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現在終於知道,大家要的只是敬虔的表象,或者說敬虔的表現。這是敬虔派的通用語言。關鍵問題是,敬虔的外表是可以裝出來的(提摩太後書3.5)。也就是說,真敬虔的人也有敬虔的表現,但偽裝的同樣有。若不愛真理,肯定沒辦法分辨何為真,何為假。也就是說,(我所經歷的)新興城市家庭教會還沒有形成真正意義上的傳統,目前的內核,依舊是傳統敬虔派的實質。注意,我說的是我極有限範圍內所經歷的,不代表整體。我也看到某些突破,或者說,城市教會的傳統在形成中。敬虔派的小共同體,天然有很多預設,這些預設來自某些淺陋神學和對經文的粗淺應用。加上長期反智與封閉,不求證基本事實。過去兩年我就經歷過這樣的內部謠言。比如說A弟兄是猶大,收了條子的錢,還買了別墅。當我們找到A弟兄求證,發現子虛烏有。就轉過來告訴持A弟兄是猶大觀的B姊妹時,B仍舊拒絕採信,說我仍舊相信某個群裡我信的那個C弟兄轉D弟兄的說法。再比如傳我和阿貓轉了幾個小組,兩年如此頻繁轉小組,肯定是這兩個傢伙有問題。認定阿貓不安分,喜歡到處轉發優質屬靈文章。離安靜學道的姊妹十萬八千裡。聽到這些,我才明白,原來有一套道德正確的預設,而且還是建立在膚淺理解聖經,也不來當面求證,就這樣心中投射出來的影子。反正現實要有好人和壞人,我反正是好人,至於誰是壞人,權看我用屬靈的眼光殺死誰。反正天選之子和大魔王的舞臺敘事,無論走到哪兒,都要拿當地材料填充一番。下來阿貓和我有討論,可能我們的確很多時候沒有顧及他人的感受。阿貓說,從小因學習成績好,無論怎樣老師都喜歡她,所以根本不需要討人的喜歡,不需要看他人臉色而活,成了學霸。而我則是無論怎樣老師都不喜歡我,天天對著幹。我也不需要看人臉色,成了學渣。而學霸和學渣之間的廣大中間階層,屬於可能被老師喜歡和可能被老師討厭的中間狀態,就需要特別操練一些學霸的習慣,裝成討老師喜歡的模樣。以上僅供一笑。但我還是要說,沒有當麵團契求證,就往來傳舌的傢伙,可以讀一讀馬太福音12.36,我又告訴你們,凡人所說的閒話,當審判的日子,必要句句供出來。當然你們在背地裡說我們的壞話,我們憑著在基督裡的恩典,饒恕你們。切盼悔改,定睛基督。無論是對A弟兄的謠言,還是對我們的。除了智性上的因素,最重要的是,反映出沒有一個健康的團契。是小共同體的自我感覺,勝過了定睛基督和相信恩典。是的,經歷過這幾年的宗教生活,我真的對健康的團契,越發的渴慕,求主賜給我們。預備一個護戒團契給我們。或者使用我們,可以服侍一個護戒團契。阿貓今早說,根據錢理群老師說的精緻利己主義,造了一個詞,叫做宗教利己主義。我說這個詞好,之前錢老這個詞一出來,大家開始使用這個詞來指代高校精英。但後來我發現,大家其實不反感利己主義,而是討厭精緻,因為廣大中間階層沒辦法和精英拼精緻。無論學識還是資源都差了一大截。巴不得自己能立刻擁有精緻。所以宗教利己主義,我不是站在普通利己者批判精緻利己者那樣的立場,而是總結一個很多年都處在靈命嬰兒百思不得其解的現象。現在差不多搞清楚,就是混在宗教裡索取讓自己舒服的利益,滿足於宗教生活和宗教感覺。唯獨忘記十架,離基督越來越遠,也沒有因著宗教生活的參與,而形成護戒團契。當然生命就沒辦法長了。這也許就是末世的人性吧,每次讀提摩太後書3章,都給我極大震撼。解決方案是後半段10-17節,焦點落在信基督和基督裡敬虔度日,而如何信?如何敬虔?聖經。這聖經能使你因信耶穌基督,有得救的智慧。經歷這些,讓我有了去溫習愛德華茲《宗教情感》的動力。分辨的目的不是去批判,而是渴慕建立在上帝話語和信基督之上的團契,且更渴慕祂!
所以,當我看到learned piety,就非常興奮。成為真認識耶穌基督,這不只是在頭腦中認識,並因信祂而敬虔度日的傢伙。或者我也可以如保羅說的,我所忍受是何等的逼迫,但從這一切苦難中,主都把我救出來了。
【每日翻譯一句】
與其通曉每日各路新聞,不若精曉上帝的應許。
We must not be experts in the daily news at the expense of being experts in the promises of God.
-Kevin De Young 2021.2.10
如果你直譯成,我們不能以精通上帝的應許為代價去精通每日的新聞。這不是漢語,而是看著像漢語的渣渣。所以,我用與其,不若來翻譯at the expense of ,雖然不符合這個短語的含義,但卻傳遞了作者真正想要傳遞的意思。焦點在每日花精力在上帝的應許上,而不是各類新聞消息上。因為很多新聞背後的價值,往往會給你一些虛假的盼望,或者盼望的假象。而真正的盼望在於上帝的應許。或者我也可以照著Kevin的話,與其在新聞消息中找盼望,不如去啟示錄中找。兩個experts都名詞動詞化成,通曉和精曉。歡迎拍磚。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