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晚,第七屆橫店影視「文榮獎」圓滿落幕。
憑甜寵網劇《傳聞中的陳芊芊》斬獲「最佳女主」的趙露思,和「於媽」你來我往,刀光劍影,被吃瓜群眾調侃「熱搜永動機」。
而《清平樂》中溫良儒雅的「宋仁宗」王凱,拿了「最佳男主」卻安靜得仿佛是個「假明星」,與當下「流量至上」的浮躁娛樂圈格格不入。
像他這樣老實巴交的「好人」,在這個「戲精」扎堆兒的娛樂圈,到底是怎麼紅起來的?
01、淘氣「小包」,短暫的「子承父業」
王凱,1982年8月18日出生於湖北省武漢市,是個天生「王者氣概」的獅子座。
都說「楚人尚武」,小王凱也不例外。學前班的年紀,跟夥伴搶「小人書」,都是「一言不合就動手」,結果慘被KO,留下慘兮兮的外號「小包」。
武術天分不高,打架不佔優勢,沒關係!
走進校園的「小包」,很快憑一手漂亮的粉筆字,光榮地承包了板報事業。
可文質彬彬的「書生」路線沒走多久,調皮的王凱,就有了最初的「明星夢」。
十幾歲的小男孩,表現欲旺盛,作為班裡的文藝骨幹,90年代的流行歌曲,信手拈來,閒暇時間還會和同學一起排演課本劇。
初中畢業後王凱曾想考武漢藝術學校,但保守的父母卻堅決反對,認為那條路難度太大,不是普通人家孩子能hold住的。
但夢想的力量不容小覷,父母的阻撓根本無濟於事,反而加深了王凱對藝術的熱愛。
高中時,學校排演《雷雨》,王凱毛遂自薦,成功飾演「周萍」一角。
可惜畢業後,還是拗不過父母,王凱只能放棄考電影學院的計劃,「子承父業」,成為新華書店批發部的一名普通員工。
當年,這可是很多人眼中踏實穩定的好工作,十足鐵飯碗!
但每天「無限循環」的枯燥生活,讓王凱內心變得空前迷茫。他逐漸清晰地意識到,這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
幸好王凱除了在書店「搬書」,還憑藉優越身高和帥氣外表業餘接拍廣告。
有次,在北京的廣告拍攝現場,導演隨意問了一句:「你是中戲的還是北影的?」
已經在書店工作的王凱搖搖頭說:「都不是。」
導演就說:「你可以學表演。」
正是這句話,重新點燃了他的兒時夢想——當明星!
2003 年,21 歲的王凱做了生平最叛逆的決定。
他瞞著父母辭掉「鐵飯碗」,隻身跑到北京。
後來又去上海,在上海戲劇學院進修班學習了一年,考上中央戲劇學院,成了靳東和劉敏濤的師弟,也離自己的夢想更近一步。
可經濟是個大問題,中戲一年學費要花一萬多,囊中羞澀的王凱只能求助家人。
愛子心切的父母終於妥協,轉而支持王凱的「表演夢」。
畢竟,那是他自己的人生。
02、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畢業於中央戲劇學院2003級表演本科班的王凱,終於「持證上崗」,但天真的孩子顯然低估的「當明星」的難度。
2005 年,面容青澀的王凱參演電視劇《寒秋》,正式進入娛樂圈。
此時剛滿23歲的他並不知道,自己要跑將近 10 年的龍套,期間一個像樣的角色都沒有!
2007 年,王凱接演首部電影《我的狗狗我的愛》,可對知名度並無任何助益,畢竟該片直到五年後才上映。
他還籤約了華誼兄弟,但整整一年,都處於賦閒狀態,讓他除了打遊戲就「懷疑人生」。
2008 年,喜劇《醜女無敵》找上門,生活所迫的「鋼鐵直男」王凱,答應飾演「娘娘腔」陳家明,也開始有了知名度。
戲裡的「陳家明」,蘭花指造型火遍全網;但戲外的王凱,卻非常反感角色走路時挺胸翹臀的姿態。
因為這個「邊緣丑角」,連父母都質問他:「你怎麼能演這種?」
「理想很豐滿」的王凱,為了說服父母在北京首付買房,誇下海口說自己還房貸,結果生活捉襟見肘,連飯都要吃不上了。
《醜女無敵》播出後,多數人對他有了「角色濾鏡」,主流資源一個沒有,求合作的都是「陳家明同款」。
王凱說:「因為他覺得你是不是只會拍這樣的角色,還是,你是不是這樣的人?他們拿不準。同樣,別人也看不到你其他的狀態。」
如果再接這樣的角色,很有可能就要一直在這條路上走下去,拉不回來了。
在這段最難的日子裡,王凱並不想抱怨什麼,但他不服輸,決定跟命運死磕到底。
為了「撕掉標籤」,改變表演方式,他狠心拒絕了許多同類型的角色,默默等待屬於自己的「翻身機會」。
03、厚積薄發,「流量和實力」並存
王凱的「貴人運」還是來了!
2010 年,28歲的他,在冰天雪地裡為自己硬生生「熬」出一條逆襲之路。
為了轉型,王凱接了《知青》這部戲。留了鬍子,膚色黝黑,活像個「糙漢子」。
該劇拍攝條件非常艱苦,演員要在漠河零下 40 攝氏度的風雪夜拍外景戲,鼓風機狂吹,冰冷刺骨。幾個男演員紛紛辭演,機會這才輪到了王凱身上。
冰天雪地,他穿著薄棉襖在暴風雪裡狂奔,被凍得面無血色。
但這些苦沒有白捱,正是因為這部劇,他得到了製片人侯鴻亮的賞識,並順利籤約正午陽光。
對方誇讚王凱:「他非常認真紮實,很清楚知道自己需要什麼。」
而立之年,王凱徹底完成了演技上的蛻變,也對角色多了更深層次的理解和把握。
2011 年,王凱在《北平無戰事》中扮演方孟韋,並憑藉此劇入圍第 28 屆中國電視金鷹獎。
觀眾開始意識到「這是一個好演員,也只有他才能演出那麼多跨度很大卻毫無違和感的角色」。
2015 年,33歲的王凱終於迎來了演藝生涯的「高光時刻」。厚積薄發之後,「流量和實力」原來可以並存!
在《偽裝者》中,和「實力派」胡歌、靳東對戲,王凱毫不遜色,成功塑造了沉穩幹練、義薄雲天的地下黨明誠。
《琅琊榜》裡,更是把隱忍霸氣、至忠至孝的靖王蕭景琰刻畫得入木三分。
《琅琊榜》播出後,便被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評為「2015 中國優秀電視劇選集」,而王凱也憑藉該劇獲得第 3 屆亞洲彩虹獎最佳男配角獎,併入圍「第 22 屆上海電視節白玉蘭獎最佳男配角」。
王凱參演的《青丘狐傳說》、《他來了請閉眼》、《歡樂頌》,也在2015年陸續播出,鋪天蓋地的新聞,通告不斷、流量暴漲!
無數「靖王妃」為王凱瘋狂打Call:「顏好腿長的正劇 Boy、鹿眼、美手、低音炮,一個大寫的蘇!」
此時,距離王凱2005年出道,已經過去10年之久。
他終於紅了!
2008年的「陳家明」已經徹底塵封,2015年之後的王凱,就是娛樂圈教科書級「人生贏家」。
先是獲獎無數、出席米蘭男裝周連看五場大秀、靖王形象蠟像落戶武漢杜莎夫人蠟像館。
2017年1月27日,和胡歌一起登上央視春晚舞臺,合唱歌曲《在此刻》。
同年,進軍大銀幕,出演由蘇有朋執導的懸疑電影《嫌疑人X的獻身》,王凱飾演天才物理學家唐川,並在2017微博電影之夜,憑藉唐川一角榮獲「年度影響力演員」 。
2018年2月15日,再次登上央視春晚舞臺,與「軍藝校草」楊洋合唱歌曲《我的春晚我的年》。
同年,王凱主演孔笙、黃偉執導的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和「建國70周年」的雙獻禮劇《大江大河》,飾演在改革大潮中通過「知識改變命運」的宋運輝,後憑藉《大江大河》提名第25屆上海電視節白玉蘭獎最佳男主角。
30出頭的年紀,要飾演十七八歲的少年,的確是個很大的挑戰。
敬業的王凱為了進入角色,決定把自己本就瘦弱的身材減到更加清癯。
「把自己瘦成正抽條長個子的少年模樣,然後讓自己靜下來,剝離掉成人世界的浮躁和雜念,還原到那個時代少年人的單純乾淨。」
鏡頭中的宋運輝一出場,肩胛骨都清晰可見。
暴瘦14斤的王凱貢獻了「史上最醜扮相」,以往作品中芝蘭玉樹般的帥氣角色們向後退去,執拗土氣的鄉村少年的形象則浮現出來。
最初導演還擔心角色會「醜到掉粉」,但王凱用過硬的實力穩住了粉絲的心。
2020 年上半年,由王凱主演的經偵題材現代劇《獵狐》和古裝大戲《清平樂》同期播出,王凱再次成為螢屏熱點。
業內對王凱的實力也曾給出高度評價:
「演古裝,臺詞裡文白夾雜,大量引經據典;拍經偵題材,『啃』的是經濟與偵查的雙重專用名詞;扎進改革開放大潮,艱澀的化工技術是劇中人的理想、演員的難題。王凱臺詞好固然是公認的事實,可一年『磕』下三大本,更是凸顯出他兢兢業業的態度和演技的厚度。」
11月1日,憑藉《清平樂》「宋仁宗」獲得第七屆「文榮獎」最佳男主角,可謂實至名歸。
結語:
在數據化時代,「明星」的話題和流量,必然會成為資本更直觀的審視標準。
但在作品和實力不達標的情況下瘋狂營銷,盲目追求熱度,卻是一種危險的「短視」行為。
熱搜上的「陳芊芊」們,已經讓觀眾審美疲勞,而低調的王凱卻做出了「長期主義」最佳示範。
其實「流量」和「實力」並不矛盾,在娛樂圈穩居一線的TOP級別,哪個不是兩者兼顧?
說白了,娛樂圈也不過是更殘酷、更真實的「職場」。
「武漢伢」王凱,從「邊緣丑角」到「一線男主」,他的娛樂圈「逆襲」之路,實屬不易。
做演員,實力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單純」!
王凱採訪中說過這樣一段話:
「演員有的時候很單純,單純到什麼程度呢?他可能因為一句臺詞沒說好,就很不開心;但也可能因為一場戲拍得很爽,導演覺得對了,就很開心。演員有時候得到一句肯定和鼓勵,就是最開心的事情,像小孩子一樣,非常簡單。
我覺得,演員需要保留這種天真強大的信念感,他一生都要像個孩子一樣,別人說什麼他都信,別人誇他就開心。單純到這個樣子,你是會很敏感的,我覺得保持這種敏感和好奇心,創作上就能一直長久下去。」
娛樂圈紙醉金迷的表象,迷惑的註定只是「成人」。
誰能用「孩子」般的赤誠熱血,熬過漫長辛酸沉寂,才能看到勝利的曙光。
原來「出走半生,歸來仍是少年」,並非一句文藝飄渺的「祝福」,而是新時代實用主義「箴言」。
去追夢吧,像個孩子一樣!
凱凱王的成功底層邏輯,你,學到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