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啪,啪,啪",江蘇崑山火車站一年輕男子,對著一位老年男子的臉,上去就是響亮的三巴掌,打得旁觀者都心驚肉跳。
年輕男子不是別人,正是老年男子的親生兒子,據說因為父親喝得醉如爛泥耽誤了火車,兒子一時氣急攻心,才當著候車室所有人的面,怒扇父親耳光。
從視頻上能看出,兒子對父親喝醉酒似乎是厭惡至極,打了一巴掌不解恨,又打了一巴掌,之後又是狠狠一巴掌。
打完以後他撿起地上滑落的外套為父親披上,隔著口罩也能看出一臉的無奈。
相信很多人看到這一幕都跟我一樣。第一反應是這個兒子枉為人子,無論如何父親是長輩,怎麼能動手打他呢,簡直是不忠不孝大逆不道。
但是我細細思量了一下,覺得不能只看到兒子打父親的表象,應該深入思考,為什麼兒子會失控到當眾掌摜父親,難倒不是父親傷透了兒子的心,才讓他控制不住情緒?
從父親趕火車都能喝成這個樣子就能推斷,他應該是個酒鬼,而且多次因為醉酒誤事,家人不知道規勸了多少遍,他都置若罔聞。
今天當眾被兒子打耳光,大概率都是自己造成的,因為世界上真有那種沒有擔當,每天喝得酩酊大醉,回家對妻子孩子拳打腳踢,讓妻兒深惡痛絕的男人。
長期生活在這種家庭狀況下的孩子,心靈上會遭受嚴重又持久的傷害,這種影響是孩子的惡夢,需要用一輩子來治癒。
波士頓精神病學家Bessel van der Kolk曾經說過:"童年時期孩子如果經常目睹暴力,由於他們經常處於高壓狀態,久而久之便養成了隨時反擊的行為模式。"
美國有一項調查顯示,長期生活在家暴中的孩子,如果不是變成施暴者,從受害人的恐懼中尋找安全感,就會因為長期膽戰心驚,產生嚴重的自卑心理。
養成隨時反擊行為模式的孩子,控制情緒的能力差很容易使用暴力;產生自卑心理的孩子沒有安全感為人很孤僻,遭遇不公從來都不敢反抗。
38歲的女導演黃莉曾在節目中自曝,11歲時親眼目睹爸爸家暴媽媽,驚恐萬狀的她還要被媽媽當出氣筒。
然而她不敢將自己被打告訴爸爸,擔心爸爸再次打媽媽,然後媽媽反過來再打她。她一直都認為是自己無能又懦弱,才無法阻止這一切。
隱忍和犧牲是黃莉和父母的相處模式,她對自我的價值認知逐漸扭曲,明明是受害者卻有負罪感,也是處於家暴中孩子的一種表現。
崑山火車站這個打父親耳光的年輕人,極大可能是在父親愛喝酒又家暴的家庭環境下長大,他對父親又愛又恨,卻又不知不覺成為父親這個原件的複印件。
知乎上有位網友,分享了父親常年酗酒家暴自己的感受:
一個孩子,從小就不得不面對酗酒父親無緣無故的毆打,等父親躺在大街上爛醉如泥的時候,還要想辦法把他接回家。
同時,還要忍受一位稍不留神就要自殺的母親。
活到現在沒睡過一次安穩覺,父親每天都撒酒瘋,經常半夜回家,踢門、摔門、砸東西、辱罵,到處惹是生非。
我從不奢望能像別的孩子一樣幸福地入睡,只想求老天爺別讓我每天活得生不如死...
崑山火車站這個兒子,和知乎網友的成長經歷肯定不一樣,他打父親確實不應該,但看完這些我們能對他多幾分理解。
心理學家弗蘭克·卡德勒說:"生命中最不幸的一個事實是,我們所遭遇的第一個重大磨難多來自家庭,並且這種磨難可以遺傳。"
造成今天這樣的狀況,這位父親酒醒後應該先反思,希望他能認識到自己的錯誤,然後痛改前非。想改變這位父親應該很難,所以兒子應該學著治癒自己,擺脫原生家庭的桎梏。
1、 發現自己:陷入痛苦時不要轉移注意力,直面痛苦接受壞情緒,同時認真思考覺察自己。
2、 對自我進行接納:接受事實挖掘情緒產生背後的原因,避免下一次同樣事情發生時,繼續悲傷、憤怒、恐懼。
3、 尋找自己:儘量通過讀書、學習、旅遊、工作等,強大自己的內心增加自我價值。
4、 成為獨立的個體:好的親密關係可以治癒一個人,但依然要自己有勇往直前的意識,努力成為獨立的個體。
——END——
原創作品,抄襲必究。
關注【劍膽琴心石榴裙】,一起洞見人生。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