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煙花水母
Halitrephes maasi是一種棲息在深海的「煙花水母」,還沒有中文名字,亮紫色的觸角,淡藍色的傘狀外表,橘色的散射裝身體,遠遠看去就像是深海中的煙花。
二、銀幣水母
因該屬水母浮囊體硬而透明,質輕,呈圓盤狀,形如銀幣而得名。
三、花笠水母
花笠水母是水螅蟲綱為數不多的「大型」水母,其傘部直徑可達18釐米,與其他體型通常只有一兩釐米其他水螅水母相比,簡直就是巨人。花笠水母傘部有不規則輻射分布的黑色條紋,在黑色條紋的末端都有一條短觸手。
四、海月水母
海月水母的水母體是透明的,一般闊25-49釐米,有4條明顯的馬蹄狀生殖腺。它們會用觸手來捕捉獵物,如水母體、浮遊生物及軟體動物。但觸手的活動有限,它們也只是會隨波逐流。生活在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
五、燈塔水母
燈塔水母是一種小型水母。身體呈鍾型,直徑約4-5毫米,身體透明,能夠看見紅色的消化系統,狀如燈塔,因而得名。燈塔水母胃巨大且呈現出鮮豔的紅色,橫斷面為十字型。多生活在熱帶海域。是肉食性的,以浮遊生物,小的甲殼類、多毛類甚至小的魚類為食。燈塔水母可以從水螅體無性繁殖,是唯一已知的能夠從性成熟階段恢復到幼蟲階段的生物。在20℃的水溫中達到性成熟階段需要25至30天。主要分布在加勒比地區的海域之中,
六、桃花水母
桃花水母是笠水母科的一屬淡水生活的小型水母,已記錄11種。水母體直徑1.5-2釐米,具有很多觸手,緣膜很厚,其水螅型階段僅有數毫米大小。鐘形身體的邊緣有數百根短觸手。有世代交替。螅形體高約2公釐,無觸手,借出芽方式產生水母體。
桃花水母生活在清潔的江河、湖泊之中。生命周期由無性繁殖和有性繁殖階段組成。棲於淡水,故英文名淡水水母。有「水中大熊貓」之稱。除索氏桃花水母和日本的伊勢桃花水母兩種外,其餘9種中國均產。是僅有的一種淡水生活的小型水母,生活在清潔的江河、湖泊之中,為世界級瀕危物種。
七、彩虹水母
彩虹水母,國家地理2009十大新物種之一,個頭較大,身長達到13釐米,會發光,是在澳大利亞沿岸發現的,這種水母並不蟄人。發現和研究這種發光的新水母物種是在澳大利亞沿岸發現的。在進行的一項研究顯示,這種水母並不蜇人
八、澳洲斑點水母
澳洲斑點水母的最大直徑可達50-60釐米,主要分布在西南太平洋海域中,以海洋小型浮遊生物為食。
澳洲斑點水母傘體呈半圓形,通體淡藍色,傘體表面分布有白色斑點。有花狀的足腕,後拖有觸手,可靠光合作用補充自身能量。澳洲斑點水母體內有共生藻類,可以像植物一樣通過光合作用產生營養物質維持自身生命。
九、朝天水母
朝天水母,盔瓣水母科仙女水母屬的一種水母。俗稱朝天水母、車輪水母,有毒性,水母翼為圓盤狀,邊緣缺乏觸手,水母翼上有車輪狀的圖案,口脕上有8隻觸手,呈花邊形狀,體內有單細胞蟲黃藻共生,常是觸手向上。
十、蛋黃水母
蛋黃水母還有一個和希臘神話中的女妖同名的名字「美杜莎」(Medusa)。水母體型較大,傘體直徑一般35釐米,最大可達50釐米。傘呈圓盤形,由於體內的生殖腺或其他胃囊等結構具有色澤,而使身體在透明中出現中央隆起的金紅色或桔紅色,看起來是那麼美味誘人,就像剛煎煮好的荷包蛋。
十一、僧帽水母
僧帽水母呈藍青色,浮囊兩頭尖,底平,形如僧侶的帽子,因而名叫「 僧帽水母」。它的浮囊上有發光的膜冠,能自行調節方向,借風像帆船似的在水面漂行。
十二、獅鬢水母
獅鬃水母是世界上體型最大的水母之一,其傘形軀體可達兩米,觸手有八組,最多有150條,可長逾35米。它主要生長於較冷的海域,包括北極海、北大西洋、北太平洋等海域,極少生長在低於北緯四十二度的地區。在澳洲、紐西蘭海域也有類似種類的水母。獅鬃水母是一種能致人死亡的生物。
十三、警報水母
警報水母是一種腔腸動物,身體可呈現令人驚異的光線。該動物浮囊體由幾十個細的同心環和幾十條放射肋組成,其內部有輻射隔片,充滿氣體。
十四、霞水母
霞水母體呈扁平盤狀,傘徑14~20釐米。內傘有8束縱輻位U字形排列的觸手,並有環肌束。
十五、葉狀櫛水母
葉狀櫛水母大約有5釐米高,非常廣泛地分布在大西洋中脊附近海域中。這種水母很常見,而且數量很多,但由於這種物種十分脆弱,直到1978年才發現它的存在,當時是從潛水區域進行採集的,它們能夠釋放出藍色和綠色冷光,極其美麗。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儘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