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系列劇或者影片中,我們幾乎都可以找到一個共通的特點。像《速度與激情》就是賽車,在衝突對戰中各種型號豪車的飆車大戲。累計超過15億票房的《反貪風暴》系列就是反貪,而在《使徒行者》系列中,說的就是臥底。
一部劇集最終能夠IP化,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起初第一部的反響效果好。劇版的第一部《使徒行者》以單日內網絡博播放量超過1億和總播放兩超過24億,打破港劇網絡播放量最高紀錄,並於2014年成為TVB年度收視冠軍,豆瓣評分高達8.2分。隨後才衍生出了劇版的第二部和之後的兩部電影。
劇版的第二部以第一部為基礎,相當於是第一部的前傳。而在兩部電影雖然仍舊是講臥底,但是除了第一部中有「歡喜哥」這個與劇集相關的人物「彩蛋」外,基本與劇集沒太大關係。所以,整個《使徒行者》系列的電影能夠相互關聯的地方就是臥底。憑藉第一部劇集的熱烈反響,可以看出,大家對臥底這一題材是感興趣並且願意觀看的。
當然,能夠將這一IP深化,賦予其更豐富持久的生命力,是製作方和觀眾都希望看到的結果。但最終能夠形成經典IP,在完結時候一致獲得觀眾芳心的好片子似乎少之又少。
《權利的遊戲》在第七部完結的時候一度被網友吐槽整部IP就是一個虎頭蛇尾,結局令人大失所望。《速度與激情7》同樣作為大IP的收尾之作在觀眾這邊反響平平。似乎大多數IP都擺脫不開高調開場平淡落幕的命運,在這之中,可能性因素太多,可能製作方的觀念在變,觀眾的口味也在變,很多情況下都再難回到最初IP向時候的精彩。
同樣的,《使徒行者》陷入相同的命運。2014年電視劇版的第一部大獲全勝之時,2017年的第二部反響平平,豆瓣評分僅6.9分。電影在借著第一部的影響力於2016年上映之時,在票房上取得了不錯的成績,豆瓣評分卻只有6.8分,而前不久剛上映的《使徒行者2》的豆瓣評分更是只有6.5分,很明顯能夠看出,《使徒行者》的IP影響力和持久度走向薄弱化。可是劇版《使徒行者1》作為TVB年度收視冠軍,似乎IP的生命力略顯薄弱,從小紅娘自身的感受和大多數網友的觀點來看,更多像是製作方的內容創作問題。
《使徒行者1》作為一部港片,融合了激烈的槍戰、飆車、尋找臥底、對付身邊的敵人等許多緊張刺激的元素,讓觀眾在觀看的過程中情緒跟隨著劇情而起伏,再加上劇集演員由多位TVB當家花旦主演,在觀眾臉熟的同時更保證了劇集的製作質量。因而,電視劇《使徒行者1》在取得不錯的成績,總播放倆超24億,打破港劇網絡播放量最高紀錄。
但事實證明,若故事情節、內容方面出了問題,有再好的演員,也是無法拯救整部劇的。最新上映的電影版就證明了這一點。網友們直呼並未獲得預期的效果,有點令人失望。電影結尾還是一個開放式的結局,好像告訴觀眾可能有第三部,也可能沒有第三部。其實,小紅娘當時看完電影,仍舊是有點期待第三部的,雖然第二部有點讓人失望。
可見,《使徒行者》這一IP的影響力仍舊存在的,但若是下一步劇集不能夠取得良好的反響,那麼,這個IP就真的走到盡頭了,電視劇版的《使徒行者1》將成為往後續集IP無法超越的經典。如果有第三部,小紅娘希望能夠在承襲前兩部核心靈魂的基礎上,進行創新。在吸收大陸片的基礎上,進行融合。打造港片新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