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學者稱浙江是我國最勵志的省份。改革開放四十年,浙江從一個資源小省,一躍成為了中國的四大強省。浙江的發展依託自身的地理、歷史條件和文化基因,最終形成了浙江的精神。在發展的早期,浙江土地面積和人口並不突出,人均資源僅為全國的十分之一,但浙江依然創造出了自己的商業世界。
GDP總量反映了一個地區的綜合實力,而人均GDP則反映了一個地區的社會發展水平,浙江在這二個關鍵指標上都是穩居四強。考慮到浙江各類資源的稀缺性,足以體現了浙江精神的重要性。有學者表示,浙江精神是浙江的「根」和「魂」,是推動浙江社會發展的基石。浙江方面用12個字歸納了浙江精神,那就是「求真務實、誠信和諧、開放圖強」。
而不少網友對於浙江精神的概括顯得更為實在,他們認為,浙江老百姓都太勤勞了,農村和城市一樣富,鄉間小路都有寶馬、奔馳等豪車。在浙江,七八十歲的老人都閒不住,還經常去田間地頭勞作,這在其他省份是很難看到的。在本世紀初的浙江精神解讀中,就有自強不息、堅韌不拔的意思。
每個人都不願意失敗,但浙江人勇於面對失敗,能夠面對失敗就是最大的成功。上世紀80年代,浙江大部分地區可以說是白手起家,很多人甚至吃不飽飯。浙江人不怕失敗,各地都在探索產業,有小商品貿易、有電器生產、有皮革製造、有領帶生產、有珍珠養殖、有電子商務等等。這些產業伴隨著一次次失敗、一次次堅持,成就了現在輝煌的浙江經濟。
浙江精神是內在的基因,而在我們面前的則是波瀾壯闊的浙江經濟、浙江模式!其實最能體現浙江的就是強大的民營經濟,民營經濟是浙江無法繞開的標籤。浙江的民營經濟創造了全省一半以上的稅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外貿出口、80%以上的就業崗位。杭州的網際網路科技、寧波的港口貿易、義烏的小商品等,無不體現了浙江強大的民營經濟。
關於浙江精神,有很多詞語概括,比如自力更生、求真務實、堅韌不拔、誠信靠譜等等。我也曾經問過一位浙江老的企業家,他對於浙江精神就2個字,「勤勞」!多麼簡單的概括,多麼善良的回答,我們難以想像改革開放四十年,浙江是如何從風雨中走來的。
勤勞的浙江人,打造了一個均衡富裕的省份。浙江不僅有杭州、寧波等大城市,也有慈谿、義烏等強縣,更有烏鎮、橫店等強鎮,浙江在每一個領域都在做到盡善盡美。浙江不僅追求經濟產量的提升,更在乎生態環境與科技創新的協調發展。無論我們面對的現狀如何,不去抱怨,不退縮,堅持不懈,日復一日,這或許就是浙江成功的秘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