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編整理:婁道長
總綱:《胎息經》
胎從伏氣中結,氣從有胎中息。
氣入身來謂之生,神氣離形謂之死.
知神氣可以長生,固守虛無以養神氣.
神行即氣行,神往即氣注.
若欲長生,神氣相注.
心不動念,無來無去,不出不入,自然常住.
勤而行之。是真道路。
(圖片來源:飛行的書卷)
附:27個秘傳胎息訣(排名不分先後)
1《陳希夷胎息訣》
夫道化少,少化老,老化病,病化死,死化神,神化萬物,氣化生靈,精化成形,神氣精三化,煉成真仙.故云:
存精養神鍊氣,此乃三德之神,不可不知.子午卯酉四時,乃是陰陽出入之門戶也.
定心不動謂之曰禪,神通萬變謂之曰靈,智通萬事謂之曰慧,道元合氣謂之曰修,真氣歸元謂之曰煉,龍虎相交謂之曰丹,三丹同契謂之曰了.
若修行之人知此根源,乃可入道近矣.
2《逍遙子胎息訣》
夫修者,志也,養也;養者,頤也,伏也,真也.凡欲養息,先須養精。
凡欲養精,先須養神.凡欲養神,先須養性.凡欲養性,先須養命.
性命者,乃是神氣也,魂魄也,陰陽也:坎離也.久而行之,結成聖胎,乃真胎息也.
3《張天師胎息訣》
夫元氣無形,真心無法,大道無跡,唯煉息一法,乃含真道.
又雲:心定,氣定,神定.
凡修道流,若合大丹,元道清虛,寂靜絕慮忘意,空靜無物,萬法無蹤,真修胎息也,成仙無疑也.
4《侯真人胎息訣》
夫真一法界者,不離於本源.
本源者,則是一心也.不動不行,心則是源,不停不住,源則是心.其心清靜,則成大藥;
其心惑亂,則成大賊,奪其精,盜其神,敗其爐,失其藥,患其身,喪其命也。
凡在道之人,必先修心靜之法,但於心靜,必得定心,心定則神安,鉛汞相投,龍虎親也.
周天數足,添精益氣養神。
此三法若全,則萬神感會於丹田,血氣周流於遍體,逍遙於長生之道。
又雲:如何清靜,當澄其神,絕其慮,忘其我,滅其境,抱其真,此謂妙靜之道.
5《鬼谷子胎息訣》
凡修道之人,返本還純,內合真氣,故道返則四象、五行、六氣、七元、八卦而煉精氣神,成其形質,則是虛中取實,無中取有,而內秘真丹也.故煉心為神,煉精為形,鍊氣為命,此是陰陽升降之氣也。
氣源者,命之根也。故修三法則大道也。
6《黃帝胎息訣》
凡修道者,常行內觀,遣去三屍,出於六情,返內存三,心神守宮,氣閉不散,諸神歡暢.養氣、鍊形、存性,此三法不可棄,是真一胎息也,玄關大藥也.
(圖片來源:飛行的書卷)
7《元憲真人胎息訣》
夫學無為胎息者,只是本清靜心也.
亦名真如,本無物也.有若太虛相似,無去無來,無上無下,非動非靜,寂寞寥寥,與真空同體,與大道同源,與本面目相逢者也.若修大道,當修無為,其心清虛,寂而無寂,靜而無靜,心澄境謝,心境雙忘,則入無為真道也。
學道之人,若修如是法門,則其丹自成,自然氣定而胎息矣。
8《何仙姑胎息訣》
夫煉者修也,息者氣也,神也,精也.
息氣太源者,清靜真氣也.觀入丹田細細,出入如此者,龍虎自伏.若心無動,神無思,氣無欲,則名曰太定.真氣存於形質,真仙之位,變化無窮,號曰真人矣.夫胎息者,須存神定意,抱守三關者,精氣神也。
凡修行之人,須每於六時,常抱守三法,則自然有寶聚也。國富民安,心王自在,乃神和暢,少病也,少惱也,身體輕便也耳目聰明也.是修真之人,真道徑路,若三五年間,常行此法,天護佑,神加持.凡人愛敬,久而自然得道矣.
9《玉雲張果老胎息訣》
夫胎者,受生之宮也.息氣納於元海,在母臍下一寸三分,名曰丹田.
受真精成形,納天地之氣.一月如珠,二月如露,三月如桃李,此名純和之氣,樸也.子在母胞胎之中,母呼則呼,母吸則吸,至於十月,氣足而生。
六情轉於外,豈於反視元初,不守內息,故有生死.故聖人云:我不縱三屍六情,常息於丹田,守而無退.凡修道之人,先修心靜之門.
又雲:了心修道,則省力而易成;不了心而修道,修道者反費功而無益.
先了心源,然後自定,自然龍虎伏,觀仙道必成矣.夫丹田者,在臍下一寸三分,是元氣之宮,位管三百六十坐精光神,守護元氣,內有神龜一座,吐納元氣,往來呼吸,一晝一夜,一萬三千五百息,皆元氣於口鼻中洩出,故引入那氣,所侵而生病也.丹田者,生氣之源,一名丹田,二名精路,三名氣海,四名守宮,五名大源,六名神室,七名元藏,八名採寶,九名戊已,十名本根,皆是太和元氣居止之處。
若存精氣於丹田,則得長生久視之道.凡修行之人,行住坐臥,常含納真息於丹田,則得元氣成寶,久煉而成仙炙.斯乃真人之胎息者也.
10《李真人胎息訣》
夫胎息真氣者,入於一靜室,焚香面壁,東南結枷跌坐,心無掛念,意無所思,澄神定息,常於遍身觀之,自然通暢.諸學之人不得全閉定氣,全閉則傷神.但量自家息之長短,放氣出入,不得自耳聞之,如此則妙也.若常常調息,不出不入,久而在於丹田固守在之者,名為真胎也,道必成炙.
11《抱樸子胎息訣》
凡修行之人,須要定息.息者,正也,安也,順也,歸也,伏也,寧也,靜也。
若四威儀中,常作入是訣入真道,勿著諸境,虛心實腹,最為妙也.但澄息心定,心定則氣寂,氣寂則神靜,神靜則境空,境空則寂滅,寂滅則無事,無事則清靜,清靜則道生.道生則自然,自然則逍遙,既入逍遙,則無量自在,得做神仙.自然五行總聚,六氣和合,八卦配偶,成於內丹,身形永劫不壞炙.
12《亢倉子胎息訣》
凡修煉入道,
息心勿亂,精神勿洩,息神勿惕,息懺勿出,息言勿語,息血勿滯,
息睡勿遠,息涕勿棄,息嗔勿惱,息神勿憂,息怨勿念,息我勿爭,
息害勿記.若人行住坐臥,常持如是,其心自樂,自然成就.不修此理,枉費其功,終無成法『但日日如是,其丹必就,若動靜雙忘,道不求自得矣.
(圖片來源:飛行的書卷)
13《朗然子胎息訣》
凡修行之人,焚香入室,靜坐冥心,叩齒集神,定意馬,伏心猿,都收在一處,放在丹田,令溫養之,內觀勿出.如元帥行軍,神是主,氣是軍,氣到處神到,二物相逐,不得相離,萬病不幹,千災皆滅.
《百嶂內視胎息訣》
且胎息者,世人不知,諸賢皆從證果.若不得此法也,把不定不得口訣,不得下手。
不得親傳把手教者,尚做不過一等愚人,便待定心猿,捉意馬,往往空費其功夫,不成大事.
若真煉之人,欲捉心猿,收意馬,先須調氣定息,然後澄心息慮忘情,乃可應也.若不如是,則空過了時光日月。
不因師指,此事難知矣.
14《曹仙姑胎息訣》
且胎息者,非方術之所能為,為者則失道遠矣.
且人之生也,須以神存,氣留道生.
神與氣二者相須,乃成性命.
虛者通靈而光明,和者周流而柔潤,神安則氣暢,氣暢則血融,血融則骨強,骨強則髓滿,髓滿則腹盈,腹盈則下實,下實則行步輕健,行步輕健則動作不疲,四膚康強,猶國之封域平泰;
氣血和盛,猶國之府庫充實;
譬人家富,神志和悅,頗色自怡,行步歌舞,仙道近矣.
故曰:今人念佛念道,只要除災救禍,不如志念除妄還好麼!
達人觀斯而行之,自成胎息者矣。
15《驪山老母胎息訣》
經雲:天地,萬物之盜;萬物,人之盜;人,萬物之盜.
故三盜相反,走失了真氣精神也,不成胎息.若修行之人,不愛萬物,自不盜你本性也.
故云:本分道人,我不要你底,你不要我底,只守分.守分者何也?
乃是不出不入,常守本源,不動不靜,不來不去、似有似無,是個死的活人;仙道近矣.
16《天台道者胎息訣》
凡人修煉,常行平等忍辱,一屏邪心所起,真心志堅,運心腎二氣,上下往來,交媾於中宮,諸神不散,溫養元氣,丹砂黃芽自出.深根固蒂,永息綿綿,久而長生,出世得道矣.
17《劉真人胎息訣》
若修胎息、元道之法,心不殺、不欲、不盜、不偷、不邪、不妄、不顛、不狂,心自明朗,常守齋戒,真息常調,觀照遍身世界,身心清靜,乃是長生道人.
若黃金寶貝堅實,六門不開,邪氣不入,一身無病患.
若六門不閉,盜盡金寶,人生疾也,道自不成矣.
頌曰:心中真氣是天英,正是神清氣鏡明,大道若依玄妙用,心中清靜氣生靈.
一去一來不暫停,上下無休造化成,神靜氣澄無事染,這回息住自然靈。
後學之者,不習元道,妄念不停,生滅不息,隨他物去了,怎成胎息也.
18《郭真人胎息訣》
夫煉者,修也,養也,虛也,耳不聽也,眼不見也,鼻不聞也,舌不味也,息氣定心也.
此法從不有中有,不無中無,不色中色,不空中空,非有為有,非無為無,非色為色,非空為空,此乃真胎息,養氣調神之法.
又雲:視不見我,聽不得聞,離種種邊,名為妙道,此法最為上也。
19《黃老君胎息訣》
夫本立天地,生於陰陽,清氣為天,濁氣為地,清氣為心,濁氣為腎,被世牽惹,引動人心,故清濁不分也.怎曉此理哉?
每動作處、經行處,眼見耳聞,五賊送了真元,眼送與心,心動神疲,又被耳送與心,心送音聲,入腎神,勞心煩壞了也.
若動念則洩真氣,故胎息不成矣。
如何得成?若人靜坐,念心不動,息念忘情,氣神調勻,久而自成仙矣.
(圖片來源:飛行的書卷)
20《柳真人胎息訣》
夫人往往在世間,不知自身日用,物所造化也.
噫!乃上天之氣也.
元精不衰,物結成器,上依天之清氣,聚而成形,下接地之濁氣,凝而成體,內包一真,世人不識,故洩於外,乃精氣神也.
若不守此三者,老死近矣.
聖人常不離此三法,行住坐臥,久結成胎神仙矣.
頌曰:為人在世不知根,一向貪心棄本真。不管元陽真息氣,至今天怒病纏身。
21《徐神公胎息訣》
夫神者,虛無之用;息者,元氣之用.煉去塵世之境,若是非人我:
財色取捨,得失冤清,平等如一,自然護佑,道心成矣.
經雲;神者,虛無用之.精氣神三者,便是靈臺.修行之人,若是息定,精氣神三件可長生不死,必為出世之仙則不虛矣.
22《姻蘿子胎息訣》
夫動者本動,靜者本靜.古者本無動靜,且動靜者一源.蓋為一切眾生妄想不定,聖人留教.教人定息,神隨氣定.氣住神定.若氣動心動,心動神疲。
凡修道之人不行胎息,則有動靜之源,怎入無為之門戶也,走失了也.
23《玄葫真人胎息訣》
夫大道以空為本,絕相為妙。達本元靜,定太素:納氣於丹田。
煉神於金室,定心於覺海.心定神寧,神寧則氣住,氣住則自然心樂.常於百刻之中,舍守於真息.又雲:神息定而金木交,心意寧而龍虎會。
此內丹之真,胎息之用也。
24《袁天綱胎息訣》
夫陰陽者,天地之真氣,一陰一陽,生育萬物,在人為呼吸之氣,在天為寒署之氣.
又雲:此兩者能改移四時之氣,此乃戊已包藏真氣。
雲:春至在糞,能發生萬物;夏至在坤,能長養萬物;秋至在乾,能成熟萬物;冬至在良,能含藏萬物.此皆陰陽出沒,升降神用,故陽氣出水盛木,陰氣出火盛金.陰生於子,出孚卯;陰生於午,入乎酉。 此四仲之辰,皆是天地之門戶也。凡大道者,必取四時之正氣.凡修行,動息為陽,定息為陰.凡作時須得心定、力定、神定、息定,龍親虎會,結就聖胎,名曰真人胎息也.
25《於真人胎息訣》
凡所修行,先定心氣,心氣定則神凝,神凝則心安,心安則氣升,氣升則境空,境空則清靜,清靜則無物,無物則命全,命全則道生,道生則絕相,絕相則覺明,覺明則神通.
經雲:心通萬法皆通,心靜萬法皆滅.此一門如來真定者也.凡修道者;先修心定之法,既得定法,還丹不遠,金液非遙,仙道得炙。
26《玉真修息法》
師曰:知至道者,天不殺;服元氣者,地不滅.夫至道者不遠,只在己身,用心精微,命乃長久.
劉公秘旨曰:欲得長生,當修所生之本.始於精氣,精氣待而為形,形為受氣之本,氣是有形之根.元氣票形之由,可察成形之理。
經曰:深根固蒂,長生久視之道.
又曰:形中子母,何不守之.且形中以元氣為母,以神為子.初因呼吸之氣而立成形,故為母也;形氣既立而固有神,故為子也。夫至神也,與氣合形,神與氣但循環於臟腑之內,馭呼吸於上下,久久習之,則神自明而氣自和,神既內明,照徹五臟,氣和則使用於四肢.黃帝三月內視,住心以神,則化生纏綿五臟,斯言可推而得之也.
又曰:意中動靜,氣得神通,行道自持,我神光明,斯理之然,然可推而得之也。今世之人,神與氣各行,子與母相離,氣雖呼吸於內,神常運物於外,如此遂使氣無主而神不通,神不通而精自散.又以神為主,以形為宅舍,主人不營於內,日榮於外,自然宅舍空虛而形體衰朽炎.況末世道流,每一晝一夜,百刻之中,形氣之得總一萬三千五百息,皆外役於神,無息住於形體之中,而何能冀長生久視之道.
御氣之法:上至泥丸,.下至命門,二景相隨,可救老殘炙.若呼不得神宰,一息不全,吸不得神宰,亦一息不全.若能息息之中,使神氣相合,則胎從伏氣中結,氣從有胎中息,.胎氣內結,永無死矣。功成之後,男子聚精,女子結嬰,雖動於欲,不能與神爭,是謂真返精為神也.
此者乃是上清玉真修息之訣,日能行之,自得其味,漸合太上真道。
27《海蟾真人胎息訣》
夫元氣者,天地之母,大道之根,陰陽之質.在物名淳利之氣,在人名元氣者也,乃性命也.凡一晝一夜;
一萬三千五百息,常常口鼻洩了真氣.聖人久煉胎息者,常納於丹田,故微微出入,定自身安而得長生.長生者,乃心與神氣相合,與道同真也.
長按圖片選擇「識別圖中二維碼」,關注「太乙玄門」閱讀更多好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