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 am vengeance, I am night, I am Batman.
蝙蝠俠一直是正義和希望的象徵。他想成為哥譚市民的榜樣,一個人可以有所作為。一個人會衰老並最終走到盡頭,但一個符號可以永遠存在。布魯斯韋恩是大多數DC宇宙中的蝙蝠俠。他的蝙蝠俠痴迷於正義,這起源於他宣誓保護哥譚以紀念在他幼年時發生的悲劇。這場童年創傷也塑造了布魯斯的道德指南針; 他幾乎可以做任何事來保護哥譚市,但他不會取人性命(這是他的底線)。然而,他也並不總是蝙蝠面具背後的那個男人。
為了繼承蝙蝠俠的遺產,有許多角色穿上了蝙蝠裝。有些人成功地將其作為正義的象徵,從而獲得了受到粉絲讚譽的標誌性故事。最有效的替代品是那些了解哥譚對英雄的需求並與布魯斯的道德準則保持一致的人。其他人有良好的意圖,但最終失敗了。他們可能會濫用權力,因此會受到更嚴厲的懲罰,在此過程中失去公民的信任。最後,有些角色甚至為了玷汙黑暗騎士的聲譽而成為這個角色。他們可能是蝙蝠俠的敵人,並一步步將哥譚的正義象徵的慢慢的歪曲抹黑它。
20.黑面具
初次登場於《蝙蝠俠》(Batman)第386期(1985年8月)。本名羅曼·西恩尼斯(Roman Sionis)。
作為蝙蝠俠經典反派之一,在與黑暗騎士纏鬥的幾十年裡,黑面具也對黑色鬥篷上了癮,2005年8月,《蝙蝠俠:戰爭遊戲》 # 3,黑面具控制住了哥譚市所有黑幫勢力,並殺害女性羅賓史蒂芬妮布朗。
在「第二幕 - 潮汐」中,計劃通過偽裝成蝙蝠俠製造一系列犯罪來嫁禍還處於悲傷情緒的黑暗騎士,希望GCPD(哥譚警署)的注意力從他身上轉移到蝙蝠俠身上。
該計劃最初起作用,直到小丑的介入,他對其他人殺死了羅賓感到憤怒,破壞了黑面具的大部分活動與計劃,這才結束了黑面具作為The Caped Crusader(鬥篷騎士)的職業生涯。
19.羅伊·凱恩
初次登場於《偵探漫畫》(Detective Comics)「Blind Justice, Part One」(1989年3月)
在1989年《偵探漫畫》「盲目正義」(Blind Justice)# 1 中,一位名叫羅伊凱恩的員工發現了蝙蝠洞,在那裡他找到了坐在輪椅上的布魯斯。看到布魯斯不能執勤,興奮羅伊請求能穿上蝙蝠裝,讓自己幫蝙蝠俠代班一段時間最後布魯斯同意了,並使用心靈控制裝置來駕駛羅伊的身體。
但不幸的是,羅伊的身體和精神都不適合當蝙蝠俠,這留下了深深的隱患。儘管羅伊被布魯斯的思想所控制,但布魯斯無法完全控制他的身體。最後決戰時,羅伊拼盡全力想擺脫布魯斯的心靈控制,因為他發現與Bonecrusher的對抗讓自己感到痛苦不已。導致羅伊身體失控,被迎面而來的火車撞死。雖然他的意圖是好的,但是結局悲慘。
18.雨果·斯特蘭奇
初次登場於《偵探漫畫》(Detective Comics)第36期(1940年2月),是阿克漢姆瘋人院的心理學家,痴迷於研究蝙蝠俠,善於利用他人從而達到自己的目的。
《蝙蝠俠:奇怪的幻影》(Batman: Strange Apparitions)(1977年)是雨果博士自40年代以來首次回歸漫畫。回歸後,他設計抓住了蝙蝠俠,並揭開黑暗騎士的面紗。隨著布魯斯·韋恩被囚禁,斯特蘭奇將自己偽裝成布魯斯和蝙蝠俠,並以此希望徹底的摧毀黑暗騎士的精神。
又是一個奇怪可怕的蝙蝠俠,他的唯一目的是玷汙蝙蝠會徽所代表的一切。雖然計劃最後還是失敗,但是他的同謀瑪格達對他表現的評價,讓他在這個名單上排名高於前面幾人。她告訴他,他完美地複製了兩種聲音,暗示布魯斯和蝙蝠俠聽起來不同,雨果可以準確地模仿兩者。
17.死亡天使阿茲瑞爾
初次登場於《蝙蝠俠:死亡天使的劍》(Batman: Sword of Azrael)第1期(1992年10月)。本名尚-保羅·范雷(Jean-Paul Valley),是前哥譚市義警。
尚-保羅·范雷,更為人熟知的名字是死亡天使(Azrael),曾經是一位哥譚市的義警。他大部分的非凡的能力來自於年輕時嚴格的訓練。不為人知的是,他受控於一個有著500年歷史的宗教組織——聖大仲馬秩序。並給他命名為死亡天使。尚-保羅·范雷實際上是一系列使用死亡天使的服裝和名稱的犯罪剋星的後人。雖然他的心理問題經常讓他以復仇的名義成為一個冷血殺手,但是在與蝙蝠家族成員長時間的相處中開始同根深蒂固的極端教義保持距離,更負責任並用人道的方式行使正義。在布魯斯被班恩擊敗養傷的階段,範雷成為了第二任蝙蝠俠,儘管在不久之後他就被卸任。
1993年的《騎士殞落》(Knight fall)的故事中介紹了一位新的反派人物班恩(Bane),將蝙蝠俠重傷成癱瘓;死亡天使(Azrael)在布魯斯·韋恩復建的期間受託穿上蝙蝠裝代替成為新的蝙蝠俠。編劇道格·莫許與艾倫·葛蘭特在「騎士殞落」時期合作,並在1990年代一同貢獻了許多蝙蝠俠的跨界(crossover)作品。
16.貝恩
初次登場於《蝙蝠俠》(Batman)第489期(1993年2月),曾將超級英雄蝙蝠俠脊椎骨打斷。
貝恩天生擁有足以和蝙蝠俠抗衡的天才智商,雖然是一個身體異常強壯的反派,但他更多的時候是在用腦子戰鬥。貝恩剛剛來到了哥譚市的時候,開始收集關於蝙蝠俠的一切資料,並靜靜觀察蝙蝠俠的一舉一動。最後,他用聰明的的智慧推理出了蝙蝠俠就是布魯斯·韋恩。這時貝恩腦海中就有了一個幹掉蝙蝠俠的計劃,於是他硬闖阿卡姆瘋人院(Arkham Asylum),將蝙蝠俠的宿敵小丑,稻草人,瘋帽匠,螢火蟲等都放了出來。他跟蹤並看著蝙蝠俠用了三個月的時間重新抓獲他們。在身患感冒並且精疲力盡的蝙蝠俠回到宅地時,貝恩埋伏在那裡。他在蝙蝠洞中和蝙蝠俠大戰了一場。最終折斷了蝙蝠俠的脊椎骨,從而導致蝙蝠俠癱瘓。這便是著名的「斷背之戰」。
誰能想到,這個臭名昭著的惡棍竟然也扮演過蝙蝠俠,他曾在 DC N52「Forever Evil」中穿上鬥篷和頭巾。在蝙蝠俠失蹤並且犯罪集團控制了世界之後,貝恩自己動手了。他認識到蝙蝠俠是一個象徵,是拯救哥譚的唯一希望。然後他召集了一大批反派,與GCPD建立了合作關係,並在之後的補救行動中重新在哥譚建立了些秩序。
儘管貝恩最終在蝙蝠俠歸來後被送回阿卡姆,但他這才確實是做了件好事。就像他的前任一樣,貝恩看到了哥譚市的需求,並成為了這個城市所需要的象徵。
15.喬·柯林斯
1998年的漫畫《蝙蝠俠:我,小丑》(Batman: I, Joker is a strange one)故事發生在一個奇怪的平行世界。由邪惡的蝙蝠俠統治的世界。他迫使他的公民進行身體轉變,成為他最大的敵人「小丑」,並為了娛樂目的而擊敗他們。
其中一位公民是喬·柯林斯(Joe Collins),他身體轉變為小丑,但能夠抵制小丑的記憶,讓他自己的個性留下來。柯林斯叛亂起來推翻邪惡的蝙蝠俠的統治並最終取得成功。他決定成為新的蝙蝠俠並恢復每個曾經擁有黑暗騎士的英雄形象。
14.傑森·託德
初次登場於《蝙蝠俠》(Batman)第357期(1983年3月),全名傑森·彼得·託德(Jason Peter Todd),原是一個街頭流浪少年,因盜竊蝙蝠車的輪胎與蝙蝠俠(Batman)相識,後接替迪克·格雷森(Dick Grason)成為了第二代羅賓(Robin)。在大事件「家庭之死」(A Death in the Family)中,傑森被小丑(The Joker)殺害。傑森後來復活,發現蝙蝠俠並沒有殺死小丑為自己報仇,便化身成為了紅頭罩(Red Hood)。
在《蝙蝠俠:披風爭奪戰》(Batman: Battle for the Cowl)(2009)中蝙蝠俠被達克賽德的歐米伽射線殺死之後(實則是被傳送到了原始世界),為了繼續保衛哥譚,他的盟友和家人們開始爭奪他的頭銜。第一個穿上服裝的是傑森·託德。他將自己複雜的感情與蝙蝠俠的缺乏道德相結合,導致他變成了一個非常危險且毫無道德的蝙蝠俠並聲稱自己是真正唯一的蝙蝠俠。
這顯然是對蝙蝠俠褻瀆,作者讓傑森成為這個故事裡的真正反派。蒂姆德雷克,迪克格雷森和讀者都非常清楚,傑森託德是一位失敗的蝙蝠俠。
13.中國蝙蝠俠
初次登場於《新超人》(The New Superman)#1(2016年10月),本名王柏熙(Wang Baixi)
這位萌萌噠,胖胖的蝙蝠俠是國人啊,哈哈,在2016年DC官方發布新的上海超人和中國正義聯盟之後,一位全新的黑暗騎士進入了漫友們的視線裡,這個精壯靈活的胖子怎麼也和黑暗騎士的形象相差甚遠啊,不過,人家可是受到了蝙蝠俠本尊的指點和肯定的,也可以說是一名還在成長期的蝙蝠俠。
不要看人家廢宅身材,人家可是人生贏家,抱得美人歸。和中國神奇女俠彭黛蘭(Peng Deilan)拍拖,現在可是你儂我儂,嘖嘖嘖嘖。漫友們羨慕不來,羨慕不來。
12.布蘭泰勒
1944年的漫畫《蝙蝠俠》(Batman)#26 故事發生「公元3000年」為特色,在未來,地球被土星人入侵並被迫服從他們的命令。在這個地球上,一個名叫布蘭泰勒的人,他是布魯斯·韋恩的後裔,偶然的機遇讓他發現了一個1939年時間艙,在那裡他從新聞片中了解蝙蝠俠和羅賓。
他和他的牢房獄友瑞克作為新的boy Wonder(蝙蝠俠和羅賓)開始行動,激勵人們與他們的外星統治者的不公正作鬥爭。叛亂最終奏效,入侵者被送回他們的家鄉。布蘭在之後的蝙蝠俠故事中還回到過去幫助布魯斯發生了一些新的故事,但是正是這個勝利的開端贏得了他在名單上的位置。
11.超人
首次登場於《動作漫畫》(Action Comics)創刊號(1938年6月),世界上第一位、也是最偉大的超級英雄。
這感覺都不需要多說些什麼了,你在家時會試著去穿女友內衣嗎?當然...你沒有女朋友。那還是說說吧
多年來的故事中,當布魯斯需要幫助時或遇上麻煩的時候,超人就經常穿戴上蝙蝠裝。我挑選了其中一例是發生在1977年的故事「夜間蝙蝠俠被殺的地方?」(Where Were You on the Night Batman Was Killed?)。在這個故事中,光頭盧瑟解釋說他將超人的思想轉變為蝙蝠俠的身體,這樣他就可以摧毀蝙蝠俠的人體,而又摧毀了超人的思想。
該計劃似乎有效,但其實這是世界上最佳拍檔(最佳公婆)設的套。當盧瑟認為他將蝙蝠俠的人體送入太空銷毀時,實際上是戴著蝙蝠面具的是超人,而蝙蝠俠,他剛剛安全地返回了地球。
10.達米安·韋恩
初次登場於《蝙蝠俠:惡魔之子》(1987年9月),達米安·韋恩初次登場時還是個未被命名的嬰兒,正式登場是在《蝙蝠俠》第655期(2006年9月)。
是蝙蝠俠與刺客聯盟首領忍者大師之女塔利亞·艾爾·古爾(Talia al Ghul)所生的兒子,後來成為蝙蝠俠的助手、第五代的羅賓。雖然和父親一起打擊犯罪提供了達米安很多學習的機會。然而,儘管達米安成長優秀的羅賓,但他卻並不是一個優秀的蝙蝠俠。
在漫畫《蝙蝠俠》# 666 中,漫畫裡首次提及了在未來達米安繼承了蝙蝠俠的衣缽。雖然達米安是蝙蝠俠的親生兒子,但是由於他的性格原因,他並不是蝙蝠俠最優秀的繼承人。他也一直在他模糊的道德線上掙扎徘徊。雖然達米安曾經向父親保證過自己不會幹掉壞蛋,但是三年之後,他已經徹底的瘋狂了。達米安的手段非常的激進,他認為結局壞蛋最好的方式就是結束他們的生命,他的所作所為險些將哥譚毀於一旦,最後,他被哥譚市的公民唾棄驅逐。我想布魯斯也會對他的兒子倍感失望吧。
《蝙蝠俠:婚禮之路》 # 1中,達米安在幻覺中一瞥未來,他又拿起父親的披風和鬥篷。以他自己的方式來保衛哥譚,可怕的未來難道終有一天會變成現實嗎?我們拭目以待。
9.祖爾 - 恩 - 阿勒的蝙蝠俠
初次登場於《蝙蝠俠》(Batman)#113(1958年2月)。
這位來自地球一(Earth-One )的蝙蝠俠,是原是一位叫特拉諾(Tlano)的善良科學家,在自己的世界中利用強大望遠鏡觀察學習其他宇宙的文明,當他觀察到了地球上的蝙蝠俠時,他被深深的啟發,並開始在自己的母星上扮演同樣的角色。
當他的世界受到來自另一個世界的機器人入侵者的攻擊時,特拉諾將蝙蝠俠從地球傳送到祖爾幫助他一起戰鬥,並知道在Zurr-En-Arrh上,黑暗騎士將擁有與超人相當的力量。但這次危機之後,這位多彩蝙蝠俠就再也沒有出現在漫畫之中了。
8.阿爾弗雷德·潘尼沃斯
初次登場於《蝙蝠俠》(Batman)第16期(1943年的4月),年輕時的阿爾弗雷德·潘尼沃斯是英國軍情五處的一名特工,自託馬斯·韋恩時起就是韋恩家族的管家。在託馬斯夫婦被殺後,獨自撫養布魯斯·韋恩(蝙蝠俠)長大,是布魯斯最信任的人。
在最近一期的《蝙蝠俠》中,阿爾弗雷德穿上了蝙蝠裝,甚至還開著蝙蝠車幫助布魯斯對抗哥譚惡棍。然而,最有趣故事是發生在1955年的蝙蝠俠#92 中阿福短暫的接替了黑暗騎士。這部喜劇講述了蝙蝠俠和一隻名叫「埃斯」的狗故事,布魯斯·韋恩先是救了他,後來又和蝙蝠俠一起打擊犯罪。(666)
當埃斯的主人來認領他時,蝙蝠俠給他看了一張布魯斯·韋恩和埃斯一起打擊犯罪的照片。主人不知道,照片上的其實是阿福穿著蝙蝠俠的服裝。如果能欺騙過狗主人,那也能騙得過我們。(這笑容太美豔了)
7.蝙蝠俠(DC 100萬)
初次登場於《正義聯盟》JLA#23(1998年10月),作為853世紀的蝙蝠俠擁有比20世紀或21世紀蝙蝠俠更典型的能力。
在遙遠的853世紀(85, 300年),全宇宙最危險的罪犯被重新安置在慘澹的冥王星上。在笑笑病毒的幫助下,犯罪分子賽隆(Xauron)發起了叛亂,奪取了對世界的控制權。尋求報復和權力的示威,賽隆將成千上萬的警衛以及他們的配偶驅趕到競技場,互相殘殺,還逼迫他們的孩子觀看,他們的父母在幾天內被屠殺殆盡。當這些家庭的15,000名兒童被迫觀看他們父母的大屠殺時,許多人自殺或瘋了。其中一個發誓永遠不會讓這樣的悲劇再次發生,並發誓要成為蝙蝠俠。
他選擇蝙蝠俠作為的象徵,是因為他認為它不僅僅是恐懼所代表的; 它是一種理想,它代表著正義。在經過多年的耐心,訓練,學習和準備,蝙蝠俠一百萬人帶著他的盟友們進入危險的庇護星球,冥王星。耐心的尋求屬於他的復仇。
6.詹姆斯·戈登
初次登場於《蝙蝠俠:數字正義》(Digital Justice)(1990年2月)。
在「 蝙蝠俠:數字正義」中,詹姆斯·戈登化身蝙蝠俠打擊犯罪,註:(此詹姆斯·戈登是戈登局長的孫子),他在未來的高譚市(Gotham City)中扮演蝙蝠俠的角色。在從舊報紙剪報中熟悉蝙蝠俠之後,穿上蝙蝠裝,這是老布魯斯給詹姆斯的紀念品。作為新的蝙蝠俠,詹姆斯開始為他的愛人復仇,並將這個城市從已故的小丑創造的一種有感染性的計算機病毒中解放出來。
詹姆斯得到一臺名為巴特科普(Batcomp)的自我感知計算機的幫助,該計算機由已故的布魯斯韋恩編程。詹姆斯在這個有趣的未來派高譚市中扮演蝙蝠俠的角色。
5.蝙蝠俠100年
《蝙蝠俠:100年》中的老爺是一個有趣的角色,因為從未明確表示他到底是不是布魯斯韋恩。但是,我們很清楚,這個故事的目的是讓蝙蝠俠的身份保持神秘。它是在蝙蝠俠第一次出現之後的一百年。這個故事情節發生在2039 年的高譚市。一名聯邦特工被謀殺,一群華盛頓的高級特工介入調查。蝙蝠俠的重新出現,從過去被遺忘的圖標,被通緝的謀殺。在混亂中高譚市警方偵探戈登是前任專員的孫子,發現他們追逐的男人根本就不應該存在。
這個故事強調了蝙蝠俠是一個想法的概念,是任何人都可以接受的正義的象徵。面具後面誰都沒關係,重要的是胸部的符號。這個概念令人鼓舞,並在我們的名單上排名高位。
4.吉姆·戈登
初次登場於《偵探漫畫》(Detective Comics)第27期(1939年5月),是哥譚市警察局(Gotham City Police Department)的局長,也是超級英雄蝙蝠俠(Batman)的忠實盟友和最信任的人之一。
在 N52 # 41開始,詹姆斯·戈登接替了布魯斯·韋恩的位置,成為了新的蝙蝠俠,由於缺乏蝙蝠俠所需的體力,戈登穿著機器戰甲套裝走上街頭。這套戰甲的長耳朵就像一隻兔子所以一些圈內粉絲稱這個化身暱稱為「兔子戰警」(Bat-Bunny)。
儘管新行頭看起來很萌,但戈登是蝙蝠俠的絕佳替身。他和布魯斯一樣對哥譚抱有同樣的希望,他正在努力弄清楚這個希望的象徵意味著什麼,正如布魯斯早年所做的那樣。而且兩人對事物的不同看法法豐富了兩個人物的塑造。
3.特裡麥金尼斯
首次出現在動畫電視連續劇「 未來蝙蝠俠」(Batman Beyond)(1999-2001)的試播集中。
特裡麥金尼斯是首次創作於動畫電視裡的蝙蝠俠,因人氣高,被引入到漫畫中。
故事開始於2039年。蝙蝠俠雖然已經70多歲了,一名叫特裡麥金尼斯的16歲高中生經過韋恩莊園時,偶然間發現了蝙蝠洞。老布魯斯把他踢了出去,但是當他回到家發現父親被謀害後,特裡偷了一件蝙蝠套裝並發誓要復仇。儘管雙方最初不信任彼此,但布魯斯仍然同意幫助特裡作為新的蝙蝠俠,因為他們身上有著共同的悲劇。
特裡是蝙蝠俠的絕佳傳承人。他是一個年輕人,必須承受蝙蝠俠套裝帶來的所有壓力,同時試圖找出如何成為真正的英雄。
2.提姆·德雷克
初次登場於《蝙蝠俠》第436期(1989年8月),是第三代羅賓。
蒂姆德雷克曾被多次被描繪為未來的蝙蝠俠。這很合理,因為蒂姆是一位出色的偵探。雖然偵探工作並不總是出現在蝙蝠俠的故事中,但卻是這個角色的一個重要特徵。蒂姆能夠推斷出蝙蝠俠和羅賓都是他自己的全部,這使他成為布魯斯的偉大繼承者。
蒂姆不僅是一個偉大的偵探,但他也很樂觀。他總是能夠知道什麼時候有人不喜歡自己和喜歡,他可以弄清楚如何幫助他們。作為蝙蝠俠,他能夠利用這些技能幫助他的盟友並打敗他的敵人。
1.迪克·格雷森
初次登場於《偵探漫畫》(Detective Comics)第38期(1940年4月),全名理察·約翰·格雷森(Richard John Grayson),師承超級英雄蝙蝠俠(Batman),是初代羅賓(Robin),成人後離開了哥譚市去讀大學,畢業後成為了一名警察,期間參與創立了少年泰坦,並以夜翼(Nightwing)的身份,繼續行俠仗義,打擊犯罪,後被老師蝙蝠俠認可加入正義聯盟與諸位超級英雄一同並肩作戰。
在所有扮演蝙蝠俠角色的人物中,迪克格雷森是迄今為止最棒的角色。作為第一個羅賓和(活力雙雄)的原始成員,迪克被培養成接替他的導師。他為這個角色帶來了更纖細的身材和更高的雜技天賦,並且克服了最初自己作為披篷騎士(Caped Crusader)身份的鬥爭。
在布魯斯之外,迪克是最適合穿西裝的角色。他通過與GCPD一起工作來保護哥譚的公民,以確保更高的定罪率。這是《蝙蝠俠》漫畫所能提供的成長故事的最真實形式,他也是布魯斯做過的最大的成就 for Di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