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是一種無聲的語言

2020-12-24 細嗅花香888

《毛詩序》說:「情動於中而行於言,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詠歌之,詠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這說明人在非常激動,內心情感用語言和唱歌都難以充分表達的時候,會情不自禁地通過手舞足蹈抒發出來。

舞蹈是一種無聲的語言,它表達著人們對生命的感恩,對生活的熱情,對真善美的追求和嚮往。

我並不是追星族,但自從知道了楊麗萍之後,就一直喜歡著她。她的舞蹈,每次都將我帶入一個美輪美奐的世界中去。無論是她優美的舞姿,還是她靈動的身形,更有那深遠的意境,總是令我沉醉。

楊麗萍的舞蹈

舞蹈是一種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動,它具備有氧運動的效果,不但可以強健體質和減肥,還可以讓人的身材曲線變得更美,也是紓解情緒的好方法。

跳舞還可以培養人們的自信和氣質。每天持續跳舞30分鐘,就能夠為身體帶來極大的益處,不但能提高身體的免疫力,還能夠延年益壽。

楊麗萍的舞蹈

不知什麼時候,我也喜歡上了一個人在家裡跳舞。

快樂的時候,失意的時候,寂寞的時候,我就會打開DJ音樂,在強勁奔放的節奏中,自由的舞蹈。

我喜歡這個時候的自己,沒有煩惱,沒有顧慮,無拘無束。舒展著四肢的同時,身心也得到了徹底的放鬆。

不管外面風有多狂,雨有多大,我只是沉浸在音樂的氛圍中,盡情的舞動著四肢。

舞蹈加速了血液的流通,從此不再懼怕寒冷;音樂帶給人無限的激情和活力,從此更加相信自己。

本文圖片來自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歡迎關注點評!

相關焦點

  • 藝心抗疫大愛無聲上海歌舞團創作舞蹈《讓世界充滿愛》
    最終,兩部與海外友人情感交流最深切的作品脫穎而出,其中一部正是上海歌舞團創作的舞蹈《讓世界充滿愛》。整支舞蹈以口罩為切入點,根據歌詞加入諸多手語,從編導到排練再到錄製視頻,前後花了一個多星期的時間。動作的整齊劃一代表著一種儀式感,象徵所有人都在祈禱、祝福,希望疫情趕快結束。為了讓國外藝術家和普通觀眾都能理解舞蹈表達的意思和傳遞的情感,整支舞蹈編入的都是如撫摸臉龐、擁抱、比心等的簡單動作,服裝上還特意捨棄專業的舞蹈服,選用統一印有朱䴉這一象徵圖案的T恤和牛仔褲。
  • 主持人服飾也是一種語言!
    語言是思維和表達的工具,服裝也是語言,是一種含蓄地表達某種意義的語言符號。
  • 學習讀懂舞蹈語言的知識——我看湖南電視臺《舞蹈風暴》
    ,用簡潔、精煉的肢體語言,就能表達出深邃的思想。因此,在以往的歲月裡面對舞蹈,我只是望洋興嘆,看熱鬧,舞蹈語言知識非常的缺乏,更別說解讀舞蹈的內容了。看了《舞蹈風暴》中,來自解放軍的黎星,挑戰舞蹈名人胡某,結果黎星用自己的高超舞藝,博得全場觀眾和評委讚譽,挑戰成功。接著舞王李響做接受挑戰表演,用肢體語言將人物表達的惟妙惟肖,看出了大家風範。挑戰他的是北京舞劇演員,和月亮有關的內容,古典舞,表現的也很好,得到評委好評,但是沒能超過李響。
  • 蜜蜂神秘的語言——蜜蜂舞蹈
    蜜蜂神秘的語言——蜜蜂舞蹈來源:蜂尚2020-05-20 09:00蜜蜂是社會性昆蟲,蜜蜂個體之間必須進行信息交流,以便知道蜂群內外的信息。經過研究表明,蜜蜂的舞蹈在蜜蜂個體間的信息傳遞中起到重要作用。
  • 作為一種原住民舞蹈,森巴舞是如何從貧民階層躍入主流社會的?
    每個民族都有自身代表性的作品、建築或者舞蹈,從一個國家的文化可以看出這個國家人民的生活水平,舞蹈就是其中一種表現形式,在古代社會中,舞蹈一般是人們在慶祝節日或者豐收季節時候的一種慶祝活動,在古代中國,出現很多具有代表性的舞蹈,比如:宮廷舞、驚鴻舞等等,在西方國家,也出現過很多具有象徵意義的舞蹈,比如巴西的「森巴舞」,森巴舞是巴西的國舞,這種舞蹈在全球範圍內都很流行,森巴舞代表了巴西中下社會階層對殖民地的反抗性運動
  • 戒指,一種沉默而有力量的語言
  • 《4399Touch熱舞》舞蹈的語言青春的詮釋
    《4399Touch熱舞》是市面上現有音樂舞蹈遊戲中,玩法模式最多的一款炫舞遊戲。「TOUCH模式」帶你領略指尖舞蹈的快感;「泡泡競技模式」帶給你更加爽快的節奏感與打擊感;「情侶模式」盡顯情侶間的愛慕之情;「AU模式」向經典致敬,尋回當年的激情衝動……《4399Touch熱舞》用舞蹈的語言,來詮釋青春!
  • 無聲語言也動人,聊一聊也存在「方言」的中國手語
    一下子成了全國的網紅人物,她就是周曄,一位央視「御用」手語主播,她用自己無聲的語言,為全國2千多萬聾啞人傳遞資訊。 有最新數據顯示,我國聽力語言殘疾人數,高居全國五大殘疾人數之首。在全國有超過2057萬人,是聾啞兒童,佔中國人口總數的1.67%,其中7歲以下兒童約為80萬人。而且,我們國家的聾啞症發病率也高達2‰,我國每年出生的2000萬新生兒中,約有3萬是聽力受損害的新生兒。
  • 張天愛宋潔春晚舞蹈,曼妙舞姿,宛如畫中人
    1月24日的春晚,張天愛和宋潔帶來的舞蹈《泉》可以說是驚豔四座,領舞的宋潔舞姿曼妙,宛如畫中人,觀看宋潔的舞蹈演出,就如同品味一杯香醇的美酒,靈活的身體在舞臺上跳躍、旋轉、翻騰,她的每一個動作、每一個眼神、每一個表情,都在向關注傳遞著無聲的語言。
  • 澤和舞蹈祝您元宵節快樂!
    1.有利於促進孩子智力在發展舞蹈動作是無聲的語言,孩子們常常依靠豐富的想像和心靈的感悟去表現這些動作的內涵。這些動作能激發、啟迪孩子產生豐富的聯想,開拓創造性的思路。2.開發孩子想像力從舞蹈中啟發孩子的想像。例如讓她們用肢體語言去模仿表現各種姿態等等,她們天真無邪的情感與動作往往為創作兒童舞蹈奠定了基礎。
  • 為什麼要讓孩子學舞蹈?家長必知!
    一位媽媽說: 我覺得女孩子學舞蹈對於氣質和形體會有一點幫助,現在一路走來覺得女兒受益匪淺,舞蹈讓她懂得堅持、努力。除此之外,舞蹈對這些學生的非智力因素也有相當大的促進,「多年來,我們發現,舞蹈班的孩子見多識廣、積極開朗、意志力強、時間管理能力好、團隊協作精神好,這些方面表現比同齡孩子突出」。
  • 眼神是用眼睛的神態和神採來表達感情、傳遞信息的無聲語言
    比如,前蘇聯作家費定的小說《初歡》中所描述的那樣:「……眼睛會發光,會發出火花,會變得像霧一樣暗淡,會變成模糊的乳狀,會打開無底的深淵,會像火花和槍彈一樣放射,會質問、會拒絕、會取、會予、會表示戀戀之意……」眼睛的表情,比任何語言都要豐富。
  • 暗黑舞者,大野一雄 | 舞蹈是一種對「自己」或是「生命」極為珍惜的心情
    與舞踏誕生同時期的如: 文學家三島由紀夫、攝影家細江英公、畫家橫尾忠則、音樂家黛敏郎等站在反抗保守勢力之革新立場的有識之士,都積極參與這種前衛的藝術活動。自上世紀80 年代起,舞踏風靡歐美各地,各類國際藝術節、舞蹈節,紛紛邀約日本的舞踏團體參演。如今舞踏已成為一種獨特而重要的舞蹈形式,包括莎士比亞古典戲劇和貝克特現代戲劇,都因此受到強烈影響。
  • 《雨中曲》:從無聲電影到有聲電影的演變
    雖然也有音樂和舞蹈伴奏,但這部戲卻是一場視聽盛宴,整個過程非常愉快,他講述了從無聲電影到視聽電影的轉換過程。這齣戲的情節很簡單,在電影開始時,唐洛克和麗娜是一對著名的演員,但他們只是彼此和諧,從唐洛克的演講和回憶中,我們可以看出,麗娜是一個輕視他人的權力花瓶,唐洛克是一個積極的性格,有很強的演技天賦。
  • 舞蹈專業培訓:讓專業成為一種態度!
    目前來說,舞蹈專業的辦學規模不斷擴大,各類舞蹈院校也爭相擴招,此專業以報考院校多、錄取分數低、發展方向廣、就業機會多,也可以作為其他藝考專業的副項加分技能,受到很多學生的青睞,下面我們就一起解讀一下舞蹈專業......
  • 【新視覺舞蹈影像】當舞蹈語言遇上鏡頭語言所產生的藝術火花 花鳴作品《羅丹與卡蜜兒》
    但更多的還是一種好奇和探索推動著這一過程的前行。因此能原諒自己在這一領域認知範圍上的不足,同時又不能饒恕自己在執行過程中任何的懈怠;成為了伴隨這次創作從始到終的一個心態。我喜歡這種略帶緊張與期盼又很放鬆的狀態,這在自己的專業領域內已是多年未見。在此再次感謝這次參與創作與幫助創作的每一個人,感謝你們將以上畫面最大完美的呈現,你們都是我生命中的貴人…花鳴誠意致言
  • 《爆裂無聲》:人性的解析與透支
    的確,這部電影聚焦最底層的那群人,把人性刻畫得很細膩,但又是以一種「無聲」釋放感。影片的宣傳海報就很有質感,三大主演只給出了嘴部特寫,緊閉卻無聲。不讓步,孤身對抗世界。不死心,真相皆為利往。不聲張,心事如鯁在喉。三種「無聲」,分別代表著受害者,施暴者,和幫兇。
  • 中國舞蹈的晶片何在——「舞蹈無國界」的語類學批判
    由於轉換成為了「他者」或者準「他者」,無論是傳統舞蹈還是現代舞蹈,中國舞蹈身體語言類型都處在一種混合語的「假晶狀態」,形成「不辨牛馬」的形式直觀,所謂「舞蹈無國界」說,便是由此而生:一方面,可以為西洋舞的輸入尋找託辭;另一方面,則可以為自我後殖民化(自己把自己西洋化)的舞蹈身體語言混搭類型的輸出進行遮飾。
  • 莊曉明:洛夫長詩《石室之死亡》《漂木》,一種巨大的語言奇蹟 | 名作欣賞
    如以現代人的意識呈現大自然或生命的一種律動的《果落無聲》:從一個不可預測的高度掉下來停止在另一個不可預測的半空然後噗的一聲秋,在牛頓的脊梁上狠狠搥了一拳王維的《木末芙蓉花》寫花落,洛夫的《果落無聲》寫果落,在花落與果落之前的難以計數的循環中,它們顯然都是從一個「不可預測的高度」掉下來的。
  • 顏丙燕「零臺詞」電影《冬去冬又來》 ,有一種演技叫無聲演技
    說起「零臺詞「電影,小編首先想到了偉大的無聲電影表演藝術家卓別林,可謂是」零臺詞「表演的鼻祖人物,其無聲的表演帶給觀眾的享受是無與倫比的,偉大的卓別林大師,詮釋了真正絕妙的表演是不靠有聲語言,而是靠肢體語言的真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