朋克精神了。那麼她選擇唱這首歌的意義還是像陶喆一樣嗎?我知道其實很多人根本沒有聽出來她究竟在表達什麼。我個人的觀點是,歌者所表達的應該就是現實音樂環境下,內心孤寂與堅持的掙扎狀態,對大眾無奈又想要救贖他們的憫世情懷,到最後堅定自我信念,寬恕大眾,自娛自樂,渺視人間的一種極其複雜又自我分裂的心理過程。我想這確實是她這麼多期以來最想要表達的:對當下大眾庸俗的音樂價值觀最直接的抨擊與嘲笑。所以這首歌看起來輕描淡寫,實則暗藏利刃。能讀懂的人估計都會感嘆歌者是一個怎樣有態度的女子,怎樣一個外表乖張安逸,內心裡卻狂放不羈的女子。
【 關於編曲】:
前奏是散板華彩式的前奏,也就是背景描繪式前奏,banjo所營造的西亞乾旱曠渺的景象很讓人著迷,象徵著人的內心在沙漠裡流浪時的孤寂感。A段裡沙錘與民謠吉他營造的細微無奈小情緒像是內心裡找不到出口的迷茫表達,而隨後加入的banjo聲像是雨點一滴一滴砸落下來,詼諧又輕盈,之後則削減弦樂伴奏獨留班卓琴與沙錘營造出異域塞外的獨自跋涉感,這樣的畫面感則暗喻著歌者音樂道路上的艱辛與堅持。弦樂伴奏時而抽離時而加入,與歌者連綿起伏的情感形成一種默契的交流。整個樂段就像是在傾盆大雨與綿綿細雨之間交替編制,低調神秘的表面下暗藏著波濤洶湧的情緒。而快至副歌部分用民族弦樂演繹強烈的切分節奏,更像是女子十二樂坊中常用的增強織體厚度的手段。而間奏則是樂段間的間奏模式,banjo與小提琴演繹的獨立樂段即是前奏開篇的背景,也是銜接AB兩段最恰當的過渡橋段,把異域民族風情穿插的恰到好處。
而B段電吉他的重金屬感的加入,則標誌著開始融入了更搖滾的元素,弦樂鼓點交錯中開始將A段迷惘孤寂的氣氛轉換為豁達明朗的氛圍,banjo與弦樂團抽離又交融的樂段被激揚的小提琴與加重的電吉他釋放出了暗藏的洶湧情緒,所有輕蔑與嘲諷、不羈與狂放的感覺就這樣撲面而來。而副歌部分人聲和音的呼應也推動了歌曲的進程。將歌者內心想要表達的救贖世人的強烈情緒推到了高潮。結尾則是採用的呼應性尾聲,獨奏的吉他音像是自我堅定又安靜的內心,歌者回到一個平和又寬恕眾人的心態,最後小提琴與banjo再一次響起了前奏時的樂章,只是這次沒有了迷惘,剩下淡淡的無奈,自娛自樂的藐視世人般的喃喃自語。
為什麼這次著重和大家分享這首歌的意境和編曲呢?因為我相信很多人能夠感受到這首歌編曲的巧妙之處,甚至對banjo這種世界民族樂器的聲音也很有好感,而大家聽這首歌時腦海裡也能呈現出畫面感,但並不是很多人可以將編曲的跌宕起伏與呈現的畫面感串聯起來,並形成一個完整的意境思路。希望我個人對意境與編曲的一點看法,可以幫助大家更好的享受音樂所帶給我們的魅力。
這一期裡就不再展開稱述她演繹部分的細節。但她用R&b的唱腔來把握這首歌曲,感覺卻有些奇妙。大量的真假音轉換可以說是大家最熟悉她的地方,即使是感冒,卻依舊並不影響她在細節方面的把握,比如她會控制聲音的強弱以達到與樂隊演奏變化的交流與融合,她B段裡的尾音都以漸強的處理方式來凸顯層次感,甚至有時將假聲轉換成一種半嘶半啞的叫喊狀(許多重金屬搖滾樂歌手就喜歡用嘶啞的假聲來演唱)。很多地方的轉音則帶著飄渺的顫抖感,更加貼切所謂的異域風情。因為意境所表達的東西是十分隱晦的,總的來說她在這首歌的演繹並不需要過分的用力與張揚,而這樣的力道是恰如其分的。
我在前幾期中有說過期待她會展現更多不同的一面,但回看視頻,不得不說這樣一個堅持自我的態度歌者更多的是讓我覺得有些心疼。世人有理由去享受更有品質的音樂,而我們更應該珍惜這樣的品質歌者,希望她能在這個舞臺走的更遠。
貼吧連結:http://tieba.baidu.com/p/2883632585?see_lz=1
點擊左下角原文閱讀,即可重溫《黑色柳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