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時不時會看幾集《蠟筆小新》消遣的成年人,我大概稱得上是小新的迷妹了。
這些年,小新推出了很多劇場版電影,但能在內地院線公映,這倒是破天荒頭一遭。
畢竟,鹹濕的小新和他有點無釐頭的父母,讓電影總是沾染了些許少兒不宜的色彩——
比如《夢境世界大突擊》中美伢和廣智鬼畜的對話:「我全剃光了(剃光了什麼你們懂的),一根也不剩,身心都變得清純可愛了唷!」
從這種層面來說,《蠟筆小新:夢境世界大突擊》上映其實還蠻有劃時代意義…
▼
細細想來,小新一家對我歷久彌新的吸引力,大約在於動畫反覆傳遞出的那份家庭觀和責任感。
儘管小新總是有層出不窮的葷段子,美伢和廣智也時常陷入和其他異性交往的YY中,但這家人對親情的重視,其實超乎想像的深。
廣智曾拒絕年輕女網友的邀約——「要約會,應該找年輕的男朋友才對,不應該找我這種歐吉桑」:
美伢只希望小新健康快樂,不聽話也沒關係:
而小新,是平時掀媽媽裙子,下雨天卻會去給媽媽送傘的孩子:
我看了不少蠟筆小新的劇場版,其實每一部結構都很相似。
電影開頭永遠都會設定一個懸念,然後小新家平靜的生活被打破,之後他們便會莫名其妙地拯救世界,拯救別人;在此期間,家人的重要性永遠是貫穿全片的主題。
今年這部《夢境世界大突擊》也還是走這種套路——
美伢挺身而出保護小新時說,「有哪個父母看到孩子有危險,會不挺身出來保護。對父母來說,小孩子可是比自己還重要」:
這種情節就算老套,依然讓人接受得心甘情願(攤手),因為這就是媽媽的心情啊。
除了慣有的套路,這次《夢境世界大突擊》還涉及到兒童的心理創傷。對孩子來說,這實在是個沉痛的話題。
電影以大家都開始莫名其妙地做相同的夢開始,逐漸發展到所有人睡著就做噩夢的嚴重程度:
原來,這一切的起因都是小女孩沙希。
她親眼目睹母親死亡,繼而把恐懼和內疚全部壓抑成夢中面目猙獰的怪獸,她認為那是母親的化身,母親要吃掉她:
沙希的父親雖然疼愛女兒,卻愛錯了方向。
他抽取別人的美夢給沙希,以驅趕噩夢帶給她的恐懼;卻忽略了頻繁的搬家和掠奪美夢的行為,給沙希帶來更深的孤單和愧疚。
一直以來,《蠟筆小新》都很強調一家人的相處和交流。
和雞飛狗跳卻心無芥蒂的野原家相比,沙希的父親身上濃縮了太多一意孤行、固執己見的家長的影子。
他從不認為小孩子能成大事:
卻不料正是大智若愚的小新,一針見血地指出沙希的孤獨:
從來都老少鹹宜的《蠟筆小新》 ,這一次不例外;不同年齡段的人,都能在電影中找到共鳴。
如果說小新風間他們瑰麗的夢境是小朋友的菜,那麼沙希的心理問題,則更像是拍給父母看的。
為人父母的道路無法逆行,孩子成長的過程也不能重來。
如果能讓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做父母的少點專制,多了解了解孩子真正需要什麼,又有何難呢?
▼
雖然我是小新的迷妹,但不得不承認,《夢境世界大突擊》前半部分實在有點混亂…
開場製造懸念是小新劇場版慣用的手段,不過這一次,懸念顯得毫無章法,讓人摸不著頭腦。
從大人小孩各自做著心儀的美夢,到一條詭異的大魚吞下所有人再噴出來,然後美夢變成噩夢,這個過程直到電影後半程我才看懂…
前半程中, 除了讓人懵逼的劇情,小新的各種賣萌惡搞也是real尷尬,沒人笑出聲也就算了,喊著要走的小朋友倒是有幾個。
但是熬過了前半段,後半程卻突然變得精彩起來。
就像史匹柏在拍《吹夢巨人》時使用了放屁的梗一樣,《夢境世界》裡小新的屁股和屁是一大亮點…
他給沙希表演屁股夾斷筷子:
和夢魘作鬥爭時把內褲拉成高叉泳裝:
屎屁尿的梗,小孩真的超喜歡。
不管是潛意識折射出的夢境,還是總有各種缺憾的現實,《夢境世界》用親情和友情,完美地將一切劃上句號。
電影結束了,我們的生活還要繼續。就像沙希說得那樣:
噩夢其實並沒有消失,它永遠都在那裡。不同的是,裹著愛前行的我們,就像擁有了無堅不摧的盔甲,噩夢猶在,但我們不再畏懼。
因為家人和朋友,總會陪著我們一起FIRE啊!
糖果Kids近期部分熱門獨家原創文章
【點擊標題可直接閱讀】
多年以後,你會發現:成長,就是更平靜地面對別離
《魔發精靈》:快樂其實有跡可循
熱血雷鋒俠之激情營救:這還是我們認識的那個雷鋒嗎?
每個孩子的童年,都值得遇見一位好心的吹夢巨人
陪伴,是給孩子最好的愛
這是一部你我都沒看過的《魯賓遜漂流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