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救吾先生》猶如一枚重磅炸彈,將國產懸疑片這塊不溫不火的市場重新點燃。不同於其他題材的類型片拍攝,懸疑片本身的難度和構思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做準備。如果將其打造為快餐式電影,除去讓人覺得乏味之外,無法讓電影從業者獲得更多的收穫。
《解救吾先生》從一開始便佔據優勢,真實性的案件和衝突感,本身便為其打下良好的基礎。
《解救吾先生》是丁晟最好的一部電影,從敘事推移到時空轉換,進步巨大。在一個普通的綁架案裡,剪輯出一部讓人血脈噴張,緊張兮兮的佳作。——藝術家 曾狄
《解救吾先生》將&34;玩到極致。快剪輯、簡敘事、強衝擊,與信手拈來的冷幽默,將一個爭分奪秒的警匪人纏鬥故事,講述得既&34;、又飽含人性哲思。——絲路電影節
丁晟在《解救吾先生》之前,最被人所關注的影片莫過於兩部《硬漢》和《大兵小將》。這兩部片子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對於影片的處理方式都採用純粹的雄性思維講述。&34;是丁晟立足億元電影導演的根本,也是他能夠在現代警匪電影當中能夠稱雄的法寶。能夠看到丁晟的電影世界當中,荷爾蒙噴張的名場面佔據觀眾腦中絕大多數記憶點。
丁晟同樣能夠呈現出自己的&34;,但是相比之下受眾群體和接受人群都並沒有那麼寬泛。《解救吾先生》以丁晟自己的電影風格特色,再加上本身真實性的案件和強大的卡司陣容,繼而得到一個更為廣泛的受眾圈。面對慕名而來的流量群體,顯然丁晟和《解救吾先生》都已經做好準備。
&34;是丁晟慣用的表述方式,在其系列電影《硬漢》當中更是體現的淋漓盡致。但這一次的丁晟並沒有將其用作正派人物的塑造,相反選擇在反派張華身上彰顯。一個真實立體的悍匪,再加上王千源本身獨到演繹的方式,人物角色塑造給人一種非常強烈的真實感。當硬漢和悍匪兩個標籤融合在一起,《解救吾先生》的亮點才正式拉開帷幕。
《解救吾先生》宣發海報
傳統的國產警匪片當中,刻板給予人物角色一個固定化的標籤。正義必須為正義而戰,反派必須要是一個窮兇極惡的病態殺手。中國能否創造出&34;,成為許多人對警匪片長期以來的期待。王千源的演技僅僅只是塑造&34;的基礎,而敘事節奏的把控和情感與故事的平衡把控,才是《解救吾先生》稱得上國產巔峰警匪劇的關鍵。
國產警匪片如何走出自己的路子,長期以來都是讓電影從業者感到頭疼的一點。美式大片用特效的堆砌、快節奏敘事的把控,給出中國警匪片一種可行的發展思路。但是這條思路並不完全適用於國產警匪片,觀眾如果渴求的僅僅只是視覺上的極度享受,顯然國產電影的製作水準還達不到好萊塢規格的呈現。
《解救吾先生》讓王千源坐上金馬影帝的位置
推理是另一條可以選擇的道路,大量將日本推理小說二次創作,利用精巧的推理徵服觀眾。這也是一條可行的道路,《記憶大師》、《唐人街探案》都依靠這樣的路子找到市場的開拓口。但是這條發展之路,顯然不適用於丁晟。丁晟有自己的&34;,他將其融入在現實案件當中,一種獨特的警匪片風格便亮相於電影市場。
《解救吾先生》方方面面都在試圖還原案件,展現案件本身的真實質感。劉德華和匪徒的對峙戲當中,為求能夠完美還原犯罪現場的真實性,劉德華親自假戲真做表現出被囚者的處境。這種表演方式極為粗暴,但是卻能夠呈現出最真實的效果。超出演的格局,使得劇情推動的過程當中,觀眾很容易被影片演員表現力帶動情緒。
《解救吾先生》中警匪對峙的橋段
使用&34;性質的拍攝方法,無疑是最簡單呈現真實質感的方式。《解救吾先生》當中審訊臺詞被人頗為誇讚,匪徒和警察之間的心理戰較量,被觀眾更是稱讚為絕妙的設計。而這些設定的真實感、擠壓感,都來自於當時的真實筆錄臺詞選取。無需捏造的事實,是最為精妙的&34;電影拍攝技法。
警匪片帶來最強烈的衝突,必然是由反派一手造成的案件所導致的。塑造矛盾、產生衝突在警匪片中並不困難,但如何展現出一個有血有肉的立體反派,便是許多警匪片無法觸及的高度。丁晟塑造的張華,有自己狂妄、自大的邪性基調,也有張華的個人溫情的一面。當然狂徒的溫情,充斥著畸形的表達方式。
《解救吾先生》中的警匪對峙
丁晟在拍攝《解救吾先生》之前,特地對於真實案件的資料進行一番詳細的研究。從每一個案件之中的小人物入手,形成一本體量超過五萬字的採訪手記。張華本人的價值觀極度扭曲,他是一個極其狂妄的罪犯,也是一個對於情感有著畸形表達方式的底層人。《解救吾先生》當中特地穿插他和女友獨處的橋段,從中便能夠看得出來丁晟塑造人物形象的功力。
前腳張華還在同女友交歡,後腳一個耳光直接摔在她的身上。這很符合狂徒的性格設定,對待任何人都表現絕對的控制力。但接下來一臉殺氣騰騰的張華,卻直接選擇用親吻的方式回饋於女友。王千源的三個人物舉動,從佔有欲的表現到溫情的體現,僅僅只有肢體語言便將其人物的溫情塑造出來。
《解救吾先生》張華和女友
這是面對愛情的狂徒,絕對的自大但卻有自己的&34;。當視覺轉到其面對親情的看法,人物立體面的塑造得以最終架構。張華和警察邢峰談論起母親,自己表達出對於親情的懺悔。話語當中透露出他的狂妄自大,也開始表現出他對於親情柔軟的一面。最後影片走向結束,面對母親張華終歸放下自己虛假的狂妄,用家長裡短的問候表現出自己的柔情。
王千源演繹的張華,在當年備受電影節和觀眾的好評。柔情的鐵血硬漢,雖說是站在反派的一方。但是對於人物本身的對錯探究,並不是《解救吾先生》的內核主題。反叛更像是一個原點,衍生出更多元的導演思考。當吾先生和其談論為何願意選擇成為綁匪,張華用憤怒的語氣講述底層人的無奈。
《解救吾先生》通告會現場
話語大意非常簡單,被社會拋棄、又沒有學歷和資本可以立足,自然選擇靠綁票生活。這其中表現出張華個人的扭曲價值觀,但是導演並沒有著力於表現出他的憤怒。轉而熒幕上呈現出的畫面,天氣突然由夜轉向白晝,街道上的攤販、行人、環衛工忙碌工作的樣子。導演並沒有安排吾先生進行說教,而是用鏡頭語言表現生活存在更多元的可能性。
中國警匪片最大的一個問題,來自於他們大多呈現出正邪不兩立的態度。但態度塑造的人物角色,大多被硬歸類為好與壞兩種特定的標籤。丁晟強調壞人的罪孽,但同時也給予他們窗口表現出自己的無奈和苦衷。與吾先生的那段職業探討對話,僅僅只是塑造反叛形象面的開端。隨之即來的設計,更是直接起到拔高影片格局高度的作用。
《解救吾先生》劉德華宣發海報
吾先生曾經因為一句想要蘋果,使得綁匪做出跋涉兩裡地買蘋果的善舉;張華的手下始終唯唯諾諾,卻死撐不願說出汽車的來源,只因這部汽車實際上是自己女友的資產。這些舉動和細節看似毫不起眼,但卻是法外狂徒保留人性特質的閃光點。導演並不刻意批判惡的一方,反倒是將其本有的善意表現出來。這些無心的舉動,正是《解救吾先生》打動人心的根本。
《解救吾先生》從各個層面剖析,它都是一部值得一看的佳作。故事節奏的把控精準、紀實拍攝直戳人心,人物性格塑造立體全面.....《解救吾先生》有眾多值得誇耀的地方,但是仍舊無法成為一部在市場爆紅的懸疑電影。&34;導演最後只帶走1.5億元的票房,但製作成本的花費高達10億元之多。
《解救吾先生》足夠優秀,但是欠缺對於市場迎合的考慮。
真實案件的過程實際非常單一,雖然丁晟利用各種精妙的橋段填充精緻感,但是故事內核主線仍舊單薄。使得整個影片的過程,並不是觀眾的推理遊戲,而是一場精妙絕倫的&34;對峙戲。&34;的真實感,也一定程度上剝除現代電影的娛樂性。推理感和娛樂性的淡化,使得其雖然製作精良,卻無法成為國產懸疑片的市場巔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