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虎父無犬子,梅蘭芳的兒子梅葆玖同樣在戲曲界取得了成功。梅葆玖的嗓音甜美圓潤,擅長青衣、刀馬旦等角色。他表演的時候端莊大方,扮相也是十分美麗,演唱風韻和他父親梅蘭芳不相上下。
梅葆玖代表著"梅派",子承父業梅葆玖在戲曲圈內的風評極高,深受同行的追捧和觀眾們的愛戴。作為同樣的戲曲工作者李玉剛名氣也很高,但是梅葆玖至死都不肯原諒他,這裡面又有什麼原因呢?
梅葆玖在戲曲界名聲大噪取得無數光環的時候,李玉剛還沒有出生。梅葆玖出生於1934年,而李玉剛出生於1978年,倆人年紀相差整整44歲。這樣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前輩討厭一個新出道的李玉剛,肯定是無風不起浪的。
梅葆玖10歲學藝,13歲就開始登臺演出,他的舞臺功力和戲曲造詣肯定遠遠超過李玉剛。18歲那一年,梅蘭芳才給梅葆玖同臺演出的機會,這一年,他的表現折服了父親和無數的觀眾。
1961年,梅蘭芳去世以後,梅葆玖接過了父親的接力棒,代表著"梅派"活躍在戲曲舞臺上。同時從事戲曲工作的還有梅葆玖的兄弟姐妹,但是,沒有一個人的戲曲造詣能比他高。
1989年,梅葆玖代表中國京劇在國際舞臺嶄露頭角,並且榮獲了美國紐約林肯華美藝術中心頒發的"亞洲傑出藝人獎"。而此時的李玉剛還只是一個毛頭小夥子。別說名氣,就是自己的生活都還是問題。
梅葆玖之所以和李玉剛有著至死解不開的恩怨,還要從李玉剛在戲曲界剛剛闖出些名堂開始。
梅葆玖討厭李玉剛的初因李玉剛雖然天生一副好嗓子,但是他的成名之路卻異常艱辛。剛開始的時候,他只是給別人洗碗刷盤子。後來,憑藉著自己對戲曲的愛好以及天生的好嗓音,他發現在酒吧駐唱能有更好的收入。當時的李玉剛從沒想過自己後來能夠取得什麼成績,只是作為一種謀生手段而已。
演出的機會多了,他發現男生、女生混合唱法的時候,常常能獲得滿堂彩。於是靈機一動,想到一個屬於他自己的藝術道路——男扮女相。
2006年,李玉剛到北京參加了《星光大道》並且一炮而紅。2007年,李玉剛的人生掀開了新篇章,他不僅在中國戲劇舞臺上表演,還到了澳大利亞這樣的國際舞臺表演。《紅樓夢》、《芳華絕代》、《新貴妃醉酒》等被搬到了螢屏前,觀眾們紛紛為他喝彩。
京劇隨著時間的推移,已經不受年輕人的喜愛,但是李玉剛的新唱法贏得了青年們的追捧。李玉剛紅了之後,和梅葆玖的關係才徹底掛鈎。
梅葆玖本就是傳統戲曲老前輩,他專業而且認真,甚至對於戲曲講究一絲不苟,他不太能接受新的唱法和扮相。李玉剛成名後,不明就裡的觀眾說:前有梅蘭芳,後有李玉剛。給李玉剛冠上了大師的名頭,但是梅葆玖卻以為李玉剛的藝術形式無異於小丑,上不了臺面。
就這樣,倆人雖未同臺,梅葆玖已經心生不悅了。讓梅葆玖厭惡李玉剛到極點的卻是另外一件事……
梅葆玖至死不肯原諒李玉剛的原因可巧不巧的事情是,倆人有了見面的機會,而且同在中央電視臺的一場晚會上。當時的李玉剛很年輕氣盛,說話也不注意尺寸,不小心說了一句:"我代表博大精深的梅派藝術向全國觀眾……"李玉剛話沒說完,梅葆玖就拂袖而去。要說李玉剛這番話確實是有點過了,前輩在場,你能代表梅派嗎?再說了,梅派自然是梅家人承襲,你一個外姓人這樣說話,莫說梅葆玖,誰也受不了。再加上本來梅葆玖就認為李玉剛上不了臺面……
倆人的矛盾這一次更加沉重了,李玉剛本來想借著機會化解和梅老先生的誤會,也白白錯過了這次機會。
本來,李玉剛要是再謙遜一點也就罷了。沒想到他卻站出來說:"雖然京劇圈不承認我,但是又有幾個人像我這樣紅?用新方式吸引年輕人喜愛京劇,也是一種弘揚京劇的方式……"
梅葆玖聽聞後更是氣到吐血,覺得李玉剛過於狂妄了一點。用新方式自然是可以的,但是誇大說京劇圈沒人比他更紅就誇張了些。
2016年,梅葆玖82歲高齡,他在北京逝世,臨死都不肯原諒李玉剛。
新舊戲曲方式的衝突恰恰證明了社會的發展
李玉剛聽聞老先生病逝的消息很是傷感,還在自己的社交平臺發表了哀悼。李玉剛表示:可惜沒能在老先生生前和他冰釋前嫌。
其實,雖然李玉剛的說話藝術沒到位得罪了老先生。但是,確實存在的是現在的藝術樣式紛繁多樣,京劇早已經在歷史的滾滾洪流中不再流行和被年輕人喜愛。李玉剛或者不專業,或許有點狂妄,他的表現確實引起了廣大年輕人對於京劇的喜愛。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特徵,古時候沒有電視沒有電影,他們的娛樂方式全部仰仗於戲曲。戲曲演員們為了出名,臺下用十年功才能換得臺上十分鐘。其成名之路之艱辛,也不是常人可想像的。他們的藝術造詣和形象確實讓人肅然起敬,比如梅蘭芳,再比如梅葆玖等等。
但是,社會在發展進步,人們的思想也隨著改變。現在人更多的關注著新式的娛樂方式,他們更加在乎的是感官直接的衝擊,和心靈深處對於藝術的獨特審美。你不能要求一個年輕人不刷抖音而跑過去聽戲曲,因為他們聽不懂。
結語梅葆玖和李玉剛的衝突和矛盾是社會發展的必然,因為歷史的車輪一直在進步。作為老前輩秉承文化傳承和專業沒有錯,李玉剛追求新方式也沒有錯。願梅葆玖先生在天堂能安息,原諒李玉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