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筆下最強的角色是哪一個?雖然他老人家並沒有正面回答過這個問題,但獨孤求敗這個角色從設定來看,的確是配得上最強的名號,等於也就代表了金庸內心的想法。
那獨孤求敗用他自己的墓志銘來說便是:「縱橫江湖三十餘載,殺盡仇寇,敗盡英雄,天下更無抗手,無可奈何,惟隱居深谷,以雕為友。 嗚呼!生平求一敵手而不可得,誠寂寥難堪也。」縱觀金庸全書,除他之外,沒有任何一個高手達到過這番成就。
(獨孤求敗劇照)
這種「獨一份的設定」足以證明獨孤求敗就是金庸武俠體系中最強的高手,很多人一定會疑惑,為何金庸要將一個從未登場的角色設定得如此強大,其實原因很簡單,看看他的原型就知道。
一、疑似的原型
金庸筆下有不少將歷史人物直接挪用到故事的情況,比如周伯通、王重陽、丘處機、張三丰等人都是有歷史原型的,甚至連《天龍八部》的主角段譽也是有歷史原型的,只不過他們的人生都被加以武俠化的潤色,所以獨孤求敗這個角色也是有原型的。
獨孤求敗的原型是誰?最常見的說法有兩種,第一種就是金庸自己,金庸自己在文壇的經歷和獨孤求敗就比較類似,幾乎也是從無敵手,即便古龍、梁羽生這些大師的作品也十分精彩,但毋庸置疑,金庸迷的群體始終是最龐大的,金庸就好比自己筆下的「劍魔」獨孤求敗一般。
另一種說法則是一些對於歷史頗有研究的人提出來的,他們認為獨孤求敗的原型是孫守榮,這人是南宋術士,生存的時代與獨孤求敗是可以匹配得上的,而更重要的一點是孫守榮能夠聽懂鳥語,史料中提到:「生七歲,病瞽。遇異人教以風角、鳥佔之術。」
(楊過劇照)
書中楊過就曾提到自己不懂鳥的語言,無法與神鵰溝通,而獨孤求敗當年能夠與神鵰相處,多半是聽得懂它的話,所以孫守榮也常被視為獨孤求敗的原型。
但事實上無論是金庸自己還是孫守榮都不是獨孤求敗這個角色的原型,一是因為金庸本人並沒有那麼自負,從各種採訪來看,他其實是個很謙虛的人,所以他不可能會認為自己是獨孤求敗,二則是因為孫守榮這人除了通鳥的語言之外,形象與獨孤求敗沒有太多相似的點,所以排除這兩種說法。
二、真正的原型
獨孤求敗真正的原型是誰?這就不得不提到金庸最崇拜的人了,金庸在《崇高的人生境界》一文中提到過這一點。
原文道:「某夜,在閒談中,一位朋友忽然問我:『古今中外,你最佩服的人是誰?』我衝口而出的答覆:『古人是範蠡,今人是吳清源。』」
範蠡被他直接寫進了《越女劍》一書中,自然就不可能是獨孤求敗的原型,畢竟他本人已經登場了,可吳清源是誰?他會是獨孤求敗的原型嗎?答案是肯定的。
(金庸)
吳清源是一位圍棋大師,有著「棋聖」之稱,能夠獲此讚譽就證明了吳清源在圍棋界的地位,無異於獨孤求敗在武林之中的地位,吳清源在棋桌上就是獨孤求敗。
而能夠證明他是獨孤求敗這個角色原型最直接的證據就是他在人生自傳中提到的一段往事:「由於此次十盤棋我已將高川本因坊擊敗,所以,當時所有一流棋士與我對局的交手棋份不是降為相差一段的『先相先』,就是降為相差二段的『定先』。因而從那以後,尋遍天下也找不出能與我在十盤棋的擂臺上相抗衡的合適對手。」
(吳清源)
再回過頭來看文章開篇提到的那獨孤求敗劍冢上刻下的文字,是不是如出一轍,可以說金庸完全就是按照這番話來塑造的獨孤求敗的生平。
難怪金庸會將獨孤求敗設定成自己武俠體系中最強的人,就因為獨孤求敗的原型是他最崇拜的「棋聖」吳清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