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資訊,每天更新,點擊關注
「很多相信是沒有理由的,但當你要把所相信的傳遞出去時,則必須找到理由去佐證。而那些說服他人的理由,其實往往與你的相信,無關」
說到元元,北京的觀眾應該是最熟悉的。
元元原名劉元元,她是一位地道的北京人。他於1992年畢業於首都師範大學外國語學院德語系,並於同年加入中國電影公司擔任德語翻譯。
元元於1994年被調到北京電視臺,成為《北京您早》的記者。從記者,節目主持人到製作人,再到以北京電視臺主持人的名字命名的首個表演節目《元元說話》,後來被改名為「第七日」。
元元以其獨特的「北京味」語言風格,獨特的觀察視角以及對各種社交場合的準確而敏銳的評論贏得了眾多粉絲的支持。
許多觀眾仍然清楚地記得節目《第7日》,定位短語「一個七日接著又一個七日」。
她所倡導的節目風格,推動了一大批民生新聞節目在全國大放異彩,在業內享有很高的聲譽。
在職業生涯的頂峰時期,元元選擇了,在北京師範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攻讀博士學位,並於2008年6月獲得博士學位。
此後,元元加入了中央電視臺,主持了《今日說法》,《熱線12》和《夕陽紅》,成為了中央電視臺的知名人物。2017年,她再次挑大梁,創辦新聞述評節目《熱話》,「劍指」社會民生熱點。
元元說:「生活應該像剛煮沸的濃豆漿,充滿熱氣騰騰的感覺,我們就是想把這杯濃豆漿原汁原味地端到觀眾面前,讓您品出不一樣的原有香味兒。《熱話》中的『熱』字,要讓觀眾們感覺到它的溫度,其中包含對社會熱點的熱辣評說:好聽的話、好玩的話、好聽的話、好熱的話,都在這檔節目裡。」
本以為事業上會再攀高峰,卻不曾想被自己「搞砸'了
2019年8月上旬,著名主持人塗磊在飛機上穿鞋踩著飛機的前機艙,緊隨其後的是譴責之聲,公眾輿論在網際網路上迅速發酵。
幾天後,塗磊發表道歉聲明,解釋道:因靜脈曲張而抬高腿部和休息。他為自己的行為道歉。
「有錯就要認!我接受每個人的監督,並歡迎每個人的監督,因為只有這樣我才能變得更加真實和美好。對不起,謝謝大家。」
按說,當事人道歉後,事件應慢慢平息。萬萬沒想到的是,此時,央視主持人元元站了起來,直截了當地向塗磊發出了長長的回覆:
「你的道歉是什麼?很明顯只是為了找到理由為自己辯解...我們不接受這種道歉,將其收回並重寫!」
許多網友自發對元元微博發表評論,問她為什麼要蹭熱度,為什麼要對同行塗磊惡語相向。
之後的輿論發酵達到頂峰。
最終,元元遭到塗磊粉絲的斥責,刪除了博客文章並關閉了微博評論。元元從不認為自己想成為一個正義的人,但他並沒有期望破壞自己的聲譽。
後來,她10年前的「醜聞」也被網民曝光。原來,嫉妒恨的元元並不是第一次「善意地做壞事」。
2009年,一篇題為「元元,作為北京的著名主持人,請對老年人好些!」 「這篇文章被推到了輿論的風口浪尖上。
隨著輿論的發酵,對元元的懷疑越來越大,越來越多的人反抗她。
在巨大的壓力下,元元回應了此事件,
元元說:「實際上老人的歲數並沒有那麼大,五十多歲,沒有殘疾。生命是平等的,這隻小狗是弱者。我保護了他和狗殺手之間的弱者。怎麼了? ?
但是狗和「老人」還有其他秘密,
元元說:「我不怕爭議,我只想發表聲音」,並被公眾聽到。
但是說話是一門藝術。在直播室裡呆了很長時間,使元元有些不接地氣。
元元的怒懟不僅觸犯了塗磊的粉絲,而且還把所有譴責塗磊的人拖入了水中。沒有說話的網民似乎做錯了,因為他們「容忍」了壞人!
更重要的是,元元的這篇文章中似乎有一種優越感。乘坐公共汽車步行乘火車的普通人會感到委屈嗎?
遵守職業禮節和維護公共環境,無論其專業水平如何,都是我們每個人的共同監護。
走路也不能想怎麼走就怎麼走,坐公交坐火車也不能不顧形象隨便把腳搭在哪裡;咖啡館需要安靜,小吃店也不能像鴨子糙塘;小提琴比較抒情,打鑼鼓的也不能擾民。
我們沒有階級區別,更不用說高低了。
----------END----------
感謝每一位觀眾的耐心閱讀,祝您生活愉快!