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世界動畫史上最黑暗的一天。
日本當地時間7月18日上午10點35分,在世界上都頗有影響力的動畫公司「京都動畫」遭到人為縱火,死傷者眾。
根據朝日新聞的報導,截止到我們發稿時,確認33人死亡,另有36人被送往醫院,其中17人昏迷不醒。
朝日新聞截圖
據說,很多傷亡的工作人員,都是為了搶救畫稿。
京都動畫八田社長表示,自己曾收到「殺人預告」那樣的東西,但沒想到,預告真的成為了現實。他說那棟樓裡的人是「站在那裡支撐著日本動畫業界的人,他們中的任何一人受傷甚至丟掉性命,都是難以令人忍受的。」
但現在,卻有33位,甚至更多人離開了我們。
新海誠希望大家平安無事
巖井俊二斥責兇手
朝日新聞說,在火災現場附近的一名61歲的女性,在上午10時35分時從家裡出來,看到玄關左邊的地面上一位男子仰臥在地上,穿著白色T恤和深藍牛仔褲。
該男子手部有燒傷,右腳處還燃著微弱的火焰、冒著煙,白T捲起,能看到腹部有類似刺青的模樣,頭髮也被燒到捲起。女子還以為他是受害者,但沒想到他就是縱火者。
隨後他被警察帶走,送往醫院救治,也對自己的縱火行為供認不諱。根據NHK的報導,該男子購買了40L汽油用於行兇,現場還發現了刀具。
附近目擊現場的居民表示,這名男子曾滿懷恨意地喊著「讓你抄襲我!」也有網友表示,嫌疑人由於並不喜歡如今的京都動畫,希望它消失。但無論上述任何一個,都不能成為他試圖毀滅京都動畫的理由。
京都動畫在誕生之初,就是偏向作坊式生產的製作風格,往往一個畫師就主導著一個系列,一個人的離開就意味著我們要失去一種風格。
這對日本動畫界絕對是個致命的打擊。
現場發現兩罐20升的汽油,6把刀具,1個錘子
很長一段時間以來,漫迷們都用「京阿尼」來稱呼京都動畫,這是因為它的全稱叫京都 Animation,簡稱就是京Ani。
它的誕生,要追溯到1981年,最開始只是一個工作室。怎麼講呢,誰都沒有想到這麼一個之後影響了日本文化的動畫公司,竟然誕生在主婦們的日常裡。
京都動畫早期工作者
京都動畫的創始人八田陽子曾經在手塚治虫工作室,擔任給動畫完稿上色的上色師。她與丈夫八田英明結婚後,辭職搬到京都,為了打發時間,就跟周圍領居家的主婦們一起成立了一家小小的動畫工作室,主要做外包工作,曾經給龍之子、日升這樣的公司做過項目,甚至還參與過《超時空要塞》的製作。但因為工作室一直沒有法人,就沒能署名。
直到1985年,八田陽子才使用丈夫八田英明的名字正式註冊,將公司的名字從「京都動畫工作室」改為了「京都 Animation」。
從最初的人員構成上看,京都動畫是動漫界少有的以女性為主的動畫公司,在工作室成立之初就形成了以女性氣質為主的作品基調。
更重要的是,對於細緻的動畫作品,她們可以充分發揮女性認真的優勢。這或許也是京都動畫後期為什麼能以刻畫萌系少女為主的動畫在業界中站穩腳跟的原因。
千萬不要低估了家庭主婦,當初只有六個人的小團隊,到如今成為超百餘人的動畫公司。但大火改變了這一切。
京都動畫合集
早年間的京都動畫基本還是以外包工作為主,雖然是半職業化的「小作坊」,但是成品質量高,訂單絡繹不絕。
大概二十年間,京都動畫更多承擔的都是幕後者的形象,大家熟悉的《哆啦A夢》《蠟筆小新》《新世紀福音戰士》《寵物小精靈》《銀魂》《名偵探柯南》,還有吉卜力的《魔女宅急便》等等這些爆款動畫,京都動畫都參與了,也承包過龍之子的《赤光彈茲裡安》這樣口碑不錯的作品。
《魔女宅急便》右下字幕 京都動畫
這段始終沒有自己獨立作品的日子,讓京都動畫提前掌握和熟悉了動畫製作的全部流程,也算是個琢磨自己風格的蟄伏期。
2003年是個轉折點,這一年京都動畫終於拿出了獨立製作的第一部作品《全金屬狂潮2》,這部改編自賀東招二同名小說的機器人電視動畫製作精良,全是脫離主線的各種密集笑料,口碑遠遠超過正傳第一季,成為了當年最受歡迎的作品之一,也讓京都動畫打響了自己的名聲。
《全金屬狂潮2》
但這僅僅只是一個開始。
2005年,京都動畫推出了改編自 KEY 社的動畫《AIR》,才算是第一次確立了自己的風格。
《AIR》原本是KEY 社出品的一款戀愛文字冒險遊戲,而京都動畫則在動畫中創造性地將3D和2D的作畫風格融合在了一起,角色的頭髮、眼睛都保留了3D立體感,其他部分則延續了手繪的風格。
《AIR》
這種獨特的立體與手繪混合的風格,在當時以純手繪為主流的日本動畫界迅速擁有了辨識度,為京都動畫打下了一片天地,同時也成為了京都動畫獨特風格的某種先聲。
把《AIR》《涼宮春日的憂鬱》《輕音少女》三部作品放在一起,你就能看到京都動畫風格確立的過程。
《涼宮春日的憂鬱》
《輕音少女》
《AIR》中對線條的創造性使用讓京都動畫摸到了一點門道。
於是在《涼宮春日的憂鬱》裡的涼宮春日和朝比奈身上,京都動畫使用了介於軟和硬之間的線條來描繪頭髮,又用帶有一定扭曲度的線條來描繪衣物,最終營造出了一種「軟中帶硬」「以無形繪有形」的真實感。
《涼宮春日的憂鬱》
而在這之後的《輕音少女》中,京都動畫更是將這種風格發揮到了極致,動畫師們更加強調線條的使用,對臉型、眼睛、人物衣服的描繪更加細緻,以圓臉、大眼睛等標籤化的元素,來集中塑造和刻畫出人物的「萌感」。
《輕音少女》
這確定了京都動畫安身立命的人設畫風,也正是從這裡開始,主角圓圓的「京都臉」開始成為某種標籤,在這之後的《冰菓》《玉子市場》等作品裡,都能看到這種臉型的角色。
《冰菓》
包括幾年前,京都動畫的第一部未經TV化而直接搬上銀幕的動畫電影《聲之形》中的女主角,也同樣是這種「京都臉」的繼承者。
也正是從這裡開始,京都動畫開始超越了一般動畫公司的意義,直接對日本的主流文化產生了影響。從這些圓圓臉的二次元角色身上所延展出來的,是席捲了整個日本乃至亞洲的萌文化潮流。
不過,大家之所以這麼喜歡京都動畫,並不只是被京都臉的「萌」圈粉,更多是因為它一直以來在作品裡貫徹的那部分key word——「不平凡的日常」。
京都動畫旗下的作品很多,主題也比較難一語蔽之,最厲害的地方,就是能發現各種各樣的日常生活中,那種了不起的美。
《涼宮春日的憂鬱2009》裡的章節「漫無止境的八月」是個比較極端的例子,有人或許很喜歡,但也有很多人持批評態度。
《涼宮春日的憂鬱2009》
比如我一個宅男朋友,因為今天的新聞哭了一場,可見他有多喜歡京都動畫,但他說他現在都還記得,2009 年的那個夏天,因為《涼宮春日的憂鬱2009》,他整整兩個月都在生氣。
這是因為,整整八集的《涼宮春日的憂鬱2009》,作為每周播出的連載動畫,每一集都是同樣的劇情,但是用完全不同的分鏡來表現,從服飾打扮到片段截取,從角色站位到背景音樂,每一集都不一樣。這在連載動畫裡是非常先鋒,也非常冒險的行為。
但也正是在這種無限重複的表現裡,我們看到了京都動畫鏡頭下那些被放大的日常生活的細節,也理解了日常生活的意義。那些被我們忽略的美好段落,在這樣的重複裡得到了關注和闡釋,也重新擁有了價值。
在漫長的青春時光裡,最多的、最無聊的也就是日常生活,京都動畫的作品,賦予了這種日常各種各樣不平凡的意義,也陪伴了幾代人的青春時光。
也正因為如此,它始終在日本文化中擁有一個位置。
到底是什麼樣的人,才會對這樣的一家動畫公司充滿恨意,欲滅之而後快呢?
具體的原因,我們現在無法猜測,但無論是什麼樣的原因,都是不可接受的!
那棟三層的小樓裡,承載的不僅是你我青春的日常回憶,更是日本動畫的大段歷史。
沒有任何人、任何文化會允許自己的回憶被這樣粗暴地抹去,那個縱火犯無論付出什麼樣的代價都無法彌補這一切。
從縱火犯的那句「誰讓你抄襲」,我們或許可以大膽猜測,他很可能是個動畫愛好者,甚至同樣是動畫從業人員。他的行為所體現出的終極邪惡,和動畫本身的美好構成了一種巨大的反差。
這反差也讓我們不禁想問,在很多人心裡,日本這麼一個歲月靜好的國家,每個人都溫文爾雅、彬彬有禮,但在這表面底下隱藏和壓抑的仇恨,是不是被低估了?
這場火來得突然,但它的引信可能已經燃了很久。
合作郵箱:irisfilm@qq.com
微信:hongmomgs
應該換個角度看待《獅子王》的「問題」,可能就成了優點
《好萊塢往事》對昆汀的重大意義,只有布拉德·皮特知道
新褲子刷屏,是因為它讓我們意識到有的優越感實在太可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